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今年北京有哪3件大事
3月8日上午,全國人大北京代表團第三次全體會向中外媒體開放,71家中外媒體,百餘名記者參加了活動。北京市常務副市長張工、副市長張建東、北京大學校長林建華、聯想集團董事長楊元慶等10名人大代表現場回答了記者提問。
今天北京團舉行媒體開放日活動。
他提出,2018年北京將在三個方面加強工作。
一是構建更加清晰完善的環保治理結構的管理格局。進一步明確,管發展、管生產、管行業也要管環保的理念,進一步明確黨政同責的嚴格要求,積極推動環保監察垂直管理的體制機制。
二是在以往治理經驗經驗基礎上,更加聚焦重點行業的治理。比如對重型柴油車的限制從六環路擴展到全市域;在能源結構調整上,鞏固好大型企業、用能企業清潔能源改造的基礎上,今年增加450個農業村的能源結構治理,今年年底前基本實現平原地區無煤化;藉助冬奧會、世園會舉辦的有利時機,今年年底,延慶區實現無燃煤鍋爐;此外,加大揚塵治理的力度,對電子行業污染排放制定標准,繼續淘汰500家一般製造業和污染企業,對露天燒烤、焚燒加大執法檢查。
三是運用法律、行政、市場、標准等綜合手段,進一步提高環境治理的針對性。今年把推動排污許可證制度,作為治理的核心制度,並將在全市開展第二次污染源的普查,發布新一輪北京地區細顆粒污染物的來源解析。
北京冬奧會
2022年冬奧會奧運村今年啟動建設
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副市長張建東回答了有關北京2022年冬奧會籌辦的問題。他介紹,今年將啟動北京冬奧、冬殘奧吉祥物徵集。
張建東說,2月25日韓國平昌冬奧會閉幕式上,北京市長接過了奧林匹克五環旗,這也標志著冬奧會進入了北京周期。也意味著籌辦任務加快節奏,標准要求也會更高。進入北京周期,籌辦工作將主要從6個方面全面加快推進。
張建東首先提到,場館建設將全面提速,冬奧會涉及26個場館,去年新建場館陸續開工。北京的速滑館、延慶的高山滑雪中心、張家口的冬季兩項等場館已經開工。此外,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包括京張高鐵、崇延高速等都在加快推進。非賽事場館今年要陸續開始建設,包括啟動奧運村建設。張建東表示,要確保這些場館和設施在2019年底具備使用條件,滿足之後陸續開始的測試賽要求。「場館在規劃中充分考慮滿足賽事要求、環保、賽後利用等。」他說。
張建東透露,有關冬奧會的宣傳推廣也要升溫,目前已經制定了宣傳推廣計劃,也發布了冬奧願景、發布了冬奧和冬殘奧會徽。今年將啟動吉祥物徵集,這也是一項標志性的工作。
❷ 北京的十件大事都是什麼
1.2001年7月31日北京榮獲奧運會主辦權
2.2005年6月26日北京奧組委宣布"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成為2008奧運會主題口號.
3.2006年10月22日紀念紅軍長征70周年
4.2007年7月1日紀念香港回歸10周年
5.2008年8月8日北京成功舉辦奧運會,獲得51枚金牌
6.2008年9月6日第十三屆殘奧會在鳥巢舉行
7.2009年10月1日天安門舉行祖國六十周年閱兵儀式
8.2010年4月20日北京國務院舉行全國哀悼活動下半旗誌哀
9.2010年10月10日北京紀念辛亥革命爆發100周年
10.2011年7月1日北京中國共產黨90歲生日
❸ 近代史上在北京發生的具有進步意義的事件有哪些列舉三個以上
五四運動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發的中國人民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五四運動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結束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五四運動是中國革命史上劃時代的事件,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及其與工人運動相結合,從而在思想上和幹部上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准備了條件。
1935年的12月9日,北平(北京)大中學生數千人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舉行了抗日救國示威遊行,反對華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國主義,掀起全國抗日救國新高潮,史稱「一二·九」運動。這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一次大規模學生愛國運動。
北京事變,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馮玉祥被任命為「討逆軍」第三軍總司令,出古北口迎戰奉系軍閥的軍隊。1924年10月22日午夜,馮玉祥率部返回北京,從城北的安定門進城。部隊不費一槍一彈,包圍了總統府,迫使直系軍閥控制的北京政府下令停戰並解除吳佩孚的職務,監禁總統曹錕。 11月5日上午9點,馮玉祥的部下北京警備司令鹿鍾麟率部荷槍實彈進入紫禁城,奉馮玉祥之命,驅趕末代皇帝溥儀。整個過程費時僅兩個多小時,下午4時10分,鹿鍾麟將優待條件大肆修改後,脅迫溥儀及其後妃親屬離開故宮,民國後存在了13年的小朝廷,宣告結束。 馮玉祥在北京召開政治軍事會議,決定請皖系軍閥段祺瑞擔任「中華民國臨時政策」執政,電請孫中山入京共商國事。孫中山接受邀請,於11月10日發表《北上宣言》,宣布對內要打倒軍閥、對外要推倒軍閥賴以生存的帝國主義,廢除不平等條約。宣言表示接受中共在《第二次對時局主張》中提出的召集國民會議的主張。 北京事變引起全國震動,《北京導報》發表文章,稱此行動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傑出的一場政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