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北京地區的晚霜一般在什麼節氣
北京地區的晚霜一般在立春以後,在4 月上旬結束,個別年份推遲到 4 月底。
當地面或近地物體冷卻到0℃以下時,由水汽凝華或由露凍結而成為白色鬆脆的冰晶叫霜。霜和霜凍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霜凍是指空氣溫度下降到某種植物的臨界溫度以下,使植物受到凍害,這時溫度可在0℃以下,也可在0℃以上。
由於空氣濕度不同,可以有霜(白霜)也可無霜,在不出現白霜而植物受凍害,稱「黑霜」。秋季為初(早)霜,春季為終(晚)霜。
出現條件
一般以地面最低溫度≤0℃或氣溫2℃為霜凍溫度指標。根據建國後氣象資料統計,北京市年初終霜日期及無霜期見(表4-12)。初霜:平原區平均在10月中旬,個別年份提前到9月下旬。山區提前,延慶縣在9月末,個別年份為9月中旬。
平原山區相差一個節氣。終霜:平原區一般4月上旬結束,個別年份推遲到4月底。山區要推遲20天以上,延慶縣在4月底,最遲可到5月上旬結束。從終霜到初霜之間稱無霜期,在農業生產中又常用無霜期表達某一地區熱量資源情況。
北京平原地區無霜期190—195天,山前暖區接近200天,隨高度增加無霜期縮短。每升高100米,無霜期約減少5—6天。長城以北無霜期比平原長約少一個月,延慶縣無霜期只有170-150天。80%保持率的無霜期要比多年平均值少10天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