當前位置:首頁 » 北京知識 » 北京冬至吃什麼
擴展閱讀
目前廣州有多少艾滋病 2024-09-23 01:10:30

北京冬至吃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1-24 23:34:31

㈠ 各地冬至吃什麼

古時人們認為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乃上天賜予的福祉,所以這天大多休息,軍隊整體,邊塞閉關,商旅停業,朝廷不理事,官衙放假,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作客,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冬至亞歲宴」的名目甚多,如「吃冬至肉」、「獻冬至盤」、「供冬至團」、「餛飩拜冬」等。
「吃冬至肉」
是南方冬至掃墓後同姓宗族祠堂按人丁分發「胙肉」的古老食俗。肉有生、熟兩種,分時有許多規矩。加區別學歷高低,清有童生、秀才、舉人、進士四級,民國有高小、中學、大學、留學四級,以示鼓勵;優先照顧老人,在50、60、70、80、90年齡段,數量依次遞增,以示敬重。冬至肉用祠堂公積金或富家捐款購置,族長主理其事在當時被視作一份厚禮。
「供冬至團」
也見於江南。冬至團是以糯米粉為面團,內包肉、萊、糖、果、豇豆、赤豆沙、蘿卜絲等蒸成。主要充作供品,也可蹭送親鄰或待客,是冬至亞歲宴上的必備食品之一。
「餛飩拜各」
是北方的冬至食俗。《燕京歲時記>說;「(冬至)民間…唯食餛純而已。」《帝京歲時廣記》說;「預日為冬夜,祀祖羹飯之外,以細肉餛飩奉獻。諺所謂冬至餛飩夏至面之遺意也。」之所以選用餛飩拜冬,是因為「夫餛飩之形有如雞卵,頗似天地渾沌之象,故於冬至日食之」

㈡ 冬至吃什麼最好

冬至是中國24節氣之一,也是中國農歷中最重要的節氣,而且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在很多地區人們把冬至叫做冬節。在不同地區有不同的習俗,他們喜歡吃的食物也不相同,下面為大家介紹幾種適合冬至吃的食物。
第一當然是餃子了,餃子是最適合冬季吃的食物,特別是在中國北方地區,冬至吃餃子,已經是流傳了千年的歷史,餃子是中國北方最有代表性的美食,它可以煮著吃,也可以蒸著吃,人們在冬至這天吃餃子寓意吉祥,而且在很多地區還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說法。
2、湯圓
在中國南方地區,湯圓是最適合冬至吃的食物,說早在古代宋朝年間,南方地區就有冬至吃湯圓的習俗,冬至這天吃湯圓寓意一家人團團圓圓,而且湯圓是用糯米製成的圓球狀食物,它的餡兒有黑芝麻和花生醬等多種,人們食用以後能補虛,也能健脾開胃,在冬至這天食用,對調理脾胃有很大好處。
3、餛飩
餛飩也是最適合冬至吃的食物,它南方叫雲吞,是一種用麵皮包上餡料的食物,與餃子相似卻又有一定的不同,平時適合煮熟後帶湯一起吃。中國北京地區是最喜歡冬至吃餛飩的地方,在那裡一直流傳著「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
4、羊湯
冬至喝羊湯也特別好,而且在中國山東地區一直有著冬至喝羊湯的習慣,冬至正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這時人體內寒氣增加,身體抗寒能力減弱,及時喝一些羊湯能滋補身體也能提高人體的抗寒能力,它能緩解冬季體虛,也能增強人體在冬季的抗病能力。

㈢ 冬至吃什麼

1、北方冬至要吃餃子
在我國北方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說法,為何冬至這一天要吃餃子呢?餃子原名「嬌耳」,相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發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
2、蘇州人冬至吃餛飩憶西施
由於蘇州二千五百年前是吳國的都城,而吳國始祖是周太王後裔,曾承襲周代歷法把冬至作為一年之初,所以至今古城蘇州仍有「冬至大如年」的遺俗。
3、寧夏冬至要吃「頭腦」
在冬至這一天,銀川有個習俗,這一天要喝粉湯、吃羊肉粉湯餃子。銀川人還給羊肉粉湯叫了個特別的名字——「頭腦」。羊肉粉湯由蘑菇和羊肉烹飪而成,佐以鹽、姜、蔥、蒜、辣椒、醬油等調料,湯滾開後放進切好的粉塊、泡好的粉條,再加入韭黃、蒜苗、香菜,這樣一鍋五顏六色的羊肉粉湯就做好了,香氣撲鼻,讓人垂涎欲滴。
4、潮汕地區冬至祭祖先、吃甜丸
在潮汕地區,冬至又稱「小過年」,是民間一個大節日。在這一天老百姓要備足豬肉、雞、魚等三牲和果品,上祠堂祭拜祖先,然後家人圍桌共餐。在沿海地區,則要在漁民出海捕魚之前祭拜祖先,為漁民祈福,求神明和祖先保佑出海平安歸來。
5、上海冬至家家吃湯圓
舊時上海,有詩雲:「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上海人在冬至這一天習慣吃湯圓,來慶祝冬至的到來。用糯米粉做成面團,裡麵包上各種餡料,做好的湯圓用來祭祖以及互贈親朋。
6、杭州人一天三頓吃年糕
杭州人喜歡在冬至這一天吃年糕來慶祝。每逢冬至,都會制糕來祭祖或者饋贈親友。在飲食上,三餐都會做不同風味的年糕,芝麻粉拌白糖的年糕、肉絲炒年糕等等種類繁多。杭州人冬至吃年糕圖吉利,寓意年年長高。
7、廣東人吃冬至肉
對廣東人來說,冬至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節日,甚至比春節還重要得多,所以,廣東人有句話叫「冬至大過年」。

㈣ 北京冬至吃哪些傳統食物

冬至是24節氣之一,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冬至習俗,在飲食上也有差異,那北京在冬至的時候吃什麼傳統食物呢?下面就來具體看看吧。
1 北京冬至吃什麼:餛飩 冬至這天,京師人家多食餛飩。南宋時,當時臨安(今杭州)也有每逢冬至這一天吃餛飩的風俗。宋朝人周密說,臨安人在冬至吃餛飩是為了祭掃祖先。只是到了南宋,我國才開始盛行冬至食餛飩祭祖的風俗。
2 北京冬至吃什麼:羊肉 北方有冬至吃羊肉的習俗,因為冬至過後天氣進入最冷的時期,在此時吃上一鍋燉羊肉,更有禦寒滋補的雙重功效。羊肉性溫,能抵禦風寒、補身體,對風寒氣喘、腎虧陽痿、氣血兩虧、腰膝酸軟、肢冷腹痛、面黃肌瘦等症狀有療效。冬季人體陽氣內藏,腎陽不足,容易出現手足冰冷,面目無華、體虛乏力等症狀,而羊肉味甘而不膩,性溫而不燥,歷來被視為補陽佳品。冬季適當進食,可有效緩解上述症狀。
3 北京冬至吃什麼:餃子 對老北京人來說,過冬至,必不可少的吃食是餃子。對於有著「好吃不如餃子」習俗的北方人來說,也普遍有冬至吃餃子的風俗。每年農歷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葯留下的。
4 北京冬至吃什麼:狗肉 冬至吃狗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狗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贊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習俗。現在的人們紛紛在冬至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

㈤ 冬至要吃什麼

冬至吃什麼?

1、餃子

據說餃子源於古代的「角子」,是醫聖張仲景發明的,通過一千多年的發展,逐漸成為北方人常吃的一種特色美食。一般常見的餃子都是鹹味的,主要的餡料有豬肉香菇、三鮮、韭菜豬肉等。餃子既可蒸著吃,也可以煮著吃,蒸著吃的餃子我們稱之為「蒸餃」,煮著吃我們稱之為「水餃」。北方流傳著「冬至餃子夏至面」的俗語,由此可見他們對於冬至吃餃子的熱衷程度。

2、年糕

吃年糕從清末民初直到現在杭州人在冬至都喜吃年糕。在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風味的年糕,早上吃的是芝麻粉拌白糖的年糕,中午是油墩兒菜、冬筍、肉絲炒年糕,晚餐是雪裡蕻、肉絲、筍絲湯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年長高,圖個吉利。

3、餛飩

在北京一直流傳著「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餛飩是用清水清水和面做皮,然後包上一些餡料的一種美食,跟餃子有點像,但又不同。餛飩是北京人的叫法,廣東人稱之為「雲吞」,四川人稱之為「抄手」,安徽人稱之為「包袱」。關於餛飩的最早記載可以追溯到西漢西漢揚雄所作《方言》,所以餛飩也是一道傳統美食。

4、湯圓

冬至吃湯圓,是江南有些地區的傳統習俗,湯圓也稱湯團,冬至吃湯團又叫「冬至團」。湯圓餡多皮薄,糯而不粘;潔白晶瑩,香甜可口;如今不僅冬至吃,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湯圓。

5、羊肉湯

冬至喝羊湯也特別好,而且在中國山東地區一直有著冬至喝羊湯的習慣,冬至正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這時人體內寒氣增加,身體抗寒能力減弱,及時喝一些羊湯能滋補身體也能提高人體的抗寒能力,它能緩解冬季體虛,也能增強人體在冬季的抗病能力。

6、狗肉

冬至吃狗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天吃了樊噲煮的狗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贊不絕口,從此在民間便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習俗,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

7、燒臘

冬至這天,大多數廣東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風俗。其中,燒臘就是廣東人冬至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傳統食品,全家人在祭祖之餘,准備一些臘肉臘腸吃一頓,以祈求來年能鴻運當頭。

8、甜丸

泉俗有「冬節不回家無祖」之說,故出門在外者,都會盡可能回家過節謁祖。冬節早晨,要煮甜丸湯敬奉祖先,然後合家以甜丸湯為早餐。有的人家還於餐後留下幾粒米丸,粘於門上,稱「敬門神」。泉州人吃丸,稱元宵丸為「頭丸(圓)」,冬節為「尾丸(圓)」,這樣頭尾都圓,是意味著全家人整年從頭到尾一切圓滿。

9、九層糕

台灣還保存著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用糯米粉捏成雞、鴨、龜、豬、牛、羊等象徵吉祥中意福祿壽的動物,然後用蒸籠分層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

冬節「補冬」在台灣也成俗。冬節前日,晚飯過後,各家在廳堂搓圓。古例搓圓時禁忌口出不祥語。搓圓仔後要補冬,米糕是補品之一,甜米糕要加龍眼乾肉,咸米糕有羊肉糕及紅米糕。補品還有雄番鴨、公雞、豬肚鱉燉八珍或十全大補。

10、糍粑

按照江浙一帶的傳統,冬至會舂糍粑,參與的人非常多,很隆重。在雲南,冬至也有吃糍粑的習俗,而每逢祭祖或重大節日,或紅白喜事,都要做糍粑,因此,在老家把糍粑叫「大糍」,如今常見的湯圓就有些不屑的被稱做「小糍」。

11、紅豆糯米飯

嘉興土生土長的人,大多選擇吃桂圓燒蛋過冬至夜,「把買來的桂圓剝好,然後放在水裡煮,把桂圓的汁水煮出來,再打入雞蛋,根據自己的口味加糖……」一位嘉興老人說:「以前人們的生活條件不大好,冬至夜吃上一碗熱騰騰的桂圓燒蛋,自個兒心裡就感覺整個冬天都不冷了。」

12、咸湯圓

陽江人過冬至,會做當地的特色傳統美食——咸湯圓,寓意「一家團圓、美滿幸福」。陽江人把湯圓稱為「圓子」,和普通湯圓不一樣,餡不是包在湯圓裡面,而是把湯圓切成粉粒,湯圓餡放湯里煮開,聞到香味後,再放湯圓一起煮。

17、冬節丸

潮汕有「冬節丸,一食就過年」的民諺,俗稱「添歲」,表示年雖還沒有過,但大家已加了一歲。孩子們最盼吃這碗甜丸,往往夜裡醒來都要問天亮了嗎?然而天好像要與孩子們開玩笑似的,老是不亮,故潮俗有「冬節夜,啰啰長,甜丸未煮天唔光」的童謠。

18、捏凍耳朵

吃「捏凍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餃子的俗稱。緣何有這種食俗呢?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是故形成「捏凍耳朵」此種習俗。以後人們稱它為「餃子」,也有的稱它為「扁食」和「燙面餃」,人們還紛紛傳說吃了冬至的餃子不凍人。

19、冬釀酒

冬至吃冬釀酒,此酒只在每年冬至前釀造一次,味道甜淡,清香撲鼻。斟酒入杯,酒香漸漸泛起、然後擴散,最後滿室皆是暖暖的甜甜的香氣,讓人不飲先醉。不過冬釀酒度很淡的,老少婦孺均能喝上兩杯。舊時的蘇州冬釀酒是一種米酒,與桂花一同釀制而成,口味甘甜,色澤金黃,隱隱地有桂花的幽香,十分爽口怡人。

20、打邊爐

在順德,還有「圍坐打邊爐過冬至」的民俗,表示團團圓圓,暖暖和和過好這個冬,一家人平安,保健康,迎春節。打邊爐實際為打甂爐,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漢族名餚,屬於粵菜系。廣式火鍋。主要食材是生魚片、魷魚片、生蝦片等。主要烹飪工藝是煮。「打邊爐」與一般的所謂「火鍋」不同。火鍋是坐下來吃的,而「打邊爐」是站著吃的;火鍋用金屬器具,中間燒木炭,「打邊爐」是用瓦罉,「打邊爐」的筷子也是竹製的,而且特別長,約比普通筷子長一倍,便於站立涮食。

㈥ 冬至吃什麼

冬至可以吃羊肉、豬肉、黑米、生薑、梨、堅果

1、羊肉

北方不少地方有冬至吃狗肉和羊肉的習俗,中醫認為,羊肉、狗肉都有壯陽補體的功效。事實上,在江南地區,蘇州人從冬至這天起也開始進補,所吃的正是馳名中外的吳中藏書羊肉。

2、豬肉

相比於羊肉和牛肉,豬肉的蛋白質含量比較低,而脂肪含量高。豬肉能提供人體必需的脂肪酸。豬肉性味甘成,滋陰潤燥,可提供血紅素和促進鐵吸收的半胱氨酸,能改善缺鐵性貧血。

3、黑米

黑米不像白米那樣精加工,而是多半在脫殼之後以糙米的形式直接食用,這種口感較粗的黑米適合用來煮粥。煮粥前先浸泡,充分吸收水分。泡米用的水要與米同煮,以保存其中的營養成分。還可以做成點心、湯圓、粽子、麵包等。

4、生薑

冬至的另一道民俗食物是臘味姜飯,生薑自然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這一植物以肥厚而具辛辣氣味的地下根莖作為入饌的材料,細分來又有白姜、黃姜、黑肉姜、沙姜等不下十種,常見的生薑多半則是辣味適中的黃姜。

5、梨

梨是冬季水果中的首選,它含蘋果酸、檸檬酸、葡萄糖、果糖、鈣、磷、鐵以及多種維生素,梨有潤喉生津、潤肺止咳、滋養腸胃等功能。

6、堅果

中醫認為堅果多性味偏溫熱,其他季節吃得多容易上火,而寒冷的冬季則是「雪中送炭」了。此外,堅果多數能補腎,與冬季的對應臟器「腎」正好呼應。適量食用堅果,稱得上是冬至養生的竅門。

㈦ 冬至要吃什麼東西

提起冬至,我們其實並不陌生。在二十四節氣里也算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俗稱「冬節」、「長至節」或「亞歲」等。冬至被稱為「冬節」,我們從中也可以看出這個節日的重要性,民間甚至有「冬至如大年」的說法。

張仲景舍葯一直持續到大年三十。大年出一,人們慶祝新年,也慶祝爛耳康復,就仿嬌耳的樣子做過年的食物,並在初一早上吃。人們稱這種食物為「餃耳」、「餃子」或偏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紀念張仲景開棚舍葯和治癒病人的日子。

張仲景距今已近1800年,但他折「祛寒嬌耳湯」的故事一直在民間廣為流傳。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人們吃著餃子,心裡仍記掛著張仲景的恩情。今天,我們用不著用嬌耳朵來治凍爛的耳朵了,但餃子卻已成了人們最常見、最愛吃的食品。

㈧ 冬至適合吃什麼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大節氣,廣東民間更有冬至大過年之說,冬至這一天開始進入數九天,意味著天氣越發寒冷,冬至習俗各地大不同,不過典型的傳統食物確實類似的,無論南北方冬至這一天都是值得喜迎的節日。冬至節氣來臨陰極陽生,此時人體內陽氣蓬勃生發,最易吸收外來的營養,那麼冬至習俗吃什麼?天氣網為您介紹5種傳統食物「補冬」吧!

冬至習俗吃什麼 :湯圓

【1】冬至習俗吃什麼 :湯圓

湯圓有著「團圓」的意思,冬至吃湯圓如今在全國都十分盛行。做湯圓常用的材料如糯米、芝麻、紅豆等亦是溫熱性味,有較好的健脾作用。脾胃和健,飲食營養才會被身體吸收利用,提高機體的抗寒防病能力,最適合在冬天食用。南方不少城市冬至到來都吃湯圓,意味著一家和和美美,等待來年的到來。

【2】冬至習俗吃什麼 :餃子

「冬至吃餃子不凍耳朵」是古代的一句古話,在現代里今天冬至吃餃子雖然是為了治凍耳朵,不過其面、菜、肉的合理搭配使餃子成為了一種營養全面且易消化吸收的美食。冬至吃餃子可以用羊肉、白菜、大蔥、韭菜、蘿卜等做餡,這些菜均偏溫熱性,對人體能起到一定的溫陽作用。北方人冬至吃餃子最為盛行,餃子餡素葷多樣,味道鮮美。

【3】冬至習俗吃什麼 :羊肉

北方不少地方有冬至吃狗肉和羊肉的習俗,中醫認為,羊肉、狗肉都有壯陽補體的功效。羊肉味甘性溫,有補腎壯陽的作用,歷來作為補陽佳品,是冬至進補的重要食物之一。羊肉的熱量高於牛肉,鐵的含量又是豬肉的6倍,對造血有顯著功效,寒冬常吃羊肉可益氣補虛,補血助陽,促進血液循環,增強禦寒能力。

冬至習俗吃什麼 :八寶粥

【4】冬至習俗吃什麼 :八寶粥

熱騰騰的八寶粥很適合冬天飲食溫熱軟的要求。中醫認為食粥可健脾溫胃,且有一定的滋陰作用,正好對抗冬季乾燥的特性。為發揮禦寒作用,冬至喝寶粥在煮粥的食材上可以選用偏溫熱或平和健脾胃的食物,如薏米、大棗、核桃、花生、雞肉、羊肉、糯米、桂圓、山葯、銀耳等。我們不妨發揮創造力,將這些食材搭配成美味的粥,例如:羊肉粥、雞肉粥、糯米紅棗粥、小米山葯粥、銀耳紅棗大米粥等。

【5】冬至習俗吃什麼 :餛飩

餛飩原來是北方盛行的一種食物,但現在南方人們也喜歡冬至吃餛飩。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燕京歲時記》雲:「夫餛飩之形有如雞卵,頗似天地混沌之象,故於冬至日食之。」除了形態相似,「餛飩」也與「混沌」諧音。冬食餛飩,有利於寒冷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