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北京一胡同騰退補償
補償價9.8萬元/平方米。
2020年11月4日,北京市西城區大柵欄觀音寺片區騰退工作全面啟動——沒錯,就是那個走幾步到天安門的地方。
據悉,此次騰退的補償方式是按房本證載面積×1.33計算,單價約9.8萬元/平方米;也可以選擇官方提供的共有產權房,主要包括豐台區南苑的合順家園、房山區閻村鎮金林嘉苑等,後者距離市中心近30公里。
(1)北京大柵欄騰退有哪些胡同擴展閱讀
2020年11月,一則《致居民的一封信》讓北京西城大柵欄片區的小胡同里泛起了波瀾,已經在胡同內居住了幾十年的老居民接到了房源騰退的通知。據悉,此次騰退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促進老城保護和居民生活品質的提升。
《華夏時報》記者了解到,此次騰退的補償價格約為12.5萬元/平米。但由於胡同內的房源面積均較小,全部的補償款也難以與北京純商品住宅的總價進行「抗衡」。胡同內的居民陷入了搬與不搬的猶豫之中。
② 八大胡同在北京什麼地方
八大胡同在北京西珠市口大街以北、鐵樹斜街以南。
北京前門外大柵欄附近相公堂子、青樓妓館雲集的八條胡同。由西往東依次為:百順胡同、胭脂胡同、韓家胡同、陝西巷、石頭胡同、王廣福斜街(現棕樹斜街)、朱家胡同、李紗帽胡同(現小力胡同)。
八大胡同的歷史
不明就裡者常按照八大胡同這個名稱在北京尋找,一些影視作品也把八大胡同當作某條胡同的名稱,甚至在經營胡同游的某些三輪車夫也把參觀八大胡同作為推銷其旅遊服務的一個賣點,實際上這都是不了解八大胡同真實含義的體現。
清代孌童的風氣猖獗,乾隆年間,將內城相公堂子趕出內城,堂子遂在此處聚集,乾隆八十大壽,四大徽班進京,在此落腳形成京劇,亦助長八大胡同官員狎妓歪風。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八大胡同
③ 大柵欄的「三橫九縱」都是哪三條街和哪九條胡同
大柵欄街區至今保存著明末清初的「三縱九橫」的格局,「三縱」指的是煤市街、珠寶市街以及糧食店街;「九橫」指的是大柵欄的九條東西向的胡同。這個胡同,沒有起名吧,不過,資料上沒有記載,未知啊!!!
說起大柵欄,還有一個地方不能不提,那就是在煤市街的八大胡同。它的著名是因為這八條胡同是妓館密集的所在。所謂八大胡同,歷來說法不一。但八大胡同是老北京花街柳巷的代稱則是公認的。比較被公認的八大胡同是:百順胡同、胭脂胡同、韓家潭(現名韓家胡同)、陝西巷、石頭胡同、王廣福斜街(現名棕樹斜街)、朱家胡同、李紗帽胡同(現名大力胡同、小力胡同)。八大胡同從來就不是一個法定地名。過去男人說去八大胡同,意識是告訴你他要「做什麼」而不是「去哪裡」。
大柵欄是北京最古老、最著名且又別具一格的古老街市和繁華的商業鬧市區,在1.26平方公里的范圍內,保存著大量原汁原味的古老建築,也有著北京密度最高的老字型大小。這些古老的建築和發生在它們中間的「城南舊事」,是古都北京重要的人文瑰寶和文化資源。
城南舊事
大柵欄位於天安門廣場以南,前門大街西側,從東口至西口全長275米。國內提起北京前門大柵欄,幾乎無人不曉,就是在國際上也頗有名氣,可以說是聞名遐邇。
大柵欄已有580年的歷史。這條街的由來,要追溯到明代孝宗弘治元年。當時,北京有夜禁的規矩,就象現在國外的「霄禁」一樣。一到晚上,上千條胡同、街巷就用鐵柵欄關起來,派兵把守,行人不得隨便出入。清朝建立後,為了鞏固中央政權,命令北京外城各街巷、胡同口建立柵欄。據史載,雍正七年批準的外城柵欄440座,乾隆18年批準的內城柵欄1919座,皇城內欄196座。
大柵欄原本叫「廊房四條」,附近還有廊房頭條、二條、三條,後來因為這條胡同的柵欄製作出色,保留長久,而且又大一些,所以,大柵欄就成為這條胡同的名稱了。
老北京有句順口溜叫「看玩意上天橋,買東西到大柵欄」,「頭頂馬聚元,腳踩內聯升,身穿八大祥,腰纏四大恆」,說的都是早年間大柵欄的地位和繁華景象。過去人們以「京師之精華盡在於此,熱鬧繁華,亦莫過於此」的美譽來稱贊大柵欄。
帶著老北京味的大柵欄
初來乍到的人,看那文字,還以為這大柵欄念「dà zhà lan」呢,其實不然,老北京一直管這個地方叫「dà shì lan』r」:「柵」不能讀成「炸」,而要讀成「什」,發音極輕,在舌頭上打個滾就過去了;再在「欄」字後面來個兒化音,一口氣念成「大什欄兒」,才是地地道道的北京念法。
雖然字典上沒有這個音,可是人家不管,就這么念,你不這么念,還笑話你,說你沒文化。所以,到了北京准備逛大柵欄的朋友,一定記住了:這里沒有「大炸欄」,只有「大什欄兒」、「大石爛兒」、「大食辣兒」……
今天的大柵欄,早已不是一條胡同,而是「大柵欄街」。這里的老字型大小依然密密麻麻地擠著一大堆, 但我們今天通常所說的大柵欄,不是狹義的大柵欄街,而是指至今仍然保持著明末清初「三縱九橫」格局的「大柵欄街區」(「三縱」指的是煤市街、珠寶市街以及糧食店街,「九橫」指的是大柵欄的九條東西向的胡同)。
此外,還有一個更廣義的「大柵欄地區」。它東起前門大街,西至南新華街,南鄰珠市口西大街,北接前門西大街。在這1.26平方公里的范圍內,一共有大大小小114條胡同,其中不乏名人故居和大量原汁原味的古老建築,像紀曉嵐的「閱微草堂」、梅蘭芳出生的屋子,以及安靜地點綴在四合院中的上百座會館。歷史上紙醉金迷、燈紅酒綠的「八大胡同」也掩映在其中……
當然,還有許許多多能夠讓我們一飽口腹之慾的大餐廳和小飯館,守在這里的大街曲巷。資料上說,最興盛的時候,光一個小小的門框胡同就有十幾二十家知名小吃集中亮相,像復順齋醬牛肉、年糕王、豌豆宛、餡餅陸、廚子楊、豆腐腦白、爆肚馮、乳酪魏、康家老豆腐、炒火燒沙、包子楊、同益軒涮肉、瑞賓樓褡褳火燒、德興齋燒羊肉雜碎湯、俊王爺燒餅等等,真個是各種香味串起了整整一條胡同,嗅著香味遛噠過去,不吃也飽了。
老字型大小情懷古舊風
大柵欄明代即有已開業的六必居醬園;清代康熙年間開業的著名國葯店同仁堂;嘉慶年間開業的馬聚元帽店、內聯升鞋店,以及瑞蚨祥綢緞皮貨庄等。吃喝有長盛魁乾果店、張一元文記茶莊、厚德福飯庄、全聚德等;娛樂則有慶樂園、三慶園、廣德樓等。這里還有民國初年開業的北京第一家電影院——大觀樓電影院。中國首部電影《定軍山》就是在這里上映的。
走進大柵欄,路的左手就是百年老字型大小「步瀛齋」和「馬聚源」。「步瀛齋」是京城最早經營皮鞋的專業鞋店之一,其店名為「生意興隆通四海」的寓意。「馬聚源」起初只是一個小帽攤,到了清朝嘉慶22年正式開辦了馬聚源帽店,後來一個偶然的機會給朝廷官員做起了纓帽,便一躍成為京城帽業之首。
關於「瑞蚨祥」,它的創始人是孟鴻升,據說是孟子的後裔,以經營土布起家。清朝光緒十九年(公元1893年)在大柵欄正式開辦了瑞蚨祥布店。「蚨」取意「青蚨還錢」的說法,就是希望瑞蚨祥能財源滾滾,吉祥如意的意思。
「內聯升」是老字型大小的鞋店,創辦於清朝咸豐三年,「內」指「大內」,「聯升」意即穿了這里的靴子就可連升三級。據說當年的文官武將、大小官員,到內聯升訂做、購買朝靴的人絡繹不絕。現在,內聯升的陳列櫃里還有當年製作的官員朝靴,陳述著一段鞋的歷史。
說起大柵欄,還有一個地方不能不提,那就是在煤市街的八大胡同。它的著名是因為這八條胡同是妓館密集的所在。所謂八大胡同,歷來說法不一。但八大胡同是老北京花街柳巷的代稱則是公認的。比較被公認的八大胡同是:百順胡同、胭脂胡同、韓家潭(現名韓家胡同)、陝西巷、石頭胡同、王廣福斜街(現名棕樹斜街)、朱家胡同、李紗帽胡同(現名大力胡同、小力胡同)。八大胡同從來就不是一個法定地名。過去男人說去八大胡同,意識是告訴你他要「做什麼」而不是「去哪裡」。
日前,北京大柵欄商業街完成了近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修繕改造工程,正式開街迎接八方來客。只是,不知在光鮮亮麗的街道背後,還能否找尋到老北京的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