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北京有什麼特色禮品或者食品
北京特色禮品:
1、果脯:
北京特色食品,桂香春、稻香村等風味食品店有售,是為饋贈佳品
2、京劇花臉臉譜:
京劇發源於北京,臉譜模型很具特色
3、京胡:
京劇、評劇專用樂器,竹製,起源於北京
4、鼻煙壺:
北京旗人的奢侈品
北京特色小吃:
豆汁、焦圈、驢打滾、艾窩窩、豆面切糕、杏仁豆腐、老豆腐、豆腐腦、螺絲轉、鹵煮火燒、爆肚、炒肝、豌豆黃、芸豆卷、豬肉大蔥包子、燒麥、月盛齋牛羊肉、糖火燒、墩餑餑、咸酥火燒、褡褳火燒、羊蠍子、麵茶、茶湯、炸醬面、燒餅夾肉、發糕、大排叉、耳朵眼炸糕、糖耳朵、蜜三刀……
上面的小吃一般都沒法帶回去,只能在北京吃了,帶的話可以去稻香村買點心帶回去,一個禮盒裝滿最多100塊錢,還挺實惠好看。
烤鴨袋裝的沒吃過,估計也不好吃,建議要買的話可以買廠家給弄成片的烤鴨袋裝。
❷ 北京人早餐一般都吃什麼
北京吃早餐的地方不多,最典型和最地道的,算「護國寺小吃」了。吃的都是回民的風味,證明回民是比較勤力的。
「護國寺小吃」給華天飲食集團購買,一共開了七家,每一間都要加上「華天」這兩個字,應該已是半官半私,自負盈虧的經營。
到哪一家好呢?當然是去龍頭,在護國寺街,人民劇場附近的那一間去。
賣的有艾窩窩、驢打滾、豌豆黃、象鼻子糕、撒子麻花、麻團、麵茶、雜碎湯等等,一共有八十種小吃。
從小看老舍先生的作品,對豆汁的印象極深,第一次到北京就到處去找,結果給我在牛街找到,現在流行懷舊,每間風味小館都賣豆汁了。
當地人吃了幾百年幾千年的東西,一定有它的文化,我一向對當地小吃都要嚐一下,這是對這個地方的一種尊敬。
豆汁是榨了豆漿之後的渣,再發酵後加水煮出來的東西,當然帶酸,也很餿,吃不慣的人一聞就倒胃。我照喝,喝出個味道,還來得個喜歡,喝豆汁時一定要配焦圈和鹹菜。
甚麼叫焦圈?這和麻花、開口笑等等,都是用澱粉炸出來的。從前生活困苦,有點油已是美味。從小吃的話,經濟轉好也會記得,長大了就一直要吃下去,看你是不是土生土長。外來的人吃不慣,就覺得不好吃。
肉類很少,我叫了一碗羊雜碎,算有點內臟吃,但湯極羶,愈羶愈好,不喜歡羊肉的朋友最好迴避。又要了一碗羊肉面,只有幾片薄得像紙的肉,但也覺得很滿意了。
北京作為首都是非常繁榮的,它也是這個星球上最為繁華的城市之一,所以幾乎不只全國各地 美食 ,全世界的各地 美食 很多也都找的到。不過現在這也是一個繁忙快節奏的城市,不少忙碌打拚的人可能很少有時間慢下來品嘗一些傳統早餐了,所以我們下面分享一些比較傳統的本地特色的早餐。
【麵茶】
這算是一種不太多見的早餐了,名字里帶這個「茶」字但是其實是一種米糊狀的食品。現在它一般是由糜子面、小米麵做的,然後上面淋上用一點香油稍微澥開的芝麻醬,再撒上點芝麻鹽,進餐的方式其實准確的說是「喝麵茶」,沿著碗邊用嘴「忒嘍」著就吃到香濃的麵茶了。
【豆汁、焦圈】
說起豆汁那就是鼎鼎大名了,哪怕很多沒吃過的人可能也聽過,在早餐小吃中也是有著「榴槤現象」的 美食 ,就是喜歡的人覺得過癮、夠味兒,不喜歡的人是真的一口都接受不了。焦圈就是跟油條稍微有點類似的東西,一種炸的金黃酥脆的橢圓形的麵粉油炸食品,可以搭配蘸著豆汁吃,不過哪怕接受不了豆汁的人來個焦圈還是不錯的。
【糖油餅】
不同於一些以糖做餡,或者把糖揉進麵粉里的做法,這種糖油餅是把一層糖面貼在油麵餅的外層,然後油炸成誘人的紅色,口感上是香甜松軟的。不過現在好像不那麼多見了,有些人可能去護國寺那邊吃,但是普遍還是覺得黑窯廠街的好一點吧。
【豆腐腦】
這個是我個人來講最愛的一種了,不管是口蘑、羊肉打鹵的,就還是豬肉、黃花菜打鹵的都不錯,再來點辣椒油或者蒜汁也很棒。我個人是喜歡豆腐腦搭配油條的組合,覺得比豆漿油條還好吃,當然了我們上面說到的糖油餅搭配也不錯。
上面這些早餐 美食 有沒有你喜歡的呢?也歡迎評論分享你最喜歡的或者你家鄉有哪些特色的美味早餐 美食 哦!
對於 美食 、 健康 飲食和 美食 趣聞軼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個關注和贊支持一下,以後一起分享有趣有用的相關內容!
一說到北京人早上吃什麼,很多人立刻就會想到燒餅豆漿油條這些傳統早點,可真要細說起來,北京人的早點可遠不止於此。像豆腐腦、糖油餅、包子也都算是深受大眾喜愛的花樣。
豆腐腦我首推玉華台,這是大教的老字型大小,再有就是清真的烤肉宛、鴻賓樓和又一順了。之所以選擇這種老字型大小,無非因其名聲響亮,選材和用料自然也相對講究。首先來說就是豆腐腦的豆腐用的好,這幾家的豆腐腦基本不出湯,從頭吃到尾,鹵也不會見稀。更重要的是鹵湯都是肉湯,就著豆腐腦,一口下去,濃香四溢,一般的街邊小攤是不會給這么足的料的。
再說說杏園和玉華台的包子,包子個個捏得勻,蒸得透。有很多人起大早,專程排隊就為杏園家頭屜包子,就碗炒肝或者豆腐腦,吃飽喝足一整天都舒坦。而玉華台的包子不僅餡兒豐富還特別便宜。有醬肉餡兒、豬肉筍丁、豬肉圓白菜,素餡的有香乾芹菜和胡蘿卜素餡兒。肉餡兒的不膩,素餡兒的還有肉香。特別是湯汁浸入包子麵皮的口感真是絕了!
常駐北京的朋友不少都知道黑窯廠的糖油餅,他家的糖皮最足實,幾乎不露白邊,炸的又酥又脆,咬起來咯吱作響,既有面香又有焦糖香。雖然是個人的,但味道卻不比老字型大小差。當然想去老字型大小的朋友還可以去烤肉宛,糖油餅的糖足,夠酥脆,雖然不比黑窯廠,但也算是非常不錯了。
北京人早餐一般都吃什麼?
大家好,我是小董,我的回答是:
在一天的飲食之中,早餐更是我們不能缺少的一頓。尤其是注重 養生 的朋友都說,晚飯可以不吃,但是不能缺少早餐,正是因為大家對於早餐的重視,我們可以看見各地都有著自己的早餐特色 美食 ,甚至還形成了特定的早餐文化。而且早餐可不是豆漿油條這么簡單,全國無數個城市,形成了幾百種早餐地域特色。
雖然每個地方的早餐特色很多,其實有不少人對這個地方比較關心,那就是我們的首都北京,京城這么繁華的地段,有來自全國各地的人,會不會是早餐大雜燴,沒有自己的特色?如果你這么想,那就真大錯特錯了,因為北京的飲食文化早已經根深蒂固,就連早餐也是 美食 眾多,充分透露出自己的早餐風格,足以令北京人早起的胃得到安慰,這里就來介紹幾種非常有名的北京早餐小吃。
——【北京早餐之「十萬個為什麼」】——
1.經典的炒肝是什麼?
答:這道 美食 可以算是北京的早餐名片,它最開始是在宋代開始,當時是熬肝和肺,現在經過老北京慢慢的改良,已經成為以肝臟和大腸為主料,然後裡面加入蒜等配料。最後再加入一些澱粉進去,讓湯汁變得粘稠,雖然它的名字叫做炒肝,但是裡面確實豬大腸為主,而且這道 美食 並不是炒出來的,而是像胡辣湯一樣燉煮出來的美味。一道成功的炒肝,裡面的湯汁油光鮮亮,而且豬大腸爽口,豬肝鮮嫩美味,再配上茴香餡的包子,可是讓北京人趨之若鶩。
2.豆汁是什麼東西?
答:在老北京人眼裡,豆漿遠遠不及豆汁的味道。不過這種灰綠色的液體,在外地人眼中真的是太過恐怖,豆汁其實是綠豆發酵之後的酸液,問起來的味道太過沖鼻子,但是在北京人的眼裡,那就是少不了的美味。喝豆汁兒的最好搭配就是鹹菜和焦圈,北京人喜歡先喝上一口豆汁兒,讓你吃一口酥脆的焦圈,再來上一口鹹菜,熱乎的豆汁兒和鹹菜焦圈,也是北京人少不了的特色。
3.麵茶是什麼 美食 ?
答:在北京那些老胡同中溜一圈,我們可以看到那些沒有招牌的麵茶館,幾乎都是幾個桌椅,然後吆喝著吃麵茶。其實麵茶就是將小米麵給熬成糊狀,類似一種膠質,然後在最上面澆一層濃厚的芝麻醬,這種芝麻醬可是貨真價實不摻和水,最後在撒上一層芝麻,這樣一碗熱騰的麵茶就完成了,混合著芝麻香,以及小米麵的清香,冬天喝上一口暖乎乎,那真的是非常舒服。
【北京早餐小貼士】:
1.地道的北京人吃炒肝,都不是直接用勺子盛著喝,而是說著碗沿直接用嘴吸。
2.北京人甘之如飴的豆汁,其實味道有一種酸臭味,沒喝過的外地人會忍受不了。
3.北京人吃炸焦圈必備的是豆汁,豆漿反而不熱門。
在北京站附近吃到過一家好吃的早點店,那就以這家店的早點來舉例回答這個問題吧。兩年前從青島初來北京,我一個人拖著不算厚重的行李箱,凌晨六點下了火車。對這座城市最初的印象是北京站帶給我的,繁鬧而擁擠。
猶記當時下了通宵硬卧,餓了一晚的肚子在咕咕亂響。本打算乘公交車直奔目的地,卻在北京站東公交站附近被老式大喇叭里傳來的「包子、油條、豆腐腦……」的叫賣聲引到這里。
楊國福麻辣燙,有商鋪的地方就有它。但這家店面卻內藏乾坤。
事實上,這里只有中午和晚上才售賣麻辣燙,早上會以供應早點為主。
在和店老闆閑聊時,他一直憨憨的笑,哈,店家想多賺份早餐錢的心思早就被我看透了。
店裡人很多,附近的居民、來往的旅人紛紛在這里匯聚。
兩年來,每個需要早起到北京站趕車的清晨,我都會提早十分鍾出門,到這里吃上一頓熱乎乎的早飯。
它替這座城市給了我最初的溫暖。
廚房是開放著的,衛生狀況一目瞭然。
這里早點的種類雖然沒什麼新花樣,不過是米粥、鹵蛋、油條、豆腐腦、小籠包雲雲。但!他家早點的味道卻足以在平凡中稱艷,尤其是和周圍其它早餐店相比。
大眾點評的榜單足以證明。
每到工作日就懶起吃早餐,正在考慮慢慢改掉這個毛病。這不,今早就專程早起,九點多到了這。
心心念念的豆腐腦已經售空,恨自己沒有再多早起一會兒。旁人都不知道,它家的豆腐腦有多好喝。
其他的很多早點也都賣光了。最後沒多點,一共三份東西,一個人吃足矣。
小籠包
小籠包一屜十個,尤以豬肉大蔥餡的最香,其次豬肉香菇的也著實不錯。
小籠包雖然很小一隻,但餡料滿滿
肉餡足夠濕潤,卻並不油膩。豬肉應該是事先經過了敲打,入口是掩藏不住的滑嫩。
自己在家裡做包子的時候就怎麼也和不出這樣的餡來。打算找個機會拜師學藝一下。
油條
在火車站附近能吃到這么正宗的油條已經很是難得。它家油條現炸現賣,油條出鍋到與牙齒相遇甚至不超過一分鍾。
半月前來這里,親眼見著兩個高鐵乘務員提著二三十份豆腐腦油條風風火火的從這里跑出去,想必是為了能讓同伴們吃上一口焦脆的油條吧。
豆漿
很多人認為豆漿和油條是天生一對,但我一直認為豆腐腦才是油條真正的歸宿。
甜豆漿泡著油條。比起把它們都吃掉,我更喜歡將油條浸入豆漿的過程。
吸飽了豆漿汁的油條依舊有脆韌的口感,小時候關於泡油條的記憶一股腦兒地涌了上來。
但油條泡豆漿有個壞處:泡完的甜豆漿上面漂著一層油花,油乎乎的讓人看了難以下口。
這也是我不喜歡豆漿配油條的原因之一。
最後吃得超飽一共才付了十幾塊錢,這般價格簡直可以跟小時候胡同口的早點攤媲美。
溫馨提醒:楊國福(北京站店)早餐供應時段在5:00am-9:30am。
盡量早去,這里的早餐一定值得你早起。
隨著時間的推移,北京的早餐文化也走了很大的改變。記得在80年代時(本人70年代末出生),北京隨處可見國有的早點鋪子和路邊推著「早班車」(板兒車),那時的早點種類真挺多的,有吃豆漿配油條的,有吃豆腐腦配油餅的,有吃包子配炒肝的,大米粥,小米粥,綠豆粥,餛飩,炸丸子,豆泡兒湯,豆汁兒,麵茶,豆包兒,糖火燒,糖三角,糖耳朵,最盯時候的是大燒餅叫油餅那一口下去絕對的過癮只是有點費腮幫子 。那時的東西也都將就,豆漿是鮮豆子的磨的,濃濃的都香味兒,不像現在要不就是什麼味兒都沒有,要不就是一把豆子加一壺開水放在攪拌機里打出來糊弄事兒。那時的豆腐腦北京人都叫它老豆腐,吃法也與現在有些區別,有放鹵汁的,有放白糖的,有什麼都不放的,那時的鹵汁絕對的講究,肉末,黃花兒,木耳,雞蛋這都必須有的,吃時再澆一勺辣椒油,您就吃去吧,美死了!現在呢?豆腐腦剛盛好還沒吃呢,先開始出湯兒,一碗變成2/3塌豆腐,1/3水,再看那鹵,醬油加澱粉加碎雞蛋花,我就想說一句你這叫什麼玩意兒!那會要是有點錢的話早點必須包子炒肝,因為只有這玩意兒解饞,包子必須豬肉大蔥,一口下去必須順著開口流油,那會吃包子燙嘴太正常了,炒肝就更不用說了,一勺下去必須有肝兒有有腸兒,想想哈喇子都快出來了。可現在!包子有餡兒嗎?我更想問問老北京的包子那麼好吃,可現在怎麼都變成吃小籠包了?更可氣的是到處都出現掛著什麼老北京蒸包子的牌子專門賣包子的,我就想問問您吃過老北京包子嗎?別的不說就您那包子的面都對不上呢,哎!喲。。。剛發現似乎有些跑題了,言歸正傳啊,現在北京的早餐基本有三種,早點攤兒,就是租用其他小飯館兒的地早上賣早點,您要是想去吃的話,晚上9點以前奔著辦公區域,小區門口什麼的都能找到,但味道和衛生。。。。。再一種是街邊早班車或小檔口,雞蛋灌餅,手抓餅,煎餅,說到煎餅我再都個嘴,大家想必都知道煎餅的全稱叫煎餅果子,這果子指的是油條,早先北京的煎餅都是裹油條的,後來出了薄脆猜多了這么個選擇,現在油條的不能說沒有了,但也確實不多了,原因很簡單成本高做起來費事!行,沒問題,但您到把這薄脆弄好點啊,哎!這最後一種就是老字型大小的店,白魁老號,護國寺小吃,慶豐包子(本人不吃,原因是與早先的味道差距太大),杏園餐廳,天興居,紫光園等等,謝謝老字型大小還是能吃到些許滿意的味道!北京,我希望它發展的越來越好,同時我也希望能為我們這些土生土長的北京人留下更多美好的東西。
早餐一碗面就可以了。不要那麼奢侈。
北京本地人極少在街頭小店吃的,一般不上班的在家吃,上班的在單位食堂吃。我們單位食堂早餐一般是:油條,糖油餅,素包子,肉包子,蒸餃,鍋貼,蛋糕,發糕,茶雞蛋,荷包蛋。稀的有:豆腐腦,豆漿,大米粥,小米粥,疙瘩湯,酒釀湯圓。
吃貨界最懂減肥,減肥界最懂 養生 的晶晶湯博士來作答。這題問的,肯定是想知道老北京早餐吃什麼,也就是住胡同里拎著籠子遛鳥,愛跟街坊逗貧嘴的那種。北京這么大,每個區住的人口成分都不一樣,而且由於現在把街邊小店都拆除了,早餐店只剩下那些大型連鎖餐飲店。北京不是北京人的北京了,而是全國人的首都,吃的東西也很雜。
西北邊 中關村一代住著高級知識分子和 科技 人才們,他們的老家來自五湖四海,吃的早餐也都是以方便快捷為主,超市買的牛奶、麵包,街邊買的茶葉蛋、煎餅、雞蛋灌餅都有。北京的煎餅果子和天津的不一樣,裡面夾的是薄脆而不是油條,現在是做得越來越小越來越薄了,刷的醬裡面有的還會加上醬豆腐和韭菜花。
西城 有很多大院,機關、部委、軍隊的,這些人的祖籍大部分也都不在北京,來自五湖四海。但是這種國家單位員工一般都不用擔心自己早餐吃什麼,單位都有食堂,一日三餐都提供。食堂會提供多種多樣的早餐,雞蛋、油條、粥、大餅、包子、饅頭等全國各地流行的常規早餐都有。吃粥的一般都會配有品種豐富的醬菜,六必居的肯定是最好的。六必居的醬菜一般都是用甜面醬、黃醬腌制的,口味咸中帶甜。比較出名的有醬瓜、蘿卜、八寶菜、黑菜等。其中甜醬黃瓜的做法已經有400多年的 歷史 了。
東邊 CBD 周圍住著各種高級白領、外國人、演藝圈人員,沒個英文名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的那種。這幫人一般不會起大早,上班時間最早九點,多數是十點,所以早餐很多都是隨便吃兩口然後就等著吃午餐了。星爸爸或者Costa打個咖啡,買個牛角包是最常見的。也有去便利店買豆漿、飯團子的。到了周末,東邊人會去「洋氣十足」的餐廳吃個早午餐Brunch。法式吐司、英式烘豆、美式烤培根、比利時華夫餅,都要一份,一頓吃全了。
南城 ,才是真正提籠子遛鳥的老北京所在。全國人民都知道的惡名遠揚的豆汁就不說了,家裡沒有三代在北京的都喝不慣這個怪東西。
豆腐腦,北京人吃的是鹹的,一般澆的是黃花菜、木耳、口蘑、羊肉炒的鹵。還要淋一勺蒜泥和辣椒油。
糖油餅,老北京范兒的是一面是白面、一面是紅糖和面的,粘在一起炸的。
炒肝配包子,東興居其實是最有名的,包子是要豬肉大蔥餡的,炒肝裡面不僅有肝,還要有大腸 ,再用厚澱粉勾芡,最後撒上大量的蒜泥。真正的老北京吃炒肝不用勺子,而是之間捧在碗用嘴溜著碗邊嘬。
北京人早餐非常豐富,其匯聚了全國各地的特色小吃,特色 美食 ,個人認為比較有代表性的早餐搭配有如下幾種:
第一、最有北京特色的早餐(雞蛋湯)
雞蛋湯配小籠包:北京人早餐喜歡和雞蛋湯、豆腐腦等,豆腐腦全國各地都很多,但雞蛋湯真的好想是北京地區特別流行,燒好的湯中打入雞蛋,放入紫菜,給幾滴香油,吃起來既熱乎,又有營養,非常具有北京特色。在配上一籠剛出籠的小籠包,北京最喜歡的是鮮肉的小籠包。很有特色。
第二、煎餅配豆漿
北京大街小巷有很多賣煎餅的,大多打著山東煎餅、粗糧煎餅的招牌,不過據說今年經過整治後已經很難得能有在街上看到煎餅了,甚是可惜,煎餅可是我們中華小吃中非常有特色的一款啊,北京的煎餅口味眾多,但大多放入的油雞蛋、可加雞柳、火腿腸等,放上些黃豆醬、薄脆、鹹菜等非常有特色。在配上一杯豆漿,早餐生活如此美好。
第三、油條配豆漿或豆汁
油條大家都認識,但要稍微解釋一下豆漿和豆汁。這可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食品,豆漿黃豆炸好後煮開。豆汁是做粉條後發酵的副產品,口味酸咸,外地人很難吃得慣豆汁。
第四、北京傳統小吃(燒餅配炒肝等)
北京早餐中能代表北京風格的還有很多,燒餅、各種烙餅、炒肝、燒麥、各種各樣的粥,總能找得到你喜歡的哪一款。
第五、老北京炸醬面和其他各地的神面
老北京炸醬面、蘭州拉麵、山西刀削麵、四川擔擔面、酸辣粉,反正北京是匯聚全國 美食 的城市,所以在北京你能吃得到全國各地的 美食 ,在早餐這就是最好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