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北京人怎麼樣
真正的老北京人,在北京已經不多見了。老北京人是指三代人都生長在北京的,才能算是老北京人。老北京男孩分兩類,一類儒雅大氣,溫和有禮,但有點懦弱,就像四世同堂里的大哥。另一類北京男孩低俗,市井小民,流里流氣,小痞子。北京的女孩初次相識,印象凌厲,裝色素。時間久了你會發現北京女孩大多數仗義,開朗,熱情,大方。現在的北京人多數是父母由於工作原因來發展的外地人,所以北京是一個移民城市。由於北京的特殊身份——首都,又因北京旅遊景區多,因而來自五湖四海的外國人,來自國內的旅遊人,導致北京人包容性極強。在北京你可以吃到全世界的美食,有世界頂級的賓館,可以看到膚色不同,口音不同,來自全世界的人。尤其是奧運會,又大幅度提升了北京整體服務。北京的確是可以讓沒有錢💰,沒有權勢的平民創業發展的地方。
⑵ 北京人的特徵是什麼
北京人的顴骨高突,平均腦量均為1043 毫升。身材粗短,男性平均身高為162厘米,女性平均身高為152厘米,其面部較現代人稍短,而向前伸出,前額低平,鼻子寬扁,眼眶上緣有兩個互相連接的粗大眉骨,嘴部前伸,牙齒粗大,上下顎骨向前突出,沒有下頦。
北京人屬於直立人,手腳分工明顯,能打制和使用工具,會使用天然火,打制工具,人類第一次取得了支配一種自然力的能力。在險惡的自然環境里,他們往往幾十個人在一起,共同勞動,共同分享勞動果實,過著群居生活。這就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會。
(2)你對北京人的印象是什麼樣的擴展閱讀:
北京人距今約七十萬年至二十萬年,發現於北京周口店,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徵。北京人遺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類遺骨·化石和用火遺跡最豐富的遺址,世界上內涵最豐富,資料最齊全的直立人。先後發現五個比較完整的北京人頭蓋骨化石和一些其他部位的化石,還有大量的石器和石片,共十萬件以上。
有些學者認為,北京人當時已會製造骨角器。除狩獵外,可食的野果、嫩葉、塊根,以及昆蟲、鳥、蛙、蛇等小動物也是日常的食物來源。在北京人住過的山洞裡有很厚的灰燼層,最厚處達6米,灰燼堆中有燒過的獸骨、樹籽、石塊和木炭塊。表明北京人已經會使用火和保存火種。研究發現,北京人通常幾十人結成一群。壽命很短,大多數人在14歲之前就夭亡了。
⑶ 我想請上海人談談對北京人的印象
[轉的] 一個上海女孩眼中的北京
北京,在我小時侯的記憶里,代表著神秘、神聖。如果說要用顏色來形容中國的城市的話,可以毫不猶豫地用「金色」兩字來替代。應該說,中國的所有大中城市中幾乎沒有一個北京那樣,可以明確地用某一種顏色進行描繪。這可是北京所獨一無二的象徵之一。住在繁華的上海,對祖國首都自有著一番嚮往。不僅因為北京是中國首都、政治文化中心,而且它還有著世界奇跡之一的長城、烽火台以及透露出神秘色彩的紫禁城。可以說,身為一個中國人,若不去首都走一遭的話,可謂一大憾事。
趁著大三暑假,我去北京玩了一次,實現了我小時侯的夢想。
作為一名外地人,自然對一個陌生的城市(尤其是首都)有著某種敏感的直覺,會不經意的對北京與自己所住的城市——上海作一比較。
也許是各自的發展背景不同,北京帶有獨有的政治、文化背景,因此在這里你會強烈地感受到一股政治的氣息。這里的人們對國家大事可謂津津樂道,從他們每晚上7 :00雷打不動地收看《新聞聯播》這一現象可見一斑。而在上海,就離政治遠了點兒,而且本身肩負著發展經濟的使命,因此這里的人們更加關注經濟、金融的發展,這可從股市裡的人頭攢動這一景象體現出來。
其次是城市建築和整體感覺。北京由於是明清建都之地,留有許多古建築,因此給人的感覺是安寧、安詳、庄嚴的。而如果你到過上海,到過浦東,你就會強烈地感受到繁華的氣息、城市跳躍的脈搏以及在這里尋求發展的年輕人的躍躍欲試的表現。北京是氣派的,上海是雅緻的。
從兩地人的衣著來看,北京人穿著較隨意。若從另類角度來看,年輕人的穿著可謂有著自己的個性,是屬於嬉皮的一種。而在上海,看到更多的是系領帶、穿西服的上班男士,穿著職業套裝或時髦裝的白領麗人。某種意義上的另類打扮並不很多,即使有的話,能展現出自己個性的也不多,應該屬於雅皮一類。那種感覺並不很強烈,而是透著某種雅雅的、悠悠的感覺。
北京擁有悠長的歷史,從其發展的軌跡可感受到這顆心臟的有節奏、規律的跳動,它給你安定感;而上海雖然發展歷史不長,但從張愛玲的小說、陳丹燕的《上海的風花雪月》中一樣可追尋上海所走過的足跡。沿著這條足跡,你可以感受到上海處於每一個時代中所具備
的強烈的時代感。所以,我喜歡上海,我也喜歡北京。
http://www.oldbj.com/saybj/saybj00056.htm
⑷ 說說看,你對北京的第一印象是什麼
我對北京的第一印象是北京很繁華,是祖國的首都,有很多的機遇與挑戰。所以說我會選擇去北京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