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北京地鐵發展史
伴隨著北京的5條新地鐵線路——大興線、亦庄線、房山線、昌平線和15號線一期5條軌道交通新線同時開通,北京軌道交通的總里程超過300公里。
北京地鐵揭開了發展的新篇章,開啟了新里程。在今天,地鐵已經融入百姓生活,成為人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北京地鐵給首都人民帶來了便捷和暢通,提高了人們出行的效率,也節省了人們出行的時間和費用。我們無法想像,沒有地鐵的北京城將會成為什麼樣子,地鐵已經深入人心,融入生活,成為北京人們生活的血液和命脈。我們不妨回顧一下北京地鐵的發展史,共同感受北京地鐵的輝煌篇章。上世紀60年代:北京地鐵始建於1965年7月1日,1969年10月1日第一條地鐵線路建成通車,使北京成為中國第一個擁有地鐵的城市。在20世紀50年代末期中國開始規劃在北京、沈陽、上海三座重要城市修建地鐵。北京地鐵首先開工,一期工程於1965年7月1日開工建設,其線路沿長安街與北京城牆南緣自西向東貫穿北京市區,連接西山的衛戍部隊駐地和北京站,採用明挖回埋法施工。全長23.6公里,設17座車站和一座車輛段(古城車輛段),1969年10月1日建成通車。上世紀七八十年代:1971年1月15日公主墳至北京站段開始試運行,1971年8月5日延長為玉泉路至北京站,1971年11月7日延長為古城路至北京站,1973年4月23日延長為蘋果園至北京站。北京地鐵二期工程始於1969年,其線路沿北京內城城牆自建國門至復興門,呈倒U字型,設12座車站及太平湖車輛段,線路長度為17.2公里。1981年9月15日,北京地鐵正式對外運營。上世紀九十年代:北京地鐵復八線於1992年6月24日開工建設,1999年9月28日通車試運營,2000年6月28日與一線全線貫通。新世紀以來:北京地鐵13號線於2002年9月起分段開通,將霍營、回龍觀和北苑等城北住宅區和上地信息產業基地與中心城區聯系起來。八通線於2003年開通,對改善通州交通環境起重要作用。2008年7月19日,在北京奧運會召開前夕,北京地鐵10號線一期、奧運支線和機場線三條軌道新線正式通車。至此,北京軌道交通運營里程達到200公里,運營線路將達到8條,北京軌道交通的網路效應已經初步顯現。 2009年,北京地鐵開通運營的線路包括1號線,2號線,4號線,5號線,8號線,10號線,13號線,機場快軌,八通線,運營總里程達到228公里,預計2015年將達到561公里。2010年12月30日,北京地鐵開通亦庄線、大興線、房山線、15號線(順義線)和昌平線,北京地鐵總長度達到336公里。同年5月,北京地鐵全線路網都開通了手機信號。如今的北京地鐵,用「四通八達」來形容絕不為過,通過換乘,基本能達到北京的任何一個地方。而且,北京地鐵自2007年10月7日起正式實行全網2元票價制度,2元票價可以達到任何地點,這也是惠及民生的重要表現之一。據悉,2015年前,將有10條地鐵新線提前啟動建設。10條新線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區。包括:8號線三期、3號線東段、3號線西段、12號線(北三環東西向)、16號線、6號線北段、東部加密線(天通苑)、西北加密線(昌平)、燕房線、海淀後山線(功能線)。到那時,北京地鐵將對城市發展和人們生活發揮更大作用!
B. 13號線拆分何時完工
法律分析:官方給出的回復是,絕對工期四年以上。按照時間來計算的話,13號線拆分施工完成最快也要2025年底了。北京軌道交通13號線擴能提升工程主要是將既有13號線拆分為13A和13B兩條位於城市北部交叉的「L」型線路。其中13A線路全長約30公里,共設18座車站;13B線路全長約32公里,共設15座車站。13B線起點為既有13號線東直門站,終點至16號線馬連窪站,其中東直門至回龍觀段為利用既有13號線,回龍觀站向西至上地軟體園地區線路段為新建線路。
法律依據:《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軌道交通規劃建設管理的意見》 嚴格建設申報條件,提高申報建設地鐵和輕軌的相關經濟指標,申報建設地鐵的城市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地區生產總值分別由100億元、1000億元調整為300億元、3000億元。提高建設規劃質量,加強城市軌道交通與其他交通方式的銜接融合,鼓勵探索地上地下空間綜合開發利用。嚴格建設規劃報批和審核程序,確保建設規模同地方財力相匹配。強化建設規劃的導向和約束作用,已經國家批準的建設規劃原則上不得變更,進一步明確了規劃調整和新一輪建設規劃報批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