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京杭運河從哪裡起步到哪裡
京杭運河南起餘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
京杭運河途經今浙江、江蘇、山東、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兩市,貫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
京杭運河主要水源為微山湖,大運河全長約1794公里。運河對中國南北地區之間的經濟、文化發展與交流,特別是對沿線地區工農業經濟的發展起了巨大作用。
(1)運河北京段水從哪裡來擴展閱讀
京杭運河的水系特徵:
京杭運河的流向、水源和排蓄條件在各段均不相同,非常復雜,流向總體概括為四個節點、兩種流向:節點1天津(海河)以北的通惠河、北運河向南流;節點1與節點2東平湖之間的南運河、魯北運河向北流;
節點2與節點3長江(清江)之間的魯南運河、中運河、里運河向南流;節點3與節點4長江以南的丹陽之間河段向北流;丹陽以南河段(江南運河)向南流。
Ⅱ 北京河流流向是什麼
北京河流流向東南。
北京地區,主要河流有屬於海河水系的永定河、潮白河、北運河、拒馬河和屬於薊運河水系的泃河。這些河流都發源於西北山地,乃至蒙古高原。它們在穿過崇山峻嶺之後,便流向東南,蜿蜒於平原之上。其中泃河、永定河分別經薊運河、潮白新河、永定新河直接入海,拒馬河、北運河都匯入海河注入渤海。
北運河流經北京北部和東部地區。其上游為溫榆河,源於軍都山南麓,自西北而東南,至通縣與通惠河相匯合後始稱北運河。北運河是7世紀初隋朝開鑿的南北大運河的最北段。北京城近郊區的河流,如北面的清河、南面的涼水河等幾乎全注入北運河,是北京最主要的排水河道。
北運河名稱由來
北運河,歷史上稱潞水,又有潞河、白河(白漕)、沽河和外漕河之稱。1912年以前,北運河上游原分三支,西支溫榆河,古稱溫榆水;中支白河,古稱沽水;東支潮河,古稱鮑丘水。潮河、白河在密雲縣城西南匯流後稱潮白河,至通州區(原通縣)城北注入溫榆河,成為濟運主流。
白河(白漕)是明代的稱謂。北運河開鑿於潮河、白河全流以前,以白河下游為基礎開挖形成,因此,明代稱之為白河。明代亦與南運河等河段一起稱通濟河。沽河也是白河的舊稱。
作為北運河的起點,通州區(原通縣)古稱潞州,故北運河潞州以下古稱潞水,又其為漕運所經,故稱北運河。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北運河,網路—北京水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