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北京有幾個朝代在那裡建都
北京建都850周年,這是從「金中都」算起的。在金之前,春秋戰國時期,北京曾做過燕國的都城「薊」,後來又是遼的陪都「南京」,但為什麼把建都的起始點定在了「金中都」? 著名歷史學家戴逸對此作了解釋。他說:燕國當時只是一個封國,不能稱其為全國性政權,而遼的陪都有很多,北京只是其中的一個,只有到了金,北京才開始真正成為一個政治中心,海陵王完顏亮在北京建造城垣、宮殿和民居。完顏亮之所以把都城選在了北京,主要是考慮到當時金的「上京」(今黑龍江省阿城市)很偏僻,不利於對全國的統治和與中原地區的經濟交流,而燕京當時湖泊眾多,交通發達,物產豐富,於是決定遷都,定名中都。金建中都有重大的歷史意義:一是促進了漢族與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數民族的交往,是中華民族逐漸形成統一國家的一個重要標志。二是意味著中國政治中心向北方遷移 公元1151年,金開始營建中都,1153年建成遷都,到今年恰為850周年。北京市於宣武區濱河公園內金中都大安殿遺址建立了「北京建都紀念闕」,青龍、斗拱組成的銅巨闕展現了古都文化底蘊。 如果你來到1153年的金中都,很遠就能看到高聳的城牆樓閣。進了南面的豐宜門,廣闊的御道兩旁密植柳樹。前邊龍津橋,潔白石橋立於潺潺碧水上。不遠到了皇城的宣陽門,這御道東西各有廊房百間,到北邊又轉東西各有廊房百間直到宮城,廊脊上覆蓋著碧琉璃瓦,這就是著名的千步廊。再北就是宮城的正門應天門(後改叫通天門),再進去大安門、大安殿。通天門高八丈,寬十一間,門上金釘朱漆,五個門洞。通天門四角有垛樓,東為太廟,西邊六部三省。 這叫人想起北宋汴京開封的景象。 1113年,興起於白山黑水間的女真人由阿骨打任完顏部首領,練兵牧馬。1115年阿骨打稱帝建國號金。10年後就俘獲了遼的天祚帝,再用兩年又攻下了北宋的汴梁城。 金人大軍中,有兩個阿骨打的孫子,一個叫完顏亮,一個叫完顏雍。他們對汴梁繁華美麗的大城驚嘆不已。這個完顏亮正是後來遷都燕京、興建中都的海陵王。而後來替代海陵王作皇帝的完顏雍就是世宗。 1126年金太宗天會四年閏十一月,金人第二次打到汴京。遼代降臣劉彥進言說:「蕭何入關,秋毫無犯,只收圖籍。遼太宗入汴,載路車、法服、石經以歸,皆令則也。」這樣,金人擄了徽欽二宗,把汴京的城池、宮殿描繪下來,將禮器、法服、圖書、袞冕、樂器和九鼎、渾天儀、銅人、刻漏、府州縣地圖和工匠、御醫、樂官、演員、妓女全部車載北來。 1141年底,南宋殺岳飛,向金人納貢稱臣。1149年,完顏亮殺熙宗自立,並於1151年下《議遷都燕京詔》,以為金統治大半個中國,而首都仍在會寧府(今黑龍江阿城),偏居一隅不便,決心營建燕京,決計遷都。 完顏亮受過皇室崇尚中原文化的教育,《大金國志》記「金國主嗜習經史,一閱終身不忘,見江南衣冠文物朝儀均慕之。」他熟悉詩書經典,曾出科考試題「忠臣猶孝子」,標榜孝道有利統治。他建巨闕於內城之南,千步廊之東,就是祭祀金代列祖列宗的太廟。他還把祖宗的遺骨遷葬於房山大洪山大紅谷,建立金代陵寢,也表示自己特別重視儒家的孝道。《金史》1151年「有司圖上燕城宮城制度」,「遣畫工寫京師(指汴京)宮室制度,闊狹修補,盡以授之左相張浩輩,按圖修之。」 為了仿汴京的中軸線,中都也有南起豐宜門經大安殿到拱辰門的中軸線。設十二座城門:東邊的施仁、宣曜、陽春;西邊的麗澤、灝華、彰義;南邊的景風、豐宜、端禮;北邊的會城、通玄、崇智,後添光泰門。命名也用了仁、義、禮、智等儒家用詞。 北京這塊地方,唐代叫幽州,遼代是南京,也曾熱鬧繁華一時,是北方少有的大城。但比起汴京的崇麗豪侈就差多了。完顏亮役使民工80萬、兵夫40萬,從天德三年(1151)開始營建,到1153年3月,「上至燕京……乙卯,以遷都詔中外,改元貞元。改燕京為中都,府曰大興。」 建成的中都,大城中稍北為皇城,皇城內為宮城。皇城九里,九重宮殿。主殿為大安殿,露台三層,兩旁各有曲水。大安殿北的仁政殿是日常上朝的,東北是太子東宮隆慶宮,北邊太後的壽康宮。宮城西有清泉環繞的苑囿,西華門外有西園為御園。1170年南宋使者、詩人范成大親見中都,記述道:「遙望前後殿屋甚多,制度不經,工巧無遺力,所謂窮奢極侈者……國之制度,強慕華風,往往不遺餘力。而終不近似。」也證實中都的奢侈和學習中原。 此後,元、明、清三朝相繼建都於此。可以說,從1153年開始,北京成為北部中國繼而是全中國的政治文化中心
② 歷史上都有哪個朝代在北京建都
1、燕國:薊
2、遼朝:南京
3、金朝:中都
4、元朝:大都
5、明朝:北京
6、清朝:北京
7、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
③ 歷史上有哪些朝代在北京建都
春秋時期燕國的首都。
元朝。
明朝明成祖發動靖難之變後
清朝
北洋政府時期
④ 北京是哪些朝代的都城
北京為五朝帝都(遼、金、元、明、清),戰國時期為燕國國都,當時稱為薊。
唐初武德年間,涿郡復稱為幽州。貞觀元年,幽州劃歸河北道管轄。後北京成為范陽節度史的駐地。安史之亂期間,安祿山曾經在這里稱帝,建國號為「大燕」。唐朝平亂後,復置幽州,屬盧龍節度史節制。
在春秋戰國時期(前770年—前221年)薊國就在北京地區建立城市,後燕國打敗薊國,後遷都薊,稱為燕都或燕京。
遼朝於會同元年起在北京地區建立了南京,改幽州為南京析津府,開泰元年改號燕京。
金朝貞元元年,金朝皇帝海陵王完顏亮正式建都於北京,稱為中都。此後元朝、明朝和清朝的都城均建立在北京。
⑤ 北京在哪個朝代開始建都
戰國時期的燕國最早建都。
北京是一座有著三千多年歷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有著不同的稱謂,大致算起來有二十多個別稱,部分介紹如下:
1、燕都,據史書記載,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滅商以後,在燕封召公。燕都因古時為燕國都城而得名。戰國七雄中有燕國,據說是因臨近燕山而得國名,其國都稱為「燕都」。
2、幽州,遠古時代的九州之一。兩漢、魏、晉、唐代都曾設置過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帶。
3、京城,京城泛指國都,北京成為國都後,也多將其稱為京城。
4、南京,遼太宗會同元年(938年),將原來的幽州升為幽都府,建號南京,又稱燕京,作為遼的陪都。當時遼的首都在上京。
5、大都,元代以金的離宮今北海公園為中心重建新城,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改稱大都,俗稱元大都。
(5)哪些朝代在北京建都擴展閱讀:
燕國介紹:
燕國是中國歷史上從西周到春秋戰國時期在中國北方的一個諸侯國。戰國時為七雄之一,前222年被秦國滅亡。
據《史記》記載,周武王滅商以後,封宗室召公於燕,在今北京及河北中、北部(周武王之滅紂,封召公於北燕)。燕國的都城在「薊」(位於今北京房山區琉璃河)。
周的貴族和當地舊商的貴族以及當地土著建立了聯合政權。最終使該地區原來的東胡民族逐漸融入華夏族。
燕國建國以後與中原各地來往甚少,文化較中原落後,在春秋初年的外族入侵中更是險些亡國,憑借齊國「尊王攘夷」的軍事幫助才得以保全,並進而在日後有了發展。
⑥ 歷史上都有哪些朝代定都北京 都叫什麼
金朝皇帝海陵王完顏亮正式建都於北京,稱為中都,在今北京市西南。
元朝:大都
明朝:順天府
清朝:京師順天府
遼朝實行五都制,其中上京是首都,南京析津府(即今北京市)是四陪都中的一個。
春秋戰國時期的燕國的都城在「薊」(位於今北京房山
⑦ 定都北京的朝代有哪些
1。戰國的燕國的都城在今北京附近。
2。金朝時北京為中都。定都北京。
3。元朝忽必烈也在北京定都叫大都。1368年改大都為北平府;
4。1403年明朝明成祖朱棣將他的封地北平府改為順天府,也叫北京。後來他把都城從南京遷到北京。
5。清朝順治帝也把北京定為首都。
6。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並把北平改為北京定都
⑧ 歷史上在北京建都的朝代
歷史上在北京建都的朝代有燕、前燕、遼、金、元、明、清。
一、燕(周朝諸侯國)
燕國(公元前1044年-公元前222年),中國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戰國七雄之一。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滅商後,封其弟姬奭於燕地,是為燕召公。前7世紀,燕國向冀北、遼西一帶擴張,吞並薊國後,建都薊(今北京市)。
二、前燕
前燕(352年 - 370年)是十六國時代由鮮卑族貴族首領慕容儁所建立的政權,國號為「燕」。燕王慕容儁四年(352)十一月,慕容儁稱帝,建年號元璽,遷都到薊(今北京西北)。
三、遼
遼朝(公元916年—公元1125年[1])是中國歷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朝代,共傳九帝,享國二百零九年。公元938年,遼太宗耶律德光將幽州定為「南京幽都府」,1012年改號析津府(今北京市)。
四、金
金朝(1115年-1234年),是中國歷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統治中國北方和東北地區的封建王朝,完顏阿骨打所建。貞元元年(1153年),海陵王完顏亮遷都中都(今北京)。
五、元
元朝(1271年—1368年),由蒙古族建立,是中國歷史上首次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傳五世十一帝,從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權始為162年,從忽必烈定國號元開始歷時98年。
六、明
明朝(1368年―1644年[1]),是中國歷史上一個由漢族建立的王朝,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時期定都北京。共傳十六帝,共計276年。
七、清
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共傳十二帝 ,從努爾哈赤建立後金政權起,總計296年。1644年,順治帝遷都北京,祭告天地祖宗,表示他是全中國的君主。
⑨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朝代定都北京
元之前的不成氣候 元、明(洪武除外)、清和1949以後的這個
⑩ 中國古代在北京建都的朝代有幾個
戰國時燕國,金,元,明,清;
一般還會提到遼,北京是遼的陪都「南京」;
其他其實還有五胡十六國時期的前燕,五代初期地方政權燕等。
往多了說可以說8個,排除非主流政權一般認為是6個,真正的是5個或4個(戰國的燕其實是封國,看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