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日軍佔領北平的時候為什麼沒有把故宮毀了
日本侵略中國,製造了很多駭人聽聞兆豎的慘案,實行三光政策,企圖在毅力上打到中國。
但是也有一些奇怪的現象,1937年7月29日,日本佔領北京後,直到抗戰勝利,在八年時間里,故宮文物居然族漏大沒找到掠奪,北京的名勝古跡也沒有唄破壞。這是為什麼呢?
1、當時的北平市區淪陷基本上算是由日軍和平接管的,沒有經歷過巷戰,文物估計沒有被炮火覆蓋。
2、日軍佔領北平,故宮已被日本視為囊中之物,而且故宮是歸其傀儡政府滿洲國皇帝所有,日軍不會毀壞自己已經攫取到手的東西。
3、故宮是中國政權的象徵,日本要征服中國,不僅是要佔領土地,而且想征服中國人的人心,無緣無故毀壞故宮,與日本佔領並統治中國的長遠目標背道而馳。
4、抗日戰爭時期日本對外的口號是「大東亞共榮」,沒有毀壞故宮,不是他心存仁慈,也非其紀律嚴明,而是這樣做符合日本侵佔中國的長遠利益與目標。
5、我想最重要的,還是當時佔領北京的主將對中國文化比較尊重。同時,故宮的守護人員態度十分堅決,搜族守住了故宮。
6、日本突然宣布戰敗,沒來得及運走文物。
2. 1937年日軍攻佔北京,不僅沒破壞故宮反而還修繕是因為什麼
很簡單,日本覺得整個中國都會是他們的,他們已經佔領了北京,當然認為故宮是他們的,故宮畢竟是文化遺產,弄壞了,他們會認為是自己家的寶貝沒保護好。另一方面,當時他們扶植溥儀,故宮可是大清皇帝的居所,怎麼的也不能看著壞了不管吧,面子工程還是要做的。另一方面,我們很多有識之士為了保護北京的文物,和日偽軍周旋。
一、日本佔領了大半個中國,以為故宮就是他們的了
值得一提的是,日軍並不是完全沒有打故宮的主意,他們當年其實用了一些手段,從故宮搶走了不少東西。比如,當時日軍對太廟進行了搶掠,以借書的理由,搬走了太廟中的眾多書籍,這些書籍全部都是古書,一旦丟失將會是我國的重大損失。在日軍搬走書籍之前,我國的愛國人士張庭濟斷然拒絕,最後日本人沒辦法,寫下了借條才將這些古書搬走。雖然我們都知道日軍是野蠻的,借條根本約束不了他們。但是能夠在這種情況下據理力爭,張庭濟老先生的膽識令人佩服。後來他還曾拿著欠條和日偽政權進行交涉,雖然沒有把所有的古書要回來,但也索要回了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保留頌迅皮下了中國的歷史,張庭濟也為中國的歷史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抗日戰爭的後期,日本人已經走上了窮途末路,他們的後備資源無法及時供昌辯給,前線的裝備和子彈數量都已經不夠支撐戰爭了。這時候日本的獸性爆發了,在北京城裡的日偽軍到處收集銅製品,因為他們要製造彈殼,甚至還把手伸到了故宮當中。為了保護故宮文物,張庭濟忍痛把2000多斤殘破的文物交給了日軍,以求保存其他完好的文物。
3. 佔領北平八年的日本人,為啥沒把故宮燒掉
一個被人們稱為老戲骨,備受觀眾尊重的趙立新,在自己的個人賬號中發布了一個問題,卻引起了眾人的軒然大波。他在自己的賬號中發文:日軍佔領北京八年,為什麼沒有搶走故宮里的文物並且燒掉故宮?這符合侵略者的本性嗎?我們無法明確,這究竟是一個單純的問題呢?還是這所謂的老戲骨在為日軍洗地。我想說的是,如果你不知道答案,那我告訴你。
我們拒絕虛偽的歷史,但同時我們更要正視那些確實存在和發生的歷史。當年的北平被佔領八年,日本侵略者在我們的土地上作威作福八年鄭簡橘,讓無數的百姓生活在他們的囂張統治下,讓我們的發展遭受了那樣沉重的打擊。你怎麼能夠扭曲這段歷史呢?時光流逝,而我們在面對這段歷史的時候,更應該做到的是,尊重歷史,保持敬意。
4. 為什麼故宮沒有被破壞
1、抗日戰爭日本人統治北京八年,故宮還能基本完好的保留下來。很大原因是得來如此容易,報復的心理自然也就大減,日軍在北京城耀武揚威,戰爭初期的宣傳還是「中日友好親善」那一套,企圖繼續削弱中國人民的抵抗意志。
2、其次,日本人佔領北京前,重要的故宮文物已經全部南遷。除了地面建築和一些不可移動的文物之外,故宮已經幾乎被清空。所以,也就大大減少了日本人對故宮的巧取豪奪的慾望。
4、北京淪陷期間,根據日軍的要求,北平各機關單位須由日本人顧問,以便更好的控制。但是故宮以不是機關單位為由,頂住壓力,避免了日本人插手院務。
5、日軍到來初期,故宮採取的具體對策是閉館,僅留中路、內東路對外開放。1942年,故宮五路全部開放,偽華北政務委員會任命祝書元為代理院長。1943年,故宮博物院成立文物分類委員會,開始對現存文物進行整理工作。
6、中日文化的相近,也讓日本人意識到故宮的巨大價值,某種程度上有一種敬畏之心。
(4)為什麼日本佔領北京故宮擴展閱讀:
故宮的作用價值:
1、博物作用:
故宮博物院的創立,具有兩方面的意義:其一是民主革命的又一勝利,是對復辟勢力的一次致命打擊;其二是中國文化藝術史上的一個偉大業績。民國十四年(1925年)10月10日舉行故宮博物院成立典禮。
博物館是以文化教育為目的,收藏、研究、展示和保存實物的機構。將作為君主法統象徵和僅供皇帝觀賞享用的珍貴文物,變為全民族的共有財富。故宮博物院成立時,就制定了《故宮博物院臨時理事會章程》。民國十七年(1928年),國民政府頒布了《故宮博物院組織法》,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有關博物館的法律,後來又頒布了《中華民國故宮博物院理事會條例》。
這兩份文件在故宮博物院的發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標志著博物院已由草創走向成熟,也是中國博物館事業走上正軌的開端。
2、遺產價值:
1987年,北京故宮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世界遺產組織對故宮的評價是:「紫禁城是中國五個多世紀以來的最高權力中心,它以園林景觀和容納了傢具及工藝品的9000個房間的龐大建築群,成為明清時代中國文明無價的歷史見證。」
故宮成為世界文化遺產,使人們對故宮古建築價值的認識有了深化。故宮所代表的是已經成為歷史的文化,而且有著宮廷文化的外殼,同時它卻代表了當時的主流文化,經過了長時期的歷史篩選和積累,當然不能簡單用「封建落後」來概括。
故宮和博物院不是毫不相干或對立的,而是有機的統一,相得益彰。把它們結合起來,就可看到,故宮博物院是世界上極少數同時具備藝術博物館、建築博物館、歷史博物館、宮廷文化博物館等特色,並且符合國際公認的「原址保護」、「原狀陳列」基本原則的博物館和文化遺產。世界文化遺產的基本精神是文化的多樣性,從世界文化遺產的角度,人們努力挖掘和認識故宮具有的突出的和普世的價值。
「文化遺產」觀念的引入,突破了傳統的「文物」觀念的局限性,強化著遺產的環境意識、共享意識,以及全社會都必須承擔管理和保護的理念,促使人們從「大故宮」的觀念來看待故宮保護。這在故宮保護中得到了充分體現。不僅要保護故宮本身,還要保護它的環境。過去只重視對故宮本身的保護,後來認識到與皇宮連在一起的護城河也是皇宮的當然組成部分,必須治理,於是就有了20世紀90年代投資6億元人民幣、費時三年的護城河治理,改變了長期存在的臟、亂、差面貌。
根據世界遺產委員會的要求,在文化遺產地的周邊必須劃定「緩沖區」,以保護其周邊原有的歷史風貌和環境。2007年5月,在北京召開的「東亞地區文物建築保護理念與實踐國際研討會」通過的《北京文件》,對中國遺產保護的政策和原則給予很高評價,對故宮等世界遺產地的修繕給予充分的肯定,這是對不同文化背景的世界遺產及其特色的保護方式的尊重。
3、學術價值:
故宮學是故宮博物院於2003年提出的,它是以北京故宮及其豐富收藏為研究對象的一門科學。故宮學研究主要包括紫禁城宮殿建築群、文物典藏、宮廷歷史文化遺存、明清檔案、清宮典籍及故宮博物院的歷史六個方面,有著豐富深邃的學科內涵。故宮文化是以皇帝、皇權、皇宮為核心的皇家文化。故宮學的提出並確立將使其研究進入自覺階段,從整體上提高故宮學研究的水平。[72]
從故宮學的視野看待故宮,不僅認識到故宮古建築、宮廷文物珍藏的重要價值,而且看到宮廷歷史遺存有著同樣重要的意義;更為重要的是,古建築、文物藏品、歷史遺存以及在此發生過的人和事,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文化整體。這一認識是故宮學得以產生的重要依據,也有利於進一步挖掘故宮的歷史文化內涵。
故宮文化的這一整體性,也使流散在院外、海外、國外的清宮舊藏文物、檔案文獻有了一個學術上的歸宿。基於此,兩岸故宮博物院在學術研究上的交流與合作就是不可避免的,人為地阻隔只能是暫時的,事實上這種交流也是在不斷地發展。
5. 在抗日戰爭時期,為什麼故宮可以完整的保存下來
原因:
1、抗日戰爭時期日本對外的口號是「大東亞共榮」,沒有毀壞故宮,不是日本人心存仁慈,也非其紀律嚴明,而是這樣做符合日本侵佔中國的長遠利益與目標。
2、故宮是中國政權的象徵,日本要征服中國,不僅是要佔領土地,而且想征服中國人的人心,無緣無故毀壞故宮,與日本佔領並統治中國的長遠目標背道而馳。
3、當時的北平市區淪陷基本上算是由日軍和平接管的,沒有經歷過槍戰。
4、日軍佔領北平,故宮已被日本視為囊中之物,而且故宮是歸其傀儡政府滿洲國皇帝所有,日軍不會絕差毀壞自己已經攫取到手的東西。
6. 英法聯軍曾火燒圓明園,而日軍占據北京8年,為何沒有破壞故宮
在充滿屈辱的中國近代歷程中,北京曾先後三次淪陷,被西方列強所控制。其中第一次是鴉片戰爭後英法聯軍侵入北京,第二次是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的屈辱歷史,而第三次就是1937年淪落與日本人手中,這也是北京淪陷時間最長的一次。在前兩次的被侵入中,北京城的損失都相當慘重,圓明園和眾多珍貴古跡都被戰火吞噬,不過在日本佔領北京以後,他們卻並沒有像西方人那樣毀掉故宮彰顯戰績,這是為何?
另外,日本人的手下留情還與故宮的「守護者」有著非常大的關系。在北平陷落前夕,國民政府就將故宮內的珍寶盡數運往西南地區,這一次浩浩盪盪的文物大轉移,堪稱是文物保護史上的一次奇跡。也正是由於故宮文物的及時轉移,使得日本在佔領故宮時並沒有獲得多少寶物,而日本毀掉故宮,自然也沒有多大意義。可以說,正是在故宮守護者的保護之下,今天的故宮才有著如此盛況,而一旦沒有這些保護者的守護,可能今天的故宮也如同圓明園一般,只剩一段回憶了。
7. 二戰時日本佔領北京那麼多年 為何沒有毀掉故宮
1931年9月18日開始的抗日戰爭,日本佔領了大半個中國,日本人對我國領土一直覬覦不已,連南京國民政府都被迫遷都重慶。對於地理位置重要、特產豐美的地方,鬼子向來是寧可屠光全城,不惜一切代價,也絕不放過。但是日本卻從來沒有派兵重擊福建。
//www.branchsmith.com/pic_42a98226cffc1e175d68a6f94190f603728de927二戰期間日本為什麼放過閩南以及閩西等內陸地區呢?
//www.branchsmith.com/pic_f703738da97739126df1afa9f3198618377ae227在戰爭中中國更是遭受了巨大的傷痛,但日軍也並非所向披靡,在面對廣西地區的戰役時,日軍付出的代價比中國軍隊更加慘痛,很多當年參加過戰役的日本老兵都說:「這是我們在中國戰場上遇到的最殘酷的戰役!
//www.branchsmith.com/pic_4d086e061d950a7bf5e2640c01d162d9f3d3c927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日本人統治北京八年,故宮還能基本完好的保留下來呢?日本軍隊的殘暴和無恥,在當時三大法西斯里可是首屈一指的。
是日本人大發慈悲嗎,看看1938年南京陷落的情景吧,當時日本人展開瘋狂屠殺,30萬人遇難。南京諸多文物古跡也毀於一旦,日本人有計劃的對六朝古都南京的文物進行摧毀,夫子廟付之一炬,牛首山的歷代寺廟宇盪然無存,珍貴的古書全部運往日本。
北京和故宮能夠避免戰火的焚毀和敵軍的劫掠,原因是多方面的,乃是不幸之中的萬幸。
首先和當時華北戰場的形勢有關。日軍佔領北京之前,平津已經近乎不設防,因為沒有遇到有力的抵抗,日軍佔領北京異常的順利。七七事變後,駐守北京的29軍因為實力懸殊太大,僅僅堅持了一天就被迫撤出戰斗,北平被日軍佔領,可說是兵不血刃。
得來如此容易,報復的心理自然也就大減,日軍在北京城耀武揚威,戰爭初期的宣傳還是「中日友好親善」那一套,企圖繼續削弱中國人民的抵抗意志。
日軍於1944年對廣西發起進攻。當時,駐守廣西地區的中國軍隊數量不足。就算是算上民兵也不足2萬人,但日宏租軍卻為了對付這2萬人,足足集結了15萬兵力和大量重型武器。
//www.branchsmith.com/pic_b219ebc4b74543a95658d00415178a82b80114b2直到當年11月,廣西守軍戰死1萬2千人,而日軍付出了3.2萬人的傷亡。這場戰役讓日本人刻骨銘心,一向在戰爭中佔有優勢的日本人在這次戰役中卻吃了大虧,日本人甚至說出「想要摧毀華夏,一定要先打湖南;而想要滅亡中國,一定要先佔領廣西。」的話語。
//www.branchsmith.com/pic_a8773912b31bb051186799e03d7adab44bede0b3原因有政治和客觀兩個方面,政治原因是:
1、日本在他終極目標中描述稱洞絕孝,在稱霸全亞洲征服中國後,將把日本帝國的首都搬到北京,天皇將直接入住紫禁城。
2、那時候,北京不止有日本人,還有許多列強派來的人員。日本人為了保留國際形象,不能做過多破壞。
3、顧忌偽帝溥儀的面子,畢竟這些皇宮王府曾經是愛新覺羅氏的私產,日寇還要利用溥儀的影響力。
可以說,今天我們能看到故宮等文明古跡,也算是陰差陽錯,有運氣的成分。因此,我們才更應該懂得珍惜,既要珍惜不再讓它們被別人奪走納稿,更要珍惜不要亂畫亂刻破壞了。大家說,對嗎?
8. 日軍攻陷北京後,日本人實行的「三光政策」,為何故宮能倖免於難呢
日本侵略者當年對我國發動戰爭以後,靠著強大的武器裝備,很快就佔領了一大片土地,他們乘勝追擊,接連不斷的攻城略地,有些肆無忌憚的日本軍官,更是公然叫囂說,只需要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就能徹底佔領整個華夏大地。
從結果來看,日本侵略者高估了自己的實力,也低估了中國百姓的抗戰意志,最終他們因為走投無路被迫投降。曾經被他們侵略的北京,也被抗戰組織順利收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