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北京的別稱都有什麼
北京別名:燕京、幽州、京城、南京;
北京是一座有著三千多年歷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有著不同的稱謂,大致算起來有二十多個別稱。
燕都,據史書記載,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滅商以後,在燕封召公。燕都因古時為燕國都城而得名。戰國七雄中有燕國,因臨近燕山而得國名,其國都稱為「燕都」。
幽州,遠古時代的九州之一。兩漢、魏、晉、唐代都曾設置過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帶。
京城,京城泛指國都,北京成為國都後,也多將其稱為京城。
南京,遼太宗會同元年(938年),將原來的幽州升為幽都府,建號南京,又稱燕京,作為遼的陪都。當時遼的首都在上京。
(1)怎麼稱呼北京擴展閱讀:
北京,簡稱「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是全國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現代化國際城市。
地處華北大平原的北部,北緯39度56分、東經116度20分,東面與天津市毗連,其餘均與河北省相鄰。
北京土地面積16410.54平方公里,西部、北部和東北部三面環山,東南部是一片緩緩向渤海傾斜的平原。流經境內的主要河流有:永定河、北運河、拒馬河等。為典型的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
『貳』 北京的別稱
北京的別稱有:薊、幽州、燕都、日下、幽都、燕京、春明、京城、南京、燕山、中都、大興、大都、汗八里、北平、京師、宛平、京兆以及廣陽、涿郡、范陽、析津和順天府。
一,薊
薊據史書記載,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克商以後,封帝堯之後於薊,封召公奭於燕。另說周以前就有燕國,後燕並薊,以薊城為國都,這就是現在北京的前身。秦滅燕之後,設置薊縣,故址在今北京城。
二,幽州
幽州遠古時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見於《尚書·舜典》:「燕曰幽州。」兩漢、魏、晉、唐代都曾設置過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帶。
三,燕都
因古時為燕國都城而得名。戰國七雄中有燕國,據說是因臨近燕山而得國名,其國都稱為「燕都」。以後在一些古籍中多用其為北京的別稱,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曾出版過一種北京文史的刊物,其名就叫《燕都》。
四,日下
日下始見於《晉書》,潁川距晉國都洛陽極近,故稱日下。後來唐朝詩人王勃作《滕王閣序》時有「望長安於日下,指吳會於雲間」之句,即運用於此典故,此後便以「日下」為國都的代稱。作為北京的代名詞來用的有清人朱彝尊的《日下舊聞》和乾隆年間成書的《日下舊聞考》等。
五,幽都
唐代曾設置幽都縣,遼時也曾設置過幽都府,所治在今天的北京一帶。
六,燕京
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自稱燕帝,以范陽為燕京。安史之亂平定後,罷燕京。後來北京的正式命名雖屢有變動,而燕京這個名稱卻廣泛使用。近百年來,「燕京」是北京最常用的一個別稱,甚至一些企業的名稱、產品的命名也多用這兩個字。
七,春明
起源於唐代,唐朝首都長安的正門(東門)名為春明門,古人認為東方主春,於是後人遂以「春明」作為首都的別稱,北京成為國都後,也曾被稱為「春明」。清人孫承澤著有《春明夢余錄》,蓋其意即此。
八,京城
唐天寶元年(742年)以前,稱首都長安為京城,以後京城就泛指國都,北京成為國都後,也多將其稱為京城,時至今日也是人們稱呼北京最常用的代名詞。
九,南京
遼會同元年(938年),將原來的幽州升為幽都府,建號南京,又稱燕京,作為遼的陪都。當時遼的首都在上京(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南部)。
十,燕山
北宋宣和四年(1123年),宋、金聯合伐遼,攻佔燕京。宋、金議和後,燕京回歸北宋,建燕山府(因臨近燕山腳下),故燕京又稱燕山。
十一,中都
宋宣和六年(1125年),金人南侵,佔領宋的燕山府。金貞元元年(1153年)金人遷都燕京,改稱中都,所治均在今天北京西南一帶。
十二,大興
金在將燕京改為中都的同時,設大興府,所治在今天的北京東南部,包括今東城區、崇文區、朝陽區及大興區的東部。
十三,大都
元代以金的離宮(今北海公園)為中心重建新城,至元九年(1272年)改稱大都,俗稱元大都。
十四, 汗八里
元時蒙古人稱大都為汗八里,蒙語的意思為「汗城」,即可汗所居之處。所以元朝定都北京後也被稱為汗八里,馬可·波羅在他著的游記中就稱大都(北京)為汗八里。
十五,北平
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滅掉元朝後,為了記載平定北方的功績,將元大都改稱北平。明永樂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永樂皇帝)取得皇位後,將他做燕王時的封地北平府改為順天府,建北京城,並將准備都城遷於此,這是正式命名為北京的開始,至今已有600餘年的歷史。
十六,京師
明成祖於永樂十八年(1420年)遷都北京,改稱京師,直至清代。京師一詞最早見於《詩經·大雅·公劉》:「京師之野,於時處處。」後世遂稱國都為京師。還有一種說法,陝西鳳翔有山曰京,有水曰師,因周文王和武王在此建都,故統名為京師,以後便將京師當成國都的代稱,北京被稱為國都後,也曾被稱為京師。
十七,宛平
這是老北京人對北京的泛稱,其實不準確,明清的宛平縣治區只是今天北京的一部分,大致方位是現在的北京西南部,包括今西城區、宣武區、海淀區的一部分以及石景山區、門頭溝區和大興區的西部。
十八,京兆
民國二年(1913年)廢順天府,翌年置京兆地方,直隸中央,其范圍包括今天的北京大部分地區,民國十七年廢京兆地方,改北京為北平。
北京歷史上除了用過上述名稱外,還有秦漢之時,北京曾是廣陽郡的治所;隋大業年間,曾是涿郡的治所;唐天寶年間,曾是范陽郡的治所;遼代時曾是析津府的治所;明清之時,曾是順天府的治所,於是廣陽、涿郡、范陽、析津和順天府也成了北京的別稱。
『叄』 北京的別稱是什麼
北京,簡稱「京」,古稱燕京、北平、薊、幽州等。
北京是一座有著三千多年歷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有著不同的稱謂,大致算起來有二十多個別稱。
燕都,據史書記載,公元前1045年,周武王滅商以後,在燕封召公。[129] 燕都因古時為燕國都城而得名。戰國七雄中有燕國,據說是因臨近燕山而得國名,其國都稱為「燕都」。
幽州,遠古時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見於《尚書·舜典》:「燕曰幽州。」兩漢、魏、晉、唐代都曾設置過幽州,所治均在北京一帶。
京城,京城泛指國都,北京成為國都後,也多將其稱為京城。
南京,遼太宗會同元年(938年),將原來的幽州升為幽都府,建號南京,又稱燕京,作為遼的陪都。當時遼的首都在上京。
大都,元代以金的離宮今北海公園為中心重建新城,忽必烈至元九年(1272年)改稱大都,俗稱元大都。
北平,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滅掉元朝後,為了記載平定北方的功績,將元大都改稱北平。
北京,明永樂元年(1403年),朱棣取得皇位後,將他做燕王時的封地北平府改為順天府,建北京城,並准備遷都城於此,這是正式命名為北京的開始,今已有600餘年的歷史。
京師,永樂十八年(1420年)遷都北京,改稱京師,直至清代。
京兆,民國廢順天府,置京兆地方,直隸中央,其范圍包括北京大部分地區,民國十七年(1928年)廢京兆地方,改北京為北平。
『肆』 北京的別稱有哪些呢
北京的別稱如下:
薊、幽州、燕都、日下、幽都、燕京、春明、京城、南京、燕山、中都、大興、大都、汗八里、北平、京師、宛平、京兆以及廣陽、涿郡、范陽、析津和順天府。
作為首都的北京,在中國的政治地位非常高。而且北京也是很多朝代的首都,所以說現在北京還保留著很多建築,每年也有很多人去北京旅遊,看看北京著名的景點,欣賞一下帝都的風采。
北京的歷史
北京是有著三千年歷史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北京在歷史上曾為五代都城,在從遼朝起的800多年裡,建造了許多宏偉壯麗的宮廷建築,使北京成為我國擁有帝王宮殿、園林、廟壇和陵墓數量最多,內容最豐富的城市。作為泱泱大國幾百年的都城,北京有著自己的文化氛圍:大氣、嚴肅、正統而不失閑適、清雅。
『伍』 北京的別稱是什麼
北京的別稱如下說明。
北京的別稱有,薊,幽州,燕都,日下,幽都,燕京,春明,京城,南京,燕山,中都,大興,大都,汗八里,北平,京師,宛平,京兆以及廣陽,涿郡,范陽,析津和順天府。北京是一座有著三千多年歷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有著不同的稱謂,算起來差不多有二十個別稱。北京歷史上除了用過上述名稱外,還有秦漢之時,北京曾是廣陽郡的治所。隋大業年間,曾是涿郡的治所。唐天寶年間,曾是范陽郡的治所。遼代時曾是析津府的治所。明,清之時,曾是順天府的治所,於是廣陽,涿郡,范陽,析津和順天府也成了北京的別稱。
燕都,因古時為燕國都城而得名。
幽州,遠古時代的九州之一。
南京,遼太宗會同元年938年,建號南京,又稱燕京。
大都,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改稱大都。
北平,朱元璋滅掉元朝後將元大都改稱北平。
北京,明成祖朱棣永樂皇帝取得皇位後,建北京城。後又有京師,京兆的稱呼。京城,京城泛指國都,北京成為國都後,也多將其稱為京城。
『陸』 北京的別稱有哪些
北京的別稱:
1.薊城:戰國時期燕國的都城,就是今天的北京城,後來秦始皇統一六國,設置為薊縣。
2.幽州:兩漢、魏、晉、唐代都在今天的北京一帶設置過幽州。唐代詩人陳子昂有一首膾炙人口的五言詩《登幽州台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詩中的「幽州台」又稱薊北樓,故址就在今天的北京市大興區。
3.燕都:戰國時期燕國因為靠近燕山而得名,今天的北京曾是燕國的國都,所以後人把「燕都」作為北京的別稱,又衍生出一些如燕台、燕城、燕市等稱謂。
4.幽都:唐代曾設置幽都縣,遼時也曾設置過幽都府,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帶。
5.燕京:唐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立「大燕」國,自稱燕帝,改稱范陽為燕京作為都城,後降於唐,之後燕京這個名稱廣泛使用,如民國時期創建的「燕京大學」、今天的」燕京飯店」等。
6.京城:唐代以後,人們習慣於把國都稱為京城(當時為長安),從金朝開始北京成為國都之後,「京城」一詞就成了北京的代名詞,直到如今。
7.燕山:北宋宣和四年(1123年),宋、金聯合伐遼,攻佔燕京,設立燕山府,故燕京又稱燕山。
『柒』 北京的別稱
北京的別稱有:薊城、幽州、燕都、日下、幽都、燕京、春明、京城、南京、燕山、中都、大興、大都、汗八里、北平、京師、宛平、京兆以及廣陽、涿郡、范陽、析津和順天府等。北京簡稱「京」。北京是一座有著三千多年歷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它有著不同的稱謂。
幽州
幽州遠古時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見於《尚書·舜典》:「燕曰幽州。」兩漢、魏、晉、銀返唐代都曾設置過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帶。
燕都
因古時為燕國都城而得名。戰國七雄中有燕國,據說是因臨近燕山而得國名,其國都稱為「燕都」。以後在一些古籍中多用其為北京的別稱。
汗八里
元時蒙古人稱大都為汗八里,蒙語為「汗城」,即可汗所居之處。故元朝定都北京後也稱汗八里,馬可·波羅在他著的游記中就稱大都(北京)為汗八里。
北平
明洪武元年慶禪(1368年),朱元璋滅元後,為記載平定北方的功績,將元大都改稱北平。
京兆
民國二年譽搏塵(1913年)廢順天府,翌年置京兆地方,直隸中央,其范圍包括今天的北京大部分地區,民國十七年廢京兆地方,改北京為北平。
『捌』 「北京」還有什麼別的稱呼嗎謝謝
「北京」別稱有:薊城、涿郡、幽州、北平 等。
1、薊城:是時自公元前475年起至秦統一中國,即公元前221年止。北京地區是七雄之一的燕國所在地。燕國以薊城為都。
2、涿郡:隋開皇三年(583年)廢除燕郡。大業三年(607年),隋朝改幽州為涿郡。
3、幽州:遠古時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見於《尚書·舜典》:「燕曰幽州。」兩漢、魏、晉、唐代都曾設置過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帶。
4、北平: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滅掉元朝後,為了記載平定北方的功績,將元大都改稱北平。
(8)怎麼稱呼北京擴展閱讀
中國城市別稱:
本溪——煤鐵之城
撫順——煤 都
吉林——化學城
長春——森林城、電影城、汽車城、科技文化城、豆都
哈爾濱——東方巴黎、冰城
齊齊哈爾——鶴城
宜昌——川鄂咽喉
重慶——霧都、山城
武漢——九省通衢、江城
景德鎮——瓷 都
包頭——草原鋼城、稀土之都、「花城、樹城、鹿城」
呼和浩特——青色的城
白雲鄂博——世界稀土之庫
蘇州——水鄉、園林城、絲織之鄉
萊州——山東糧倉
常州——龍城、梳篦之鄉
德州——山東北大門、九大天衢、神京門戶
柳州——桂中商埠
廣州——中國「南大門」、羊城、花城、穗城、蛇菜之鄉
梅州——足球之鄉、文化之鄉、華僑之鄉
福州——福地寶城、榕城、花果魚米之鄉
杭州——魚米之鄉、絲綢之府、文化之邦、茶葉之都、旅遊之地、人間天堂
內江——甜城
漳洲——水仙花的故鄉、中國東南花都
蘭州——瓜果城
隨州——古樂之鄉
濟南——泉城
樂山——天下山水之觀在蜀,蜀之勝曰嘉州
自貢——鹽都
大同——煤海
察隅——西藏江南
拉薩——日光城
銀川——塞上名城
石咀山——塞上煤城
吐魯番——火洲、葡萄之鄉
鞍山——鋼都
昆明——春城
個舊——錫都
湖南錫礦山——世界銻都
江西大余——鎢的王國
雲南大理——妙香古國
重慶、武漢、南京——三大火爐
唐山——北方瓷都、中國近代工業搖籃
葫蘆島——中國箏島
汕頭——海濱鄒魯、「華南要沖、嶺東門戶」
開封——沙城
珠海——中國最浪漫的城市、百島之市
濟寧——孔孟之鄉、禮儀之邦
東莞——煙花城
西安——天然歷史博物館、十三朝古都、碑石之鄉
延安——革命聖地
榆林——中國的「科威特」
漢中——西北小江南
楊凌——中國農業矽谷
南京——六朝石都、石頭城 ,金陵
蚌埠——珍珠城
西寧——石堡城
荷澤——牡丹王國
成都——蓉城
金華——小鄒魯、火腿之鄉、中國花卉苗木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