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北京知識 » 為什麼北京房價比上海高
擴展閱讀
廈門考研英語班哪個好 2024-09-20 08:42:38

為什麼北京房價比上海高

發布時間: 2022-01-14 22:36:03

Ⅰ 上海和北京哪個城市定居花錢更多呢不是說北京房價大陸第一嗎,比上海還高

肯定是北京了,看來你對北京一無所知,任何一環都要比上海貴,生活壓力會很大的,當然除了經濟條件好的人除外,真是羨慕

Ⅱ 深圳房價已經超越北京上海,為什麼會這樣呢

深圳是改革開放40年最成功的城市,14個沿海經濟特區的標桿。人口超過千萬,GDP超越上海。世界跨國公司紛紛落戶,真正的CBD總部雲集。馳名中外的騰訊軟體、華為通訊、大疆無人機、深圳證券交易所、平安保險總部,坐落在深圳。

深圳今時今日能超越北京上海最大幾個因素,1深圳人多,常駐人口1300萬,來往短住過客加起來超過2000萬人口,2土地太少,北京的八分之一,上海的三分之一,廣州的四分之一,3深圳去年被國家戰略納入國家社會創新現行發展區,4深圳是國家戰略規劃大灣區面向全世界9+2大城市領頭羊,5深圳鄰居是香港,香港是世界性知名度大城市,很多方面和香港互補互助……憑這五點利多因素,未來的深圳知名度將會是全中國名氣最高的超級大都市,更是世界大都市的明日東方之星……估計無來五年左右。

Ⅲ 是北京的房價貴還是上海的房價貴

北京的房價和上海的房價高法不同,北京的高房價體現在全區域內,不管地段遠近,房屋不管新舊都貴,連密雲,延慶這類遠郊區也是天價房,沾上北京的地皮不管實際能不能住都是那個價,但上海比北京更講究地段和品質,遠郊區交通很方便。

但如果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價格也和市區價格相差甚遠,上海非常在意城裡和鄉下的區別,但北京沒有,所以北京房價是全北京貴,上海是市區中心貴。收入情況北京貧富差距大於上海,北京富人賺錢比上海容易,上海窮人賺錢比北京容易。

(3)為什麼北京房價比上海高擴展閱讀:

1989年,北京的房價1900元/平方米,當時就有媒體開始呼籲進行調控,認為房價遠超居民的購買力,並舉例一名大學生畢業之後,至少需要不吃不喝100年才能買得起兩居室。

如今,北京的房均價超6萬/平,四環內幾乎是10萬/平米的房子。

對此,馬光遠先生提出,價格是一個歷史的概念,在不同情況下看價格的感覺是不同的。當時1900元/平,大家覺得房價很高啊,的確,當時這個價格是很高了;後來發展到5000元/平、1萬/平、2萬/平、5萬/平……到現在均價超6萬/平,大家仍然覺得房價高。

Ⅳ 誰能比較具體的跟我說一下北京和上海的房價

北京房價走勢調查:西部樓市熱度不減
北京西邊由於中關村的帶動,一直是房地產熱帶,平均房價也比其他地域略高一籌。現在,這種熱度還在繼續向西北方向延伸。

記者來到位於海淀區圓明園西路肖家河鄉中央黨校家屬院北側的一個較高檔的項目——西山庭院。有一對夫婦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這個項目處在北五環左右,開盤的時候均價7500元,現在均價都8500元了,但肯定還有升值空間。因為地方政府是房地產市場的利益參與和分配者,其對土地收益的高度依賴決定了他們不會希望房價大幅度下跌。從銀行的利益出發,在目前銀行信貸資金大多注入房地產市場的狀況下,房價下跌不僅會直接影響銀行信貸資金的回收,也可能導致整個金融系統的信用危機,所以他們認為房價降的可能性不大。

東南部成熟區域仍受追捧

記者以購房者的身份來到東二環內光明橋與廣渠門橋之間的華城三期的樓盤銷售處,銷售代表告訴記者樓盤是今年5月22日開盤,明年7月底交房,雖然均價8000元/平米,但是這個地方地段好,根本不愁賣,很多戶型現在只剩下僅有的幾套。

和記者同去的朋友講,他很看重這邊的房子,覺得地段的確非常好。當初新政剛出來時他也很興奮,想等待房價下調,可一直沒降。聽說這里的小戶型賣得很好,他當即決定周末交訂金,買一套7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

記者又走訪了崇外大街與西花市大街交匯處的國瑞城,均價是12000元/平方米,最小的戶型約153平方米,最大的約367平方米。「幾乎沒有樓盤的銷售人員態度這樣冷漠,也許是人家房子地段好,不愁賣?要不就是看我們這樣的年輕人不像能買得起他們房子的?」一個在看房的年輕人和記者說,他覺得銷售人員的態度令人匪夷所思,「但是這個地段很好,房價雖高,卻很有升值的空間。」

這里的銷售代表同樣告訴記者,新政出台,該樓盤沒有受影響。「因為一直賣得很好,所以我們也不願意多費口舌。」

在沿海賽洛城,記者采訪了一位銷售代表,她說,房產新政出台以後,現在樓盤的人氣不是特別旺。但當記者問及是否會降價時,她很肯定告訴記者不會,「或許會漲,但不會漲很多。」

未來四年北京房地產業的發展年均增速可保持在16.3%的高位上,快於經濟總體發展速度,所以北京仍然存在房價上漲的潛在因素,應該有所警惕
自2004年以來,東部沿海主要城市房地產市場不斷升溫,房價不斷上漲,引起廣泛關注。為了抑止地產泡沫膨脹,保持市場穩定發展,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宏觀調控措施,效果正在顯現。

我認為,房地產泡沫只是在局部城市出現,並未擴展到全國范圍,因此目前一些全局性的宏觀調控措施盡管對抑制房地產泡沫有作用,但也有一定負面效果個別地方還有可能導致普通民眾的財富縮水。所以適當的政策取向應是針對不同區域和不同利益團體區別對待,有打擊、有扶持、有限制、有鼓勵,如此才能促成房地產行業的健康發展。

全面「出重拳」是不必要的
為了說明我的觀點,我們首先看一下全國房價走勢。可以看一下國家發改委和國家統計局共同發布的2003年第一季度至2005年第一季度全國和上海、北京、廣州三大城市的房屋銷售價格的變動情況。2003年,全國的季度房屋銷售價格增長基本比較穩定,四個季度的同比增長速度基本在5%左右波動;進入2004年之後增速加快,基本維持在9%至10%左右,最高在2004年第四季度同比達到了10.8%。2005年第一季度房屋銷售價格比2003年同季上漲9.8%。

判斷房價是否過高的一個重要指標是比較其與GDP和城鎮居民收入水平的增幅。2003年GDP比2002年增長9.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9%;2004年GDP增長9.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7.7%。2004年房屋銷售價格增速與GDP基本持平,高出居民收入2個百分點,基本是合理的。

要注意的是,2004年商品房平均銷售價格和商品住宅平均銷售價格兩項指標格外顯眼,分別為14.4%(漲幅比上年提高10.6個百分點)和15.2%,比GDP和居民收入增幅高許多。這說明2004年房地產行業確有增長加快跡象,但就此下結論說出現全國性的泡沫是魯莽的。

全國房價之所以上升,是結構性問題,主要是由於東部地區城市房價高漲所致,並非全國整體產生了泡沫。如果進一步對上海、北京和廣州三大代表性城市進行分析,就更能說明所謂的過熱和泡沫僅僅是在部分區域出現。上海市的房地產泡沫嚴重,必須進行調控;而北京有一點泡沫,但並不嚴重;廣州則沒有泡沫存在。在這種情況下,出重拳、「一刀切」,是不必要的。

住房需求和世博會並非上海樓市增長主因
1998年,上海住宅商品房平均銷售價格只有3026元/平方米,但之後持續上漲,到了2003年達到每平方米5118元,首次超過北京成為全國房價最貴的城市,而2004年則達到6385元/平方米(採用新的統計方法),按照可比口徑比2003年增長14.6%(上海市的這些指標曾被認為低估很多,但是目前在公開渠道只能得到這樣的數據)。2003年以來,上海市房價不但增幅遠遠高於全國水平,其增長趨勢也完全與全國不合拍。2003年以來的九個季度,北京、廣州房價增幅與全國增幅之間的相關系數分別達到0.897和0.856,說明北京和廣州與全國房價走勢高度一致。而上海與全國的相關系數是-0.278,統計上沒有顯著性,說明它完全游離於正常走勢之外。

影響上海房價的因素是比較復雜的,其中重要的不外乎三種:一是隨著上海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居民收入上升,居住需求也日益旺盛;二是為2010年世界博覽會准備,進行舊城拆遷和新城鎮建設,抬高了土地和房屋價格;三是投機資金的炒作。

居民住房需求和世博會召開,相信不足以製造如此快速的價格增幅。2001至2004年,上海商品住宅竣工面積與銷售面積之比分別為1∶1.1、1∶1.08、1∶1.04、1∶1.05,住宅需求持續大於供給,所以居民購房的需求還是存在的。

同時期北京和廣州的居民收入增長幅度和上海十分接近,北京2003年增幅為11.2%,2004年為11.5%;廣州2003年增幅12.1%,2004年是12.5%。而北京、廣州的房產價格增長不大,而且趨勢穩定。所以單純由於上海當地居民收入增長,引發大的購房有效需求,幾乎是不可能的。

世博會牽涉到舊城改造和住戶搬遷,所以對房屋價格會有推動作用,但不至於把價格推得高不可攀。根據上海市的規劃,世博會的規劃范圍為5.28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浦東新區(佔3.93平方公里)的郊區,受到影響的房屋用地並不集中於上海市市區。

而近年上海的房價陡增,卻是由中心市區帶動而起的,與世博會的項目建設關系並不大。世博會對於房價的作用,更多的是一種象徵性的和概念性的。
一個很好的對比是北京2008年要開奧運會,同樣需要土地房屋開發,但是目前房價卻不曾像上海這樣飛漲。
上海市房地產的泡沫主要是源自第三種因素,即大量外來投機資金進入上海市,專事房屋炒作,造成虛假繁榮。而上海地產房屋的分布結構容易產生價格連帶效應,對房價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外來投機資金是造成上海房市高漲的主導因素。所謂投機,是指這些資金購房並不是為了居住目的,而僅僅是作為一種融資和獲利的工具。
外來資金大體可以分為三部分,一是來自溫州等江、浙一帶的民間資金,二是外匯投機者在上海投資房地產,作為人民幣升值的賭注,三是當地機構和居民的資金。其中,江、浙的炒房資金和外匯投機資金起主導作用。

江、浙一帶是民間資金最為雄厚的區域。這些資金屬於熱錢,隨時尋找投資渠道謀取利益。在證券市場持續低迷的時期,最便捷的投資渠道當屬房地產。外資進入上海則多是為了等待人民幣升值,以期大撈一筆。事實上所謂這些外資,有多少是真正的外國人的資金,是個難以說清楚的問題,我猜測應該有相當一部分是境內投機商借海外離岸金融中心進入本國市場的,這樣做的好處是資金後撤有保證,也為洗錢提供方便。

市中心的房價帶動了外圍的房價,許多有閑散資金的上海居民也受到房價上漲的鼓舞,投入了一部分資金購房,但是他們投資重點是市中心以外的中檔住房。這部分資金也對房價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我要提醒的是,房地產泡沫對國民經濟的負面影響是嚴重的。房價持續過快上漲,會導致價格形成機制的扭曲,增大了行業風險,阻礙了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對國民經濟和大眾生活的傷害是深刻和長遠的。

北京城建將對地產業格局帶來大影響
可以說,進入2004年之後,北京房地產出現了一點泡沫,但並不嚴重。而且從2005年1至4月看,雖然房價仍然在繼續上漲,但是由於全市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趨緩(同比增長7.2%,增速比2004年同期低28.4個百分點;佔全社�%E

Ⅳ 為什麼深圳的房價比上海北京還貴

我們說房價的高低,其實就是說地區的價值,北京和上海確實是我國比較發達的城市,北京是首都,上海是金融中心,但是深圳的地位其實要更高一些,這點很多人沒有注意,作為理財師,我在很多場合都說過這個問題,只是大家一隻沒有重視。
深圳的房價在某些區域確實超過北京和上海,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主要的原因有:
第一、北京和上海,本身有地域的限制,選擇的時候有的人會去上海,有的人會去北京,雖然選擇的人群多,但是畢竟目的性強,深圳完全是經濟開發區,任何人才都會來這里展示自己的能力,同時沒有任何限制。
第二、、北京和上海,經濟方面雖然看起來很發達,但是人文環境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北京人比較適合北方人,上海人比較適合南方人,這樣的情況下,也局限了其房價的上漲,深圳則沒有這樣的限制。
第三、深圳的人口政策更加的靈活,大家進入深圳更加的便捷,北京和上海則相對比較困難。
第四、深圳作為經濟特區,是一個特殊的城市。每年大量的人才湧入深圳,,實際的房源需求緊張,而且北京和上海房價有一部分屬於炒作,水分比較大,房價自然不如深圳。
第五、深圳毗鄰香港。深圳人的平均收入比香港低不了多少,而房價確是香港的四分之一,由此看來,深圳房價也不可能大跌,在限購之前,香港人過來深圳買房跟買衣服一樣。如今,香港人也開始購買深圳小產權房。
最後,作為一名專業的理財師,我給大家的建議是,買得起房盡快買,買不起也不勉強,租房照樣過日子,等到自己的經濟允許的時候,再買房就可以了,深圳、北京、上海未來的房價依舊會上漲,這點很難改變。

Ⅵ 上海和北京房價哪個高

北京月靠內環房價約高,相對的外環房價便宜不少,四環以外。上海的話就要看地段了,靜安區那裡基本上均價都上3W了。黃浦區和徐匯區也都在兩萬以上。盧灣區房價死貴,5W一平的到處是!如果是郊區的話類似寶山、松江這些地方房價比較便宜了,1W以上的房子比較多,現在買在那裡的人也很多了。上海muqian

Ⅶ 為什麼北京房價比上海房價貴

你從哪裡看到的信息,北京比上海少幾百萬人?

Ⅷ 從房價整體來看,北京和上海哪裡更貴

以2020年4月北京和上海的交易數據為樣本,總結如下:

1、上海新房成交量和成交價要高於北京。

上海成交量是北京1.6倍,成交價高於北京1.1萬元。

2、上海和北京新房市場最大的差距在豪宅。

1500萬以上上海成交價高出北京5萬元,成交量是北京的3倍多。上海成交價前3區域比北京貴許多。其中黃浦區成交價是朝陽近一倍。上海的市區新房可以算全國數一數二的「貴」。據數據顯示,上海市區除了普陀區(9.5萬元),成交全部突破10萬元大關。

3、北京的總體房價不便宜。

從新盤市場的成交量/成交均價來看,北京處於弱勢,不如上海;然而在主力成交300-500萬總價段,北京總價和單價居然都比上海高,這也就是購房者感到北京房價並不便宜的原因所在。

(8)為什麼北京房價比上海高擴展閱讀:

北京和上海2020年4月房產數據

1、上海2020年4月成交量4869套,環比上漲57%,同比下跌27%。2019年4月成交量最高值達到6699套。近2個月的成交量受到疫情穩定,環比出現大漲。

2、北京2020年4月成交量3009套,環比上漲77%,同比上漲4%。2019年5月成交量最高值達到9478套。去年入夏期間,北京新房迎來成交巔峰,5月、7月成交量大幅超過上海。而之後呈現下滑趨勢。

3、上海新房賣的比北京好。上海新房成交相較於北京要平穩一些,大漲大跌情況比較少。作為中國最大的兩個城市,2020年新房市場同樣都出現下滑情況,3月起市場的熱度逐步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