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德勝門的北京
北京德勝門,始建於明正統二年(1437年),明清北京城內城九門之一,是由城樓、箭樓、閘樓和瓮城等組成的群體軍事防禦建築。元為健德門,為出兵征戰之門,寄語於「德勝」二字。
此後,歷代都對城門和箭樓進行維修。1951年國家撥款修繕。1980年再次進行全面修繕。1982年設立文保所,並對外開放。1992年恢復瓮城內的真武廟。現箭樓上長年舉辦歷史古錢幣展。
德勝門自古就是北京重要的交通樞紐。德勝門是京藏高速(G6 原八達嶺高速)路的起點,連接著北京的北部地區;因為附近有地鐵車輛工廠,積水潭地鐵站成為北京最早開通的地鐵換乘大站。
從50年前這張圖中可以看見,當年德勝門城牆外面、護城河之間是有鐵路。拆鐵路應該是「文革」以前的事,拆城牆則是1969年的冬天。 明洪武元年(1368),大將軍徐達攻入元大都,改稱北平,隨後將北垣西側門「健德門」改為「德勝門」,並在北垣南五里新築土城垣,作為防止元軍反攻的第二道防線。
德勝門箭樓雄踞於12.6米高的城台之上,灰筒瓦綠剪邊重檐歇山頂,面闊七間,後出抱廈五間,樓連台通高31.9米。對外的三面牆體上下共設四排箭窗,總計82孔。
洪武四年(1371年)廢元大都北垣,將新築北垣加寬加高,開兩門,西側門仍稱「德勝門」。
正統元年至四年(1436-1439)修建包括德勝門在內的內城九門的城樓、箭樓、角樓、橋閘。此後,德勝門歷經修繕。1915年德勝門瓮城和閘樓被拆除,1921年德勝門城樓被拆除。1980年國家對德勝門箭樓進行修繕,1982年竣工,並成立德勝門文物保管所。
1993年改為北京市古代錢幣展覽館。
2006年德勝門箭樓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北方按星宿屬玄武。玄武主刀兵,所以出兵打仗,一般從北門出城。之所以取名叫德勝門,意為「以德取勝」、「道德勝利」。遇到戰事自德勝門出兵,由安定門班師,分別取「旗開得勝」和「太平安定」之意。
它是京師通往塞北的重要門戶,素有「軍門」之稱。明代永樂皇帝北征、清代康熙皇帝平定噶爾丹叛亂、乾隆皇帝鎮壓大、小和卓叛亂都是出師德勝門。
明清兩代,德勝門正面迎擊來自北方的軍事入侵,是北京城最重要的城防陣地。這里曾經發生過著名的北京保衛戰。 乾隆四十三年,天大旱顆粒無收,年末清高宗去明陵,至德勝門,時逢大雪紛飛,除去一年之暑氣,高宗龍顏大悅作御詩立祈雪碑碣一通,有黃頂碑樓,碑之高大,令其它諸門的石刻難以比擬,故人稱: 「德勝祈雪」。
德勝門東邊的城牆上放著一尊炮,不過,這炮不是打仗用的,是報時用的。每日午時,德勝門和宣武門同時一聲火炮,城內的老百姓聽炮對時。可是,北京城人稱「宣武午炮」卻不說「德勝午炮」,估計可能是宣武門殺人總在午時,炮聲一響人頭落地,比德勝門有名的緣故吧。德勝門瓮城內的珍品,應當要數立在中間的一座碑亭。亭中矗立著一座高大石碑,鐫有乾隆帝六十二年時(1797年)的御制詩。這位當時的太上皇回憶往昔的崢嶸歲月,在「德勝」二字上很是抒發了一回豪情。 德勝門地區還有一處與北京息息相關的「生命線」! 沿「豁口」護城河向東二百公尺,在原城牆下方有一水道連接著護城河與城內水系,水道的城內出口處正好在積水潭小廟的下方。多少年來,通過此水道,城外西山、玉泉山的甘泉源源不斷地流入城內,滋潤養育著京都百姓和權貴。 兒時曾目睹過比自己大一些的孩子在此通道水中摸出精美的銀盤。甚至還有在該水道出口處掉入冰窟的經歷。
冰窖口胡同的冰廠至六十年代初期應還在使用。具體地址在冰窖口胡同與護城河之間,當時有數個長百餘米寬二三十米深約6、7米的用於存放冰塊的大坑。每當在北京寒風最凜冽的時節,冰廠工人們才開始到積水潭或太平湖取冰,有些老工人甚至已取冰數十年。工人們在寒風中用專用工具將已凍得非常厚實的冰面切割成一米見方的冰塊,用溜槽將冰塊提到岸邊運至冰廠,再用溜槽將冰塊放至儲冰坑中碼放好,每塊冰之間都鋪有稻草相隔,隨後再用保溫之物質如稻草等將全部的冰塊厚厚蓋好,等至氣候炎熱之時,遂將存冰取出向市場供應。五、六十年代的盛夏時節,在北京城內的副食商場,街邊小店,用天然冰塊冰鎮的啤酒、北冰洋汽水隨處可見。
後因人造冰的大量使用,有數百年歷史的冰廠迅速消失。冰窖口胡同處的冰廠撤消後,遺留下的儲冰大坑被政府稍加改造成為「青年湖」,並蓄水待用,但尚未確定具體用途。數年後在冰廠原址上修建了北京變壓器廠。
後北京變壓器廠遷移,隨後既成為目前狀態。
兒時經常隨父到冰窖口胡同西口的加油站去看熟識的叔叔們下棋,而我的目光和思緒則更多地停留在那掛滿棚架的葡萄和飛舞的蝴蝶身上。「豁口」名字的由來應出於五十年代該處城牆被開挖破壞後,「豁口」的出現使城內的新街口與城外北太平庄連成一片。極大地方便城內外居民的交通。 今天的「小西天」牌樓以西一帶當年多為農田,在我兒時建築還很稀疏。記得我是在那裡認識西紅柿的,因為這里有大片種植。
德勝門城樓東側,曾是「曉市市場」,還有一堆以「曉市」命名的胡同。這里是當年重要的民間交易市場,以清晨交易得名。到上世紀80年代,這里又成為北京假煙販賣的集中地。德勝門城樓西側,有胡同叫「冰窖口」,是當年宮里窖藏夏季用冰的地方,如今已改成大路,這里的徹底改造是本世紀的事情了。
1954年這張地圖上標注「交通幹部學校」的地方,在上世紀50年代以後是「郵電學校」,再以後是郵電508廠,改革開放後,這里曾生產過諾基亞等國際品牌的手機,這里變成了寫字樓。地圖上的「華北軍醫醫院」,後來是北京軍區262醫院,後改為二炮總醫院。
醫院的對面,如今中國電影集團公司的地方,那時還是一片未標明的建築。這里上世紀50年代後期成為「北京電影學院」,到「文革」中成為8·75電影放映設備廠,再以後是電影公司。
地圖里的「城裡」,今天JJ迪廳的地方是北京科影廠。50年前,當時的「北京電影製片廠」就在這個地方。那時新街口到豁口的道路還不成樣子,有有軌電車從西直門到新街口轉向平安里。今天積水潭醫院的地方那時是「大火葯局」。
積水潭的西邊,50年前還是一片低窪地,那時甚至還有稻田。後來在這里挖了一個人工湖,取名「太平湖」。那時候,夏天可以來湖邊看大人釣魚,冬天有人在湖面上滑冰。不過太平湖裡不太平,這里發生的最應該記取的事件,是「文革」中老舍先生於1966年8月投湖自盡。1969年開始挖地鐵的時候,這個「湖」被填埋。
Ⅱ 100009是哪個城市的編碼
北京市市區下列地區使用郵政編碼(郵編)100009
東轎桿胡同 定阜街 單號1-3、� 雙號4-38 東福壽里 靈光西巷
東吉祥胡同 東明胡同 東不壓橋 靈光胡同
東板橋東巷 鈴鐺胡同 東板橋西巷 劉海胡同
東口袋胡同 靈光東巷 東棉花胡同 陟山門胡同
琉璃寺胡同 東絛胡同 銅鐵廠胡同 萬年胡同
東板橋街 東公街 東煤廠胡同 東高房胡同
織染局胡同 柳蔭街 簾子庫胡同 舊鼓樓大街
菊兒胡同 郎家胡同 北鑼鼓巷 大翔鳳胡同
草廠胡同 大學夾道 北下窪子胡同 炒豆胡同
樂春坊 臘庫胡同 北兵馬司胡同 大石碑胡同
柴棒胡同 德勝胡同1-8號 寶鈔胡同 北河沿大街� 單1-85號、� 雙2-16號
北月芽胡同 白米斜街 北河胡同 板廠胡同
北海夾道 大經廠胡同 地安門內大街 安定門西順城街
岔子胡同 分司廳胡同 大石作胡同 後園恩寺胡同
白米北巷 地安門東大街� 單號57-149、� 雙號56-88 大金絲胡同 大黑虎胡同
蓑衣胡同 草廠北巷 花園東巷 八步口胡同
碧鋒胡同 大石虎胡同 地安門西大街� 1-147號、2-32號� 鞍匠胡同
北錢串胡同 車輦店胡同 慈慧胡同 安樂堂胡同
恭儉一巷 吉安所北巷 後海南沿 大石橋胡同
大新開胡同 安定門內大街 草廠東巷 黑芝麻胡同
交道口南大街� 單67、69樓、甲71 … 後海夾道胡同 鼓樓西大街1-217、� 2-192號 甘露胡同
火葯局二條 北官房胡同 地安門外大街 福祥胡同
拐棒胡同 果家大院 恭儉四巷 大經廠西巷
火葯局一條 花園北巷 恭儉五巷 黃化門胡同
景爾胡同 後海北沿胡同� 1-51號、2-50號… 景山東街 豆角胡同
國旺西巷 吉安所右巷 旌勇里 國興胡同
後鼓樓苑胡同 房錢庫胡同 國旺胡同 吉安所左巷
金獎胡同 火葯局胡同 花園前巷 華豐胡同
弘善胡同 鼓樓東大街 火葯局六條 火葯局五條
恭儉三巷 景山後街 國祥胡同 國旺東巷
後局大院 沙井胡同 凈土胡同 火葯局四條
沙灘南巷 雙寺胡同 磨盤院胡同 橫柵欄胡同
鐵影壁胡同 景山西街 沙灘後街 景陽胡同
景山前街 後馬廠胡同 尚勤胡同 嵩祝院
火葯局三條 恭儉胡同 花園胡同 恭儉二巷
天匯大院 煥新胡同 壽比胡同 後小井胡同
國盛胡同 高卧胡同 前海西街 米糧庫胡同
前馬廠胡同 前鼓樓苑胡同 前井胡同 遷善居胡同
方磚廠胡同 豆腐池胡同 碾子胡同 馬良胡同
千竿胡同 恭儉六巷 前海東沿 玉閣四巷
納福胡同 三肆碼游座橋胡同 松樹街 水簸箕胡同
千福巷胡同 嵩祝院北巷 清秀巷 湯公胡同
前海南沿 帽局胡同 南官房胡同 前圓恩寺胡同
三眼井胡同 西絛胡同 興華胡同 沙灘北街
玉閣二巷 南下窪子胡同 嵩祝院西巷 五福里
秦老胡同裂銷 南月牙胡同 小廠胡同 小石碑胡同
龍頭井街 帽兒胡同 南錢串胡同 南鑼鼓巷
玉閣胡同 小新開胡同 義溜胡同 紗絡胡同
前海北沿 五四大街� 單號29-51、� 雙號20-62 小翔鳳胡同 玉閣一巷
小石橋胡同 羊房胡同 永恆胡同 西福壽里
張旺胡同 王佐胡同 趙府街 西公街
杏花天胡同 小經廠胡同 西轎桿胡同 煙袋斜街
雨兒胡同 謝家胡同 玉閣三巷 鴉兒胡同
延年胡同 辛安里胡同 西煤廠胡同 西口袋胡同
銀錠橋胡同 西樓巷胡同 鑄鍾胡同 西魏胡同
小八道灣 揚儉胡同 園景胡同 小黑虎胡同
油柒作胡同 西絛南巷 雪池胡同 小金絲胡同
西吉祥胡同 羊角燈胡同 新開胡同模困 銀閘胡同單號 單號47-59、� 雙號28-44
西老胡同 中老胡同 氈子胡同 鑄鍾廠
中絛胡同 鍾庫胡同 鍾鼓胡同 錐把胡同
鍾樓灣胡同
Ⅲ 王恭廠的王恭廠大爆炸
王恭廠大爆炸,史稱「天啟大爆炸」或「王恭廠災」,是公元1626年5月30日(明朝天啟六年五月初六)端午節次日上午9時,北京西南隅的王恭廠火葯庫附近區域發生的離奇爆炸事件。這次爆炸范圍半徑大約750米,面積達到2.25平方公里。共造成約2萬餘人死傷。
公元1626年5月30日上午9時(即明熹宗天啟六年五月初六日巳時),位於北京城西南隅的工部王恭廠火葯庫發生了一次離奇的大爆炸事件。這次爆炸范圍半徑大約750米,面積達到2.25平方公里。共造成約2萬餘人死傷。據估算,此次爆炸的威力約為1萬至2萬噸當量的黃色炸葯(TNT)。
爆炸發生時,「天空晴朗,萬里無雲」。從東北方向傳來一聲悶雷似的轟響,隆隆的聲音漸漸向西南移動。突然一聲巨響,王恭廠方圓十幾里頓時湧起漫天的灰土,緊接著天色便昏暗下來,不一會兒就籠罩在一片黑暗之中了。人們只覺得大地猛烈震撼起來,數萬間房屋轟然傾倒,許多大樹連根拔起。王恭廠附近的象房被震塌,象群倉皇奔逃。人們驚魂未定,王恭廠又是一聲轟鳴,地面突然迸裂,出現兩個十幾丈深的大坑。只見從坑中升起一股股煙雲,飄飄然向東北方向滾滾而去。石駙馬大街上有一5000斤重的大石獅竟被擲出順承門(今宣武門)外。西安門一帶,米粒大小的鐵渣在空中飛舞濺落,長安街一帶,不時從空中落下人頭,有的僅剩眉毛和鼻子,德勝門外尤甚。密雲境內,居然飛來20餘棵大樹。更加令人不可思議的是,死傷的人無論男女老幼,許多人都是赤身裸體」。
在爆炸中心范圍內,走在街上的官員薛風翔、房壯麗、吳中偉的大轎被打壞,傷者甚眾,工部尚書董可威雙臂折斷,御史何廷樞、潘雲翼在家中被震死,兩家老小「覆入土中,宣府楊總兵一行連人帶馬並長班關7人沒了蹤影」。承恩寺街上行走的女轎,事後只見轎子都被打壞在街心,女客和轎夫都不見了。中心區以外也受到強烈的沖擊波影響,皇上感到大震,起身便沖出乾清宮直奔交泰殿,(情急間)「內侍俱不及隨,止(只)一近侍掖之而行」,這時「建極殿檻鴛瓦飛墮」,正中近侍頭部、腦漿迸裂,而「乾清宮御座、御案俱翻倒」,正在修建大殿的工匠,因「震而下墮者二千人,俱成肉袋」。
在《明實錄·熹宗實錄》、《國榷》、宦官劉或渣若愚所著的《酌中志》、北京史地著作《帝京景物略》、《宸垣識略》中對王恭廠大爆炸都有記載,甚至連明代佚名小說《檮杌閑評》第四十回中也有描寫此事件的情節。其中屬於官方的、相當於政府新聞公報性質的邸報底本,佚名抄撰的《天變邸抄》對王恭廠災變記述最為詳細。
《天變邸抄》記載:天啟丙寅五月初六日巳時,天色皎潔,忽有聲如吼,從東北方漸至京城西南角,灰氣湧起,屋宇動盪。須臾大震一聲,天崩地塌,昏黑如夜,萬室平沉。東自順城(兄舉應作「承」)門大街,北至刑部街(今西長安羨團碧街),長三、四里,周圍十三里盡為齏粉,屋以數萬計,人以萬計。王恭廠一帶,糜爛尤甚,僵屍層疊,穢氣熏天,瓦礫盈空,而下無從辨別街道門戶。傷心慘目,筆所難述。震聲南自河西務,東自通州,北自密雲、昌平,告變相同城中。即不被害者,屋宇無不震裂,狂奔肆行之狀,舉國如狂。象房傾圮,象俱逸出。遙望雲氣,有如亂絲者,有五色者,有如靈芝黑色者,沖天而起,經時方散。合科道意火葯局失火,緝拿奸細而報,傷甚多,此真天變大可畏也。
《明實錄·熹宗實錄》卷71記載:(天啟六年五月戊申)王恭廠之變,地內有聲入霹靂不絕,火葯自焚,煙塵蔽空,椽瓦飄地,白晝晦冥,西北一帶相連四、五里許房舍盡碎。時廠中火葯匠役三十餘人盡燒死,止存一名吳二。上命西城御史李燦然查報,據奏:塌房一萬九百三十餘間,壓死男婦五百三十七名口。
《國榷》卷87記載:丁未。王恭廠災。東自順城門,北至刑部街,壞民居萬余區。男婦死五百三十餘人,蓋火葯局驟發也。玄武門(今神武門)火神廟守門內臣,聞樂音三疊出自廟中,見有火球滾出,騰空而去。眾方屬目。俄東城聲如霹靂,天地昏暗。上在乾清宮,走避建極殿,御座俱傾,大殿工人墜死二千餘人,凡死傷俱裸露,衣服飄掛西山之樹。昌平教場衣服成堆。員弘寺街轎中女赤體無恙。石駙馬街大石獅飛出順城門外。
《檮杌閑評》第40回記載:到了五月六日巳刻,京師恰也作怪——京城中也自西北起,震天動地如霹靂之聲,黑氣沖天,彼此不辨。先是蕭家堰,西至平則門、城隍廟,南至順城門,傾頹房屋平地動搖有六七里,城樓、城牆上磚瓦如雨點飛下。人先但見煙霧滿前,不辨路頭,後又被震倒牆屋的響聲聒耳,弄得人進不得出不得,路上壓死、驚死的人何止萬余。個個都是赤身裸體,焦頭爛額,四肢不全。工部衙門至十附馬街一帶,五六條胡同內,就是官員,也多有死的。順城門內象房震倒,象也驚得發狂,東奔西走,不知踏死多少人,一城中驚得鬼哭神號。此時官民死傷者甚眾。直至兩三日後方定。
對於王恭廠大爆炸,幾百年來一直眾說紛紜,有人認為是地震引起的,有人說是火葯自爆、也有人認為隕星墜落,認為隱火山熱核強爆有之,認為是由地震、火葯及可燃氣體靜電爆炸同時作用亦有之,更有甚者,認為是外星人入侵、UFO降臨等。但每一個觀點都沒有擺出無可辯駁的證據,使人完全信服。
試解明末王恭廠大爆炸之謎
人類歷史上發生過多次驚心動魄的災難,1626年北京王恭廠大爆炸與3000多年前印度「死丘」事件、1908年6月30日俄羅斯西伯利亞通古斯大爆炸,被稱為世界三大自然之謎。為了弄清王恭廠爆炸的真正原因,1986年5月30日,即這次特大災難事件發生的360周年,北京明史專家和從事天文、地理、地質、地震、軍工、古兵器、科技史、新聞史等各方面研究的專家,曾召開過王恭廠大爆炸學術研討會,會後出版了論文集《王恭廠大爆炸──明末京師奇災研究》。北京文物保護協會會員、 北京史地民俗學會理事王銘珍傾向於火葯燃燒爆炸說。
王恭廠位於北京內城西南隅,早年間的地圖標注為王公廠胡同,現代地圖標注地點約為今西城區新文化街以南,象來街以北,鬧市口南街以東,民族宮南街以西的永寧胡同與光彩胡同一帶。
王恭廠創辦於明初,始為鑄鐵廠,後改為兵工廠,專為皇家製造盔甲、槍炮、火葯。日常存儲火葯萬斤,按照等級防火安全措施進行保衛,在火葯庫房周圍掘有深井數口以備滅火。王恭廠防衛職責由京城守衛侍衛親軍負責,晝夜當值巡邏。防火、防止賊寇入侵之事,管理甚嚴。
神秘爆炸石獅子挪窩
明朝天啟六年五月初六(1626年5月30日)上午,京城街道上車水馬龍,熙熙攘攘。突然一場巨大而又離奇的大爆炸發生了。在一聲巨響的同時,一股灰色氣流突然直沖雲霄,天色立刻昏暗變得如同夜晚一樣。瞬間,以王恭廠為圓心半徑大小750米,面積達到2.25平方公里地區的萬間房屋盡數倒塌粉碎。死亡約10000餘人,受傷約20000餘人。
據《明季北略》記載:「東至順承門大街,北至刑部街,長三四里,周圍十三里盡為灰粉,屋數萬間,人二萬余,震聲南至河西務,東至通州,北至密雲、昌平告變相同、京城中無不被害者,屋宇無不震裂」 「長安街空中飛墮人頭。或眉毛和鼻,或連頭額紛紛而下。大木飛至密雲,石駙馬大街有大石獅子,重五千斤,數百人移之不動。從空飛去順承門外……」
有文獻記載:在爆炸中心范圍內,走在街上的官員薛風翔、房壯麗、吳中偉的大轎被摧毀,工部尚書董可威雙臂折斷,御使何廷樞、潘雲翼在家中被震死,宣府楊總兵一行人連人帶馬沒了蹤影。
還有文獻記載:王恭廠距象房較近,大爆炸時,象房倒塌,大象逃逸,上街奔跑,踏傷百姓多人。
大爆炸引來多種說法
王恭廠大爆炸的原因歷來有多種解釋,綜合起來有:地震說、火葯焚燒爆炸說、龍卷風說、隕石墜落說、地球內熱核強爆說等。還有荒誕學說:外星人飛船墜毀說、外星人入侵說等。
為了弄清王恭廠爆炸的真正原因,1986年5月30日,即這次特大災難事件發生的360周年,北京明史專家和從事天文、地理、地質、地震、軍工、古兵器、科技史、新聞史等各方面研究的專家,曾召開過王恭廠大爆炸學術研討會,筆者也有幸應邀出席了會議,並發表了個人的見解。會後出版了論文集《王恭廠大爆炸──明末京師奇災研究》。這次會議很多人傾向於地震說。筆者傾向於火葯燃燒爆炸說。並且就現存所有記載這次大爆炸的諸多史料中內容,提出了很多旁觀佐引。
試解火葯爆炸說
爆炸當時,王恭廠內貯有火葯數百噸,存於庫,久而久之,原本為粉狀的火葯會變成結晶體,分裝時得用硬物撬開,或許地面上會濺有散落的火葯,此時正是乾燥季節,稍有摩擦撞擊,就有引發燃燒爆炸之可能,在王恭廠大爆炸中,內部差役幾乎都被炸死了,唯有太監吳二倖存。《兩朝從信錄》稱:「時救火諸役,從廠中救出凈身男子吳二,問之,口稱:身系廠中,本撮火葯人役。但見飈風一道,內有火光,致將滿廠葯壇燒發,同作三十餘人皆被燒死,止存吳二一人。」
如果吳二所言不是虛構,則可斷定王恭廠大爆炸是由於火葯燃燒導致的。當時也有人向皇帝奏報說可能是有奸細放火,天啟皇帝聞之受到了很大震驚,終日心恐不安。王恭廠爆炸僅僅一年後,天啟皇帝朱由校就駕崩了,其弟朱由檢即位。這就是明朝最後一位皇帝崇禎,雖然他是一個很勤政的君王,也採取了很多措施匡扶社稷,包括鏟除魏忠賢鬮黨集團,但是,火葯庫爆炸事件頻發。他在位17年,至少發生三宗京城火葯庫爆炸事件。至1644年,大明王朝走向了歷史末路。此時距王恭廠大爆炸還不到20年時間。
從歷史觀點看,穩定的社會治安,對於預防爆炸事件的發生,鞏固政權是極為重要的。
當然筆者是不反對地震之說的,地震的二次災害是完全可以誘發火葯庫爆炸的。《天啟實錄》載:「是日,薊州密雲地震。」即是說:當日,確有震情,但震中是在密雲,距北京城200華里。從防震角度看,如果兵工廠火葯庫有較好的防震設計,也不會因為地震引爆火葯庫。
Ⅳ 北京胡同的名稱
北京胡同的名字如下:
1、史家胡同。
2、東交民巷。
3、東棉花胡同。
4、楊梅竹斜街。
5、北鑼鼓巷。
6、禮士胡同。
7、群智胡同。
8、西總布胡同。
9、白塔寺前抄手胡同。
1、五道營胡同。
北京胡同的形成是隨著北京城的形成而變化、發展演進的。大約在五十萬年前,這塊地界兒開始有了原始人居住,不過那時只是住在天然洞穴而已。到了距今大約一萬到四、五千年間,這兒出現了原始氏族公社,開始住上了易簡房屋。
Ⅳ 能請列下北京市內的名人故居、舊宅院、舊府邸、歷史遺跡、原址上建的博物館嗎
請來看看故居——齊白石故居:西城區跨車胡同。 茅盾故居地址:東城區後圓恩寺13號 。 郭沫若故居地址:西城區前海西街18號 。老舍故居:位於東城區燈市口西街豐富胡同。譚嗣同故居:北京市宣武區北半截胡同41號。梅蘭芳紀念館於1986年10月建立,坐落在北京西城護國寺街9號。 紀曉嵐故居:又稱閱微草堂,位於北京宣武區珠市口西大街241號晉陽飯莊院內。只是原來閱微草堂的一部分。據史料記載,此宅原為清代威信公大將軍培返清岳鍾琪的舊宅,後為紀曉嵐官邸。榮祿故居:北京市東城區東城區交道口菊兒胡同3號。田漢故居:北京市東城區細管胡同。
再來個鐵帽子王府——禮親王府,東鄰皇城根、西靠西四南大街配前、北頂頒賞胡同、南接大醬坊胡同。
來個郡王府——孚郡王府,自朝陽門內大街向北直至東四三條路南。街門原在朝內北小街。真正的王府大門在臨街大門的後面。
來個宰相府——宰相劉羅鍋故宅:東四南大街路東禮士胡同內。
也來世巧一個公主府——張自忠路的和敬公主府,和敬公主府在張宗昌宅之後,今為某中央機關接待站,是北京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要說有典故的小地方,幾乎每一個北京胡同都是一個典故。這裡面說些個胡同:戲樓胡同、錢市胡同、大豐胡同 觀音庵胡同、觀音庵 已經是居民小區 照片>>>
馬相胡同 長青胡同 雙寺胡同 水車胡同 水車胡同 水章胡同 水罐胡同 玉芙胡同 玉佛寺(蔡家大門並入)甘露胡同 甘水橋胡同、甘水橋 東光胡同 轎子胡同 東明胡同 觀音寺胡同 四環胡同 永泰胡同 永泰寺 西井胡同 井兒胡同 西章胡同 西絛胡同 西絛兒胡同(北城根、北葯王胡同並入)西魏胡同 西位胡同
有果胡同 油炸鬼湖同(小三條並入)光澤胡同 火葯局、大火葯局(小火葯局並入)後坑胡同 後坑 後章胡同 後張公園、羊房胡同 羊房胡同 陽泉胡同 紅園胡同 官菜園、菜園六條(駱駝胡同並入)壽屏胡同 燒餅胡同 葦坑胡同 葦坑 孝友胡同 葯酒葫蘆胡同 邱家胡同 邱家胡同 辛勤胡同 抄手胡同 羅兒胡同 羅兒胡同 朋獎胡同 彭家樓胡同 鴉兒胡同 鴨兒胡同、廣化寺街(侯位胡同並入)鐵香爐胡同 高井胡同 高井胡同 棠花胡同 糖房胡同(糖房大院並入) 景爾胡同 井兒胡同 黑塔胡同 黑塔寺 闊帶胡同 口袋胡同 鑄鍾胡同 鑄鍾廠 槐樹胡同 槐樹胡同
新開胡同 南新開路(醬房大院並入) 濱海胡同 段家胡同 碧峰胡同 碧峰寺(新開路並入)潛學胡同 前桌子胡同 八步口胡同 八步口 小石橋胡同 小石橋 小半截胡同 小半截胡同 小黑虎胡同 小黑虎胡同 小銅井胡同 小銅井 大石橋胡同 大石橋 大半截胡同 半截胡同 大黑虎胡同 黑虎胡同 大銅井胡同 大銅井 五根檁胡同 五根檁胡同 中教場胡同 中街(洋溢滋、長圖治、剃頭柵並入) 東桃園胡同 東轎桿胡同 東轎桿 東教場胡同 東新開胡同 東新開路、新開路(崇元觀並入) 北草廠胡同 西轎桿胡同 西轎桿 西教場胡同 西教場(綿長胡同、草料鋪並入) 遷善居胡同 。
說些地名的典故:五棵松
原為清提督劭英之墓。墓內有五棵古松樹,周邊荒涼,當地人便以此松樹為地標,稱該地方為「五棵松」。1966年修建一線地鐵,原松樹死掉。現在,在五棵松地鐵站西北出口處仍種有五棵松樹,以符其名。
原址的博物館,周口店的北京人遺址
Ⅵ 有哪些有趣的城市道路命名各道路是以怎麼樣規則或者框架來命名的
我老家有兩條路,第一「戚繼光大道」,第二,「魯肅大道」
Ⅶ 吉祥社區位於哪個市
北京市東城區景山街道吉祥社區吉祥社區
社區簡介:吉祥社區位於景山街道西北部,總面積0.15平方公里左右,屬於區界明顯的地緣板快型社區.社區內有再冊戶籍戶數1927戶,在冊戶籍人數4831人;實際戶數1352戶,實際人數3290人吉祥社區屬於老舊居住區,社區內有慈慧寺,原為明朝司設監,清朝重修改名慈慧寺.三十年代曾是黨的秘孫頃密聯絡機關,也是北平左翼劇聯的主要活動場所.
社區所轄范圍:東起北河沿大街,西至地安門內大街,南以簾子庫胡同為界,北至地安門東大街.含括北河胡同,火葯局胡同1-6條,煥新胡同,東吉祥胡同,西吉祥胡同,東板則廳陸橋西巷胡同,簾子庫胡同,南月牙胡同,北月牙胡同,慈慧胡同,北河沿大街.
吉祥社區附近有故宮博物院、天安門廣場、天壇公園、王府井、人民英雄紀念碑等旅遊景點,有同仁堂、一伏蘆條龍、餛飩候、葡萄常、北京燒羊肉等特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