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北京城內唯一保存完整的城門是哪個
在我的記憶里,北京有句俗語叫“前門樓子九丈九,四門三橋五牌樓”,這說的就是位於北京城南北中軸線上的天安門廣場最南端的正陽門。被人們稱為中軸線上的青龍。
正陽門規格高於其它八門,素有“四門三橋五牌樓”之說。那這“四門三橋五牌樓”是什麼意思呢?
四門:指正陽門共有四個門洞,即城樓門洞、箭樓門洞、瓮城兩側的東、西閘門各一個門洞。而其它八門均只有兩個門洞,即城樓門洞和瓮城單側閘門的門洞,箭樓皆無門洞,只具備防禦堡壘的功能。
三橋:指箭樓前方護城河上的正陽橋,其實是一座石拱橋,但寬闊的橋面被欄桿分隔成三路通道,居中的通道正對著箭樓門洞,稱為御道,只有皇帝才能通行。
五牌樓:指正陽門前那座“六柱五間”的跨街牌樓。在明代京城九門都建有牌樓,唯獨正陽門牌樓的規格最高,有五個開間。如今只有正陽門牌樓得到復建。
正陽門的主要建築有:城樓、箭樓、瓮城、雉堞和女兒牆、馬道、鋪舍
正陽門城樓
正陽門城樓坐落在磚砌城台上,城台上窄下寬,有明顯的收分,寬95米,厚31.45米,高14.7米,城台南北上沿各有1.2米高的宇牆,佔地3047平方米,城台上以城磚海墁。城樓為灰筒瓦綠琉璃剪邊重檐歇山三滴水樓閣式建築,樓脊飾龍頭獸吻,每面有檐柱、老檐柱和金柱三層柱子,朱紅樑柱,金花彩繪,樓上樓下四面均設門,面闊七間,進深三間,上下設迴廊,上層前後裝菱花格隔扇門窗,下層為朱紅磚牆,明間及兩側正面各有實榻大門一座。
城樓兩端沿城牆內側設斜坡馬道一通上下。通面寬41米,通進深21米,樓身寬36.7米,深16.5米,高27.3米,整個城樓通高43.65米,為老北京所有城門樓中最高者。城樓外側重檐以上懸掛木質大門匾。城門洞為拱券式,開在城台正中,五伏五券,內券高9.49米,寬7.08米,外券高6.29米,寬6米。
箭樓
正陽門的箭樓是最能體現古代軍事防禦思想和技術水平的建築,為一磚砌堡壘式建築,雄踞於磚砌城台之上。城台高約12米,上窄下寬,亦有明顯收分。城台正中辟券門,與城門相對,五伏五券,門洞內設"千斤閘",南側寬10米,北側寬12.4米,佔地面積2147平方米。
箭樓上下四層,樓頂為灰筒綠琉璃剪邊重檐歇山式,飾綠琉璃脊獸。南、東、西三面辟箭窗,以作對外防禦(射擊)之用,南面四層,每層13孔,東、西各四層,每層4孔,連抱廈2孔,共辟86孔。箭樓的結構為前樓後廈,面闊七間,寬62米,進深20米;北出抱廈廡座,面闊五間,寬42米,進深12米,整座樓通高35.37米。在明清北京城垣的箭樓中,唯正陽門箭樓辟門,亦最為高大雄偉。形式比較獨特,一直被看成是老北京的象徵。
鋪舍
鋪舍是城垣頂上駐軍值班房,供守城兵士休息或堆放守城武器等之用。明代稱為鋪舍房,清代稱堆撥房。基本上是每座"馬面"之後的城垣頂上即築有一所,面闊三間,進深一間,為硬山式。陳宗藩《燕都叢考》中記述:內城垣上有"旗炮房九所",分布在九座城門樓旁,"堆撥房一百三十五所,儲火葯房九十六所";外城垣上有"堆撥房四十三所"。
很多關於北京的電視劇都有過正陽門出現在電視劇場景中作為背景,把正陽門作為一個地標性建築來展示。甚至有的電視劇的名稱都有正陽門,例如《正陽門下》、《正陽門下的小女人》,都是反映了北京某個年代的歷史記憶。通過正陽門來反映了時代的變遷,突出了新舊時代的強烈對比。
在北京城諸門中,正陽門規制最為隆重,是中國封建社會後期城市布局、軍事防禦、禮儀制度和建築藝術的形象體現,也是老北京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正陽門作為北京僅有的一座城樓、箭樓保存完好的封建帝都之門,既是歷史文化遺存,也是北京古都特色的絕佳載體,人文蘊涵深厚。
正陽門作為不可再生的文物資源,以其無聲的建築語言,不僅向世人展示出封建社會都邑城垣中的一個局部,而且,在古代建築、文化藝術、民俗禮儀、王朝歷史等方面,都有其獨立的存在意義與研究價值,是北京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組成部分、老北京城的標志性建築。
❷ 北京前門叫什麼名字
叫正陽門,俗稱前門,原名麗正門,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是北京城內城正南方向的門,位於天安門廣場南緣,前門大街北端,處在北京城的南北中軸線上,現存城樓與箭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