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北京知識 » 北京如何提高孩子競爭力
擴展閱讀
廣州怎麼拿地鐵發票 2025-02-11 00:07:57
順豐寄到北京多少錢 2025-02-10 23:58:40
上海如何選號上牌 2025-02-10 23:57:56

北京如何提高孩子競爭力

發布時間: 2023-06-03 12:06:07

❶ 如何激發孩子的競爭力

在現今競爭激烈的社會中,每個人想要成功,不僅要具備競爭力,還要有競爭意識,所以從小培養孩子的競爭意識是很有必要的。 1、鼓勵孩子相信自己 鼓勵孩子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會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內心感受,能用自己的價值觀判斷是非,從而決定自己「怎樣生活、怎樣學習、怎樣做人」,自己給自己一個正確的定位,相信自己有力量和能力去實現所追求的正確目標。要讓孩子明白,自己在盡了最大努力之後,能做一個繼續努力的贏家或是毫不氣餒的輸家,而不是過分注重競爭本身。相信自我,本身就是一種「自我競爭意識」,連自己都不敢相信的孩子,根本上失去了和別人競爭的能力,他必然不會朝氣蓬勃、樂觀向上,甚至干任何事情都體驗不到一種「把握感和成功感」。 2、幫孩子找到競爭的優勢 鼓勵孩子相信自己有力量和能力去實現所追求的正確目標。相信自我,本身就是一種「自我競爭意識」,連自己都不敢相信的孩子,根本上失去了和別人競爭的能力,他必然不會朝氣蓬勃、樂觀向上,甚至干任何事情都體驗不到一種「把握感和成功感」。 鼓勵孩子建立自信,敢於面對競爭。每個人都不可能是全才,有長處也有短處。能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優點,幫助孩子建立堅定的自信,這是面對競爭時,合格家長首先要做的。家長要引導孩子挖掘自己的優點,不斷強化,使孩子走出自卑的困擾而變得自信起來;幫助孩子發現自身優點和長處是克服害怕競爭的良方。 一個人的興趣和才能是多方面的,要注意發揮自己的長處,挖掘自己的潛能,這樣就能增加成功的機會,減少挫折。同時,有競爭就會有勝負,即使處於劣勢時,也要保持積極進取的態度,而不要採取貶低或破壞對方來獲得自己的優勢,也不要心生嫉妒或採取不正當的手段,更不要就此一蹶不振。 3、對孩子取得的成績要及時鼓勵 父母要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並及時給予肯定。例如,有的孩子學習成績暫時落後,但在繪畫方面有特長,父母就要肯定孩子的繪畫能力,並鼓勵孩子在繪畫方面多加努力。 如果孩子在學校得到表揚,或因為某方面的突出表現獲得獎勵,即使這件事是多麼的微不足道,父母也應認為這是孩子在小小的競爭中初露頭角,是大事。因此,父母要以興奮的神情表示分享孩子的喜悅,必要時可加以特別的鼓勵。千萬不能對孩子取得的成績不屑一顧,甚至嗤之以鼻,更不能說「這有啥了不起」一類的話,這種潑冷水的行為,只會挫傷孩子參與競爭的信心,實在不可取。 多表揚孩子的努力,誇誇孩子在此過程中的提高,而不是只注意到結果。當孩子在努力嘗試一些事情的時候,當孩子的能力得到提高的時候,當孩子能夠成為別人的動力來源的時候,都給孩子一些積極的回應。而在孩子談起自己所取得的成績時,就立刻把話題引導到其他事情上。 4、不當著別人責備孩子 針對孩子的弱點,即使對他的行為再不滿意,我們也盡量不當別人的面責備他,任何情況下,我們都盡量不讓孩子當眾出醜。如果孩子在他人面前丟盡了面子,那自信心就會喪失殆盡。但這並不是說不能當著孩子的面與別人談論他們的不足之處,而是應該根據孩子本身的不同情況,正確地在別人面前評價孩子。 5、鼓勵孩子做自己能做的事,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及能力 獨立生活能力是競爭的基礎,沒有獨立性就不可能有競爭意識。而獨生子女最大的弱點就在於獨立性差,依賴性太強。家長必須樹立孩子「我自己來」的思想,必須培養孩子能夠「我自己來」的能力。當他懂得自己收玩具,自己穿衣服,自己洗手絹時,就放手讓他自己去做,雖然他玩具收拾得不太整齊,衣服穿得慢騰騰,手絹洗得並不幹凈,但每當他獨立完成一件事時,就表揚他做得不錯,並鼓勵他繼續去做。事實上,孩子的每一次嘗試都是一次了不起的成功,會給他們增添一份自信。 6、對孩子的期望要恰如其分 「望子成龍」之心人皆有之,但是要善於認清孩子的潛力和天資。我對孩子的期望和要求是「讓他跳一跳就能摘到樹上的果子」,而不是看到高高掛在樹上的果子可望而不可及,強迫孩子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對孩子不切實際的過高期望,會極大的挫傷孩子的自信心。 …… 總之,競爭意識的培養也不是三言兩語就說的清楚的,建議你還是請教專業認識和專業機構。襄陽兒童情商教育是襄樊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專業從事兒童情商教育的機構,專業培養孩子的自信心、競爭意識、情緒管理、人際交往等等。而且還有湖北省首位家庭教育指導師為家長提供個性化的家庭教育指導,感興趣的話可以去了解了解。 更多內容參考「天鵝之路趙艷的新浪博客」,天鵝之路做為襄樊唯一一家專業從事兒童情商教育(自信心、人際交往、情緒管理、獨立性、專注力、時間管理、抗挫能力、樂觀、誠實等非智力因素)的機構,幫助家長制訂合理的家庭教育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