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北京天橋在哪裡
北京天橋在北京市宣武區東部正陽門外,古時候是供天子到天壇、先農壇祭祀時使用的,所以稱為天橋,後經多次改建,至1934年全部拆除,橋址不復存在,之後是作為北京的一個地名存在。
清《光緒順天府志》記載:「永定門大街,北接正陽門大街,井三。有橋曰天橋。」,還有清末民初的著名詩人易順鼎在《天橋曲》寫下「酒旗戲鼓天橋市,多少遊人不憶家」,表明當時天橋的繁榮景象。
天橋原有漢白玉石橋一座,橋下是小河龍須溝,范圍包括正陽門大街,經過東西珠市口向南,天壇壇門的西北方向,在永定門以北的地區,之後形成十分有京味的天橋市場。
在解放前,有很多藝人在天橋附近「撂地」,就是在地上畫個白圈作為演出的場地,當時的雜耍是天橋市場的一個特色,項目繁多,技藝高超,比如拉弓、舉刀、抖空竹空竹、舞叉、耍中幡、硬氣功等。
天橋地區是指珠市口以南,永定門以北,東臨天壇,西至先農壇,當時天橋是平民區的代表,百姓可以購物,看雜耍,還可以品嘗一些美食。
『貳』 正陽門是北京哪個門
正陽門是北京內城的正南門。
正陽門,俗稱前門、前門樓子、大前門,原名麗正門,是明清兩朝北京內城的正南門。位於北京城南北中軸線上的天安門廣場最南端。始建於明成祖永樂十七年,是老北京「京師九門」之一。它集正陽門城樓、箭樓與瓮城為一體,是一座完整的古代防禦性建築體系。
正陽門的作用價值:
在北京城諸門中,正陽門規制最為隆崇,是中國封建社會後期城市布局、軍事防禦、禮儀制度和建築藝術的形象體現,也是老北京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
正陽門作為北京僅有的一座城樓、箭樓保存完好的封建帝都之門,既是歷史文化遺存,也是北京古都特色的絕佳載體,人文蘊涵深厚。
正陽門作為不可再生的文物資源,以其無聲的建築語言,不僅向世人展示出封建社會都邑城垣中的一個局部,而且,在古代建築、文化藝術、民俗禮儀、王朝歷史等方面,都有其獨立的存在意義與研究價值,是北京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組成部分、老北京城的標志性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