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北京城有幾個城門
北京歷代共有城門32個,分別為內城九門,外城七門,皇城四門,龍脈口四門,宮城四門,現代城門等。北京舊城有「內九外七皇城四」之說,指得是內城九門、外城七門以及皇城四門。
具體如下:
內城九門:正陽門、崇文門、宣武門、朝陽門、阜成門、東直門、西直門、安定門、德勝門
外城七門:永定門、左安門、右安門、廣渠門、廣安門、東便門、西便門
皇城四門:天安門、地安門、東安門、西安門
龍脈口四門:大清門、端門、長安左門、長安右門
宮城四門:午門、神武門、東華門、西華門
(1)北京的一共多少門擴展閱讀:
皇城四門——天安門、地安門、東安門、西安門,這四扇門是為城裡的文武百官進出宮廷用的。
1、天安門
天安門始建於明永樂十五年(公元1417年),最初名叫「承天門」,寓「承天啟運」、「受命於天」之意,是紫禁城的正門。此樓於公元1451年毀於大火,1465年予以重建,明末時又毀於兵火,直到清順治八年(公元1651年)重修,才大體成為今天的樣式,並改名為「天安門」。
2、地安門
地安門是北京中軸線上的重要標志性建築之一,是皇城的北門,天安門則是皇城的南門。南北互相對應,寓意天地平安,風調雨順。地安門位於皇城北垣正中,南對景山,北對鼓樓,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弘治十六年(1503年)二月重修。
3、東安門
位於今南、北河沿大街東側,與東華門大街交匯處。東皇城牆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原在玉河以西,河在牆外,宣德七年(1432年)東移,將玉河包入牆內。牆為南北走向,正對紫禁城東華門設東安門,為七間三門黃琉璃單檐歇山頂。
門內(西)為跨玉河之石拱橋,因官員們上朝陛見,皆由東安門進宮,所以俗稱此橋為望恩橋或皇恩橋。橋西原為永樂時之東安門,宣德時改為三座門式,通稱東安里門。望恩橋上砌有障牆,將兩門連為一體。
東安門在1912年袁世凱為抵制南下就任總統,操縱北洋軍兵變時燒毀,1926-1927年北洋政府內務部拆皇城牆變賣,東安里門同時被拆。據記載,橋上原有一座真武廟,拆牆後遷建於橋之西北。東皇城拆除後,玉河也陸續填平成為道路,即南、北河沿大街,大街與皇城牆間陸續建滿房屋,形成一個街區,其東即為東黃城根街。
4、西安門
北京西安門。位於西城區中部。建於明永樂十五年。無城台,門基為青白石,紅牆;單檐歇山黃琉璃瓦頂;面闊七間、進深三間,正中明間及左、右次間為門,各有紅漆金釘門扇1對;左、右稍間及末間作值班房。民國時拆除兩側城牆。
1950年毀於火,有楠木模型存世。原城門周圍有北京水準原點舊址、西什庫教堂、禮王府等文物古跡。
② 北京有多少個門的順口溜
內九外七皇城四,九門八點一口鍾。
「內九門」就是所謂的京師九門,即明清時期北京內城的九座城門:由打正陽門開始,崇文門、朝陽門、東直門、安定門、德勝門、西直門、阜成門、宣武門,一共九座。
「外七門」指的是明朝嘉靖年間修建外城時建的七座門:從東便門開始順時針數,廣渠門、左安門、永定門、右安門、廣安門、西便門,共七座。
「皇城四門」為天安門、地安門、西安門、東安門。
鍾鼓樓是京城報時中心,每到定更和亮更,鍾鼓樓就會鍾鼓齊鳴,這個時候也是城門關、開的時間,內九門要「打點」開關城門,但是崇文門除外,因為其他八門打點,只有崇文門是敲鍾,所以是「九門八點一口鍾」。
相關傳說
當年北京城是苦海幽州,修建北京城的時候,苦海的龍王出來搗亂,被劉伯溫擒住,鎮在崇文門城樓下的海眼裡。龍王問劉伯溫:「什麼時候放我出來?」劉伯溫說:「你什麼時候聽到崇文門上打點,就是你出頭之日。」結果為防止龍王出來禍害百姓,劉軍師將崇文門上的「點」換成了鍾,崇文門不打點,龍王就永無出頭之日了。
③ 北京九門是哪九門
北京九門分別為北面的德勝門、安定門;東面的東直門、朝陽門;南面的崇文門、正陽門、宣武門,又稱前三門;西面的西直門、阜成門。古代官職九門提督中的九門正是指這九門。
北京九門簡介
朝陽門:元稱齊化門,門內九倉之糧皆從此門運至,故瓮城門洞內刻有谷穗一束,逢京都填倉之節日,往來糧車絡繹不絕。
崇文門:元稱文明門,俗稱「哈德門」,「海岱門」。崇文門以瓮城左首鎮海寺內鎮海鐵龜著名。
正陽門:元稱麗正門,京人俗稱」前門」,與地安門(俗稱後門)南北呼應。瓮城中關帝廟為九門之首,故人稱「正陽關帝」。正陽門因皇帝龍車出入此門,正陽門又稱」國門」。
宣武門:元稱順承門(訛傳順治門)明永樂十七年,南拓北京南城牆時修建,沿稱元「順承門」之名。正統元年明政府重建城樓,增建瓮城、箭樓、閘樓,正統四年工程竣工。
阜城門:元為平則門,與朝陽門東西兩方遙遙相對,京西門頭溝,齋堂的煤車多出入此門,故瓮城門洞內由煤棧客商募捐刻梅花一束記之。
德勝門:元為健德門,為出兵征戰之門,寄語於「德勝」二字。
安定門:元稱安貞門。此門為出兵征戰得勝而歸收兵之門,京都九門中有八門瓮城內建築關帝廟,唯安定門內建真武廟,在諸門中獨具一格,從1924年拍攝的照片看,建築整潔,布局精練。
東直門:元祟仁門,此門為京華九門中最貧之門,以郊外盆窯小販,日用雜品占據瓮城為主,但瓮城廟中的葯王雕像極為精細,市人稱「東直雕像」。
西直門:元稱和義門,是東直門的姐妹門,「高亮趕水」的傳說人人皆知,更兼玉泉山到皇城的御水車都走此門,故瓮城門洞中刻有漢白玉水紋石雕一塊,京人皆知「西直水紋」。
④ 北京城門都有幾個
這是老北京流傳的順口溜:內九外七皇城四。說的是北京城門分為內城九門,外城七門以及皇城四門。
內城九門:正陽門、崇文門、宣武門、朝陽門、阜成門、東直門、西直門、安定門、德勝門
外城七門:永定門、左安門、右安門、廣渠門、廣安門、東便門、西便門
皇城四門:天安門、地安門、東安門、西安門
北京的城門,有一句順口溜全概括了:「內九外七皇城四,九門八點一口鍾。」
「內九」分別是:正南面有前三門,即當中的正陽門,俗稱前門。因為這座門位於故宮的前面而得名。它的左邊是崇文門,因元代有個叫哈德的王爺住在這里,所以大家又把這個門稱哈德門;前門的右邊是宣武門,曾用名順承門。
城牆東側向東開的兩座門是:朝陽門,元代稱齊化門,是向城內走糧車的。再一座城門是東直門,是運送柴木的城門。
城牆西側向西開的兩座門是:阜成門,是用駱駝向城內送煤的城門。再一座是西直門,是專門運水的城門,當年,皇上吃水都是從玉泉山用馬車拉來的。
北面兩座城門有德勝門,外出打仗要從德勝門出發,以取打仗得勝的吉利。北面東邊的城門叫安定門,外出征戰得勝還朝,進城時要進安定門,象徵消滅了敵人,實現了安定。
「外七」是明世宗為加強城防,在嘉靖三十二年增修的外城城門。與最北邊和內城的"前三門"平行的是東便門和西便門,東西兩邊兒分別是廣渠門和廣安門,南邊則是左安門、右安門和直通正陽門的永定門。
「皇城四」有:天安門、地安門、東安門和西安門四座城門。大臣入朝時,按照「文東武西」的規制進入皇城,文官要從東華門入朝。所以文官為了入朝近便,都住在東城,像劉羅鍋就住在東城禮士胡同。
「九門八點一口鍾」指過去城門都是在夜間要關的。關門前都要打「點」,點是一種古代的打擊樂器,用銅鑄成,類似桃形,呈扁平狀,中向隆起,邊穿兩孔,懸而擊之,敲起來聲音很響。現在法源寺東配殿還懸掛著一個「點」,可能是僧人作息時間的信號。
關城前要敲三遍「點」,第一遍「點」敲過,關上一扇城門,敲第二遍「點」時,另一扇再關上一半,敲第三遍「點」,門關得只留一點兒縫隙。趕城的人從很遠處就能聽到打點的聲音,這時都使足了勁奔跑,跑得氣喘吁吁,有時跑慢一點就被關在城外進不了城,或關在城內出不了城。這時,只好去爬「水關兒」,也就是疏通城市雨水的下水道,一般旱季沒水,小孩子或身體不太胖的人可以側著身子從欄桿縫隙中通過。
九個城門有八個城門關城時都是打「點」,惟獨這崇文門關城時敲鍾。老人說當年劉伯溫、姚廣孝建北京城時,修到崇文門,城樓下正好是一個大海眼,海眼上面有個巨黿趴在上邊。如果不把巨黿壓住,它一翻身,海水就會把京城淹沒。據說當初北京地區就是四十里苦海,一片汪洋,就因為巨黿堵住了海眼,北京才變成了陸地。
當時決定要把城樓修在黿背上,趁著它睡覺時把它壓住,不讓它翻身,就保險了。巨黿醒來後發現被壓住,很不高興,就問劉伯溫:你為什麼把城樓壓在我身上?劉伯溫又是吹捧又說好話,對巨黿說:「沒關系,反正你的力氣大,身上馱個城樓不算什麼。」巨黿說:那我何時才能翻身?劉伯溫說:當你聽到打「點」的聲音就可以翻身了。巨黿一想,每天關城都要打「點」,每天都可以翻身,就忍下來不再問。誰知足智多謀的劉伯溫,命人在崇文門把「點」換成了一口鍾,關城門時,只打鍾不打點,結果就成了「九門八點一口鍾」了。
⑤ 北京有幾個門
北京有9座城門,分別為北面的德勝門、安定門;東面的東直門、朝陽門;南面的崇文門、正陽門、宣武門,又稱前三門;西面的西直門、阜成門。
北京內城有城門九座故又名「內九城」,由朝陽門、崇文門、正陽門、宣武門、阜成門、德勝門、安定門、東直門、西直門組成,古代官職「九門提督」中的「九門」正是指這九門。京都九門大多無存。
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主要負責北京內城九座城門(正陽門、崇文門、宣武門、安定門、德勝門、東直門、西直門、朝陽門、阜成門)內外的守衛和門禁,還負責巡夜、救火、編查保甲、禁令、緝捕、斷獄等,實際為清朝皇室禁軍的統領,品秩初為正二品,後於嘉慶年間升為從一品。
(5)北京的一共多少門擴展閱讀:
正陽門位於內城南垣的正中,是皇帝專用的,皇上每年兩次出正陽門,一次是冬季,到天壇祭天,另一次是驚蟄,到先農壇去耕地。這兩次出行,都是要走正陽門。正陽門也叫前門,1949年2月3日北平解放,人民解放軍舉行入城式就是在這里。「大前門」香煙也是由此而得名。
宣武門城樓面活五間,通寬32.6米;進深三間,通進深23米;樓連台通高33米;重樓重檐,歇崇山峻嶺式灰筒瓦綠互諒互綠琉璃瓦剪邊。瓮城南北長83米,東西寬75米;西牆辟券門,其上為閘樓。瓮城南牆城台之上為箭樓,箭樓面活七間,通寬36米;通進深21米,連台通高3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