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北京知識 » 蔡元培改革北京大學有哪些舉措
擴展閱讀
問道福州哪裡有賣點卡 2024-09-19 09:46:29
東北人住北京哪裡好 2024-09-19 08:55:35

蔡元培改革北京大學有哪些舉措

發布時間: 2022-02-08 01:31:10

① 簡述蔡元培改革北京大學的主要措施和指導思想

中國第一個北大,在蔡元培的時代培養的是人才,小集團時代培養的是奴才。

② 蔡元培是怎樣改善北大的要詳細點的。

北京大學創立於1898年,初名京師大學堂, 是中國第一所國立大學 ,也是中國在近代史上正式設立的第一所大學,其成立標志著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開端。 北大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以 最高學府 身份建立的學校 ,它催生了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現代學制——「壬寅學制」和「癸卯學制」。 北大以中國最高學府身份創立,最初也是當時的中國最高教育行政機關,行使國家教育部職能,統管全國教育事宜 。它傳承著中國數千年來國家最高學府——「 太學 」( 國子監 )的學統,創立之初身兼傳統的太學制度與現代的大學建置的雙重身份,既是中國古代最高學府的延續,又是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開端,可謂「 上承太學正統 , 下立大學祖庭 」。自建校以來,一直享有崇高的名聲和地位。1912年5月15日,京師大學堂更名為「國立北京大學」。 北大被公認為中國的最高學府,同時也是中國綜合實力最強的大學 ,理科、文科、社會科學、新型工科和醫科都是它的強項。 據統計,北大歷年錄取的各省高考狀元人數高居全國第一,大大多於國內其他所有學校錄取人數的總和。 北大作為中國教育部直屬高校,及國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系列的重點大學,是國家「111計劃」和「珠峰計劃」重點建設的名牌大學,亦是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國際研究型大學聯盟、環太平洋大學聯盟、東亞四大學論壇、國際公立大學論壇、九校聯盟(C9)和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的成員。 在2010年英國《QS亞洲大學排名》中,北大位列全球第47位,亞洲第12位,中國大陸第1位。在2007、2008年,北大分別位列世界第36位和50位,位列中國內地高校第1位。2009年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USNews)公布的世界大學排行榜,北大總排名為世界 北京大學景色(20張)第50名,位列中國內地高校第1位。世界學術期刊《科學》發布的最新大學排行榜中,北大位列中國高校第1位。世界資訊網(Webometrics)世界大學排名中,北大位列中國高校第1位。西班牙教育部公布的2009世界大學排名中,位列中國內地高校第1位。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2009年公布的世界一流大學排行榜中,北大位列中國內地高校第1位。2010年中國大學校友會公布的中國大學排行榜中,北大位列第1位,同時被評為中國六星級大學。2010年9月16日,《泰晤士報高等教育》正式發布了2010年世界大學排名,北京大學位列全球第37位,位居中國內地高校第一。 北大是近年來國內外各類大學排行榜中獲得第一最多的大陸高校 。 作為 新文化運動 的中心和 五四運動 的發祥地、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和民主科學思想的源頭之一,以及中國共產黨最早的活動根據地之一,北大為民族的振興和解放、國家的建設和發展、社會的文明和進步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在中國走向現代化的進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先鋒作用。 愛國、進步、民主、科學 的傳統精神和 勤奮、嚴謹、求實、創新 的學風,在這里生生不息、代代相傳。 1917年,著名教育和民主主義革命家 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長,他「循思想自由原則、取兼容並包之義」, 對北大進行了思想解放和學術繁榮,北大從此日新月異。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以及魯迅、胡適、李四光、李書華、葛利普等一批傑出人才都曾在北大任職或任教 1927-1929年間,北大處於動盪之中,並遭到嚴重摧殘。奉系軍閥攫取北京政權後,於1927年悍然宣布取消北大,與北平其他八所國立大學合並為京師大學校。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先將其改為中華大學,復改為北平大學,復改為國立北平大學北大學院。1929年北大宣布自行復校,國民政府於8月6日將北大學院改為國立北京大學。1930年,曾三度代理北大校長的蔣夢麟開始執掌北大,他提出「教授治學,學生求學,職員治事,校長治校」的十六字方針,對學校工作進行了全面整頓。設文、理、法三學院,下設14個學系;實行教授專任制,聘請了一批知名教授,特別是理學院延攬了一大批一流科學家。使北大理科得到較快發展;制定《國立北京大學組織大綱》,明確辦學宗旨為「研究高深學問,養成專門人才,陶融健全品格」,並按照美國的大學教育制度,對舊的教學和科學研究制度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推行學分制,要求畢業生撰寫論文並授予學位,正式設立研究院,推進高等教育的正規化。蔣夢麟還多方籌集資金,1931年北大與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設立合作研究特款。1934年北大動工興建新的圖書館;理科各系設施得到相當的改善,到1935年,北大已建成實驗室40多個,實驗儀器6716件,標本15788種,葯品及實慣用具3100多件,設備條件居於全國高校前列。蔣夢麟掌校期間,正是民族危亡內憂外患之時,而經過亡校風波的北大卻在教學與科研水平穩步上升,蔣夢麟這位中國現代傑出的教育家功不可沒。 蔡元培的「三不主義」 1916年底,蔡元培(1916.12-1927.7,1929.9-1930.12在任)出任北京大學校長,提出「循思想自由原則,取兼容並包主義」,囊括大典,網羅眾家,允許和鼓勵不同學派發展。蔡元培的改革,促進了北大的思想解放和學術繁榮。其時,學校里各種學術、政治團體紛紛成立,校園刊物層出不窮,學術討論、思想爭辯之風盛行。學生思想活躍,富於創造性。 他從德國回來的時候,立了三個原則,以約束自己。這三個原則是:一不做官,二不納妾,三不打麻將。當時稱為「三不主義」。北京大學校長也是由政府任命,但他認為這是辦教育,不是做官。其餘兩條,也是針對著當時社會上的腐化現象而發的。 在清末民初時代,人們還是把學校教育當成為變相的科舉。哪一級的學校畢業,等於哪一級的科舉功名,人們都有一個算盤。學術成了一種做官向上爬的梯子。蔡元培的「三不主義」中,首先提出「不做官」,就是針對著這種思想而發的。他當了北大校長以後,雖然沒有開會宣傳「不做官」的原則,但從他的用人開課這些措施中間,學生們逐漸懂得了,原來北京大學畢業並不等於科舉時代的進士;學術並不是做官向上爬的梯子,學術就是學術。為什麼研究學術呢?一不是為做官,二不是為發財,為的是求真理,這就叫「為學術而學術」。學生們逐漸知道,古今中外在學術上有所貢獻的人,都是這樣的一些人。就中國的歷史說,那些在學術上有所貢獻的人,都是在做官的餘暇做學問的。他們都可以說是業余的學問家,學問的愛好者,雖然是業余做學問,可是成功以後,他們的成績對於國家、人民和人類都大有好處。學問這種東西也很奇怪,你若是有所為而求它,大概是不能得到它。你若是無所為而求它,它倒是自己來了。作為業余的學術愛好者,為學術而學術,尚且可以得到成績,有所貢獻。如果有人能夠把為學術而學術作為本業,那他的成績必定更好,貢獻必定更大。

③ 蔡元培在北京大學改革教育的主要措施

實行教授治校。廢年級制,採用選科制。選科制規定每周一課時,學完一年為一個單位,本科應修滿80個單位,一半必修,一半選修,修滿即可畢業;預科應修滿40個單位,必修四分之三,選修四分之一。選修可以跨系。

④ 蔡元培的改革措施

蔡元培數度赴德國和法國留學、考察,研究哲學、文學、美學、心理學和文化史,為他致力於改革封建教育奠定了思想理論基礎。 北京大學改革宗旨:改變學生的觀念,整頓教師隊伍,延聘積學熱心的教員,發展研究所,廣積圖書,引導師生研究興趣,砥礪德行,培養正當興趣。 蔡元培大學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徵是民主和科學,目的是要把大學辦成高水平的教學科研中心。
貫徹「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辦學原則
「思想自由,兼容並包」也體現在教師的聘任上,蔡元培以「學詣為主」,羅致各類學術人才,使北大教師隊伍一時出現流派紛呈的局面。如在文科教師隊伍中,既集中了許多新文化運動的著名代表人物,也有政治上保守而舊學深沉的學者。在政治傾向上,有的激進,有的保守,有的主張改良。在新派人物中,有馬克思主義、三民主義、無政府主義、國家主義的不同代表。當時的北大,《新潮》與《國故》對壘,白話與文言相爭,百家爭鳴,盛極一時。
教授治校,民主管理
1912年由蔡元培主持制定的《大學令》中,即已確立了教授治校、民主管理的大學校務管理原則,規定大學設立評議會,各科設立教授會,但在北大沒有得到很好施行。蔡元培初到北大時,仍然「是一切校務,都由校長與學監主任庶務主任少數人辦理,並學長也沒有與聞的」。蔡元培任校長後,當年即組織了評議會,從全校每5名教授中選舉評議員1人,校長為當然的評議長。評議會為全校最高的立法機構和權力機構,凡學校重大事務都必須經過評議會審核通過,如制定和審核學校各種章程、條令,決定學科的廢立,審核教師學銜,提出學校經費的預決算等。接著組織各門教授會,由各門的教授公舉教授會主任,任期兩年,其職責是:分管各學門的教務,規劃本學門的教學工作。
管理體制的改革,體現了蔡元培教授治校、民主管理的思想,目的是把推動學校發展的責任交給教授,讓真正懂得學術的人來管理學校。新的管理體制的建立,改變了京師大學堂遺留下來的封建衙門作風,提高了工作效率,從而促進了學校的蓬勃發展。
溝通文理,廢科設系,改變「輕學而重術」的思想
蔡元培擔任北大校長後,又進一步主張「學術分校」理由有兩條:第一、文理兩科,專署學里,其他各科偏重於致用;第二、文理兩科,設有研究所,實驗室等設備,如若遍設其他各科,就要增設病院,工場等,困難更大。
主張學術分校,大學專設文理兩科,顯然是對民國元年「大學以文理兩科為主」見解的發展,目的是為了突出大學的性質在於研究學理,在蔡元培看來,「學」與「術」可分為兩個名詞,「學」為「學理」,「術」為「應用」。文、理是「學」,法、商、醫、工、農皆為應用,為「術」。學與術雖然關系密切,但學為基本,術為枝幹。
蔡元培在看到了文、理分科所造成的流弊之後,進一步主張「溝通文理」。他說文理是不能分科的,文科的史學、文學均與科學有關,而哲學全以自然科學為基礎。同樣,理科各學科都與哲學有關,自然哲學,尤為自然科學的歸納。而且,由於學科之間的彼此交錯,有些學科簡直無法以文、理科來區分。因此,他主張溝通文理,和為一科。1919年,北大進行改革,撤銷文、理、法三科界限。全校設立14個系,廢學長,設系主任。 蔡元培重視勞動教育、平民教育和女子教育。他在北京大學辦校役班和平民夜校,在上海創辦愛國女校。
1928年,他創辦國立藝術院,後來發展成為中國美術學院,這是近代中國第一所實施本科等的最高美術教育機構,亦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唯一承認學歷的中國美術類大學,以弘揚民族文化,融合中西藝術,創造時代藝術為辦學宗旨。

⑤ 1918年蔡元培、陳獨秀等對北大改革有著怎樣的影響

蔡元培、陳獨秀等對北大改革勢如破竹,一下沖破了封建頑固派所設置的種種思想文化的禁區,洗刷了死氣沉沉、腐朽不堪的北大校風,一個新鮮活潑、民主自由的新天地出現北大校園內,科學與民主思潮激盪著青年知識分子的心扉,園丁辛勤耕耘,幼苗茁壯成長,北大呈現一片新的氣象。

⑥ 蔡元培改革北京大學時,把什麼放在改革變學生觀念的首位。

蔡元培改革北京大學時,把抱定宗旨放在改革變學生觀念的首位。

蔡元培強調,大學應該成為「研究高尚學問之地」,因此改革北大第一步就是明確大學宗旨,為師生創造研究高深學問的條件和氛圍。為改變學生讀書為陞官發財的舊觀念,將這座學府辦成研究學問的場所,他向全體學生提出了三項要求:一曰抱定宗旨,二曰砥礪德行,三曰敬愛師友。

蔡元培殷殷訓勉學生,應以研究學術為天職。他要求北大學生要抱定為求學而來的宗旨。不要有太多的想當官發財的功利思想,否則就是誤人、誤己、誤國。



蔡元培改革北京大學的啟示:

蔡元培在民國歷史的幾個關鍵時期都被委任以教育要職,對民國教育的大政方針和宏觀布局有重大影響。他的教育思想貫穿著對民主、科學、自由、個性的追求,充滿了愛國主義激情。他在教育實踐中表現出不屈從壓力、銳意改革、堅守信念的品質。

如果說他在民國初期改革封建教育,建立資產階級民主教育制度,反映的是新時代對教育的要求;20年代提倡教育獨立是在教育面臨深重危機下的一次無奈抗爭;那麼,他對北京大學的改革,包容博大,規模恢弘,影響深遠,凸現了他作為傑出教育改革家的遠大理想和個性品質。

蔡元培在一代學人心目中的精神表率和大學靈魂的形象,至今光芒不減。

⑦ 蔡元培為北大做出了哪些貢獻

1912年由蔡元培主持制定的《大學令》中,即已確立了教授治校、民主管理的大學校務管理原則,規定大學設立評議會,各科設立教授會,但在北大沒有得到很好施行。蔡元培初到北大時,仍然「是一切校務,都由校長與學監主任庶務主任少數人辦理,並學長也沒有與聞的」。

蔡元培任校長後,當年即組織了評議會,從全校每5名教授中選舉評議員1人,校長為當然的評議長。評議會為全校最高的立法機構和權力機構,凡學校重大事務都必須經過評議會審核通過,如制定和審核學校各種章程、條令,決定學科的廢立,審核教師學銜,提出學校經費的預決算等。

接著組織各門教授會,由各門的教授公舉教授會主任,任期兩年,其職責是:分管各學門的教務,規劃本學門的教學工作。

管理體制的改革,體現了蔡元培教授治校、民主管理的思想,目的是把推動學校發展的責任交給教授,讓真正懂得學術的人來管理學校。新的管理體制的建立,改變了京師大學堂遺留下來的封建衙門作風,提高了工作效率,從而促進了學校的蓬勃發展。

溝通文理,廢科設系,改變「輕學而重術」的思想

蔡元培擔任北大校長後,又進一步主張「學術分校」理由有兩條:第一、文理兩科,專署學里,其他各科偏重於致用;第二、文理兩科,設有研究所,實驗室等設備,如若遍設其他各科,就要增設病院,工場等,困難更大。

主張學術分校,大學專設文理兩科,顯然是對民國元年「大學以文理兩科為主」見解的發展,目的是為了突出大學的性質在於研究學理,在蔡元培看來,「學」與「術」可分為兩個名詞,「學」為「學理」,「術」為「應用」。

文、理是「學」,法、商、醫、工、農皆為應用,為「術」。學與術雖然關系密切,但學為基本,術為枝幹。蔡元培在看到了文、理分科所造成的流弊之後,進一步主張「溝通文理」。他說文理是不能分科的,文科的史學、文學均與科學有關,而哲學全以自然科學為基礎。

同樣,理科各學科都與哲學有關,自然哲學,尤為自然科學的歸納。而且,由於學科之間的彼此交錯,有些學科簡直無法以文、理科來區分。因此,他主張溝通文理,和為一科。1919年,北大進行改革,撤銷文、理、法三科界限。全校設立14個系,廢學長,設系主任。

⑧ 談談你對蔡元培改革北大的認識

你在網路上搜一下蔡元培的學術觀及其大學理念就可以了
那裡有你想要的
應為我最近看了這篇論文

⑨ 評述蔡元培對北大進行的改革及所體現的大學教育思想。

1、抱定宗旨、改變校風。

大學應該成為「研究高尚學問之地」,但是現在的北京大學,學生對研究學問沒有興趣,讀書只為做官,因此,蔡元培改革北大的第一步就是明確大學宗旨,並為師生創造研究高深學問的條件和氛圍。

2、貫徹「思想自由,兼容並包」辦學原則。

大學的宗旨是研究高深學問,但它不是研究某一家某一派的學問,更不是研究被某些人指定的學問,「思想自由,兼容並包」是他辦理北京大學的基本指導思想。同時這一原則還體現在對教師的聘任上,蔡元培以「學詣為主」,羅致學術人才,使北大教師隊伍一時出現流派紛呈的局面。

在蔡元培的領導下,北大的改革是全方位的。以「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為指導的教育思想經蔡元培提倡,逐漸成為北大的教育、管理制度,使北大開始走上現代大學的道路。

(9)蔡元培改革北京大學有哪些舉措擴展閱讀:

「教育獨立」作為一種思潮,萌發於「五四」之前,發展興盛於20世紀20年代。由於軍閥混戰,經濟凋敝,北洋政府又不重視教育,國家預算中教育經費比例極低,如1920年前後國家預算中教育經費僅佔1.2%左右。僅此有限的預算內經費還常被侵佔挪用,也不能如數到位,導致教育經費奇絀,教育事業陷於難以為繼的程度。

教育要平衡發展人的個性和群性,政黨則不然,它要造成一種特殊的群性,為本黨服務,抹殺受教育者的個性。

教育是求遠效的,著眼於未來,其效果不可能在短期內表現出來,所以講「百年樹人」。而政黨是求近功的,往往只考慮眼前的利益。

在政黨政治背景下,政權在各黨派之間更迭,由政黨掌管教育,必然會影響教育方針政策的穩定,影響教育的成效。所以他認為教育要超脫各派政黨之外。

為實現教育的真正獨立,蔡元培設計了教育經費獨立、教育行政獨立、教育獨立於宗教的具體措施,其中關於教育行政獨立的方案是:分全國為若干個大學區,每區設立大學一所,區內的高等專門教育,中、小學教育,社會教育,文化學術事宜均由該大學校組織辦理。

大學的事務,由大學教授組成的教育委員會主持,校長由教育委員會選舉產生。各大學區大學的校長組成高等教育會議,處理各大學區間的事務。

教育部只負責處理經高等教育會議議決而與中央政府發生關系的事務,及教育統計報告等,不幹涉各大學區事務,教育總長必經高等教育會議認可。這一設想成為南京國民政府初期實施「大學區制」的框架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