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北京知識 » 為什麼叫北京
擴展閱讀
南昌到廣州的動車多久 2025-01-17 03:23:48
杭州西湖府苑哪個學校好 2025-01-17 03:09:09

為什麼叫北京

發布時間: 2022-02-14 07:55:47

Ⅰ 北京為什麼叫北京

因為他是中國以前在最北方的都城啊,以前叫北平,後面因為新中國的首都也設在那裡,就改成叫北京了

Ⅱ 北京為什麼叫北京它的寓意是什麼

歷朝歷代都將北京視為重鎮加以治理和保護,並不斷改變著它的名稱。有人統計過,北京城的各種名稱達六十多個。

就大家熟悉和史書中常見的說,北京地區上古時稱幽陵,夏朝時稱冀州,周朝時稱薊,春秋戰國時是燕國的都城,故稱燕京。秦置廣陽、漁陽,西漢設幽州,東漢為廣陽、薊縣,北魏稱燕都,隋改涿郡,京杭大運河的北端就從這里開始。唐改稱范陽,安史之亂時,安祿山就是從范陽起兵的。唐以後又一度稱幽州。遼建都在上京,把這里作為陪都稱幽都,也稱南京,因此地在上京之南。金朝建都於此,稱中都,並對其進行了擴建。這是北京八百餘年建都史的開始。

元朝時稱大都,這時的北京城已是一個相當繁華的大都市了。馬可??波羅在他的游記中曾對大都做過詳細描述。北京作為全國的政治中心也由此開始。明朝建立後,朱元璋將首都定在南京。後朱棣從他侄兒手中奪得政權後,將首都遷到這里,故稱北京。明朝時,還一度稱北京為京師。清朝也建都北京,並沿用了明朝的名稱。民國建立之後仍稱北京。1928年改稱北平。北平這一名稱是國民黨四大家族之一的陳立夫提議改用的。

北伐戰爭後,陳立夫曾在南京辦了一份《京報》。這份民間報紙很敢說話,銷路很好,其銷出的份數比《中央日報》還多。有一天,陳立夫忽然想到首都既決定在南京,北京這一名稱應更改,以免殘余軍閥再圖在那裡起野心設政府。於是,他讓《京報》羅時實執筆,寫下了《正名之重要》一文。國民政府採納了陳立夫的建議。

其實,歷史上北京的北平之稱早已有之。那是1368年,朱元璋手下大將徐達攻佔元朝大都之後,即對大都城進行改建。第二年,朱元璋下令將元大都改稱北平府,有平定了北方,從此安寧平靜之意。到1403年,朱棣定都北平時,才改名北京。1949年,新中國成立,又將北平改為北京。

Ⅲ 北京建國以前叫做北平,可為什麼後來改名叫做北京呢

北京稱為北平,並非是民國遷都南京後才改稱。北平這名字出現於明朝初年,比北京這名字還早。元朝的首都大都,其實即今日北京城,後來朱元璋於公元1367年建立明朝,次年派大將徐達領兵北伐攻佔大都,將蒙元逐出中原。由於明朝定都應天(南京),大都光復後再不是中國首都,遂改稱為北平府。其實北京稱為北平,並非是民國遷都南京後才改稱。北平這名字出現於明朝初年,比北京這名字還早。元朝的首都大都,其實即今日北京城,後來朱元璋於公元1367年建立明朝,次年派大將徐達領兵北伐攻佔大都,將蒙元逐出中原。由於明朝定都應天(南京),大都光復後再不是中國首都,遂改稱為北平府。明太祖在位時,北平是燕王朱棣的封地,直至朱棣發動靖難之變奪取皇位後,是為明成祖,明成祖於登位後(永樂元年,公元1402年)改北平府為北京,至永樂十八年更由應天遷都北京。應天之後降為陪都,由於在京師北京之南面,故稱為南京。公元1928年,蔣介石的國民政府北伐成功消滅北京的北洋軍閥政權,由於國民政府定都南京,故將北京名字改為北平,因『京』解首都的意思,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在1949年成立,由於定都北平,才改北平為北京。明太祖在位時,北平是燕王朱棣的封地,直至朱棣發動靖難之變奪取皇位後,是為明成祖,明成祖於登位後(永樂元年,公元1402年)改北平府為北京,至永樂十八年更由應天遷都北京。應天之後降為陪都,由於在京師北京之南面,故稱為南京。公元1928年,蔣介石的國民政府北伐成功消滅北京的北洋軍閥政權,由於國民政府定都南京,故將北京名字改為北平,因『京』解首都的意思,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在1949年成立,由於定都北平,才改北平為北京。

Ⅳ 北京為何被稱為首都

因為它是中國的政治、文化中心,黨和國家、軍隊的首腦機關所在地。

Ⅳ 北京市為什麼叫北京呢

明朝燕王朱棣經靖難之變後奪得皇位後,於永樂元年(1403年)改北平為北京,是為「行在」(天子行鑾駐蹕的所在,就稱「行在」)且常駐於此,如今的北京也從此得名。

永樂十九年(1421年)正月,明朝中央政府正式遷都北京,以順天府北京為京師,應天府則作為留都稱南京。明仁宗、英宗的部分時期,北京還曾一度降為行在,京師復為南京應天府。

明清時設置順天府管轄首都地區,地位與今日的北京市類似,但管轄面積不同。清兵入關後即進駐北京,亦稱北京為京師順天府,屬直隸省。

民國十七年(1928年)六月,北伐戰爭後,首都遷回南京,撤銷原京兆地方,北京改名為北平特別市,後改為北平市,隸屬於南京國民政府行政院。

民國十九年(1930年)6月,北平降格為河北省省轄市,同年12月復升為院轄市。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七·七事變後,北平被日本佔領。偽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此成立,且將北平改名為北京。

(5)為什麼叫北京擴展閱讀:

北京歷史稱呼:

燕都,據史書記載,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滅商以後,在堯封帝,此後在蘇城建都,在燕封召公。燕都因古時為燕國都城而得名。戰國七雄中有燕國,據說是因臨近燕山而得國名,其國都稱為「燕都」。

幽州,遠古時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見於《尚書·舜典》:「燕曰幽州。」兩漢、魏、晉、唐代都曾設置過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帶。

京城,京城泛指國都,北京成為國都後,也多將其稱為京城。

南京,遼太宗會同元年(938年),將原來的幽州升為幽都府,建號南京,又稱燕京,作為遼的陪都。當時遼的首都在上京。

大都,元代以金的離宮今北海公園為中心重建新城,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改稱大都,俗稱元大都。

北平,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滅掉元朝後,為了記載平定北方的功績,將元大都改稱北平。

北京,明永樂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永樂皇帝取得皇位後,將他做燕王時的封地北平府改為順天府,建北京城,並准備遷都城於此,這是正式命名為北京的開始,至今已有600餘年的歷史。

京師,明成祖於永樂十八年(1420年)遷都北京,改稱京師,直至清代。

京兆,民國二年(1913年)廢順天府,翌年置京兆地方,直隸中央,其范圍包括今天的北京大部分地區,民國十七年廢京兆地方,改北京為北平。

Ⅵ 「北京」還有什麼別的稱呼嗎謝謝

「北京」別稱有:薊城、涿郡、幽州、北平 等。

1、薊城:是時自公元前475年起至秦統一中國,即公元前221年止。北京地區是七雄之一的燕國所在地。燕國以薊城為都。

2、涿郡:隋開皇三年(583年)廢除燕郡。大業三年(607年),隋朝改幽州為涿郡。

3、幽州:遠古時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見於《尚書·舜典》:「燕曰幽州。」兩漢、魏、晉、唐代都曾設置過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帶。

4、北平: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滅掉元朝後,為了記載平定北方的功績,將元大都改稱北平。

(6)為什麼叫北京擴展閱讀

中國城市別稱:

本溪——煤鐵之城

撫順——煤 都

吉林——化學城

長春——森林城、電影城、汽車城、科技文化城、豆都

哈爾濱——東方巴黎、冰城

齊齊哈爾——鶴城

宜昌——川鄂咽喉

重慶——霧都、山城

武漢——九省通衢、江城

景德鎮——瓷 都

包頭——草原鋼城、稀土之都、「花城、樹城、鹿城」

呼和浩特——青色的城

白雲鄂博——世界稀土之庫

蘇州——水鄉、園林城、絲織之鄉

萊州——山東糧倉

常州——龍城、梳篦之鄉

德州——山東北大門、九大天衢、神京門戶

柳州——桂中商埠

廣州——中國「南大門」、羊城、花城、穗城、蛇菜之鄉

梅州——足球之鄉、文化之鄉、華僑之鄉

福州——福地寶城、榕城、花果魚米之鄉

杭州——魚米之鄉、絲綢之府、文化之邦、茶葉之都、旅遊之地、人間天堂

內江——甜城

漳洲——水仙花的故鄉、中國東南花都

蘭州——瓜果城

隨州——古樂之鄉

濟南——泉城

樂山——天下山水之觀在蜀,蜀之勝曰嘉州

自貢——鹽都

大同——煤海

察隅——西藏江南

拉薩——日光城

銀川——塞上名城

石咀山——塞上煤城

吐魯番——火洲、葡萄之鄉

鞍山——鋼都

昆明——春城

個舊——錫都

湖南錫礦山——世界銻都

江西大余——鎢的王國

雲南大理——妙香古國

重慶、武漢、南京——三大火爐

唐山——北方瓷都、中國近代工業搖籃

葫蘆島——中國箏島

汕頭——海濱鄒魯、「華南要沖、嶺東門戶」

開封——沙城

珠海——中國最浪漫的城市、百島之市

濟寧——孔孟之鄉、禮儀之邦

東莞——煙花城

西安——天然歷史博物館、十三朝古都、碑石之鄉

延安——革命聖地

榆林——中國的「科威特」

漢中——西北小江南

楊凌——中國農業矽谷

南京——六朝石都、石頭城 ,金陵

蚌埠——珍珠城

西寧——石堡城

荷澤——牡丹王國

成都——蓉城

金華——小鄒魯、火腿之鄉、中國花卉苗木之鄉

Ⅶ 北京的古稱是什麼

北京是一座有著三千多年歷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有著不同的稱謂。

  1. 燕都:據史書記載,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滅商以後,在燕封召公。燕都因古時為燕國都城而得名。戰國七雄中有燕國,據說是因臨近燕山而得國名,其國都稱為「燕都」

  2. 幽州:遠古時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見於《尚書·舜典》:「燕曰幽州。」兩漢、魏、晉、唐代都曾設置過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帶。

  3. 京城:京城泛指國都,北京成為國都後,也多將其稱為京城。

  4. 南京:遼太宗會同元年(938年),將原來的幽州升為幽都府,建號南京,又稱燕京,作為遼的陪都。當時遼的首都在上京。

  5. 大都:元代以金的離宮今北海公園為中心重建新城,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改稱大都,俗稱元大都。

  6. 北平: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滅掉元朝後,為了記載平定北方的功績,將元大都改稱北平。

  7. 北京:明永樂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永樂皇帝取得皇位後,將他做燕王時的封地北平府改為順天府,建北京城,並准備遷都城於此,這是正式命名為北京的開始,至今已有600餘年的歷史。

  8. 京師:明成祖於永樂十八年(1420年)遷都北京,改稱京師,直至清代。

  9. 京兆:民國二年(1913年)廢順天府,翌年置京兆地方,直隸中央,其范圍包括今天的北京大部分地區,民國十七年(1928年)廢京兆地方,改北京為北平。

(7)為什麼叫北京擴展閱讀

北京,簡稱「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國際大都市,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所在地,也是中部戰區司令部駐地。

北京位於東經115.7°—117.4°,北緯39.4°—41.6°,中心位於北緯39°54′20″,東經116°25′29″,總面積16410.54平方千米。位於華北平原北部,毗鄰渤海灣,上靠遼東半島,下臨山東半島。

北京的氣候為典型的北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春、秋短促。全年無霜期180~200天,西部山區較短。2007年平均降雨量483.9毫米,為華北地區降雨最多的地區之一。降水季節分配很不均勻,全年降水的80%集中在夏季6、7、8三個月,7、8月有大雨。

2015年北京市常住人口2170.5萬人,比2014年末增加18.9萬人。其中,常住外來人口822.6萬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為37.9%。常住人口中,城鎮人口1877.7萬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為86.5%。常住人口出生率7.96‰,死亡率4.95‰,自然增長率3.01‰。常住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323人,比2014年末增加12人。2015年末北京市戶籍人口1345.2萬人,比2014年末增加11.8萬人。北京市常住人口規模到2020年控制在2300萬人以內,2020年以後長期穩定在這一水平。

Ⅷ 北京為什麼叫北京有哪些典故淵源呢

北京有著三千多年的歷史,別稱有很多,不同的朝代有著不同的稱謂,如幽州、薊、燕京、北平、大都、京師等等,那北京是從何時才開始叫北京的呢? 讓我們先了解一下北京的歷史。

五代十國時,石敬瑭以幽雲十六州為代價,換取契丹遼國的支持,滅後唐建立後晉。938年年,遼太宗將幽州升為南京幽都府,並大興土木營建,作為陪都。遼聖宗耶律隆緒時,改為析津府。宋朝沒能通過武力收回幽雲十六州,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年),只好花重金贖回了幽州。不過,很快金軍南下,宋朝被趕往江南,幽州落入金朝之手。1153年,金朝皇帝完顏亮在北京建都,稱中都。

Ⅸ 北京為什麼叫北京呢

歷朝歷代都將北京視為重鎮加以治理和保護,並不斷改變著它的名稱。有人統計過,北京城的各種名稱達六十多個。

就大家熟悉和史書中常見的說,北京地區上古時稱幽陵,夏朝時稱冀州,周朝時稱薊,春秋戰國時是燕國的都城,故稱燕京。秦置廣陽、漁陽,西漢設幽州,東漢為廣陽、薊縣,北魏稱燕都,隋改涿郡,京杭大運河的北端就從這里開始。唐改稱范陽,安史之亂時,安祿山就是從范陽起兵的。唐以後又一度稱幽州。遼建都在上京,把這里作為陪都稱幽都,也稱南京,因此地在上京之南。金朝建都於此,稱中都,並對其進行了擴建。這是北京八百餘年建都史的開始。

元朝時稱大都,這時的北京城已是一個相當繁華的大都市了。馬可•波羅在他的游記中曾對大都做過詳細描述。北京作為全國的政治中心也由此開始。明朝建立後,朱元璋將首都定在南京。後朱棣從他侄兒手中奪得政權後,將首都遷到這里,故稱北京。明朝時,還一度稱北京為京師。清朝也建都北京,並沿用了明朝的名稱。民國建立之後仍稱北京。1928年改稱北平。北平這一名稱是國民黨四大家族之一的陳立夫提議改用的。

北伐戰爭後,陳立夫曾在南京辦了一份《京報》。這份民間報紙很敢說話,銷路很好,其銷出的份數比《中央日報》還多。有一天,陳立夫忽然想到首都既決定在南京,北京這一名稱應更改,以免殘余軍閥再圖在那裡起野心設政府。於是,他讓《京報》羅時實執筆,寫下了《正名之重要》一文。國民政府採納了陳立夫的建議。

其實,歷史上北京的北平之稱早已有之。那是1368年,朱元璋手下大將徐達攻佔元朝大都之後,即對大都城進行改建。第二年,朱元璋下令將元大都改稱北平府,有平定了北方,從此安寧平靜之意。到1403年,朱棣定都北平時,才改名北京。1949年,新中國成立,又將北平改為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