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北京知識 » 老北京城內城有多少城門叫什麼名
擴展閱讀
深圳哪個區空氣 2025-02-01 13:52:28
廣州哪裡有二次元 2025-02-01 13:10:09

老北京城內城有多少城門叫什麼名

發布時間: 2023-09-12 09:49:38

⑴ 北京內城九個城門是什麼

北京內城九個城門是北面的德勝門、安定門,東面的東直門、朝陽門,南面的崇文門、正陽門、宣武門,又稱前三門,西面的西直門、阜成門。北京內城又稱京城、大城。東段和西段的大部分為元大都城牆,北段和南段修築於明朝洪武、永樂年間。內城有城門九座故又名內九城。

北京九門就簡介

朝陽門,元稱齊化門,門內九倉之糧皆從此門運至,故瓮城門洞內刻有谷穗一束,逢京都填倉之節日,往來糧車絡繹不絕。崇文門,元稱文明門,俗稱哈德門、海岱門。正陽門,元稱麗正門,京人俗稱前門。宣武門,元稱順承門,明永樂十七年,南拓北京南城牆時修建,沿稱元順承門之名。

阜城門,元為平則門,與朝陽門東西兩方遙遙相對,京西門頭溝,齋堂的煤車多出入此門,故瓮城門洞內由煤棧客商募捐刻梅花一束記之。德勝門,元為健德門,為出兵征戰之門,寄語於德勝二字。安定門,元稱安貞門。

東直門,元祟仁門,此門為京華九門中最貧之門,以郊外盆窯小販,日用雜品占據瓮城為主,但瓮城廟中的葯王雕像極為精細,市人稱東直雕像。西直門,元稱和義門,是東直門的姐妹門,故瓮城門洞中刻有漢白玉水紋石雕一塊,京人皆知西直水紋。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北京九門

⑵ 北京內城的九個城門是什麼

北京內城的九個城門是:

1、正陽門:

北京德勝門,始建於明正統二年,明清北京城內城九門之一,是由城樓、箭樓、閘樓和瓮城等組成的群體軍事防禦建築。元為健德門,為出兵征戰之門,寄語於「德勝」二字。

⑶ 北京歷代有哪幾個城門

北京歷代共有城門32個,分別為內城九門,外城七門,皇城四門,龍脈口四門,宮城四門,現代城門等。北京舊城有「內九外七皇城四」之說,指得是內城九門、外城七門以及皇城四門。

具體如下:

內城九門:正陽門、崇文門、宣武門、朝陽門、阜成門、東直門、西直門、安定門、德勝門

外城七門:永定門、左安門、右安門、廣渠門、廣安門、東便門、西便門

皇城四門:天安門、地安門、東安門、西安門

龍脈口四門:大清門、端門、長安左門、長安右門

宮城四門:午門、神武門、東華門、西華門

(3)老北京城內城有多少城門叫什麼名擴展閱讀:

北京近代城門有和平門、建國門、復興門以及水關門。

近代城門的建造要遲於其他城門,歷史相對較短,多為民國及民國以後建造。主要的現代城門有和平門、建國門、復興門以及水關門。

和平門

位於內城南城牆,正陽門和宣武門之間。它建於1926年,並非是北京的傳統城門,該門無城樓、瓮城之設,而只是在城牆上開的兩個拱形券洞,並將該處牆體略增高增厚,用來連通南新華街與北新華街,便利內外城之間的交通。

和平門初名「新華門」,1927年改名「和平門」,以區別於中南海新華門。張作霖時期此門曾改名為興華門,後改回。門洞高13米,寬10米,各裝兩扇鐵門。1958年將門洞拆除,改為豁口。

建國門

不屬於老北京城中的內九外七中的老城門,而是在民國時期日本人發動侵華戰爭佔領北平後,為了出入方便,將位於東邊老城牆扒開的缺口取名叫啟明門。1945年抗戰戰爭勝利,國民政府改啟明門為建國門,名字一直到1949年中共建政延續至今。

復興門

不屬於老北京城中的內九外七中的老城門。日本發動侵華戰爭佔領北平之後,為了東西方向運輸便利,將位於城市西邊老城牆扒開的口子,當時取名為長安門意為長治久安,1945年抗戰勝利,國民政府接管北平後將長安門改為復興門,一直到1949年新中國建立沿用至今。

水關門

是清末(1905)將正陽門東水關蓋板後擴建成「門」,為便利東交民巷「使館界」人員進出之用。照片為水關門建成不久,自南向北拍攝的南側面。經歷「庚子之變」後,擔心因「事件」再次成為「困獸」,「使館界」的御河出水孔道——正陽門東水關被改造成了「門」,便於出入登臨赴天津的火車。

⑷ 首都北京共有多少個門,名字分別叫什麼

老北京的城門,有內九外七之說。內九是指內城有九座城門。它們的名字是,崇
文門、正陽門、宣武門、阜成門、西直門、德勝門、安定門、東直門、朝陽門。外城有
七座城門,即廣渠門、廣安門、東便門、西便門、左安門、右安門、永定門。外城因是
明嘉靖年間後建的,比較荒涼,有如農村。廣安門內,廣渠門內,多是墳地。只有珠市
口、菜市口以北一帶,商業繁盛,老北京商業中心移向前門外。
內城九門歷來有說法。民間依各門實際功能。另加了專稱。如:崇文門叫稅門,
正陽門稱國門。阜成門稱煤門,西山駱駝運媒走此門;西直門稱水門,每天從玉泉山拉
泉水供給紫禁城,水車走此門;德勝門稱兵門,出兵打仗走此門;安定門稱進兵門,得
勝班師走此門;東直門稱磚瓦門,京城所用城磚以及皇宮用磚,系山東一帶燒制,由運
糧船自運河,經通惠河、護城河,捎來卸此。朝陽門稱糧食門,京城糧食用船自南方經
運河至通州,經通惠河、護城河卸下,入朝陽門存入糧倉。朝陽門內至今留有海運倉、
東門倉的地名。宣武門稱刑門,犯人行刑走此門。
明、清的北京內城,有相當一部分與元大都城相疊壓。東西城牆與城門也與元代
城門城牆重疊。城門名稱雖有不同,但城門設定原本含義卻同。其各門的含義是:西直
門(元和義門),稱開門,屬皇帝曉喻之門。阜成門(元齊化門),稱杜門,是休憩之
門。東直門(元崇仁門),商門,交易之門。德勝門(元健德門),修門,品德高尚之
門。安定門(元安貞門),生門,豐裕之門,皇帝每年去地壇祈禱走此門。崇文門(元
哈德門),光明、昌盛之門。宣武門(元順承門),死門,不幸枯竭之門,送葬多走此
門,清代菜市口斬人,犯人走此門。正陽門(元麗正門),國門,只許皇帝走過。
若從今天論,內城不止九門,由於社會發展,已有十二門了。新增的三個城門是
和平門、復興門、建國門。其中和平門開於1926年。原稱新華門,因與中南海新華
門重復,改名和平門。復興門、建國門開於四十年代,日偽時期,東為啟明門、西為長
安門。因具侵略性質,1945年改名為復興門、建國門。二門之命名乃根據當時流行
於校園的歌曲,歌詞是:「……建國一定成功、民族必定復興,中華康樂無窮。」取其
建國、復興二詞。然而只是簡易豁口而已,並無城樓。

⑸ 北京叫什麼門的地方有幾個啊

北京城門共32門。具體如下:

內城九門:正陽門、崇文門、宣武門、朝陽門、阜成門、東直門、西直門、安定門、德勝門。

外城七門:永定門、左安門、右安門、廣渠門、廣安門、東便門、西便門。

皇城四門:天安門、地安門、東安門、西安門。

龍脈口四門:中華門、端門、長安左門、長安右門。

宮城四門:午門、神武門、東華門、西華門。

近代城門:和平門、復興門、建國門、水關門。



(5)老北京城內城有多少城門叫什麼名擴展閱讀

宣武門景點:

1、宣武門教堂

北京最古老的教堂(天主教)是宣武門的南堂。這座教堂是明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由義大利傳教士利馬竇創建。利馬竇來華多年,對中國事務了如指掌,他生前所著的《中國札記》,至今還是研究、了解明朝歷史的經典著作。

2、清學部舊址

清學部舊址,區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西城區教育街。原為敬謹親王尼堪府邸。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清政府設學部在此。原府坐北朝南,府門5間,銀安殿面闊五間,前出丹墀,東西翼樓各面闊五間;啟門3間,神殿5間,遺念殿(後罩樓)7間。東院有花園。

⑹ 北京城門都有幾個

這是老北京流傳的順口溜:內九外七皇城四。說的是北京城門分為內城九門,外城七門以及皇城四門。

內城九門:正陽門、崇文門、宣武門、朝陽門、阜成門、東直門、西直門、安定門、德勝門

外城七門:永定門、左安門、右安門、廣渠門、廣安門、東便門、西便門

皇城四門:天安門、地安門、東安門、西安門

北京的城門,有一句順口溜全概括了:「內九外七皇城四,九門八點一口鍾。」

「內九」分別是:正南面有前三門,即當中的正陽門,俗稱前門。因為這座門位於故宮的前面而得名。它的左邊是崇文門,因元代有個叫哈德的王爺住在這里,所以大家又把這個門稱哈德門;前門的右邊是宣武門,曾用名順承門。

城牆東側向東開的兩座門是:朝陽門,元代稱齊化門,是向城內走糧車的。再一座城門是東直門,是運送柴木的城門。

城牆西側向西開的兩座門是:阜成門,是用駱駝向城內送煤的城門。再一座是西直門,是專門運水的城門,當年,皇上吃水都是從玉泉山用馬車拉來的。

北面兩座城門有德勝門,外出打仗要從德勝門出發,以取打仗得勝的吉利。北面東邊的城門叫安定門,外出征戰得勝還朝,進城時要進安定門,象徵消滅了敵人,實現了安定。

「外七」是明世宗為加強城防,在嘉靖三十二年增修的外城城門。與最北邊和內城的"前三門"平行的是東便門和西便門,東西兩邊兒分別是廣渠門和廣安門,南邊則是左安門、右安門和直通正陽門的永定門

「皇城四」有天安門、地安門、東安門和西安門四座城門。大臣入朝時,按照「文東武西」的規制進入皇城,文官要從東華門入朝。所以文官為了入朝近便,都住在東城,像劉羅鍋就住在東城禮士胡同。

「九門八點一口鍾」指過去城門都是在夜間要關的。關門前都要打「點」,點是一種古代的打擊樂器,用銅鑄成,類似桃形,呈扁平狀,中向隆起,邊穿兩孔,懸而擊之,敲起來聲音很響。現在法源寺東配殿還懸掛著一個「點」,可能是僧人作息時間的信號。

關城前要敲三遍「點」,第一遍「點」敲過,關上一扇城門,敲第二遍「點」時,另一扇再關上一半,敲第三遍「點」,門關得只留一點兒縫隙。趕城的人從很遠處就能聽到打點的聲音,這時都使足了勁奔跑,跑得氣喘吁吁,有時跑慢一點就被關在城外進不了城,或關在城內出不了城。這時,只好去爬「水關兒」,也就是疏通城市雨水的下水道,一般旱季沒水,小孩子或身體不太胖的人可以側著身子從欄桿縫隙中通過。

九個城門有八個城門關城時都是打「點」,惟獨這崇文門關城時敲鍾。老人說當年劉伯溫、姚廣孝建北京城時,修到崇文門,城樓下正好是一個大海眼,海眼上面有個巨黿趴在上邊。如果不把巨黿壓住,它一翻身,海水就會把京城淹沒。據說當初北京地區就是四十里苦海,一片汪洋,就因為巨黿堵住了海眼,北京才變成了陸地。

當時決定要把城樓修在黿背上,趁著它睡覺時把它壓住,不讓它翻身,就保險了。巨黿醒來後發現被壓住,很不高興,就問劉伯溫:你為什麼把城樓壓在我身上?劉伯溫又是吹捧又說好話,對巨黿說:「沒關系,反正你的力氣大,身上馱個城樓不算什麼。」巨黿說:那我何時才能翻身?劉伯溫說:當你聽到打「點」的聲音就可以翻身了。巨黿一想,每天關城都要打「點」,每天都可以翻身,就忍下來不再問。誰知足智多謀的劉伯溫,命人在崇文門把「點」換成了一口鍾,關城門時,只打鍾不打點,結果就成了「九門八點一口鍾」了。

⑺ 北京城有幾個城門

北京歷代共有城門32個,分別為內城九門,外城七門,皇城四門,龍脈口四門,宮城四門,現代城門等。北京舊城有「內九外七皇城四」之說,指得是內城九門、外城七門以及皇城四門。

具體如下:

內城九門:正陽門、崇文門、宣武門、朝陽門、阜成門、東直門、西直門、安定門、德勝門

外城七門:永定門、左安門、右安門、廣渠門、廣安門、東便門、西便門

皇城四門:天安門、地安門、東安門、西安門

龍脈口四門:大清門、端門、長安左門、長安右門

宮城四門:午門、神武門、東華門、西華門


(7)老北京城內城有多少城門叫什麼名擴展閱讀:

皇城四門——天安門、地安門、東安門、西安門,這四扇門是為城裡的文武百官進出宮廷用的。

1、天安門

天安門始建於明永樂十五年(公元1417年),最初名叫「承天門」,寓「承天啟運」、「受命於天」之意,是紫禁城的正門。此樓於公元1451年毀於大火,1465年予以重建,明末時又毀於兵火,直到清順治八年(公元1651年)重修,才大體成為今天的樣式,並改名為「天安門」。

2、地安門

地安門是北京中軸線上的重要標志性建築之一,是皇城的北門,天安門則是皇城的南門。南北互相對應,寓意天地平安,風調雨順。地安門位於皇城北垣正中,南對景山,北對鼓樓,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弘治十六年(1503年)二月重修。

3、東安門

位於今南、北河沿大街東側,與東華門大街交匯處。東皇城牆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原在玉河以西,河在牆外,宣德七年(1432年)東移,將玉河包入牆內。牆為南北走向,正對紫禁城東華門設東安門,為七間三門黃琉璃單檐歇山頂。

門內(西)為跨玉河之石拱橋,因官員們上朝陛見,皆由東安門進宮,所以俗稱此橋為望恩橋或皇恩橋。橋西原為永樂時之東安門,宣德時改為三座門式,通稱東安里門。望恩橋上砌有障牆,將兩門連為一體。

東安門在1912年袁世凱為抵制南下就任總統,操縱北洋軍兵變時燒毀,1926-1927年北洋政府內務部拆皇城牆變賣,東安里門同時被拆。據記載,橋上原有一座真武廟,拆牆後遷建於橋之西北。東皇城拆除後,玉河也陸續填平成為道路,即南、北河沿大街,大街與皇城牆間陸續建滿房屋,形成一個街區,其東即為東黃城根街。

4、西安門

北京西安門。位於西城區中部。建於明永樂十五年。無城台,門基為青白石,紅牆;單檐歇山黃琉璃瓦頂;面闊七間、進深三間,正中明間及左、右次間為門,各有紅漆金釘門扇1對;左、右稍間及末間作值班房。民國時拆除兩側城牆。

1950年毀於火,有楠木模型存世。原城門周圍有北京水準原點舊址、西什庫教堂、禮王府等文物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