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古代史上有哪些封建王朝定都北京
從古至今定都在北京的政權有:春秋戰國時期的薊國、燕國、五胡十六國時期鮮卑慕容慕容儁建立的前燕、遼國末年耶律純建立的北遼朝廷、金國、元朝、明朝、清朝。
如果說燕國和金國割據勢力是因為國家核心便於統治的話,那麼從元朝以後的明清大一統王朝在經濟中心已經轉移到江南的情況下依然保持了在北京定都就有其深層次的原因。
(1)北京曾是哪些政權的都城擴展閱讀:
北京地處我國的北方地理位置優越,西邊和北面有太行山脈和燕山山脈阻擋;東部
瀕臨渤海灣;南面毗鄰華北平原,物產豐饒。所以北京進可攻、退可守,是難得的風水寶地,所以歷史上曾經做過多個政權的國都。
但是即便如此,由於位置相對靠北與傳統的國都城市長安、洛陽、開封、鄴城、南京等相比並沒有明顯的優勢。所以在元朝之前,從來沒有一個大一統的王朝定都於此。也正是從元朝開始的元、明、清才開始定都北京,這中間又深層次的原因。
㈡ 北京有幾代王朝在這里建都
截止2019年,北京有10代王朝在這里建都。分別是:燕、戰國時的燕國、十六國前燕、五代十國桀燕、金、元、明、清、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
1、燕都,據史書記載,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滅商以後,封召公於北京及附近地區,稱燕,都城在今北京房山區的琉璃河鎮。
2、戰國時的燕國:於公元前333-222年定都薊城。
3、十六國前燕:於公元352-357年定都薊城。
4、五代十國桀燕:於公元911-913年定都幽州。
5、大都,金朝貞元元年(1153年),金朝皇帝海陵王完顏亮正式建都於北京,稱為中都,在今北京市西南。
6、元代以金的離宮今北海公園為中心重建新城,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改稱大都,俗稱元大都。
7、北京,明永樂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永樂皇帝取得皇位後,將他做燕王時的封地北平府改為順天府,建北京城,並准備遷都城於此,這是正式命名為北京的開始。明成祖於永樂十八年(1420年)遷都北京,改稱京師。
8、清兵入關後即進駐北京,也稱北京為京師順天府,屬直隸省。
9、辛亥革命後的民國元年(1912年)3月中華民國遷都北京。
10、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宣告成立。
(2)北京曾是哪些政權的都城擴展閱讀:
計算北京建都的王朝中,沒有包括袁世凱稱帝。
因為袁世凱對內宣布取消帝制帝號,未正式登基,年號洪憲僅在內部流傳,對外仍稱民國,故袁世凱還是民國大總統。
袁世凱早年發跡於朝鮮,歸國後在天津小站訓練新軍。清末新政期間積極推動近代化改革。辛亥革命期間逼清帝溥儀退位,以和平的方式推翻清朝,成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1913年鎮壓二次革命,同年當選為首任中華民國大總統,1914年頒布《中華民國約法》,1915年12月宣布自稱皇帝,改國號為中華帝國,建元洪憲,史稱「洪憲帝制」。此舉遭到各方反對,引發護國運動,袁世凱不得不在做了83天皇帝之後宣布取消帝制。
㈢ 北京是幾朝古都
北京為五朝帝都(遼、金、元、明、清),以北京為首都:燕、遼、金、元、明、清、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
1、春秋:戰國時期為燕國國都,當時稱為薊。
2、遼代:為陪都,稱燕京。
3、金朝:自1153年完顏亮遷都燕京(今北京)起至1217年為中都。
4、元朝、:為大都。
5、明朝:自永樂帝起為首都,稱為京師。
6、清朝:入主中原後亦把北京作國都。
7、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時期。
8、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
(3)北京曾是哪些政權的都城擴展閱讀:
老北京人的禮兒多是出了名的,原因之一在於北京曾是幾朝古都,皇帝和官員們根深蒂固的規制思想傳承了一代又一代,並且開花散葉,使得老百姓們耳濡目染,漸漸的把各種規制、原則,演繹並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乃至思想中來。
因此北京人的講究里,最重要的就是禮數:小至待人接物,大到婚喪嫁娶,禮數總是不可少的,北京人最怕別人說的就是「這人怎麼那麼不懂規矩啊」。對於他們來說,沒規矩是沒教養所致。沒規矩只是一個人在現眼,沒教養則是一個家庭乃至家族的整體教育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