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北京知識 » 北京疏解了多少人口了
擴展閱讀
福州哪裡拍全家 2025-02-13 16:08:43
北京四合院多久可以買 2025-02-13 15:46:27

北京疏解了多少人口了

發布時間: 2023-05-23 04:55:36

㈠ 北京疫情人口流失多少

500萬人口。北京疫仔敬者情人口流失500萬人口稿啟,由於想要不患有新冠,因此搬離了北京市,此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念薯,四個中央直轄市之一,全國第二大城市。

㈡ 北京中心城區疏解15%人口 2020年不超過2300萬

11日閉幕的中共北京市委十一屆七次全會表決通過了《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貫徹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的意見》。其中,涉及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一些重磅信息首次向社會披露:北京將聚焦通州,加快市行政副中心的規劃建設,在2017年取得明顯成效;「控」與「疏」雙管齊下,嚴控新增人口,2020年人口控制在2300萬以內,中心城區力爭疏解15%人口……

專家表示,將北京從單中心模式變為多中心模式,解決人口擁擠、交通擁堵、公共資源緊張等「大城市病」的困擾,是政府和社會近年來達成的共識。但作為首都,北京的城市規劃和建設變化敏感而復雜。此次會議透露的信息意味著北京真正在功能疏解方面實現歷史性破局。

焦點一

如何把功能疏解出去?

建設通州行政副中心以政府帶動企事業單位外遷

11日閉幕的北京市委全會提出,北京將聚焦通州,加快市行政副中心的規劃建設,在2017年取得明顯成效。坊間傳說多時的將通州建成行政副中心之舉,終於塵埃落定。

一些專家指出,行政副中心的遷移,是北京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破解首都大城市病、實現功能疏解的關鍵和標志性動作。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華南城市規劃院院長胡剛表示,這是落實好中央對北京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四個中心」定位的務實之舉。將政府的部分行政功能從過度擁擠的中心城區疏解出來,不僅能夠通過資源和服務的流動帶動遠郊新的副中心真正建設起來;同時,在涉及巨大利益旁襲調整的疏解問題上,政府率先帶頭,也會給央企、事業單位等起到表率和帶動作用。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趙弘表示,建設行政副中心要認真總結北京中心城發展的經驗教訓,一是進行前瞻性規劃,把軌道交通建設提早謀劃,做到規劃引領人口產業布局,防止在副中心「攤大餅」,要留下永久的農田、綠地,預防新的「城市病」,而不是等人來了資源到了再建設;二是盡快疏解北京公共服務資源,增強副中心服務能力,爭取在2017年取得明顯的進展;三是按照跨區域的戰略思路,謀劃通州副中心與燕郊、大廠、香河、武清、寶坻等河北和天津區縣的聯動發展。用一張藍圖把通州打造成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先行區、先導區。

此外,專家認為,要警惕 房價 先行炒作,影響整體大局。近期,通州不少樓盤單價已經從原來的2.5萬元左右漲至3萬元以上,燕郊近期有樓盤已經漲到單價1.8萬元。12日,記者致電通州和毗鄰的河北燕郊、大廠多個售樓處,均被告知目前「預售暫停」,稱「接下來售價肯定要上漲,具體漲幅開發商還在研究」。

國際金融論壇城鎮化研究中心主任易鵬表示,京津冀協同發展對北京周邊的衛星城市房價肯定會有一定的上漲帶動,但如果過度炒作上漲預期,把協同發展異化成借北京疏解大搞房地產開發,會導致要素難以流動,削弱產業轉移和人口流動的動力,又建成新的「睡城」,缺乏持續長遠發展動力。

焦點二

如何把人口疏解出去?

產業、教育、醫療資源向外疏解引導

北京市委全會表示,規劃綱要中明確了2300萬的人口控制目標,這是我們必須堅決守住的底線。為此,北京將加大「以業控人」「以房管人」力度,城六區爭取下降15%左右,使人口資源環境與首都城市戰略地位相協調,讓市民的工作和生活更加便利。

事實上,近年來,盡管北京採取了全國最嚴格的落戶政策,但從2000年到2013年,常住人口仍增加857萬人,年均增長超過60萬人。2014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2151.6萬人。專家指出,如果嚴守底線,在5年多的時間內,北京還有不到150萬人的增長空間,換算下來,每年不到25萬人。

趙弘表示,人口過多是「大城市病」的核心表現,尤其在北京這樣的缺水城市,地察野下水超采嚴重,通過南水北調依然不能解決北京的用水矛盾,要考慮「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防止人口規模失控。

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研究員劉治彥表示,人口疏解是首都功能疏解的核心和敏感問題,光靠戶籍制運沒兄度和行政限制調節行不通,必須從城市功能設置這一源頭進行引導。只有通過產業、醫療、教育資源的對外擴張,讓住在北京郊區的人可以方便地就業、上學、就醫,才能吸引人們外遷。

目前,北京在產業限制目錄、城市改造方面正在加大力度。2014年,北京市已關停退出一般製造業和污染企業392家,搭建了30個產業疏解合作平台,推進產業轉移疏解項目53個,拆除中心城商品交易市場36個。西直河石材市場、動批市場等具有標志性意義的產業已經陸續開始搬遷。

此外,一些中心城區內的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業也在控制規模。東、西城區已嚴禁再增加醫療機構床位數量,位於二環的天壇醫院將整體搬遷至豐台,而位於河北燕郊的燕達醫院與北京天壇醫院簽署協議共建京東地區最大的腦科中心。同時,不少高校也在北京遠郊和河北等地建設新校區,北京化工大學的秦皇島校區也即將啟動開工建設。

焦點三

如何破除「一畝三分地」?

一體化不能「甩包袱」

「有的地方在前一天開會時還討論要疏解人口,第二天又討論怎麼發展產業、鋪攤子。」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總工高揚表示,這種思路還沒有擺脫對傳統產業的依賴,一方面經濟發展要以人造城,以業興城,另一方面人口臃腫又不得不因城限人。

專家指出,無論是行政副中心建設、人口調控,還是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生態環境保護、產業升級轉移建設,要落實好目標,最關鍵的是如何打破既有「一畝三分地」的行政區劃,調動各方積極性,讓協同真正見實效而不流於口號。

北京市發展改革委和經信委介紹,2014年北京通過新增產業禁止和工業污染行業、生產工藝調整退出及設備淘汰目錄,全市范圍內限制或禁止建材、造紙、紡織等一般製造業,燃煤發電,區域性物流基地等;包括東城區和西城區在內的核心區還要額外禁止建築業、批發業,禁止新建和擴建高等學校、大型醫院等。對於淘汰污染企業,也從「號召」變成「強制」。

北京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這些做法都體現了北京「做減法」態度之堅決。

而對於承接轉移一方的河北,2014年從京津兩市引進資金3757億元,占引進省外資金總量的51%。

專家指出,要真正打破「一畝三分地」,還應在兩方面加強突破。北京師范大學資源學院教授王玉海表示,應該以產業地域集群為載體來推進京津冀的產業轉移橋梁:研發可以放在北京,但生產製造和銷售都轉移出去,由此而來的稅收分享機制下一步也要突破。如果沒有利益共享機制,稅收都在轉出地,轉移地只解決了就業,稅收很少,會導致各地競爭大於合作。

此外,專家指出,京津冀協同發展,高考、退休保障、醫療異地結算等民生工程應當先行破解。

㈢ 北京通州:疏解人口還要堅持房地產調控

3月8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北京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會後,全國人大代表、常務副市長李士祥代表就行政副中心職住平衡問題回答記者提問。

據李士祥介紹,市四套班子明年年底即將搬遷通州,此舉將帶動疏解40萬人。這些散姿返人到通州後,將如何實現職住平衡?通州的樓市是不是還會繼續調控?

通州將帶動40萬的人口疏解

關於北京通州發揮首都行政副中心的疏解功能,具體而言,包括功能疏解和產業疏解。李士祥表示,功能疏解是緩解交通擁堵的治本之策。沖飢其中具有重大意義的一項疏解任務就是,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機關明年年底前搬到位於通州的行政副中心辦公,加上市委、市政府相關部門搬遷,可帶動40萬人向外疏解。

在產業疏解方面,李士祥說,截至去年底,北京疏解了220個區域性批發市場和79家工業企業。新增產業禁限目錄中,城六區禁限比例達59%,目前累計不批的企業設立申請已有1.3萬件,產業禁限不會動搖,將長期堅持下去。

而對於教育、醫療資源的疏解,李士祥介紹,每天來北京看病的外埠患者約有13萬人,23%來自河北。所以在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同時,特別要加強公共服務的協同發展。目前京津冀三地相關部門已經做冊亮了規劃,重點之一是研究醫保對接。

職住平衡區域對待:40歲以上住集體宿舍

李士祥分析說,40萬人搬遷是漸進的過程,不是一次性完成。職住平衡問題解決的思路是,根據具體情況區別對待、精準施策。比如,40歲以上的基本都成家、買房了,舉家搬到通州也不現實,針對這部分人要建一些集體宿舍;30歲以下的,很多都沒成家,則要建設一些保障性住房。「房地產方面,全市一直在嚴格限購,通州作為行政副中心,房地產市場的管理要更加嚴格。」他強調。

對於沒有在行政副中心實現職住平衡的行政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未來通勤需求政府也有考慮。李士祥透露,除規劃7號線東延和6號線東延兩條地鐵線外,還在研究規劃一條市區至通州的輕軌。「就是地上小火車。」他說,目前已經形成了幾個方案,規劃部門正在進行科學論證,預計里程20公里左右,未來將成為市區與通州的一條客運聯絡線。

李士祥還介紹,行政事業單位搬遷不是簡單平移,是政府職能轉變的契機。比如,有些機構職能過去是分著的,現在就要考慮合並。另一方面,在規劃理念上,要盡量打破各自分割、互不相通的局面,建立統一的信息平台、公共服務平台,避免出現各家都建卻互不相通的浪費現象。

通州還會堅持房地產調控

另一方面,北京還會堅持房地產調控。李士祥說,控制住房地產開發,也能抑制人口無序過快增長。北京房價同比上漲11%,限購措施在一段時間內不會變化。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6-03-09,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搜狐焦點網,為您提供房產信息,房產樓盤詳情、買房流程、業主論壇、家居裝修等全面內容信息

㈣ 北京二環里有多少人

二環內預留人口約110萬-120萬人,疏解人口約有70萬。原本180萬-200萬人。

㈤ 2020年北京疏解多少人口

預計2020年,北京市中心城城鎮攔則人口規劃控制在850萬人,新城城鎮人口約為570萬,小城鎮組團約為180萬人。在控制中心城規模的前提下,北京將進一步疏解舊城人口,合理調整中心城內的人口分布。屆時,中心城中心地區約簡汪棚容納540萬人(其中舊陵念城約110萬人),邊緣集團約270萬人,綠化隔離地區及外圍約40萬人。

㈥ 北京不再吃香了10年人口減少72.8萬人,北漂都「漂」不動了嗎

不對吧!我怎麼覺得小區里外地人越來越多,特別是有好多外地老頭老太太。「路燈底下敲三家」原來是駐在胡同里時夏天的景象,現在小區樹蔭下樓道里一此則模幫老頭老太太打麻將,而且聽不大懂他們說什麼。

數據哪裡來?

人再少點才好呢

北京,如果人才大都流失,僅靠當地土著人去發展建設,問題就會越來越多了。畢竟,北京年輕人的脾性懶散,只以爺們自大。(即使不都如此)沒吃苦奮斗概念…

沒那本事留下自然就被淘汰盯拆掉了唄。北京有那麼好嗎?建設自己家鄉不香嗎?非得削尖腦袋往北京擠。北京現在人口2000萬+,就是少一半還嫌人多呢[淚奔][淚奔][淚奔]

一點都沒覺得少,出門烏央烏央的全是人森緩,10個人里8個都是外地的,南腔北調的,一點沒少

沒有感覺人少,其實人少了我們倒挺高興的,人多車擠 堵車,亂糟糟的煩人。

太好了!在減少些!都各回各家!北京有什麼可好的……

北京龐大的建築群,兩千多萬人口,減少72萬人口,遠遠不夠!人口減少一半都多!根據水電氣資源的匱乏,人口在八百萬左右比較合適。

不是飄不動 而是疏解+個人發展方向,有孩子了 就得考慮孩子上學的問題 在北京上幼兒園 小學就不行了 到時候回原籍跟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