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請問,故宮是如何建造的為什麼要建造故宮
說起故宮,相信大家都對他非常的了解,因為它是我們國家一個非常重要的景點,它以前的名字是叫做紫禁城,它以三大殿為中心,佔地面積約72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70多座房屋9000餘間,故宮它是在明成祖永樂4年的時候開始建設的,是以南京故宮為藍本去建造,然後到了永樂18年的時候建造成功,所以它就成為了明清兩個朝代24位皇帝的皇宮。那麼故宮它是如何建造的?又為什麼要建造故宮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傢具體的講一講。
最後,以上內容僅代表小編個人觀點,如有錯誤,敬請諒解。
2. 故宮有幾百年的歷史,它是怎麼建成的
故宮到現在已經有500多年的歷史了,它是明朝鋒罩滲時期的建築師蒯祥建造的。他的父親也是一位建造師,幫助朱元璋建造了南京城,而蒯祥則是模仿了他父親的手法建造了北京的故宮。
在我國幾千年的歷史中,有過很多皇城宮殿,但是大部分都被歷史所淹沒了,只有故宮,明朝清朝兩個朝代所有君王的居所至今仍然保留的非常完美。因為它是歷史上的最後一個封建社會產物,而它的建築結構銀脊也是集合了歷朝歷代所有建築物的精髓,也正是因為如此,它才能夠在經歷了這么多的戰火以後,還能頑強的存活至今。
三,好景不長,故宮發生火災,多座宮殿被毀,但是也因此,故宮得到了更好的提升。
故宮發生火災以後,很多宮殿被重新修繕,整體上得到了更好的提升,讓它去見證明朝清朝的心衰榮辱。
3. 故宮是如何建成的
北京故宮由明成祖朱棣於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開始建設,到明代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佔地面積約為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為15萬平方米。
宮殿建築均是木結構、黃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故故宮有4個門,正門名午門,東門名東華門,西門名西華門,北門名神武門。
面對北門神武門,有用土、石築成的景山,滿山松柏成林。在整體布局上,景山可說是故宮建築群 的屏障。故宮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
故宮建成後,經歷了明、清和冊兩個王朝,到1912年清帝遜位的約五百年間,歷經了明、清兩個朝代二十五李棚洞位有或曾有廟號謚號的皇帝。是明清兩朝最高統治核心的代名詞。
1925年以後紫禁城才被稱為「故宮」。隨著清王朝的沒落,特別是1949年前的38年中,故哪枯宮建築日漸破敗,有多處宮殿群倒塌。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前夕。
1933年,故宮博物院為保護其文物安全,不至遭戰火毀滅或被日本帝國主義掠奪,決定採取文物避敵南遷之策,並在南京建立文物庫房,成立故宮博物院南京分院。
在1987年,北京故宮就被列入了世界文化的遺產,而對北京故宮,擁有者9000個房間的建築物,也成為了中國明清時代的一個無價的歷史證明。
4. 故宮是如何修建起來的
??故宮修建於1406年。工程的營建者是明代的永樂帝朱棣。朱棣曾在北京做燕王,對北京的地理有深刻的認識。《明史》記載,修建故宮時徵集了全國著名工匠10多萬名,役使民夫達100萬之多陵巧,整個工程歷時15年,直到1421年才最後完成;此後又多次重建和擴建,但整體面貌保持未變。??故宮是一座磚木結構建築,所用的建築材料來自全國各地。木料主要來自京郊房山懸山中,也有部分來自湖廣、江西、山西等省。漢白玉石料亦來自房山縣。宮殿里砌牆用的磚,叫澄漿磚,是在山東臨清燒制的;鋪地用的方磚,叫做金磚,是在蘇州燒制的。整個紫禁城用磚超過了1億塊。??施工所用的陸鉛材料作工非常精細。譬如砌牆用的澄漿磚,是先把泥土放入池水中浸泡,經過沉澱,然後取出過濾後的細泥,最後才把細泥晾乾做坯。還有就是磚塊之間、石板之間的粘合劑,材料是煮過後搗碎的懦米和雞蛋清,選用這種粘合劑,不僅粘力強,而且效早汪好果平整美觀。??建成後的故宮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內有房屋有9999間,外有高達10米的城牆(南北960米,東西760米),四角各有一座屋頂有72條脊的角樓。在最外端,還有一條寬52米的護城河環繞四周。
5. 故宮是怎樣建造起來的
永樂四年(1406年),明成祖下詔以南京皇宮(南京故宮)為藍本,興建北京皇宮和城扒兄垣。朱棣先派出人員,奔赴全國各地去開采名貴的木材和石料,然後運送到北京。光是准備工作,就持續了11年。
珍貴的楠木多生長在崇山峻嶺里,百姓冒險進山采木,很多人為此丟隱胡了性命,後世留下了「入山一千,出山五百」來形容采木所付出的生命代價。開采修建宮殿的石料,同樣很艱辛。現在保和殿後那塊最大的丹陛石,開灶此攔采於北京西南的房山。
史書記載了運送它時的情景:數萬名勞工在道路兩旁每隔一里左右掘一口井,到了寒冬臘月氣溫足夠低時,就從井裡汲水潑成冰道,用了28天的時間,才送到了宮里。此外,還要在蘇州燒制專供皇家建築使用的方磚——金磚,山東臨清也要向北京運送貢磚。
(5)北京故宮是如何建造而來的擴展閱讀:
一、建築規模
北京故宮由明朝皇帝朱棣始建,設計者為蒯祥(1397—1481年,字廷瑞,蘇州人)。佔地72萬平方米(長961米,寬753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用100萬民工,共建了14年,有房屋9999間半。
實際據1973年專家現場測量故宮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計8707間(而此「間」並非現今房間之概念,此處「間」指四根房柱所形成的空間)。
二、建築造型
故宮前部宮殿,當時建築造型要求宏偉壯麗,庭院明朗開闊,象徵封建政權至高無上,太和殿坐落在紫禁城對角線的中心,四角上各有十隻吉祥瑞獸。
故宮的設計者認為這樣以顯示皇帝的威嚴,震懾天下。後部內廷卻要求深邃、緊湊,因此東西六宮都自成一體,各有宮門宮牆,相對排列,秩序井然。內廷之後是宮後苑。
故宮宮殿是沿著一條南北向中軸線排列,三大殿、後三宮、御花園都位於這條中軸線上。並向兩旁展開,南北取直,左右對稱。這條中軸線不僅貫穿在紫禁城內,而且南達永定門,北到鼓樓、鍾樓,貫穿了整個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