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北京南鑼鼓巷美食有什麼
北京南鑼鼓巷美食有姚記炒肝店、菊兒人家、北門涮肉、腦子加工廠、文宇乳酪店等等。
菊兒人家
菊兒人家完全推薦給大家,一定要來嘗嘗這里的鹵肉飯。看著牌子上寫說是曾經被評為全北京最好吃的鹵肉飯,吃完之後,不敢說這是我吃過最好吃的鹵肉飯,但是回到廣州後,一直念念不忘這碗鹵肉飯的味道。下棗春班嘗嘗去吃一碗鹵肉飯,但是就是吃不到菊兒人家鹵肉飯迅雹的那個味道太絕了!大家一要來試試。
人均:48元
推薦菜:菊兒人家鹵肉飯,老北京炸醬面,菊兒人家肉骨茶,麻辣鴨
地址:南鑼鼓巷小菊兒胡同往裡50米近南鑼鼓巷北口
姚記炒肝店(鼓樓店)
北京美食炒肝大家都知道吧,要說北京南鑼鼓巷有什麼美食一定要吃,這家姚記炒肝店可以說是最火的了,這家的炒肝芡汁厚厚的,蒜香濃郁,味道香濃,包子、鹵煮也都不錯。近年來姚記炒肝價格小漲,不過吃的人還是非常多的,建議避開高峰期,才能安心吃到地道的老北京美味。
人均:22元
推薦菜:爆肚,炒肝,炸醬面,豌豆黃,驢打滾,豆汁,蓑衣黃瓜,豬肉大蔥包子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鼓樓東大街311號(鼓樓灣東南角)
北門涮肉(南鑼鼓巷店)
北門涮肉是大家都衷愛的北京南鑼鼓巷美食餐廳,人氣爆棚,味道正宗。炭火銅鍋,老北京麻醬,根據自己的口味加蒜末、香菜等。清湯鍋底,涮新鮮的手切鮮羊肉,蘸蘸正宗的北京麻醬,配上一批北冰洋,就是老北京的味道!裝修很有老京味兒,環境舒適。服務員送水很積極,菜也上的快。是比較正宗的傳統老北京銅鍋,特別推薦。
人均:98元
推薦菜:爆肚,黑椒牛仔骨,極品肥牛,手打鮮蝦滑,手切羊上腦,炙子烤肉,北門雪花肥牛,羊腹肉
地址:地安門東大街56-1號(南鑼鼓巷南口)
腦子加工廠(南鑼鼓巷總店)
北京南鑼鼓巷有什麼美食比較有特色呢?推薦大家這家腦子加工廠,這是重口味之人必須打卡的餐廳,「邪惡」的來吃一頓腦花大餐吧!經典、蒜蓉、麻辣、豆豉…多口味任選,嗞嗞冒油,全都美味!還有各種給力大串,左手端著碗吸溜兒腦花,右手握著大串,十分愜意。這個店聽名字就十分有噱頭,這家創意燒烤店的特色是烤腦花,Q彈爽滑的腦花經過碳烤,撒上秘制醬料,味道特別好。
人均:
推薦菜:僵屍摯愛烤腦子,僵屍自助餐,日式烤大牛舌,大擼串兒
地址:南鑼鼓巷小菊兒胡同81號
文宇乳酪店(南鑼鼓巷店)
文宇乳酪店可以品嘗各種奶製品,顧客多得不行,小店都快擠破了,他家的乳酪、雙皮奶、奶皮赤豆卷都很好吃,價格也還不錯。去南鑼鼓巷必吃的文宇乳酪,味道真是好,這是老畝岩帆牌子了,在當地很有名,北京人都知道的酸奶店。
人均:19元
推薦菜:酸奶,芒果雙皮奶,乳酪,香蕉酸奶,乾果乳酪,草莓和紅心火龍果雙皮奶,豆沙奶卷,紅豆雙皮奶
地址:南鑼鼓巷49號(黑芝麻胡同口)
② 來北京必吃的大清朝「網紅美食」
來北京 旅遊 的朋友都知道,北京有很多種類豐富的小吃,它們中一部分是清宮里傳出來的,曾是皇上最愛的那一口;一部分是清真傳統小吃,也是備受稱贊的;還有的是老百姓的吃食,味道很是正宗。如果您覺得北京小吃有點一般,那就要看看老北京人都去哪兒吃這些地道的北京 美食 。
舊時的北京,冬天幾乎見不到鮮果,能調味解饞不過是些冰糖葫蘆和凍柿子,果子乾兒也在其中之一。
果子乾兒是北京冬季的一種傳統小吃,由杏干兒、柿餅、鮮藕、葡萄乾兒等果品製成。琥珀色的柿餅、橙紅色的甜杏干、雪白的藕片,再澆上糖桂花汁,放在果盤里用冰鎮著,吃到嘴裡時,涼絲絲、脆生生,甜酸交融,非常爽口。過去,這種小吃常有小販走街串巷地售賣,被人們稱為「打冰盞兒」的。他們通常手持兩只銅冰盞,上下一磕,聲音清脆,傳出很遠,還邊敲邊喊著「果子乾兒~、酸梅湯~、玫瑰棗~、煮海棠~」等等,住在街巷裡的小孩兒們聽到這聲兒,就趕快拿著罐啊碗啊,拽著大人就往外走,生怕晚了就沒有了吃食。
據傳,同治皇帝九歲那年,也曾私自越出豐澤門、走出紫禁城,去吃這果子乾兒。
那是小同治第一次溜出宮,真是開了眼了,一切都那麼新鮮。他見一群小孩圍在一輛攤車前,每人手裡都有一隻小碗,小販正從車里舀一勺東西放在小碗里,孩子們就拿著小勺「呼呼」地把東西吃個精光。小同治看得口水直流,走過去問:「這是什麼東西?」小販說:「小少爺,這個叫冰凍果子乾兒,酸甜冰涼,可好吃了,嘗嘗?」小同治從沒聽人叫過他「小少爺」,覺得很有趣兒,便爽快地接過碗大吃起來。一口下肚沁人心脾,好痛快!正吃得津津有味時,被幾個正著急找他的太監看到了,情急之下小同治掀起衣襟,把剩下的冰凍果子乾兒一股腦兒倒進了衣兜里,濕漉漉地兜著跑回了宮。這時,眾人才知道,這就是當朝的小皇帝,被抓回宮時都不捨得扔掉果子乾兒,也真是出盡了風頭了。
時至今日,這么美味的果子乾兒在市面上已不多見了,但是要去對地兒,那還是能吃上的。
推薦店鋪
「懂事兒」北京菜館
地址:東城區東直門外斜街察慈小區11號樓
海碗居北京菜(牡丹園店)
地址:花園路2號
大碗居(東安門店)
地址:東安門大街53號
過去的北京,過年時,有錢人家要吃餃子,但貧窮人家只能吃窩頭。但這這栗子面窩頭,以前可是專供慈禧享用的,民國後才流入民間。
據說庚子年間,慈禧西逃途中飢餓難耐,有一婦人給了她個大窩頭,飢腸轆轆的慈禧自然吃起來無比美味。回宮後,一日慈禧突然想吃這一口,便吩咐了下去,可御廚那敢給慈禧做這民間真正的大窩頭呢,於是絞盡腦汁,使用磨得極精細的玉米面,再摻入適量黃豆粉、白糖和糖桂花,將其做成吃起來香甜面軟的栗子口感小窩頭供慈禧享用。慈禧食後果然非常滿意,連連稱贊其香甜的滋味是無與倫比的。
栗子面小窩頭,只有栗子大小,口感和栗子般的軟糯,據仿膳大廚講,做這種小窩頭時,要用上好的新玉米面,過細籮,再摻上好黃豆面,蒸的時候加桂花白糖,吃著才又暄又甜。而且,一斤面要分蒸出一百個小窩頭才夠「小」,所以,形如栗子的小窩頭就由此得名了。
新中國成立後的1956年國慶節,在周恩來總理舉辦的招待外賓宴會上,也有這道由清宮老御廚精製的仿膳甜點——小窩頭。當這4000個惹人喜愛的小窩頭擺到席上時,外賓均交口稱贊,許多人還不約而同地呼喊:金字塔!金字塔!這是對小窩頭形色俱佳的絕妙比喻。仿膳小窩頭從此也就聞名中外了。
推薦店鋪
仿膳飯庄
地址:北海公園內
羊眼兒包子是回民飲食中的佳品,每個包子的個頭兒如「羊眼兒」般大小,現包現蒸,餡料多樣。出鍋時,肉汁浸到麵皮里,又軟又耐嚼,味道十分鮮美。
相傳,清康熙皇帝想吃這一口,就喬裝打扮,到前門外回民羊肉包子鋪品嘗。當康熙走進羊肉包子鋪時,殷勤的回民掌櫃馬上用小托盤送來了兩杯蓋碗茶,向萬歲爺請安,陪著笑臉說:「不怕爺惱,爺在里邊(宮廷)什麼山珍海味沒嘗過,還屈駕來嘗羊眼兒包子,小的實在不敢孝敬。」康熙知道自己的身份已被識破,但還是要吃包子的。掌櫃的無奈,只好說:「爺賞臉,一定要吃,那請少等會兒。」不一會兒,便送來了熱騰騰的小包子。康熙用筷子挾一個放在碟子里,香氣陣陣撲鼻,放到嘴裡一嘗,味道十分鮮美,但康熙左找右找也未看見「羊眼兒」,便問掌櫃的:「為什麼看不見羊眼兒?」掌櫃忙回答說:「回爺的話,有罪不敢欺瞞:餡肉沒有羊眼兒,只是做的精細些,包的個頭小一點,像羊眼兒,就給起了個『羊眼兒包子』的名字。」康熙聽後便傳旨:「朕覺得羊眼兒包子很好,可經常送到宮中,找內務府開銀。」
從此,羊眼兒包子名聲大噪,譽滿北京城。於是,四城各處的回民飯店都做起羊眼兒包子,遂成了回民喜食的美味。
入口軟糯、豆香餡兒甜的驢打滾,相傳也是清宮里的 美食 之一。在舊時的京城,它更是大小廟會、集市上的常客。
據說,吃膩了宮里 美食 的慈禧,一日想嘗點兒新鮮玩意兒,但這突然的想法,可難壞了御膳大廚。經一番左思右想之後,大廚決定用江米粉裹著紅豆沙做出一道新面點。但這事兒說來也巧,當剛做好時,這道面點就讓一叫「小驢兒」的太監,一個不小心給碰到了裝著黃豆面的盆里。這可急壞了御膳大廚,但此時再重做又來不及,沒辦法,大廚只好硬著頭皮將它呈到慈禧面前。誰承想,慈禧一吃這新玩意兒,「嗯!」味道還不錯,就問大廚:「這叫什麼?」大廚想了想,都是那個叫小驢兒的太監闖的禍,於是就跟慈禧說:「這叫『驢打滾』。」
推薦店鋪
清真·白記年糕
地址:牛街5號超市一樓窗口
洪記小吃店
地址:牛街12號
老回回小吃(百萬庄店)
地址:百萬庄北街9號1層
在老北京人的記憶,八九十年代,好多家庭都會吃臭豆腐乳,青灰色的一小塊,方方正正,聞起來臭,吃起來香味濃郁又純正,可以抹在饅頭上、拌面條或抹在烙餅上,都很美味。
北京的臭豆腐乳,最有名的是前門外王致和的,發明人是安徽人王致和,流傳至今已有300多年。相傳他原是個文人,清康熙八年進京趕考不中,便以做豆腐為生,創制出臭豆腐乳,又經多次改進,口感更好,名聲更響。
後來,這事傳入宮中,有個太監好奇地買回一些品嘗,果不其然,便立即奉獻給皇上。皇上一嘗,胃口頓開,即傳旨將「臭豆腐乳」列為「御膳坊」小菜之一,賜名「青方」。這下,王致和的臭豆腐乳名聲更火,買賣也更興隆。康熙十七年(1678),王致和索性在延壽寺街路西建作坊,立招牌「王致和南醬園」,生意從此越做越大,代代相傳。後來據說慈禧太後也特別喜歡這一口,每天都要吃一碟用炸好的花椒油澆過的臭豆腐乳,而且必須是當天從王致和南醬園買回的鮮香的臭豆腐乳做的。有段時間,「王致和南醬園」因故停業幾天,侍奉慈禧的太監只好用剩餘的臭豆腐乳頂替,可怎能瞞得了慈禧。她剛嘗一口就起了疑心,用膳時偷偷將一粒花椒藏在臭豆腐乳中。第二天進膳時,慈禧見自己放的那粒花椒果然還在其中,不禁大怒,訓斥太監給自己吃的是剩臭豆腐乳。從這以後,太監們想到「老佛爺」的淫威,就再也不敢欺瞞她,只得天天跑王致和處買新鮮的臭豆腐乳了。
今天,王致和臭豆腐乳在北京的各大超市都有銷售,大家也可以回家試試慈禧太後的花椒油臭豆腐乳,做法簡單,味道很獨特。
豌豆黃和芸豆卷本是民間小吃,成為清宮小吃,還有段小故事:據說,一天慈禧正坐在北海靜心齋歇涼,忽聽大街上傳來敲打銅鑼聲和吆喝聲,心裡納悶,忙問是干什麼的,當值太監回稟是賣豌豆黃、芸豆卷的。慈禧一時高興,傳令將此人叫進園來。小販見了老佛爺急忙跪下,雙手捧著芸豆卷、豌豆黃,敬請老佛爺賞光。慈禧嘗罷,贊不絕口,就把此人留在宮中,專門為她做豌豆黃和芸豆卷了。
以前,在京城經營「糙豌豆黃兒」的大多是平谷、香河以及采育等地的人,因為這些地方盛產豌豆。糙豌豆黃兒製作簡單,一般是將白豌豆去皮,以兩倍於豌豆的水,將豆燜爛,然後放糖炒,加入石膏水和熟棗攪拌均勻,放入大砂鍋內,待其冷卻成坨後,切成像切糕一樣的菱形塊,配上小片金糕點綴,然後罩上濕藍布,放在獨輪車上沿街叫賣。芸豆卷也是京城民間很平常的小吃,柔軟細膩,餡料香甜爽口,因慈禧品嘗後頗為滿意,一步登天,成為清宮的御膳小吃。但清宮內的芸豆卷和豌豆黃兒與民間的還是略有不同。一般說宮內的是「細豌豆黃兒」乃是御膳房根據民間的小棗糙豌豆黃兒改進而成,製法精巧,選料上乘:先將豌豆煮爛過篩成糊,加上白糖、桂花,凝固後切成兩寸見方,不足半寸厚的小方塊,上面放幾片蜜糕,具有質地細膩純凈,入口即化,色味俱佳的特點了。
推薦店鋪
富華齋餑餑鋪
地址:護國寺街85號護國新天地一樓底商
老回回小吃(百萬庄店)
地址:百萬庄北街9號1層
清真·伊寶荷葉甑糕
地址:牛街5號(輸入胡同)
清真·白記年糕
地址:牛街5號超市一樓窗口
薩其馬是我的最愛,想吃了,就去北京稻香村買上一塊。
薩其馬是老北京的傳統糕點之一,名字也是滿語的縮略語。啟功先生曾稱清朝乾隆年間傅桓等編的《御制增訂清文鑒》中收有薩其馬一詞,釋為「狗奶子糖蘸」,糖蘸好理解,「狗奶子」略奇怪,其實狗奶子即枸杞,形似狗奶子,最初用它做薩其馬的果料,後來才漸漸被葡萄乾、山楂糕、青梅等替代。
關於它的來源也有一段小故事:清朝時,在廣州任職的一位將軍,姓薩,喜愛騎馬打獵,而且每次打獵後都會吃一點點心,還不能重復!有一次,薩將軍要出門打獵,特別吩咐廚師要「來點新的玩意兒」,若不能令他滿意,就准備回家「吃廚子」。負責點心的廚子一聽,一個失神,就把沾上蛋液的點心炸碎了。偏偏這時將軍又催要點心,廚子一火大罵一句:「殺那個騎馬的!」才慌慌忙忙地端出點心來。但想不到的是,薩將軍吃了後相當滿意,又問這點心叫什麼名字。廚子隨即回答一句:「殺騎馬。」結果薩將軍聽成了「薩騎馬」,因而得名。後來,薩其馬能流行開,也是其味道好,價格低。據1927年的調查,老北京的大茶館售賣的紅爐點心中,就多有薩其馬。
今天,薩其馬的做法有南北之分,略有差別。北方傳統的薩其馬需使用較多奶油;而南方只用蛋清、膨鬆劑和糖,稱為沙琪瑪。市面上所能看到的多是沙琪瑪,薩其馬反而少了很多。更有趣的是,在香港,人們慣稱沙琪瑪為「馬仔」。由於賽馬賭博俗稱「賭馬仔」,因而有香港人迷信的認為,吃了沙琪瑪後便可在賽馬賭博中獲勝。
推薦店鋪
泰華齋
地址:北新橋
正明齋
地址:崇文區南蘆草園1號
門釘肉餅,一種老北京的清真食品,與灌湯包有點相似,麵皮焦黃,牛肉大蔥的餡料,飽含著濃濃的湯汁,著實誘人。特別是吃的時候,一定要趁熱,這樣口感才好。但也不能一口咬下去,否則,不僅容易燙著嘴,還容易滋一身油。要小口慢慢來,最好能再淋上點醋,那真是鮮香又解膩啊!吃門釘肉餅,講究的要配碗小粥,小粥可以潤胃,而且,一口肉一口粥,不亦樂乎。
門釘肉餅也與慈禧太後有關。據說御膳廚房的師傅給慈禧做了一道帶餡的點心,慈禧品嘗後,非常喜歡,就問這是什麼食物。當時還沒有名字,可是太後問,不能說不知道吧!於是,廚師靈機一動想到了城門上的門釘,便說道:「這叫『門釘肉餅』」。於是形似舊時城門上門釘的肉餅也就得名了。
推薦店鋪
寶瑞門釘肉餅店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北小街59號
惠豐門丁肉餅店
地址:護國寺大街67-67號
祥雲軒
地址:牛街教子胡同法源寺西里5號樓
馬氏門釘肉餅
地址:車輦店胡同6號
肉沫燒餅不僅是北京小吃中的精品,也是清宮內的御膳。燒餅講究芝麻分布均勻,而且「兩面黃、一圈白」,即底面深黃、正面中黃,周邊基本白色略帶微黃,剖開後,燒餅的「空膛」,「上膛」和「下膛」厚度應基本均勻,中間略薄。肉末講究大小均勻、鬆散、不汪油、不窩水,口感鮮嫩飽滿,略有嚼勁,不膩而香。
關於它的來歷,相傳有一天夜裡,慈禧做了個夢,夢見吃夾了肉沫的燒餅。第二天早膳時,果然上的就有肉沫燒餅。慈禧一看和夢中吃的一樣,心裡非常高興,說是給她圓了夢。問是誰做的燒餅,當差的說是御廚趙永壽。慈禧當即令人賞給趙永壽一個尾翎和二十兩銀子。從此,肉沫燒餅作為圓夢的燒餅流傳了下來。
另外還有一種說法是,這吃法是慈禧想出來的。宣統溥儀的胞弟溥傑先生的日籍夫人愛新覺羅-浩寫過一本《食在宮廷》的書,書中有炒肉的菜。她在書中說:「這個菜是西太後想出來的」,它的製法是「豬肉切成末,青豆洗凈切成末,蔥、姜分別切成末。鍋內放油,燒熱後下肉沫,炒至肉沫無水分時投入蔥、薑末,炒後加入青豆末,攪炒數下,倒入醬油,炒到汁盡時出鍋裝盤,即可供膳。」可見,肉沫燒餅中夾的肉沫就是這樣炒出來的。
推薦店鋪
南來順飯庄
地址:西城區南菜園街12號
仿膳飯庄
地址:西城區景山西街北海公園東門內
天安門仿膳飯庄
地址:東城區東交民巷 37號
御膳飯庄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天壇路 87號
炒肝是北京特色風味小吃,湯汁油亮醬紅,肝香腸肥,味濃不膩,稀而不澥。而且吃的時候北京還有個講究,就是不用筷不用勺,直接端起碗就能吃,再搭配上包子,這才是美味的絕配。
這道小吃還與慈禧有關,相傳在清朝同治年間,有個叫劉永奎的北京人,在鮮魚口內租了間鋪面,開了個夫妻小酒店,並起了個很有些雅趣的名字——會仙居,專營黃酒、小菜還有白水雜碎。到了庚子之後,這小店則由他們的後代劉寶貴哥兒仨經營。據說當年,慈禧忽然也想嘗嘗這白水雜碎的味道,就來到了這家店。這道菜經她這一嘗,雖博得贊賞,但卻言明去掉心和肺也許更好。慈禧的金口玉言,作為小民的豈敢違命,便將白水雜碎中的心、肺去掉,只用豬腸和豬肝,用蒜末壓去腥氣味後調味勾芡,也就成了現在的炒肝了。自那以後,老北京人便多了句歇後語——北京的炒肝兒,缺心少肺。
推薦店鋪
姚記炒肝店
鼓樓店:東城區鼓樓東大街311號
簋街店:東城區東直門內街
天興居
鮮魚口店:東城區前門鮮魚口街95號
玉蜓橋店:東城區天壇東路73號
炒肝趙記
沙子口路店:東城區沙子口路28號東南側
沙子口二店:東城區沙子口路8號
慶豐包子鋪
酒仙橋店:朝陽區酒仙橋路21號(將台路口)
新街口店:西城區新街口南大街16號
灌腸是老北京獨特的傳統小吃。說是灌腸,其實就是炸面團。
灌腸在明朝就開始流行了。那個時候灌腸分兩種:一種為大灌腸,用豬肥腸洗凈,以優質麵粉、紅曲水、丁香、豆蔻等10多種原料調料配製成糊,灌入腸內,煮熟後切小片塊,用豬油煎焦,澆上鹽水蒜汁,口味香脆咸辣。另一種叫小灌腸,用澱粉加紅曲水和豆腐渣調成稠糊,蒸熟後切小片塊,用豬油煎焦,澆鹽水蒜汁食用,外焦里嫩,頗顯特色。現在,我們在北京能吃到的,就只有小灌腸了。
清朝時最有名的灌腸當屬前門外的福興居,有記載:「粉灌豬腸要炸焦,鏟鐺筷碟一肩挑,特殊風味兒童買,穿過斜陽巷幾條。」可以看出那時候的百姓對炸灌腸確實喜愛有加。後來,慈禧太後也對這兒的灌腸贊賞有加,還欽定為了貢品。
推薦店鋪
老磁器口豆汁店
地址:天壇北門對面
錦芳小吃
地址:磁器口大都市街南一樓
牛街寶記豆汁店
地址:牛街輸入胡同27號
③ 北京有哪些又便宜又好吃的地方
1、王府井小吃街
簋(Guǐ)街位於東直門內,二環路東直門立交橋西段,西到交道口東大街東端。這條街在今天也是京城美食集中展示的一個絕好場所。
簋街周圍有許多大使館,這也使得國外的遊客和國外在京工作人員能夠方便的品嘗到正宗的華夏美食。每年簋街在外賓身上創造的利潤就達到上千萬元,在這條一公里多的大街上,150多家商業店鋪中餐飲服務業的就佔90%,餐廳密度之大在京城恐怕難以找出第二家。因此簋街也被稱為是北京的餐飲一條街。當你在深夜遊玩時,熱鬧的簋街燈火輝煌,一定會讓你感受到北京的另一大魅力。
簋街,這條街在夜色闌珊的城市之中永遠閃爍著耀眼的光芒。這條街在今天也是京城美食集中展示的一個絕好場所。
④ 北京哪家炒肝好吃
鼓樓的那家名字叫作「姚記炒肝」,小店遠近聞名,北京人很多都知道那。距離鼓樓很近的馬路邊,很好找的。炒肝做得非常正宗,生意非常火!
⑤ 北京簋街必吃十大地方在哪裡
1、姚記炒肝專賣店:炒肝是北京地區的傳統名稱,像豆汁一樣是傳說中的北京美食。姚碼頭是最著名的炸肝商店,美國總統曾嘗試過。
2、哈哈·米勒(Haha Miller)鴨脖:鴨脖最重要的是辣。這個辛辣而辛辣的家庭不僅與鴨肚,鴨翅,普通羅梅一起食用,而且還特別食用海帶和皮條蝦等特殊食物。
7、烤市外烤魚:這是一家烤魚專賣店,口味多樣,每種口味都很獨特,肉恰到好處,魚皮柔軟。
8、嘉陵樓口市:青蛙是這家商店裡的特色菜,牛蛙煮得很熟又辣,絲瓜絡又軟又香。價格有點高,但重量非常好。
9、Dorian Seasons:整個商店都是具有榴槤味道的甜點,而榴槤,土豆,榴rian等都是不尋常的甜點。
10、羊角王烤雞手:這家商店的雞腿真好吃,讓人想起來就流口水。老闆在東北燒烤已有十多年了,並且有一些腌制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