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北京知識 » 元朝北京叫什麼
擴展閱讀
廈門官田洋一里在哪裡 2025-02-12 23:49:14
廈門思明有什麼縣 2025-02-12 23:49:11

元朝北京叫什麼

發布時間: 2023-05-26 00:43:22

⑴ 元朝時的首都是現在哪座城市

北京。元大都,簡稱大都,是元朝的都城,其城址位於今北京市市區,北至元大都土城遺址,南至長安街,東西至二環路。
由元代科學家劉秉忠規劃建設,自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四年(1267年)至元順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橘世)為元代京師。元大都城街道的布局,奠定了今北京城市的基本格局。
蒙古語稱為Dayi,突厥語稱為「汗八里」(Khanbaliq)
元代大都的名稱,在源自漢語的「大都"之外,還大概源自畏兀兒語的Khanbaliq,khan是汗,baliq是城市,Khanbaliq就是汗之城,音譯為「汗八里"或"汗八里克」。這個詞在《馬可·波羅游記》的各種西文譯本里有兩種拼寫形式,Cambuluc和Kanbalu,所以這兩種形式都常見於當時的西文文獻。
不過必須注意的是,蒙古人只說"大都"、「上都」,Khanbaliq這個詞可能並不為蒙古人所用,也就是說,並不是一個蒙古語詞彙。汗八里是包括畏兀兒在內的突厥語和伊朗語各分支語言人群所使用的,他們甚至到明代還用汗八里稱呼北京。
後來元朝北撤,蒙古人仍然保留著對大都的記憶和懷念,並繼續用「大都合托」(DayiQota)一詞來稱呼明朝都城北京。
元大都位於金中都備伍脊舊城東北。其城郭殘垣,在薊門橋西南、中國政法大學東門與北京郵電大學西門之間,仍可以看見,並設有標志「元大都城牆遺址」。北京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就是在元朝的首都大都土城遺址上建造起來的,西起海淀區學院南路明光村附近,向北到黃亭子,折向東經馬甸、祁家豁子直到朝陽區芍葯居附近,大體與地鐵10號線北段重合。馬甸附近土城牆高12.5米、寬31米。德勝門外,有一處名叫土城關的地方,即為元代健德門遺址。
至元四年(約1267年)開始動工,歷時二十餘年,完成宮城、宮殿、皇城、都城、王府等工程的建造,形成新一代帝都。但是,由於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詔令規定,遷入大都新城必須以富有者和任官職者為先,結果大量平民百姓只得依舊留在中都舊城。在當時人的心目中舊城仍是重要的,通常把新、舊城並仿滲稱為「南北二城」,二城分別設有居民坊七十五處及六十二處。
大都新城的平面呈長方形,周長28.6公里,面積約50平方公里,相當於唐長安城面積的五分之三。元大都道路規劃整齊、經緯分明。考古發掘證實,大都中軸線上的大街寬度為28米,其他主要街道寬度為25米,小街寬度為大街的一半,火巷(胡同)寬度大致是小街的一半。城牆用土夯築而成,外表覆以葦簾。由於城市輪廓方整,街道砥直規則,使城市格局顯得格外壯觀。

⑵ 北京古代叫什麼名字

北京古稱先後有:薊城、燕都、燕京、大都、北平、京師、順天府等。

1、燕都:據史書記載,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滅商以後,在燕封召公。燕都因古時為燕國都城而得名。戰國七雄中有燕國,據說是因臨近燕山而得國名,其國都稱為「燕都」。

2、京城:京城泛指國都,北京成為國都後,也多將其稱為京城。

3、京師:明成祖於永樂十八年(1420年)遷都北京,改稱京師,直至清代。

(2)元朝北京叫什麼擴展閱讀

早在西周初年,周武王即封召公於北京及附近地區,稱燕,都城在今北京房山區的琉璃河鎮,遺址尚存。又封黃帝之後人於薊,在今北京西南。後燕國滅薊國,遷都於薊,統稱為燕都或燕京。

秦代設北京為薊縣,為廣陽郡郡治。漢高祖五年,被劃入燕國轄地。元鳳元年復為廣陽郡薊縣,屬幽州。本始元年因有帝親分封於此,故更為廣陽國首府。

東漢光武改制時,置幽州刺史部於薊縣。永元八年復為廣陽郡駐所。 西晉時,朝廷改廣陽郡為燕國,而幽州遷至范陽。十六國後趙時,幽州駐所遷回薊縣,燕國改設為燕郡。歷經前燕、前秦、後燕和北魏而不變。

隋開皇三年(583年)廢除燕郡。大業三年(607年),隋朝改幽州為涿郡。唐初武德年間,涿郡復稱為幽州。貞觀元年(627年),幽州劃歸河北道。後成為范陽節度使的駐地。安史之亂期間,安祿山在北京稱帝,建國號為「大燕」。唐朝平亂後,復置幽州,歸盧龍節度使節制。

五代初期,軍閥劉仁恭在此建立地方政權,稱燕王,後被後唐消滅。北宋初年宋太宗在高梁河(今北京海淀區)與遼戰斗,北宋大敗,對燕雲十六州從此望眼欲穿;遼於會同元年(938年)起在北京地區建立了陪都,號南京幽都府,開泰元年改號析津府。

金朝貞元元年(1153年),金朝皇帝海陵王完顏亮正式建都於北京,稱為中都,在今北京市西南。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宣告成立。北京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部、北部和東北部三面環山,東南部是一片緩緩向渤海傾斜的平原。

境內流經的主要河流有:永定河、潮白河、北運河、拒馬河等,多由西北部山地發源,穿過崇山峻嶺,向東南蜿蜒流經平原地區,最後分別匯入渤海。北京的氣候為典型的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春、秋短促。

⑶ 元朝首都是哪裡

元大都(現在北京),簡稱大都,是元朝的首都,蒙古語稱為Dayi,突厥語稱為「汗八里」(Khanbaliq),意為「大汗之居處」。由元代科學家劉秉忠規劃建設,自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四年(1267年)至元順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為元代京師。

其弊肆城址位於今北京市市區,北至元大都土城遺址,南至長安街,東西至二環路。元大都城街道的布局,奠定了今日北京城市的基本格局。

(3)元朝北京叫什麼擴展閱讀

蒙古高原地區的眾多蒙古部落原為金朝的臣屬少數民族。13世紀初,統治華北的金朝在金帝衛紹王的統治下走向衰落,原金朝藩屬國的蒙古諸部經過多次征伐後由蒙古部統一。

成吉思汗九年(1214年)蒙軍包圍金朝首都中都(今北京市),金宣宗被迫求稱臣,並在蒙軍撤退後遷都汴京。隔年5月31日蒙軍南下佔領金中都,並且獲得名相耶律楚材,這對於鞏固華北地區租中轎有很大的幫助。成吉思汗十二年(1217年),成吉思汗為了西征花剌子模,命木華黎統領漢地,封為「太師國王」,命他持續進攻金朝。

木華黎為了鞏度漢地,收降地方自衛勢力如真定史天澤、滿城張柔、東平嚴實與濟南張宏,史稱漢族四大世侯,後來他們也扶佐忽必烈建立元培亂朝。木華黎除了對金朝的戰爭讓金朝疆域萎縮剩河南與關中地區之外,並於元太宗三年(1231年)派兵進攻高麗,讓高麗王室退守江華島。

⑷ 元朝的5個首都分別是什麼

1、上都

這是元朝立國後的第一個首都,位於內蒙古正藍旗附近。這個首都是由元世祖忽必烈確立的,以此作為他統領南漢地軍國庶事的藩府駐地。

(4)元朝北京叫什麼擴展閱讀

蒙古在建立元朝之前的蒙古國首都是和林。

和林是草原深處克烈部或回鶻都城的基礎上創建的蒙古帝國首都,元朝嶺北行省首府,13世紀中葉世界的中心,地緣位置極為重要,有所謂「天策桓桓控上游, 邊庭都付晉藩籌。

河山表帶連中夏,風雪洪蒙戍北樓」,「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衛京師」之稱。蒙古窩闊台汗七年(1235年)建滲答都於此。

⑸ 北京在民國時叫做北平,在元朝時它叫什麼

北京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稱謂,唐代稱為幽州。北京不同時期的稱謂如下:燕都。據史料記載,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滅商後,召公被封於延鋒。幽州曾經在漢、魏、金、唐時期建立,今天由北京統治。首都北京,一般指首都。北京成為首都後,也被稱為首都。在南京,遼太宗會師元年(938年),原幽州升格為幽都府,名南京,又名燕京,為遼國都城。元代的大都,重建了以北海公園為中心的新城。從元世祖到元朝第九年(1272年),改名為大都,俗稱元大都。

五棵松在清朝時期,這里有應劭總督的墓地,周圍有五棵高大的古松樹。當時,人們去北京西部非常不方便,土匪經常搶劫。於是,行人在五棵松樹下相遇,攜手同行。五棵松這個名字從此被叫走了。後來國家在1965年修建地鐵的時候,五棵松的樹木因為技術問題相繼死亡。為了紀念這個地名的歷史意義,五棵松的樹木被重新種植在這里。清朝乾隆皇帝喜歡出去蘇州街巡邏。有一次他帶著他的母親。這一趟是去蘇州,也是太後第一次來江南,讓人大開眼界。回到皇宮後,我仍然記得江南的美景,但由於年老,我不能經常旅行。乾隆皇帝對母親極其孝順,於是決定從滿居集到海淀鎮修建一條蘇式商業街,俗稱蘇州街。這條街不僅建得像蘇州的街道,而且裡面的買賣雙方都是乾隆皇帝從姑蘇市挑選的,可謂正宗。不幸的是,這條街在1860年英法聯軍侵華時被燒毀,從此名存實亡。參考來源:網路-北京參考來源:人民日報在線-北京部分地名由來:南里石路原名「時宇路」

⑹ 元朝時期,對北京的稱呼是什麼

元朝時期的北京被稱呼為「元大都」,因為這一時期它的名字叫做大都路,與此同時它又是元朝的都城所在。

攻佔北京

五代時期的石敬瑭將包括燕京(今北京)在內的燕雲十六州割讓給金朝,以此換得金朝的助力,從而得以建立後晉。而此次割讓之後,燕雲十六州便一直掌控在金人手中,宋王朝終其一朝都未能將這片區域收回。被劃入金國疆域的燕京後來於1153年被定為金國新都城,且還被改為中都,府曰大興。後來金國日漸衰敗,而身為其臣屬的蒙古卻日漸崛起。

此次遷都之後,北京便一直都是都城所在。而待元朝被滅之後,將之取代的明朝則定都於南京,喪失都城地位的大都路則更名為北平府。如此過了五十餘年後,明成祖朱棣復又在1421年將都城轉移至北平,並改稱呼為北京。

⑺ 元朝大都是現在哪個城市

北京。元朝首都是大都,也就是現在的北京。元朝是中國歷史上首次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從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權始為162年,從忽必烈定國號元開始歷時98年。

北京市,簡稱「京」,古稱燕京、孝棗北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省級行政區、巧氏拆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

北京位於華北平原北部,毗鄰渤海灣,上靠遼東半島,下臨山東半島。北京與天津相鄰,並與天津一起被河北省環繞。

北京市山區面積10200平方千米,約占總面積的62%,平原區面積為6200平方千米,約占總面積的38%。北京的地形西北高,東南低。北京市平均海拔43.5米。

北京的氣候為典型的北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春、核世秋短促。全年無霜期180-200天,西部山區較短。

北京天然河道自西向東貫穿五大水系:拒馬河水系、永定河水系、北運河水系、潮白河水系和薊運河水系。

北京地區的動物區系有屬於蒙新區東部草原、長白山地、松遼平原的區系成分,也有東洋界季風區、長江南北的動物區系成分,故北京的動物區系有由古北界向東洋界過渡的動物區系特徵。

⑻ 我國歷史上的各個朝代,北京都叫什麼名字

眾所周知,北京是我國的首都,無論是經濟發展建設,還是一些福利待遇在北京都是非常強大的。並且北京擁有著許多著名的旅遊景點,例如故宮和長城,都是我國最為重要的文化遺產之一,可見北京對於我國的重要性之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