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北京知識 » 北京的地名是從哪個朝開始
擴展閱讀
福州連江縣哪裡有保健 2025-02-05 16:48:19
福州福清別墅哪裡好 2025-02-05 16:46:03

北京的地名是從哪個朝開始

發布時間: 2023-07-21 10:26:49

A. 北京的得名是從哪個朝代開始

明朝 明朝,燕王朱棣經靖難之變後奪得皇位後,於永樂元年改北平為北京,是為「行在」(天子行鑾駐蹕的所在,就稱「行在」)且常駐於此,現在的北京也從此得名。
遼朝在北京建都,這是北京成為首都的開始。雖然西周時期燕國曾以北京為首都,但燕國只是諸侯國之一,不能稱為朝代。
北京是從明朝的時候開始叫北京的。明永樂元年,明成祖朱棣將他做燕王時的封地北平府改為順天府,建立北京城,這是"北京"地名的開始。
南非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存在三個首都的國家,行政首都在茨瓦內,立法首都在開普敦,司法首都在布隆方丹。

其實這並不稀奇,在我國古代,兩京制很普遍,還曾出現過五京並存的時期。

五京制出現在唐朝,五京即東京、西京、南京、北京、中京。唐朝初年只有兩個都城,一個是朝廷所在的京兆長安,另一個是陪都——東都洛陽。

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武則天把兒子李旦拉下皇位,乾脆自己做起了皇帝,因為自己的娘家在並州(今屬山西太原),因此以並州為北都。

到了唐玄宗李隆基執政的時候,天寶元年(742年),京師之地改為西京,東都洛陽改為東京,北都改為北京,不廢除並州京都地位的原因在於,這里不僅僅是武氏故里,也是李唐起家的龍興之地。

李隆基的兒子唐肅宗在至德二年(757年),又增設了鳳翔為西京,成都為南京,原來的西京長安改稱中京,正式形成了五京制。寶應元年(762年),西京鳳翔並入天興縣,罷京名。

唐朝的北京——太原,當時是第三大城市,主城由汾河西岸的晉陽縣城、汾河東岸的太原縣城、橫跨汾河的連城聯合組成,構成了規模宏大的主城。

主城之外,還有五座衛城,面積龐大,周長二十二公里的主城與衛城加在一起,面積達到四十平方公里,稱其為「北京」可謂名副其實,今天的北京那時候叫幽州。

B. 哪個朝代以北京為都城

以北京為首都:燕、遼、金、元、明、清、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
春秋:戰國時期為燕國國都,當時稱為薊。
遼代:為陪都,稱燕京。
金朝:自1153年完顏亮遷都燕京(今北京)起至1217年為中都。
元朝:為大都。
明朝:自永樂帝起為首都,稱為京師。
清朝:入主中原後亦把北京作國都。
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時期。
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

先秦至秦漢
在春秋戰國時期(前770年—前221年)薊國就在北京地區建立城市,後燕國打敗薊國,後遷都薊,稱為燕都或燕京。

秦代為薊縣,為廣陽郡守駐地。

漢高帝五年,被劃為燕國轄地。元鳳元年復為廣陽郡薊縣,屬幽州。本始元年更為廣陽國首府。

東漢光武改制時,置幽州刺史部於薊縣。永元八年復為廣陽郡駐所。

兩晉至隋唐五代
直至西晉時,朝廷改廣陽郡為燕國,而幽州遷治范陽。十六國後趙時,幽州駐所遷回薊縣,燕國改設為燕郡,歷經前燕、前秦、前燕、後燕和北魏的統治而不變。

直至隋開皇三年廢除燕郡。但很快在大業三年,隋朝改幽州為涿郡。

唐初武德年間,涿郡復稱為幽州。貞觀元年,幽州劃歸河北道管轄。後北京成為范陽節度史的駐地。安史之亂期間,安祿山曾經在這里稱王,建國號為「大燕」。唐朝平亂後,復置幽州,屬盧龍節度史節制。

五代初期,軍閥劉仁恭在這里建立割據政權,自稱燕王,後被後唐消滅。

遼朝
遼朝於會同元年起在北京地區建立了南京,改幽州為南京析津府,開泰元年改號燕京。

金朝
貞元元年,金朝皇帝海陵王完顏亮正式建都於北京,稱為中都。此後元朝、明朝和清朝的都城均建立在北京。

你可能也喜歡:
嶺南四大名山之首——北回歸線上唯一的綠洲
「不辭長作嶺南人」關於嶺南的詩句賞析
文化包羅萬象解說:嶺南人指的是哪裡
四大嶺南畫派的特點,獨步中國畫界

元朝
成吉思汗於1216年攻下北京,遂設置燕京路大興府。元世祖至元元年改為中都路大興府。至元四年,開始在金中都東北郊修建元大都。至元九年,中都大興府正式改名為大都路,蒙古文為Khanbalik,漢字音譯為汗八里、甘巴力克。

明朝
明朝初年,以應天府為京師,大都路於洪武元年八月改稱為北平府,同年十月劃歸山東行省。洪武二年三月,改為北平承宣布政使司駐地。燕王朱棣(明成祖)發動靖難戰爭、奪得皇位後,於永樂元年升為北京,稱為「行在」。永樂十九年正月,明朝政府正式遷都北京,以順天府北京為京師,南京作為留都。

清朝
清朝入關後隨即佔領北京,亦稱京師順天府,屬直隸省。

近代
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華民國定都南京,1912年遷都北京,直至1927年北洋政府垮台。而此時北京的地方體制仍依清制,仍稱順天府。直至民國三年,改順天府為京兆地方,直轄於北洋政府。

北伐戰爭後,中國的首都遷到南京,北京被改名為北平特別市,同時撤銷京兆地方。1930年6月,北平被降為河北省轄市,同年12月復升為院轄市。1937年七·七事變後,北平被日本佔領,並成立傀儡政權「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將北平改名為北京。1945年8月21日,第十一戰區孫連仲部收復北京,並重新更名北平。

1949年1月31日,黨軍隊得到北平控制權。同年9月27日中某會議通過《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都、紀年、國歌、國旗的決議》,北平重新更名為北京。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北京天安門廣場宣告成立。

C. 首都最早在北京的是哪個朝代

北京 為五朝帝都(遼、金、元、明、清):

春秋 戰國時期 為燕國國都,當時稱為 薊 。

遼代 為陪都,稱 燕京 。

金朝 (1115年 - 1234年)自金世宗起至1217年為 中都 。

元朝 為 大都 。

明朝 自 永樂帝 起為首都,稱為 京師 。

清朝 入主中原後亦把北京作國都。

中華民國 北洋政府 時期,當時稱 北平 。

現時 中華人民共和國 的首都。

D. 北京這個稱呼從什麼朝代開始的

現在的北京是從明朝開始稱呼的,起初明朝定都南京,改應天稱京師。後成祖遷都北平,稱京師。由於明朝有兩京,為區分故稱呼南京、北京。這兩地名均是明朝出現的,明朝以前各朝代均設有北京,元朝的北京在和林,宋代的北京為大名府,唐代的北京為晉陽(今太原)。所以北京的稱呼很早就有了。明朝以前基本上是四京,分別為北京、南京、西京、東京。唐朝:西京(長安)東京(洛陽)北京(晉陽)南京(成都),遼有五京為最多,而明清只有兩京算少了。

E. 第一個定都北京的朝代

以朝代而論,第一個定都北京的是元朝。

北京是世界歷史文化名城和古都之一。早在七十萬年前,北京周口店地區就出現了原始人群部落「北京人」。而北京建城也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最初見於記載的名字為「薊」。

公元前1045年北京成為薊、燕等諸侯國的都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以來,北京一直是中國北方重鎮和地方中心;自公元938年以來,北京又先後成為遼陪都、金上都、元大都、明清國都。1949年10月1日正式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

(5)北京的地名是從哪個朝開始擴展閱讀

建制沿革

大蒙古國成吉思汗麾下大將木華黎於嘉定八年(1215年)攻下北京,遂設置燕京路大興府。元世祖至元元年(1264年)改稱中都路大興府。

至元九年(1272年),中都大興府正式改名為大都路(突厥語:Khanbalik,意為「汗城」,音譯為汗八里、甘巴力克),也就是元大都。

元大都成為全中國的交通中心,北到嶺北行省,東到奴兒干都司(治所黑龍江下游),西到西藏地方,南到海南,都在此交流。從這一時期起,北京成為中國的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