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北京知識 » 老北京是什麼時候有電的
擴展閱讀
廈門航空怎麼升艙 2025-02-10 09:49:23
杭州東站換乘18分鍾多久 2025-02-10 09:49:17
福州哪裡有沙灘玩 2025-02-10 09:39:43

老北京是什麼時候有電的

發布時間: 2023-06-04 07:21:32

Ⅰ 什麼時候的北京稱為老北京

1949年以前,新中國成立後,就是新北京了。

北京什麼時候有暖氣的

說起清末民初時期的老北京,冬天到了,一般人的取暖神器不外乎暖炕、圍爐等。不過,在那時,北京城的一些建築就已經用上現代暖氣了。下面跟隨金旗艦旗哥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關鍵詞:北京什麼時候有暖氣的
俄華道勝銀行辦公實現供暖
俄華道勝銀行位於東交民巷,是北京最早供暖氣的建築。
俄華道勝銀行成立於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由俄法兩國共同出資、共同管理,並與清廷合股組成。總行設於彼得堡,十月革命後改設在巴黎。俄華道勝銀行在中國北京、上海等各地設立了十幾處分行和代理處,享有在華發放貸款、發行貨幣、稅收、經營、築路、開礦等特權。
北京的俄華道勝銀行位於東交民巷,是一幢兩層的歐式建築。建築造型獨特,更重要的是,它採用低壓蒸汽鍋爐供暖,用一台小鍋爐使整棟辦公樓得到供暖,這是北京歷史上第一家採用鍋爐供暖的單位,這一年是1886年,距今已經135年了。
東交民巷在元代時,還是一條胡同,因地處南糧北運的咽喉要地,故而得名東江米巷。明永樂年間,東江米巷開始成為中央衙署聚集地,設有禮部以及鴻臚寺和會同館,也被稱作「四夷館」。到了清代,會同館改名四譯館。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根據清政府與英、法、美、俄簽訂的《天津條約》中相關條款規定,英國、法國、美國、俄國公使館紛紛入駐東交民巷。隨後日本、德國、比利時、荷蘭等國也在此設立了使館。
1900年後,東江米巷更名為東交民巷,成為由各個使館自行管理的使館區,清政府在這條街上的衙署,僅保留了吏、戶、禮三部和宗人府,其餘盡數遷出。
同時,東交民巷進駐了許多外國銀行,包括匯豐銀行、麥加利銀行、俄華道勝銀行、橫濱正金銀行、德華銀行、東方匯理銀行等;還建設了法國郵局、醫院等配套設施,因此在東交民巷出現了大量的西式建築,有些保留至今。
北京飯店客房通了暖氣
北京飯店也是當時北京供暖比較早的大型建築。1900年的冬天,崇文門內大街蘇州胡同,來自法國的兩個年輕人開了個小酒館,雖然只有三間門臉兒,生意卻很紅火。1901年,他們遷到東單,正式掛上了「北京飯店」的招牌。1903年,由於飯店發展很快,他們在王府井南口建起一座五層紅磚樓,位置就在現在的新大樓。
1917年,北京飯店再度擴建,向西發展,在舊樓旁邊又建起一座七層法式洋樓,即今北京飯店B座。建築外形選取了17世紀的法式建築格調,建築內部突出了法式豪華、浪漫的古典風格。這座大樓每層21間,共計105間,加上先前的48間,北京飯店客房總計達到了153間。
在當時,北京飯店已經很先進了,不僅設有酒吧、舞池、理發室,客房還有獨立衛生間,屋頂花園還有舞場、花廳、餐廳,周末有舞會,能容納一千多人。飯店從東交民巷德國電燈房引來電,裝上了電燈;還安設了電話機中轉線;特別是居然裝上了兩部奧的斯牌升降電梯,客人可以直接上到七層酒吧和可供賓客跳舞娛樂的室外花園天台;飯店還配備兩輛大轎車,能坐二十多人,往來車站接送客人。
尤其是飯店安裝了鍋爐,鋪設了暖氣管道,使整棟大樓供上了暖氣。飯店有20匹馬力電滾子,兩個水井,附設兩水箱,一冷一熱,這樣整個大樓都能用上熱水了。
由於北京飯店具備了暖氣等先進設施,所以生意興隆,價位居高不下:單人間每天15元,雙人間22元,帶客廳的每天35元,包括一日三餐,還有下午4點的茶點。包月分為250元、300元和450元三等。
擴建後的北京飯店被譽為「遠東唯一豪華酒店」,與六國飯店和東方飯店並稱為「北京三大飯店」。北京飯店以位置最佳、景觀最佳、服務最佳,排名三家飯店之首,成為中外貴賓來京下榻首選。
民國時期很多重要人物都曾入住北京飯店,孫中山先生曾下榻5101房,宋慶齡曾下榻1637房,馮玉祥曾下榻3121房,張學良曾下榻4121房。此外,英國大文豪蕭伯納、哲學家羅素,印度著名詩人泰戈爾等,也都曾先後入住北京飯店。
協和醫院病房用上暖氣
北京協和醫院也是當時供暖比較早的醫院,一百年前協和醫院的病房就有了暖氣。
協和醫學院東帥府胡同的婁公樓,為教學樓,有教室、實驗室及圖書館;哲公樓,在婁公樓西,同其北部相連,為附設護士學校宿舍;還有西院住宅,在哲公樓北,為雙戶型二層獨立式住宅;位於新開路路南的文海樓,為附屬醫院。文海是外籍教會醫生,對協和醫學院的前身協和醫學堂做出了很大貢獻,曾住此樓,所以才以他的名字命名。還有位於外交部街西口的雙旗桿醫院及北部住宅。這些建築構成了協和醫學院及其附屬醫院的主體建築群。
協和醫院建設了地下鍋爐房,安裝了5台5噸的鍋爐,用於蒸汽發電、供暖以及炊事、洗衣等,協和醫院是當時北京最先進的醫院,不僅醫療設備先進,而且醫療技術力量十分雄厚,特別是有了暖氣,更是大大提升了病房的檔次。
清華大學宿舍暖氣燒得熱
清華大學是北京供暖較早的高校。學校前身清華學堂始建於1911年,校舍分三批開工建設,1936年全部竣工。第一階段的建設,除沿用了清代的工字廳、怡春院和古月堂三組傳統四合院建築外,新校門仿建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券柱式大門。清華學堂採用德國古典建築風格,為二層磚木結構樓房,二院為行列式平房,三院為折中式平房。
從1914年開始,美國設計師參與了第二階段校園的設計,擴建了清華學堂,另外修建了圖書館、科學館、體育館和大禮堂,這四座建築被稱為清華「四大建築」。這些建築均採用當時美國流行的大學建築風格,科學館為紅色磚牆,屋頂鋪設石板瓦,大禮堂也是紅磚外牆,入口處有大理石柱廊,圖書館室內採用磨光花崗石裝飾。
清華學堂改為國立清華大學後,1930年,學校又聘請設計師重新規劃了校園,再次設計建設了一批新的建築,包括西校門、氣象台以及學生宿舍,另外還擴建了體育館、圖書館等建築,到1936年,這些建築陸續建成投入使用。至此,清華大學早期建築群全部建設完成,目前整體保存完好,有的還在使用。
由於校園位於西郊,周邊人煙稀少,學生們又絕大多數住校,因此清華的宿舍比較早就供上了暖氣。宿舍一般是二至四人一個房間,還有活動室和會客室,有電話,有工友,有洗澡間,有暖氣。那時暖氣還叫水汀,暖氣的熱度燒得很高。據說當年清華的暖氣燒得比北京飯店還熱,冬天非常舒服。
也就是在這一時期,東交民巷各使館、北洋政府舊議院和機關、京師大學堂、京師圖書館等也先後引進和建立了鍋爐房,安裝了暖氣設備,供上了暖氣。

Ⅲ 有關老北京的電影電視劇

1,《正陽門下》

《正陽門下》是北青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電視台、大前門北京文化藝術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勵志電視劇,由劉家成執導,朱亞文、倪大紅、邊瀟瀟、李光復等主演。該劇講述了一群生活在北京的普通百姓,隨著時代變遷不斷努力改變生活現狀的故事。

2,《正陽門下小女人》

《正陽門下小女人》是由劉家成執導,蔣雯麗、倪大紅、田海蓉、喬大韋領銜主演的年代情感劇。該劇以小酒館幾十年的變遷為線索,以女性創業者徐慧真為敘述視角,講述了其從1955年至改革開放後的幾十年間,帶領身邊人創業致富、走向小康的故事。

3,《與青春有關的日子》

《與青春有關的日子》改編自作家王朔的小說《玩的就是心跳》。葉京擔任導演與編劇,由佟大為、陳羽凡、白百何、文章、齊襄、果靜林等主演。

該劇講述的是一群出生於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末、生長在北京某軍隊大院的孩子們所共同經歷的特殊年代的青春往事。

4,《血色浪漫》

《血色浪漫》是由北京潤亞影視傳播有限公司出品的電視劇,滕文驥執導,都梁編劇,劉燁、孫儷、連奕名、林好等主演。該劇描述了經歷過文化大革命一代年輕人成長的故事,並已於2004年11月30日在江蘇衛視首播。

5,《芝麻胡同》

《芝麻胡同》是由劉家成執導,何冰、王鷗、劉蓓領銜主演,馮文娟、侯煜、畢彥君、方子哥主演,海一天特別主演的年代劇。該劇以1947年北平沁芳居醬菜鋪為背景,圍繞老闆嚴振聲、妻子林翠卿及一心為父親治病的牧春花,講述了三人之間的情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