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北京和上海哪個城市更好
這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北京和上海,有一些共同點:都是國內的超一線城市,吸引大量外地人口,也有大量外國人定居,房價都非常貴。人才濟濟,競爭激烈。但兩個城市的區別還是很大的。
相關如下
北京。除本地人外,北方人居多(東北、內蒙、河北、山東等等),語言基本是兒化音的普通話,方言少。樓宇寬闊,建築空間大。文化古跡較多。中國頂尖名校(清華、北大)所在地,名校眾多。政治資源多。空氣乾燥(對於南方人初到北京,會覺得皮膚干癢,有的晚上睡覺會流鼻血。需要一段時間適應)。
上海。除本地人外,南方人居多(浙江、江蘇、安徽、福建等等),語言方言較多(南方各省方言多的緣故),並且上海本地人平時不愛講普通話(雖然會講)。樓宇高、密集。西洋建築比較多。頂尖名校不如北京,但在國內也僅次於北京(復旦、交大)。商業資源多。空氣濕潤(對於北方人初到上海,會覺得空氣潮濕,室內沒暖氣冬天太冷。也需要一段時間適應)。
總的說來,這兩個城市不是同一種風格,很難說哪個好。只能因不同人的喜好,判斷不一樣。
② 北京與上海,你覺得哪個城市更好為什麼
北京吸引人的地方僅僅是首都北京,上海吸引人的地方不僅僅是上海,而是長三角經濟 ,無論火車還是 汽車 ,從哪個方向進京,進滬,你的感覺會完全不同,北方一色的小平房,南方連片的小洋樓,底氣不一樣啊!
各具特色,都是中國一線城市,其現代化建設發展程度高,高消費高收入之最。
北京中國首都,祖國的心臟,政治文化 科技 經濟中心,國家各項決策部署來源於此,最高院校以及科學家,文化名流巨星聚集在這里。
上海中國經濟最強城市,高樓林立,商業和高 科技 產業發達,具有"魔都"之稱。
要說兩個城市那個更強,毫無疑問肯定是北京,中國各界有名望的人或正在奔向名望的人都會在北京發展,只因這里匯集了最高知名人仕,要想繼續努力就得在這種環境下才能更好的發展,否則在別的地方只能是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
上海到是一個適合居住玩耍吃喝的好地方,所以有能力的人均會在上海買個房子作為行宮,沒事就來上海居住幾天享受一下生活,等養足精神又去北京拼搏。
這此人都是中國的精英,而對於百姓來說,生在哪裡哪裡就是我的家,無論地處什麼地理位置,家是最好的地方。
北京與上海,中國頂尖城市的耀眼雙星,世界級中心城市。一個是中國首都、政治、文化、國際交往、 科技 創新中心,一個是中國經濟、金融、貿易、航運、 科技 創新中心。
可以用擬人化的手法打三個比方,或許更能直觀形象地說明兩個城市的不同風格。
如果說北京像一位成熟儒雅、玉樹臨風的型男的話,那麼,上海就像一位 時尚 美艷、風姿卓約的貴婦。
如果說北京像一位擁有權力與地位、令人仰望的高官的話,那麼,上海就像一位擁有金錢與實業、令人羨慕的富豪。
如果說北京像一位高雅謙和、滿腹經綸的文化大師的話,那麼,上海就像一位穿戴光鮮、頗有內涵的商賈大亨。
總而言之,北京與上海,千秋各有,特色獨具;沒有更好,只有不同。
這還用說,當然是北京嘍!在北京,可以呼吸到最好的空氣
上海肯定深受年輕人歡迎,因為魔都滿足了他們對新生事物的好奇心。
說真的。上海洋氣太多了。這才叫大城市。北京一環二環放到上海就是郊區既視感。
北京是消費性城市,上海屬生產型城市。二者雖都直轄,但京官大於其他省市之官。要說哪個城更好,咱小城小鎮的人還真不能妄加評言。我只能說,北京是首都,是祖國的心臟,上海是生產型的大都市,是祖國各省市生產方面的旗手。對國家的貢獻,按地域面積為生產單位算,上海市的貢獻最大,令人敬仰,北京是全國的心臟,鼓舞人民,令人嚮往。
我覺得上海在工作生活環境空氣質量各方面都好。
就像南京與蘇州一樣,一個是省會城市,政治,文化, 科技 ,醫療,教育,都是全國最高的,一個是地級市,經濟強勁,人民富裕,工業發達地區,如果首都在上海,上海能甩北京十條街,北京地位高,上海的周邊都是發達地區,北京的周邊卻不怎麼樣,
實際上兩者沒有可比性,北京是國家首都,第一大城市,內陸城市;上海是普通經濟城市,非首都非政治中心,沿海城市;全世界只有中國大陸才有這樣的畸形輿論,一個普通經濟城市非要和國家首都相提並論。到底要比哪裡呢?哪裡有相似度呢?根本一點相似性都沒有。
天津和上海倒是有驚人的相似度,但是上海壟斷的全國媒體迴避津滬進行對比,津滬兩者的相似性可以達到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大陸沿海直轄市,在大陸就沒有第三個沿海直轄市,只有北天津南滬上兩個沿海國家直轄市;
天津上海兩者都都是"國家中心城市",天津是華北地區的國家中心城市,是華北中心;上海也是華東地區的國家中心城市,是華東中心;而首都北京則是全國中心,是輻射全國的國家中心城市,首都第一大城市。
天津上海兩者又都是中國超大城市之一,中國超大城市包括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廣東廣州,天津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非首都職能的主要承接地,所以人口是中國第四(1800萬人口),人口還在逐年上升;而上海則是2300萬,中國人口排名為第二位;
不同點,天津是中國含港澳台在內的最大沿海超大城市,而上海則不是,上海是沿海城市不假,但地域規模小於天津太多,平原面積小於天津太多,天津的市區面積目前是上海的四倍,而平原面積是上海是八倍,所以天津被稱為超級平原國際大都市
天津比上海自然資源豐富,天津有豐富的天然氣,地熱資源,礦產資源,海洋資源,連石油資源都非常豐富,而上海則是資源匱乏之地,全靠中央調配資源過日子…
天津是聯合國評選的全球最佳 旅遊 標桿城市,而上海則不是…
天津和上海都是獨立自由貿易實驗區,但天津有自有大型港口,深水港;但上海沒有深水港,沒有大型港口,目前上海只能租用浙江舟山市的小洋山作為自己的港口使用,但天津的港口已經達到八大港口融合發展的地步,已經形成了世界第一大港的雛形,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高度融合,津冀港口群的協同建設,京津冀自由貿易港的順利建設,其主要載體的天津港將會更加輝煌!
目前中國的基本格局是以"首都北京"為第一大城市的"天上港"(天津上海香港)基本格局基本形成,京畿直轄市天津,普通直轄市上海,特別行政區香港都是獨擋一面的地區代表,在首都北京第一大城市的帶領下,共同創造 歷史 輝煌,而上海作為國家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中國超大城市,沿海開放城市的對比坐標是天津,而不是內陸的首都北京!
③ 上海和北京哪個城市好
北京和上海都是中國一線大城市,而且一個是「帝都」一個是「魔都」。所以經常被人拿來PK。以前經常是吃喝玩弊祥帶樂的PK,今天就給大家撈點兒干貨,咱們一起看看這兩個城市的福利待遇到底那個更強!
1.醫療
北京:現有三甲等醫院共計——35家
上海:現有三甲等醫院共計——28家
在醫療方面,北京略占上風,作為「帝都」匯聚了更多的醫療資源
2.社保
低保:
北京:2016年城鎮最低生活保障金為:800元/每人每月
上海:2016年城鎮最低生活保障金為:880元/每人每月
最低工資:
北京:2016年最低工資標准為:1720元
上海:2016年最低工資標准為:2190元
第二回合的社保PK,上海扳回一局,確實比北京高不少哦!
3.養老津貼
北京:
1、90-99歲,每月可領取100元高齡津貼;2、100歲(含)以上,每月可領取200元高齡津貼。3、 80歲(含)以上居家養老的老人,可領取每月100元租蘆的養老券。
上海:
1、65-69歲,每人每月75元。2、70-79歲,每人每月150元。3、80-89歲,每人每月180元。4、90-99歲,每人每月350元。5、100歲及以上,每人每月600元。
第三回合養老津貼的PK,上海反超北京一局。無論在發放年齡的廣度上,還是發放金額的高度上,都超過了北京!
4.人口
北京:2015年年末,北京的常住人口為:2170.5萬人
上海:2015年年末,上海的常住人口為:2415.27萬人
這一回合的PK,稍微有點混亂。雖然上海在數量上勝出,但是考慮到大城宴敏市的人口並非多多益善,而需要良性增長。因此這一回合小編判定北京勝出。相信各位鐵磁和我的想法是一樣的!
5.平均壽命
北京:平均期望壽命81.8歲
上海:平均期望壽命82.41歲
這一回合上海以微弱的優勢勝出,去過一次上海,明顯感覺沿海城市的空氣比北京好的多,而且上海土著居民的生活更慢一些!
6.養老系統
北京:
2016年將在城六區試點150個養老驛站,在此基礎上,爭取再建1000個以上社區養老服務驛站。預計到2020年,北京市每千名戶籍老年人養老床位數將由2015年的38張擴充至40張。
上海:
2015年末,共有養老機構699家,床位數12.6萬張,佔60歲以上老人總量的2.89%。
考慮到北京和上海在養老系統的建設上,都將採取居家社區和機構相結合的方式,因此這一回合兩個城市平局!
④ 北京好還是上海好
不一定哪裡好,關鍵是你適合哪裡。
1如果你既不是上海人又不是北京人,估計北京更好一些,因為北京70%多的人口都已經是外地人了,真正成為了全國人民的首都,你遇到的排外情況絕對不如上海那麼嚴重,上海只要不說上海話,就能被看出來是外地人。
2如果你討厭太陽曬和天氣熱,討厭海邊空氣鹽化潮濕,討厭冬天陰冷,勸你別去上海。如果你討厭氣候乾燥,缺少雨雪,別去北京。
3如果你喜歡高樓大廈林林總總,上海的陸家嘴和北京的國貿CBD都可以滿足你,如果你喜歡古色古香的舊建築,上海的弄堂北京的胡同可以滿足你,如果你喜歡西洋建築,上海的外灘你會喜歡,如果你愛上皇家園林,北京的故宮、頤和園將會令你痴狂。
4如果你只愛吃米飯,京滬兩地都可以滿足你,如果你不愛吃米飯,只愛吃麵食(烙餅燒餅饅頭),那就留在北京。
5在城市交通上,兩地差不多,區別在於上海市可以騎摩托,北京市基本全是汽車,兩地堵車程度差不多,高峰期都堵的很兇。兩地都有密布的地鐵和公交系統,區別在於北京地方大,一站地路很長,上海地方小,每站間隔比較短。兩地都有高度發達的航空業和鐵路運輸業。關於道路,上海的道路很窄,而且羊腸,北京純粹的正北正南,九宮格,條條街道都很寬敞。
6就居民區而言,由於北京人口少於上海人口,而且北京地盤要比上海大很多,所以北京的居民區要矮小,上海居民公寓樓動輒二三十層像香港那樣。可兩地房價都是一線的價格,市區價格都貴的很。
7物價而言,食品價格北京要比上海便宜,飲食價格也比上海便宜,人少佔優勢。其他商品價格基本一致。
8教育,不用問,全國首屈一指的是北京城,不論小學中學還是大學,都是國家最強大的教育之都。不過由於北京本地人實在太少,60%以上的中小學生都是外地籍。而上海也有10來所名校。
9按照國家內的城市地位,北京首善之都,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北方經濟中心。上海市是東南沿海經濟中心,未來的亞洲金融中心。
10論旅遊景點,北京有天安門,故宮,長城,八大處,香山,頤和園,圓明園,天壇,北海等等,上海有外灘,陸家嘴地標,靜安寺,豫園等等。相對來說北京景點更勝一籌。上海有海有黃浦江,北京有山有園林水系。
11兩地人都不怎麼樣,北京人太傲慢,上海人太勢力,不過北京本地人太少,市區內不到30%人口是北京人,可以忽略不計了。所以按照這個標准看,北京更可愛親切一些,畢竟普通話的起源地,語言溝通無障礙,城市內到處都是外地人。而上海市公共場所很多人還在用上海話竊竊私語,連公交司機也用上海話和乘客對話,上海人還總是硬碟長鄉毋寧短的。
12兩地經濟不相伯仲,雖然北京人口少於上海,但全國富人的聚集地,所以GDP和人均收入都目前僅次於上海。
13飲食文化上,北京城聚集了全國的菜系,有名的飲食之都,一條街上餐館不少於3家。而上海市人民生活比較精打細算,出去吃飯還愛去西餐館,所以上海的街道上餐館不多。
14著裝,總體而言,上海市人民的衣著水平要比北京市的人民高,畢竟北京天氣較冷,北京人的文化也不愛臭美。上海市較熱,4月到10月的氣溫都在25度之上,一出門一身汗,所以天天都需要換洗衣服,上海女人更是變著花樣地愛美。
15如果你從事商業貿易經濟金融類的工作或者是對外交流等工作,建議你去上海,那裡的外企超多,而且從事以上活動,上海是投機家與商賈的樂園。如果你想從事科研,尤其是國家級別戰略的科研工作,這種高科技項目的科研人才大多數在北京發展,北京市是科研學術之都,總部經濟的駐扎地。兩個城市文化不同,一個重商,一個重學。
16由於北京市外地人口太多,導致北京市看起來比上海要臟亂,上海市相對顯得細膩整潔。一個大氣,一個精細。
----------------------------
最新更新答案:17、至於上海人有多麼狹隘,你可以看看本回答之下的上海網民對我的評論以及對北京市的攻擊就可見一斑。我作為南方人,這答案已經很照顧上海了,還要歇斯底里?首都集中了全國的精英人才,擁有最好的教育科研資源,人口比你上海少200多萬,首都不許發展工業和中低端製造業,還沒有海港無法發展遠洋貿易,郊區被定性為生態涵養區不許大規模城市化,就這樣GDP只比上海差一點點。說句難聽的,上海也配和人家首都比?!叫自己經濟中心不覺得丟人嗎?人貴自知。總是莫名的優越感,盲目自大顯得極度愚昧。
⑤ 北京、上海、廣州、成都,這四座城市分別是什麼氣質
我對這4個城尺棗首市岩咐算是比較了解的,曾經兩次在北京參加培訓,一次是三個月,一次是4個月,學習之餘,吃、住、玩在北京。因在上海策劃展覽,時間半年,索性就住在上海住了半年。我工作和常住深圳,廣州是廣東省的省城,文化 旅遊 廳、教育廳等都在廣州,自然常去廣州。而我孩子在成都上的大學,也常去成都的。
因此對這四個城市是有發言權的,但對一個城市一兩句話是說不清楚的,可能提及表象和皮毛。
一、北京:高級、現代、大氣
高級一一
北京是「帝都」,到處顯示高級,北京是「三高」最多的城市,我說的三高指的是:高級領導幹部(部以上)、高級將領(少將以上)、高級知識分子(教授、研究員、一級演員),北京是最多的,在人才方面,職級方面,北京是最高級的。
北京是政治中心、文化中心,你走過的胡同當年是誰住過的,現在某某演員也住這里。
在餐廳、酒吧你遇見的人,有人會介紹,他是某某大院的,那個大院是什麼部。
在北京恭王府門前,在去西山看紅葉的路上,經常遇到拉三輪的,一問一侃,哎呦喂,人家是正黃旗或鑲黃旗,王爺的後代。千年田地八百主,十年興敗許多人。北京最能看到 歷史 的變遷,人世滄桑。
帝都不是一天建成的,北京除了帝王氣,還有很多高級得讓人肅然起敬的東西,高大上的建築物、大院,各種高級酒店、俱樂部,代表各種許可權,代表富貴,還有許多個環,一環、二環、三環、四環、五環、六環,每一環都是一個圈層,想進入裡面的圈層要不停地努力,要幾代人,當然也要運氣。
現代一一
北京 歷史 悠久,是六朝古都,文物古跡眾多,哪個城市都比不了。北京同時是一個現代化的大都市,現代 科技 、教育 、貿易等都處於領先水平,各種現代化設施,北京是最多的。北京上市公司是最多的,市值是最大的,要談什麼總部經濟,要談什麼金融中心,要談什麼國際化大都市,什麼CBD、文化中心、 體育 中心、學術中心、恩格爾系數、互聯網+,北京當仁不讓屬第一。
這也是有人說:多少個上海也比不了一個北京。這話有點大,但不無由頭。
大氣一一
北京人是中國所有城市中最大氣的,兼容並蓄,南北並包,養成了北京人開放、大氣的性格。
北京雖然是帝都,北京人從來不把河北人看成鄉下人,而當作父老鄉親,北京人不欺生,不排外,頂多就是「為我所用」的想法。這也是很多人願意「北漂」的原因,北京人喜歡叫「哥們兒」「姐們兒」,說白了比較講究個人情味。
北京人小生意幾乎看不上眼,談的都是大項目,以前喜歡搞個什麼中字頭的協會之類,現在這個不靈了,但北京人靠「官商」經營的習慣仍然改不了。在北京做小生意的,基本上是外地人。
二、上海:現代、摩登、國際化
現代一一
指的是上海工業、 科技 、金融、貿易等現代化水平。上海一直被稱作「魔都」,但上海現代化程度是最高的。
在黃浦江灘看上海,高聳入雲的摩天大樓無不體現上海的現代化水平,在高樓表象之內,是現代大公司、大企業。2020年,上海GDP接近了4萬億。上海外貿突破3.48萬億規模,保持全球第一,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製造業等等繼續保持世界第一。我曾參觀過上海洋山港,見識過其無人駕駛的大貨櫃車,倒車入庫的情景,港口裝卸機械自動化、信息網路化等方面讓人驚嘆。
摩登一一
指上海人生活方式比較現代、 時尚 ,開風氣先河。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上海以摩登之都成為 時尚 風向標,也在這之後,上海就被稱作「摩都」,老電影、老明星也都出自上海,至今上海仍然傳承了「魔性」的一面。
國際化一一
上海在國際化道路上已走得很遠,跨國公司,外貿產品,尋求世界先進的生活方式。
任何生活方式都有好的和不好的一面,如果太過,就適得其反。上海人以精明、精細著稱,太過了,會給人「小氣」的印陵數象,老上海人來自蘇杭寧波,但一直將他們當作「鄉下人」,上海人對外地人往往低看一眼,對外國人往往高看一眼,這是上海人的「優點」還是「缺點」?
三、廣州:神話、商業、開放
神話一一
廣州是因「五羊」神話建立的城市,也在不斷地創造新的神話。我們知道,有一些知名的互聯網公司總部在廣州,創造了一些現代神話。廣州是真正最富裕的城市,主要是藏富於民。
商業一一從十三行,到廣交會,到現在國際貿易,廣州一直沿續著商業傳奇。
看到廣州多條繁華的步行街,遍布街頭的商業城,可見識廣州商業的繁榮。
有人分析廣州的GDP,常迷惑不解,廣州大品牌沒有其它城市多,為何牢牢立於一線城市?其實廣州有他自己的優勢,就是商業,往大說是貿易。
在廣州從商是最好的選擇,家家戶戶都有生意人,廣州居民因此也是最富裕的,深藏不露。
開放一一
廣州是開放最早的城市,也是最開放的城市。開放擴大了人們的視野,思想更先進,更前衛,更具包容性。
這是我們在廣州街頭看到有很多外國人,有一些「巧克力街區」的原因之一。
在廣州,很多東西都是可以用錢來買的。
有句老話說:老不入廣。講的是廣州氣候、生活節奏不適合老年人,還有一層意思,廣州誘惑太多,老齡人在廣州也有可能迷失。
四、成都:實在、安逸、休閑
在中國內陸,特別是西部,出現成都這樣的城市是非常可貴的。
實在一一
成都給我的印象是實在,成都人工作、生活、待人方方面面都很實在,真實不虛,一點都不玩「變臉」。
安逸一一
到了成都,就能感覺到成都的安逸。
成都自古就是「天府之國」,經濟富足,養成安逸的性格。
安逸並不是偏安一隅,而是安居樂業,實現「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 病者有其醫, 勤者有其業, 勞者有其得……」安逸是通過奮斗得來的。成都GDP一直在新一線城市中排名靠前,也是靠奮斗得來的。只有工作搞好了,家庭搞好了,有錢了,才能安逸。
休閑一一
提到成都,很多人會聯想到「休閑」一詞。成都「休閑」之都名不虛傳,到處是商業街、 美食 城、茶館。成都的物價與其他的一線城市相比是比較低的,性價比最高。
成都鬧市有茶樓,陋巷有茶攤,公園有茶座,大學有茶園,處處有茶館。茶客滿棚,生意好得不敢讓人相信。「坐茶館」是成都人的一種特別嗜好,也是一種文化。
成都擁有豐富的 旅遊 資源,又是川陝甘、雲貴川、川藏的交匯點,獨樹一幟的「休閑」文化,吸引大量遊客,使成都成為名符其實的 旅遊 城市。
我是「易經大講堂」,易經的根本道理是萬物負陰抱陽,好的方面也包含不好的一面。上文說過「老不入廣」,古人還有一句:「男不入川」。說的是四川太安逸休閑了,男人去了,一味過「安逸」生活,容易丟掉奮斗的初衷。
城市就像女人,都各有其味道和氣質,正好這四個城市我都玩過:
你以為人家是胡同串子,人家卻是背景顯赫,等你們一起窮游回來,你坐車回家,人家坐飛機回家,她家在國外。走路吃飯逛著胡同回去,買串糖葫蘆,穿過巷子,人家在四合院 。路過的部委,人家可以進去吃食堂。你在漂的時候,她們的計劃已經到了戰略的高度了 。北京就象一個大漩渦,你得掙扎著往上游,稍一鬆懈,就掉下去,底下一有大堆和你一樣擠公交車地鐵的失意人,掉下去,聞到鹵煮灌腸炸醬面的味道,鹵煮還漲價了。
北京
這里是復合型功利又那麼妥協的,即信了基督又信了佛教,又遵從道教,即要求自由,又要求中國最傳統的彩禮,即有十里洋場,也有小家子氣。你的段位在軍棋三段的時候,她們已經是圍棋九段了,後面還有一位不動聲色的母親。曼妙的上海小妞,走過街邊叨叨啐啐的女人,卻不知將來那裡也有她。這里是最不愛國的地方。
上海哈爾濱路
中國最有錢的普通居民應該是廣州了,小花裙,挽著發纂兒,趿拉著拖鞋,吃布拉腸粉,一口廣府話,保守又前衛,前衛的你進得去,保守得你融不進去,別看人家住的是村,芳村棠下,那可是市中心,而且不是一間,也不是一套,那裡有一個大家族。在廣州點菜如果廣府話都不會說,人家會切換為普通話,但和你就有了隔閡,在廣州首先要說會廣東話,才不會變成撈仔和撈妹。
廣州
成都是最沒有等級觀念的城市,就象這個城市的小吃,冷淡杯街邊排檔串串都可以聚一餐,成都咬兔子頭的漂亮姑娘,她能和你一起啃兔子頭,吃黔江雞雜。成都姑娘答應你泡吧,給你洗衣服,一起泡茶,她們好,她們平和,她們很開朗但不隨便,一口的川音好吃又溫柔,她們樸素又漂亮,但總感覺到繁華燈影下的背景很復雜。
成都
因為工作關系,這四個城市我都經常去出差,我來談談我的看法:
第一,北京:深厚 歷史 底蘊。
經常有人拿北京同上海相比,很多人更喜歡上海,他們覺得北京有些地方也比較臟亂,不精緻。但是在這四個城市中,北京的 歷史 底蘊確是無人能比的。
不管是故宮還是長城,不管是天壇公園還是頤和園,背後都蘊含了中國太多的 歷史 故事和人物。這種底蘊不是一個城市經濟發展了,就能夠趕超的。
第二,上海:國際化。
用一個次形容上海,毫無疑問是國際化。我在歐洲工作的時候,就經常拿歐洲的主要城市和上海做比較,發現絕大部分的城市都比不上上海,只有倫敦和阿姆斯特丹,給人上海的感覺。因為這兩個城市也很國際化,街道干凈整齊。
我公司的很多老外,也是對上海贊嘆有加,有的選擇的,都把家安在了上海。到上海的外國人,幾乎無比被上海的國際化程度驚訝的。有一次帶一個第一次來中國的印度城市到上海外灘,他簡直驚呆了。
第三,廣州:生活化。
廣州是一個非常有生活氣息的地方。
首先是廣州的 美食 。粵菜是我最喜歡的菜系之一。廣州的餐廳,只要好吃,不怕巷子深,廣州人都會找過去。幾次被廣州同事帶去吃飯,都為他們對食材的講究和對 美食 的研究給感動到。
然後是廣州的市政建設。廣州的公園和綠地應該是中國城市中非常多的。很多公園和綠地政府不讓開發商開發,有很好的自然環境。而廣州的人民跑步的也是非常多,一方面原因也是廣州有很多可以跑步的公園和跑道。
第四,成都:休閑之都。
四川,因為地理環境的原因,從古代開始,外面都打仗打了幾十年了,四川安然無恙,因為被山包圍著,軍隊很難進來。這也就造就了成都從古至今的休閑。
老成都人,可以早上去一個茶館,點上一壺茶,然後就在那裡聊天打牌一個半天。年輕一點的,約上幾個朋友,找一個麻將館,也能打上一天。
每到周末或節假日。成都的車輛就全程出動了,開往周邊各地自駕游,這就是傳說中的川A大軍。而成都的 美食 也不用多說,與粵菜不同風格,但絕不在粵菜之下。
而就我個人而言,如果非要選擇一個城市的話,我最喜歡的是休閑的成都。不知道大家更喜歡哪一座?為什麼?
更多親身游記和旅行干貨,歡迎點擊右上角,關注「王不宇在歐洲」
試回答:
北京一一皇家威嚴、無形中的不怒自威,使人不敢"仰視"!猶如"元青花大罆",只能小心翼翼遠觀。
上海一一遠東明星、南京路的空氣都是香的,人流滾滾,挨肩接踵,在香濃咖啡的霧氣中靜靜的品嘗時光沉澱的精緻。
廣州一一華南重鎮,珠江兩岸猶如塞納河畔,燈紅酒綠中誰還能記起幾百萬南下淘金大軍,一市的鮮花與豐富的各地語言,珠三角的明珠。
成都一一三星堆的神秘文化靜靜地看著從岷山奔流而下的七百里岷江,樂山大佛垂目沉思川江流經此地的風風雨雨,鶴鳴茶社的茶客們悟出鶴鳴山的道妙無窮了嗎?杜甫詩人在草堂的月白風清中看清了今上的駐節地青羊宮的寺頂?火鍋,川菜,蜀錦三位當家小生歡迎各位。
當然,選擇住地還是和李太白作鄰居好,青蓮居士好酒,我喜歡他的醉態,我還要在醉了時扶著他一一"但恐兩腋習習飛,平生不平氣盡向毛孔散"。
北京人講的是國家大事,
上海人講的是 時尚 潮流,
廣州人講的是賺錢斂財,
成都人講的是生活滋味。:
這四個城市都是中國赫赫有名的大城市。氣質迥然不同。各有各的味道。
北京,皇家氣質。又不失平民化。離我們中國 歷史 朝代最近的明清故宮在此,北京軍閥政府也在盤據多年,北京既可以「陽春白雪」,也可以「下里巴人「,象會玩能鬧的《茶館》中的八旗子弟,也有象《駱駝祥子》中北京老胡同的虎妞、祥子。吃得起滿漢全席,也可以熱粥大碗茶。中國四大古都之首,西安、南京、洛陽均排其後,擁有世界文化遺產六處,全國數第一。
上海,海派文化。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會被為東方魔都。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最為洋氣的地方, 歷史 上,一個外灘,萬國建築博覽園,就是近代中國對外交流史的一個縮影。香港電視劇《上海灘》周潤發、趙雅芝等人把30年代的上海刻畫地栩栩如生,魚龍混雜,冒險者的樂園。現在,浦東開發,讓長三角再次驚艷世人。世博園、中國進口博覽會,讓上海始終是中國改革開放最前沿之地,北京是中國政治中心,上海當之無愧就是經濟中心。
廣州,南國花都,很富生活情調的地方。我熟悉的廣州,是通過反特電影《羊城暗哨》知曉的,這是鄧小平搞改革開放最早起步的地方。包容、開放、敢為天下先,中國流行音樂的發祥地就在廣州。「溫和的氣候,豐厚的經濟實力,以及多元化的國內外人文資源,形成了這里獨特的嶺南文化。現在廣州作為創新之都,正在向世界傳播它的音樂等現代文化、手機軟體和 游戲 等數碼文化。
成都,休閑之地。這是我們最羨慕慢生活的地方,網路上很火的歌曲《成都》,天府之國所在地,遠離戰爭硝煙,人們過著安逸的生活,更多是溫婉的,治癒性的城市。城市不拒絕現代化,但它又不會去刻意追求現代化,它可以民謠一點,可以詩意一點,更會休閑一點,《成都,今夜請將我遺忘》將成都青年男女調侃了一番。老舍先生說過:成都,是一座有手有口的城市,而你需要慢下來,沉下來,用心去品味它的美。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這四座城市我都與他們有一定緣份。北京、上海是文革時代就開始游覽,後來或出差、或 旅遊 不知道去了多次。廣州是我在大學教書的城市,退休前最後工作的地方。成都是我外婆家,在那兒啟蒙上學、後來多次探親的城市。去年7月,我還背包從長沙出發,經貴州、雲南、四川、北京、廣東等省、市,專門游覽了北京、成都、廣州等城市,根據我個人體驗,我認為這四座城市的氣質分別是:
第一、北京威儀天下,庄嚴肅穆、處處充滿著威武氣質。這座千年 歷史 文化古城,中國 歷史 上曾經有10個朝代在此建都,特別是近代清朝皇帝在此統治三百多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此建立首都,特別是北京天安門、中南海、長安街、故宮、頤和園、承德山莊及人民大會堂、 歷史 博物館、軍事博物館、天壇公園、「鳥巢」、水立方等景區表現一種大氣、霸氣。而且處處都與國家政權相關聯。即便是走過普通的長安大街和神聖的天安門,都給人一種威嚴的 歷史 沉重感。長安大街頭多次舉行過閱兵儀式,天安門更是名揚天下,威震四方。毛主席曾經在天安門城樓上,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那一時刻起,中華民族的命運發生了 歷史 性根本的改變。
如果你漫步在北京各條道路上散步,突然冒出一片高大的建築群,大門口有武警戰士威嚴的站崗,那就是國家各部門的辦公地方。外交部、交通部、農業部等等,讓你不不得不對這些單位產生一種神秘感和神聖感。
第二、上海在解放前稱為「十里洋場」,外國人在上海建法租界、公共租界,改革開放使上海成了國際金融大城市,所以上海城市多年來以「洋氣」著稱,這座城市給人以繁華洋氣的氣質。舊中國人民的日常生活用品「洋貨」大多數來自上海。現如今通江達海,世界貿易、金融中心成了上海城市「洋氣」的另一種解讀。特別是漫步在上海外灘和南京路一帶,古老的麻石的高大的建築群,都是當年那些帝國主義在中國建的「洋房」遺留下來的 歷史 文物。上海人穿著打扮都非常「洋氣」,永遠擁領世界服裝的新潮流。
第三、廣州一直處在中國改革開放的最前沿。它是中國人先富起來的一部分人的典型代表,廣場城市處處表現的是一種有錢人的「闊氣」。在全國各大城市中,廣州人最有錢,可以說是名符其實。且不說一個普通昔日的鄉村村莊,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一棟或幾棟六、七層的高樓大廈,現在變為了城中村,光憑房屋出租給千萬農民工收入都家家戶戶富得流油。還有一個在全國少見的現象,廣州是世界 美食 城,不僅僅家家餐館、茶樓、酒店,幾乎天天爆棚。而且廣州人的飲食習慣在全國獨樹一幟,「天上飛的飛機不吃,海里游的軍艦不吃,陸路上跑的 汽車 不吃,廣州人其餘的統統都吃」。雖然有些誇張,但這統統都找來吃的背後是以經濟為基礎。廣州人「富氣」,這個半點也不誇張。
第四、成都地處成都平原,過去與外界因為地理環境原因,交流較難。「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因為成都夏天不怎麼熱,冬天也不怎麼冷,成都人喜歡慢節奏的過日子,因此成都有一種「悠閑」過日子的氣質。特別是遍布城市大大小小茶館,一天到晚坐滿許許多多休閑的人群,瞌著瓜子,品茗香茶,天南地北,認識的和不認識的,一起擺龍門陣,生活十分舒適。特別是成都的川菜,居全國八大菜系之首,讓成都人飽享口福。許多外地人去成都,立馬就會愛上這座城市,在這里吃、喝、玩、樂,真的不是「樂不思蜀」,而是「樂而忘歸」了。
這就是我對這四座城市氣質的體驗,歡迎各位發表不同看法。
(北)北京是中國首都,(東)上海是東部魔都,(南)廣州是南部商都,(西)成都是西部成都。
按照中國天圓地方說,它們分別代表東部、南部、西部和北部
北京-霸氣,上海-洋氣,廣州-靈氣,成都-寶氣
北京大氣壯觀,文物古跡眾多,有深厚的 歷史 文化沉澱,霸氣,這是其它地方無法比擬的,高樓大廈遍布全市,是古代與現代的最佳組合。上海高雅小資,有著江南的溫婉靈動,吳儂軟語柔柔的,溫暖又清新,各式建築爭奇斗妍,夜晚的上海催燦奪目,無不顯示大上海的魅力和精緻, 時尚 又靈動。廣州和上海一樣,很現代洋氣,充滿活力,草根隨意,生活踏實,廣東音樂和早茶又自成一派。成都生活悠閑,節奏很慢,人們很愜意談古論今, 美食 眾多,比較平民大眾化。這四座城市是中國的優秀代表,出類撥翠,堅信它們的明天會更加熠熠生輝!
⑥ 北京和上海的氣候哪個好一些多方面比較,說詳細一點哈
上海好一鄭埋些;上海屬海洋性溫帶氣候,氣溫適中,雨量充沛;而北京是大陸性氣候,冬季氣溫較低,伍叢行腔嘩春,冬兩季多風沙天氣。。。
⑦ 北京和上海哪個城市比較適合居住
天姿兆氣應早遲該是上海更好一點,跡睜租台風一年其實很少,倒是北京都說比較干,有時還有沙塵暴。
還有文藝演出、體育活動賽事這些,也是上海更多。
治安上這兩個城市應該是國內最好的2個了,都差不多。
物價工資、娛樂休閑這些也都差不多。
城市風景、居民人文這些是兩個城市兩種風格,就看你自己喜歡哪種風格了。
⑧ 北京和上海哪裡的氣候相對好些
個人認為:北京非常舒服。
北京一年之中四季分明,體驗春夏秋冬的變化,而不是一年四季一成不變。
在北京,夏天熱有空調,冬天冷有暖氣,唯粗春天溫暖和煦,秋季涼爽宜人。
幾年內也瞎冊遇不見一場沙塵暴(並不像外界有些人傳的「經常沙塵暴」),空氣污染不嚴重。
所磨山宏以北京非常好。。。。。
⑨ 就生活環境來講,北京好還是上海好
嗯,就我個人而言,如果在生活環境當中去選擇北京好還是上海好,那麼我個人是認為北京好的。
生活環境對於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狀態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生活環境搭哪方面的話雖然北京跟上海都是非常現代化的兩個城市,生活環境方面當然都是非常不錯的。而我選擇北京的一個原因,更多的是在生活環境很好之外考慮到了北京是我們古時代的很多朝代的一個首都,現在還是我們中國這么大的一個國家的首都。意味著這是一個從古到斤培育君王的一個地方,因此靈氣會比上海要好。並且北京因為是古都,城市裡面有非常的多環境優美的保留下來的一些古代遺址,這樣的遺址我們生活在北京的人呢,可以非常的方便就可以去欣賞到。而裡面遺址更是可以給我們去探討,還可以給老人們健身的一個地方機會。
總之,就生活環境來說的話知遲,我都是堅持著北京要比上海城市的快得多。
⑩ 北京和上海哪個好,各有什麼長處,適合什麼樣的人
談不上哪個好,這兩個雖然都是大城市,都是直轄市,但是不同類型,不好比,就好像男人和女人都是人類,但你沒法拿這兩個去比較。
北京就是個粗線條的城市,它的一切都是表現出強壯,威嚴,粗獷,盛大的氣勢。猶如狂草,潑墨。
上海相比來講就是個細線條的,處處謹小慎微,一絲不苟,想得很周到,細膩精緻。婉如宋體,素描。
北京的一切都是為政治開道的,整個城市運作都是為了中央,導致這個城市剔除了很多應有的功能和產業。導致北京不是那麼絢麗多彩的城市,而是威嚴莊重的政治大都會。
上海就沒有這個問題,亂七八糟的產業、活動、夜生活都有,琳琅滿目,五光十色。
可很奇怪的是,恰恰是北京人的思想比較活潑發散,而上海人的思維相對保守拘謹。北京人要比上海人顯得狂很多,恃才放曠的現象較多。而上海人的傲慢大多是小資生活有點錢看不起窮人的勢利眼。
在北京,你有真本事比你有錢更硬氣,更受北京人尊重。(北京城區人的組成大多祖輩是軍公教以及知識分子讀書人,還有些學得文武藝貨賣帝王家的藝人,城市文化就是敬重德才兼備的強者。)
在上海,你沒錢容易備受冷眼,笑貧不笑娼的多。(上海市區人組成大多祖上是來自小手工藝者,勞動者,小商人,苦力,沒有北京那種文人氣息。)
北京是中國傳統文化底蘊的城市,古色古香。
上海的街道建築很多細節都西洋化,國際化。
北京是個有藝術性的城市,適合有創造力想像力的藝術家。
上海是個循規蹈矩的城市,百姓只要守規則就能很快適應。
北京是我國頂尖人才(政治軍事電子信息銀行保險工程師科學家院士演藝人員等)雲集的城市,沒有點真本事,只能被這座城市吞噬掉你的青春。
上海是個勤奮守己的城市,只要勤勞節約,也能換來一份小康生活。
在北京不能沒文化沒知識,會被北京人恥笑「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盪」。
在上海別露窮,否則「赤佬,癟三」就會用在你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