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北京知識 » 北京是哪個朝代的首都
擴展閱讀
天津在河北定州哪個方向 2024-11-15 00:19:46

北京是哪個朝代的首都

發布時間: 2022-02-15 03:01:59

㈠ 北京是哪些朝代的都城

北京為五朝帝都(遼、金、元、明、清),戰國時期為燕國國都,當時稱為薊。

  1. 唐初武德年間,涿郡復稱為幽州。貞觀元年,幽州劃歸河北道管轄。後北京成為范陽節度史的駐地。安史之亂期間,安祿山曾經在這里稱帝,建國號為「大燕」。唐朝平亂後,復置幽州,屬盧龍節度史節制。

  2. 在春秋戰國時期(前770年—前221年)薊國就在北京地區建立城市,後燕國打敗薊國,後遷都薊,稱為燕都或燕京。

  3. 遼朝於會同元年起在北京地區建立了南京,改幽州為南京析津府,開泰元年改號燕京。

  4. 金朝貞元元年,金朝皇帝海陵王完顏亮正式建都於北京,稱為中都。此後元朝、明朝和清朝的都城均建立在北京。

㈡ 北京第一次成為一個朝代的都城是在哪個朝代

元朝。北京第一次成為皇城是元朝。緊接著明清朝的皇城也是北京。

㈢ 北京是哪個朝代所建的首都 也就第一個皇帝是那個朝代 有幾個以北京做首都 在位多少年

北京在戰國時期是燕國的首都,北京曾先後為遼、金、元、明、清、民國的都城。

10世紀,是遼朝的陪都,又稱南京。1125年,金朝正式建都於此。1215年,蒙古族滅金和南宋而統一中國,以北海為中心興建元大都。

1368年,明滅元將元大都改稱北平,1403年燕王朱棣奪帝位,將北平改為北京,並於1406-1420年15年時間興建紫禁城,於1421年從南京遷都於此。

1644年清,滅明,建都北京。

辛亥革命後的民國元年(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定都南京,同年3月遷都北京,直至民國十七年(1928年)中國國民黨北伐軍攻佔北京,首都遷回南京。

(3)北京是哪個朝代的首都擴展閱讀:

北京市,簡稱「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首都、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現代化國際城市。

北京地處中國華北地區,中心位於東經116°20′、北緯39°56′,東與天津毗連,其餘均與河北相鄰,北京市總面積16410.54平方千米 。截至2017年底,北京市下轄16個市轄區。

北京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部、北部和東北部三面環山,東南部是一片緩緩向渤海傾斜的平原。境內流經的主要河流有:永定河、潮白河、北運河、拒馬河等,多由西北部山地發源,穿過崇山峻嶺,向東南蜿蜒流經平原地區,最後分別匯入渤海。

北京的氣候為典型的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春、秋短促。

㈣ 古代以北京為都城的有什麼朝代

遼、金、元、明、清。

1、遼

遼朝(公元916年—公元1125年)是中國歷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朝代,共傳九帝,享國二百零九年。

公元938年遼太宗將幽州(今北京西南的廣安門一帶)定為「幽都府」,遼開泰元年(1012),改南京幽都府為燕京析津府,做為遼國陪都。

2、金

金朝(1115年-1234年),正式國號是大金,是中國歷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共傳十帝,享國一百二十年。

金代共四個都城,上京會寧府是金朝第一個都城,1153年海陵王遷都燕京(今北京)是金朝第二個都城,稱金中都,金朝第八位皇帝宣宗於1214年遷都南京(今開封),金在蒙古軍的進攻之下遷都開封,又遷都蔡州,公元1234年,蒙古軍攻下蔡州,金朝滅亡。

3、元

元朝(1271年—1368年),由蒙古族建立,是中國歷史上首次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傳五世十一帝,歷時九十八年。

1271年(至元八年),取《易經》「大哉乾元」之義,建國號為大元,確定以大都為首都(今北京)。

1279年(至元十六年)最後消滅了流亡在崖山的南宋殘余勢力,完成了全國的大統一。

4、明

明朝(1368年 ―1644年)是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共傳十六帝,享國二百七十六年。

1405年,朱棣將北平改名北京,稱行在,設立北平國子監等衙門。1416年,朱棣公布遷都的想法,隔年開始大規模營造北京,1420年完工,隔年遷都。

5、清

清朝(1616年—1912年),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共傳十二帝,總計296年。從改國號為大清開始,總計276年。從清兵入關,建立全國性政權算起為268年。

1644年,李自成率領的大順軍攻陷北京,崇禎帝在景山自殺殉國。駐守山海關的明將吳三桂降清。

多爾袞指揮八旗兵,以吳三桂為前導,兼程入關,擊敗大順軍,進佔北京。同年順治帝遷都北京,祭告天地祖宗,表示他是全中國的君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都城

㈤ 首都最早在北京的是哪個朝代

北京 為五朝帝都(遼、金、元、明、清):

春秋 戰國時期 為燕國國都,當時稱為 薊 。

遼代 為陪都,稱 燕京 。

金朝 (1115年 - 1234年)自金世宗起至1217年為 中都 。

元朝 為 大都 。

明朝 自 永樂帝 起為首都,稱為 京師 。

清朝 入主中原後亦把北京作國都。

中華民國 北洋政府 時期,當時稱 北平 。

現時 中華人民共和國 的首都。

㈥ 那幾個朝代是以北京為都城的

有:明朝、清朝、元朝。

1、明朝

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共傳十六帝,享國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爆發紅巾起義,朱元璋加入郭子興隊伍。1364年稱吳王,史稱西吳。1368年初稱帝,國號為大明,定都於應天府;1420年朱棣遷都至順天府,以應天府為陪都。明初歷經洪武之治、永樂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政治清明、國力強盛。

中期經土木之變由盛轉衰,後經弘治中興、嘉靖中興、萬曆中興國勢復振,晚明因東林黨爭和天災外患導致國力衰退,爆發農民起義。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帝自縊,明朝覆亡。明朝宗室在江南建立南明,隨後清朝擊敗大順、大西、南明弘光、隆武、紹武等諸政權。1662年永曆帝被殺,南明覆滅。1683年清軍攻佔台灣,奉明正朔的明鄭覆滅。

2、清朝

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共傳十二帝,從皇太極改國號為清開始,國祚276年。從努爾哈赤建立後金政權起,總計296年。從清兵入關,建立全國性政權算起為268年。

1616年,建州女真首領努爾哈赤建立後金。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1644年,駐守山海關的明將吳三桂降清,多爾袞率領清兵入關,至1659年平定大順、大西、南明等政權。後又平定三藩之亂、統一台灣,逐步掌控全國。

康雍乾三朝走向鼎盛,在此期間,中國的傳統社會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成就。清初人口增殖,土地增墾,物產盈豐,邊境無事,小農經濟的生產方式和社會生活相對繁榮穩定,綜合國力遠勝於漢唐。

鴉片戰爭後多遭列強入侵,主權和領土嚴重喪失。中國人民也進行了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等近代化改革。1912年2月12日,袁世凱誘使清帝溥儀遜位,頒布了退位詔書,清朝從此結束。

3、元朝

元朝(1271年—1368年),由蒙古族建立,是中國歷史上首次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傳五世十一帝,歷時九十八年。

1206年,成吉思汗鐵木真統一漠北建立大蒙古國後開始對外擴張,先後攻滅西遼、西夏、花剌子模、東夏、金等國。蒙哥汗去世後,引發了阿里不哥與忽必烈的汗位之爭,促使大蒙古國分裂。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建元「中統」。

1271年,忽必烈取《易經》「大哉乾元」之意改國號為「大元」,次年遷都燕京,稱大都。1279年(至元十六年),元軍在崖山海戰消滅南宋,結束了長期的戰亂局面。之後元朝持續對外擴張,但在出海征伐日本和東南亞諸國時屢遭失利,如元日戰爭、元越戰爭、元緬戰爭、元爪戰爭等。

元中期政變頻繁,政治始終未上正軌。後期政治腐敗,權臣干政,民族矛盾與階級矛盾日益加劇,導致元末農民起義。1368年,朱元璋稱帝建立明朝,隨後北伐驅逐元廷攻佔北京。此後元廷退居漠北,史稱北元。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奪政權建立韃靼,北元滅亡。

(6)北京是哪個朝代的首都擴展閱讀

北京故宮於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建設,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到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它是一座長方形城池,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面圍有高10米的城牆,城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

紫禁城內的建築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分。外朝的中心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統稱三大殿,是國家舉行大典禮的地方。內廷的中心是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統稱後三宮,是皇帝和皇後居住的正宮。

故宮又稱紫禁城。中國古代講究「天人合一」的規劃理念,用天上的星辰與都城規劃相對應,以突出政權的合法性和皇權的至高性。天帝居住在紫微宮,而人間皇帝自詡為受命於天的「天子」,其居所應象徵紫微宮以與天帝對應,《後漢書》載「天有紫微宮,是上帝之所居也。

王者立宮,象而為之」。紫微、紫垣、紫宮等便成了帝王宮殿的代稱。由於封建皇宮在古代屬於禁地,常人不能進入,故稱為「紫禁」。但明朝初期稱為「皇城」,直接稱呼為「紫禁城」則大約始於明朝中晚期。

㈦ 北京是那幾個朝代的首都

遼、金、元、明、清。

1、遼

遼朝(公元907年—公元1125年)是中國歷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朝代,共傳九帝,享國二百一十九年。

公元907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成為契丹部落聯盟首領,公元916年始建年號,國號「契丹」,定都上京臨潢府(今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南波羅城)。

遼朝先後形成五京制度。五京為上京臨潢府(今內蒙古巴林左旗林東鎮)、中京大定府(今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東京遼陽府(今遼寧省遼陽市)、南京析津府(北京市)、西京大同府(今山西省大同市)。

1123年正月,在上京的回離保(蕭干)叛金,八月平定。1124年,天祚帝已經失去了遼朝的大部分土地,他自己退出漠外,他的兒子和家屬大多數被殺或被俘,雖然他還打算收復首府燕州和雲州,但是實際上已經沒有多少希望了。

保大五年二月二十日(1125年3月26日),遼天祚帝在應州被為金人完顏婁室等所俘,八月被解送金上京(今黑龍江省阿城區白城子),被金太宗降為海濱王。

1128年,天祚帝病故,遺臣蕭術者對故主行人臣之禮。遼朝共歷時210年(包含契丹國時期),歷經9位帝王 。

2、金

金朝(1115年-1234年),正式國號是大金(女真語為amba-an antʃu-un,「諳班按春」),是中國歷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共傳十帝,享國一百二十年。

金朝,是歷史上第一次提出了「中華一統」的朝代,主張中華一統,民族平等,不分夷夏。

天慶四年(1114年),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統一女真諸部後起兵反遼。於翌年在上京會寧府(今黑龍江哈爾濱)建都立國,國號大金,建元「收國」。並於1125年滅遼朝,兩年後,再滅北宋。

天會八年(1130年),南宋(趙構)向大金皇帝上降表稱臣,南宋成為金朝的屬國。 貞元元年(1153年),海陵王完顏亮遷都中都大興府(今北京)。

金世宗、金章宗統治時期,金朝政治文化達到巔峰,金章宗在位後期急劇由盛轉衰。金宣宗繼位後,內部政治腐敗、民不聊生,外受大蒙古國南侵,被迫遷都汴京開封府(今河南開封)。 1234年,金朝在南宋和蒙古南北夾擊下覆亡。

3、元

元朝(1271年—1368年),由蒙古族建立,是中國歷史上首次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傳五世十一帝,歷時九十八年。

1206年,成吉思汗鐵木真統一漠北建立大蒙古國後開始對外擴張,先後攻滅西遼、西夏、花剌子模、東夏、金等國。蒙哥汗去世後,引發了阿里不哥與忽必烈的汗位之爭,促使大蒙古國分裂。

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建元「中統」。1271年,忽必烈取《易經》「大哉乾元」之意改國號為「大元」,次年遷都燕京,稱大都。

1279年(至元十六年),元軍在崖山海戰消滅南宋,結束了長期的戰亂局面。 之後元朝持續對外擴張,但在出海征伐日本和東南亞諸國時屢遭失利,如元日戰爭、元越戰爭、元緬戰爭、元爪戰爭等。

元中期政變頻繁,政治始終未上正軌。後期政治腐敗,權臣干政,民族矛盾與階級矛盾日益加劇,導致元末農民起義。

1368年,朱元璋稱帝建立明朝,隨後北伐驅逐元廷攻佔北京。此後元廷退居漠北,史稱北元。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奪政權建立韃靼,北元滅亡。

4、明

明朝(1368年―1644年 )是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共傳十六帝,享國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爆發紅巾起義,朱元璋加入郭子興隊伍。1364年稱吳王,史稱西吳。1368年初稱帝,國號為大明,定都於應天府;1420年朱棣遷都至順天府,以應天府為陪都。

明初歷經洪武之治、永樂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政治清明、國力強盛。中期經土木之變由盛轉衰,後經弘治中興、嘉靖中興、萬曆中興國勢復振,晚明因東林黨爭和天災外患導致國力衰退,爆發農民起義。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帝自縊,明朝覆亡。明朝宗室在江南建立南明,隨後清朝擊敗大順、大西、南明弘光、隆武、紹武等諸政權。1662年永曆帝被殺,南明覆滅。1683年清軍攻佔台灣,奉明正朔的明鄭覆滅。

5、清

清朝(1616年—1912年),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共傳十二帝,總計296年。從改國號為大清開始,總計276年。從清兵入關,建立全國性政權算起為268年。

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領努爾哈赤建立後金。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1644年明朝滅亡,駐守山海關的明將吳三桂降清,攝政王多爾袞率領清軍入關,同年順治帝遷都北京,從此清朝取代明朝成為全國統治者。

康雍乾三朝走向鼎盛,在此期間,中國的傳統社會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成就。在清初的「康乾盛世」里,人口增殖,土地增墾,物產盈豐,邊境無事,小農經濟的生產方式和社會生活相對繁榮穩定,綜合國力遠勝於漢唐。

鴉片戰爭後多遭列強入侵,主權和領土嚴重喪失。也開始了近代化的探索,進行了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等近代化改革。甲午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使得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

清朝後期,中國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912年2月12日,北洋大臣袁世凱誘使清帝溥儀遜位,頒布了退位詔書,實現五族共和,清朝從此結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都城

㈧ 北京在哪個朝代開始建都

戰國時期的燕國最早建都。燕都,據史書記載,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滅商以後,在燕封召公。燕都因古時為燕國都城而得名。戰國七雄中有燕國,據說是因臨近燕山而得國名,其國都稱為「燕都」。

幽州,遠古時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見於《尚書·舜典》:「燕曰幽州。」兩漢、魏、晉、唐代都曾設置過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帶。

京城,京城泛指國都,北京成為國都後,也多將其稱為京城。

㈨ 北京的得名是從哪個朝代開始

明朝 明朝,燕王朱棣經靖難之變後奪得皇位後,於永樂元年改北平為北京,是為「行在」(天子行鑾駐蹕的所在,就稱「行在」)且常駐於此,現在的北京也從此得名。
遼朝在北京建都,這是北京成為首都的開始。雖然西周時期燕國曾以北京為首都,但燕國只是諸侯國之一,不能稱為朝代。
北京是從明朝的時候開始叫北京的。明永樂元年,明成祖朱棣將他做燕王時的封地北平府改為順天府,建立北京城,這是"北京"地名的開始。
南非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存在三個首都的國家,行政首都在茨瓦內,立法首都在開普敦,司法首都在布隆方丹。

其實這並不稀奇,在我國古代,兩京制很普遍,還曾出現過五京並存的時期。

五京制出現在唐朝,五京即東京、西京、南京、北京、中京。唐朝初年只有兩個都城,一個是朝廷所在的京兆長安,另一個是陪都——東都洛陽。

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武則天把兒子李旦拉下皇位,乾脆自己做起了皇帝,因為自己的娘家在並州(今屬山西太原),因此以並州為北都。

到了唐玄宗李隆基執政的時候,天寶元年(742年),京師之地改為西京,東都洛陽改為東京,北都改為北京,不廢除並州京都地位的原因在於,這里不僅僅是武氏故里,也是李唐起家的龍興之地。

李隆基的兒子唐肅宗在至德二年(757年),又增設了鳳翔為西京,成都為南京,原來的西京長安改稱中京,正式形成了五京制。寶應元年(762年),西京鳳翔並入天興縣,罷京名。

唐朝的北京——太原,當時是第三大城市,主城由汾河西岸的晉陽縣城、汾河東岸的太原縣城、橫跨汾河的連城聯合組成,構成了規模宏大的主城。

主城之外,還有五座衛城,面積龐大,周長二十二公里的主城與衛城加在一起,面積達到四十平方公里,稱其為「北京」可謂名副其實,今天的北京那時候叫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