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北京知識 » 明清時期的北京怎麼稱呼
擴展閱讀
廣州狀元坊怎麼去站西 2025-01-18 03:15:18

明清時期的北京怎麼稱呼

發布時間: 2024-06-20 11:03:37

㈠ 清朝時北京的名稱

清朝時北京還叫北京,只不過清朝滅亡後被北洋軍閥統治期間曾改叫成「北平」過,直到新中國成立後又改回原來的稱呼「北京」,請參考有關北京的歷史資料,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一致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都定於北平,即日起北平改名北京。

北京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是中央四個直轄市之一,是全國政治和科學文化的中心,也是國際交往的中心,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它位於中國華北大平原的北端。城市西邊和北邊是連綿不斷的群山,屬於太行山脈和燕山山脈,東邊和南邊是緩緩傾向渤海的大平原。

北京全市面積16808平方公里,海拔高度43.5米,人口約1200萬。城市的行政區分為10個區8個縣,其中二環路以內的東城區、西城區、崇文區和宣武區是傳統上的內城區。近年來,內城區的東北部發展較快,西南部保留了較多的舊日風貌。

北京的氣候屬於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乾燥,有時有風沙;夏季潮濕多雨。一月份平均氣溫-4℃,七月份平均氣溫26℃。最好的旅遊季節是4月下旬~6月上旬、8月下旬~11月底。

北京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它作為城市的經歷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在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燕國就在北京地區建立都城,名稱叫「薊」。

秦、漢和三國時期北京地區是中國北方的重鎮。西漢末年王莽在北京地區建立了大燕國,北京的別稱「燕京」由此而來。南宋時期的遼在北京地區建立了陪都,金正式建都於北京。

從此以後的元朝、明朝和清朝的都城均建立在北京,共有34位皇帝在此發號施令統治全國。

悠久的歷史給北京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跡和豐富多彩的人文景觀。宏偉的萬里長城和規模巨大的紫禁城是聞名世界的旅遊景點;頤和園、北海、香山、天壇等皇家園林的優美景緻和瑰麗建築使遊人流連忘返。

新中國成立以後,北京作為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各項事業和城市基礎設施有了長足進展。特別是1978年實行「改革開放」以後的二十多年裡,北京的面貌一直在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

現在,各種現代化的建築拔地而起,對外交往不斷擴大。隨著2008年北京奧運會申辦成功,北京正在大踏步地進入國際大都市的行列。

㈡ 北京在歷史上曾有過哪些稱呼

幽州、大都、北平、析津府、燕都等。

1、幽州

幽州之名,最早見於《尚書·舜典》:「燕曰幽州。」兩漢、魏、晉、唐代都曾設置過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帶。

2、大都

元大都,簡稱大都,是元朝的首都,蒙古語稱為Dayi,突厥語稱為「汗八里」(Khanbaliq),意為「大汗之居處」。

由元代科學家劉秉忠規劃建設,自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四年(1267年)至元順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為元代京師。

其城址位於今北京市市區,北至元大都土城遺址,南至長安街,東西至二環路。元大都城街道的布局,奠定了今日北京城市的基本格局。

3、北平

北平是北京在歷史特殊時期曾經使用的城市名稱。最早出現於隋朝。後於1427年作為明朝的都城改名為北京,北平早於北京近60年。

民國時於1928年6月20日又改為北平市。日偽政府於1937年l0月12日又將北平改為北京,但實際上並未得到中國政府和廣大人民的承認,北平的名稱在此階段仍在延用。

1945年日寇投降後,又改為北平。直到1949年9月27日將新中國的首都定在北平後,才又將北平改為北京市。

4、析津府

公元938年遼太宗將幽州(今北京西南的廣安門一帶)定為「幽都府」,遼開泰元年(1012),改南京幽都府為燕京析津府,名稱來自於「以燕分野旅寅為析木之津」。直轄11縣並統6州。

5、燕都

據史書記載,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滅商以後,在燕封召公。燕都因古時為燕國都城而得名。戰國七雄中有燕國,據說是因臨近燕山而得國名,其國都稱為「燕都」。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北京

㈢ 北京在歷史上曾有過哪些稱呼

薊、燕、廣陽、幽州、范陽、幽都、析津、薊北、南京、燕京、燕山、永安、大興、大都、北平、順天、宛平。

「燕國」,其實在先秦時期一直被寫作「妟」(yàn)或「匽」,直到秦漢時期才被改寫作「燕」。所以,不僅西周燕都所在地在商代與西周時期會被寫作「妟」,東周時的薊城也會因為燕都的關系而被稱為「妟」。

所以說,在先秦時期,北京地區有兩個曾用名「薊」與「妟(匽)」,這兩個曾用名只是在後代史書上被寫成了「薊」與「燕」。

秦朝的薊縣為廣陽郡治所在,兩漢魏晉時期則先後是廣陽郡治、廣陽國都、燕國國都。廣陽郡轄下還有一個廣陽縣,位於今北京市房山區廣陽村,北齊以後這處廣陽縣整體並入了薊縣,所以漢魏時人往往稱呼廣陽縣為「小廣陽」,那麼「大廣陽」自然便是郡治所在的薊縣城了。

另外,兩漢時人有用郡名稱呼郡治所在城池的習慣,因此薊縣也被稱為「廣陽」。所以,廣陽便是北京地區在「薊」、「燕」之後的第三個曾用名。

隋唐時期,「幽州」便完全成為一個以今日北京市區為州城所在的地名。而且,由於隋唐時期對於地名與行政區劃經常在「州」與「郡」之間搖擺,所以幽州也偶爾會被改稱為「范陽郡」,「安史之亂」發動者安祿山曾經擔任過的「范陽節度使」便是幽州被叫做「范陽郡」時所授予的使職。

隨著安史之亂的平息,唐朝比較忌憚「范陽」這個名號,便再也沒有使用「范陽郡」與「范陽節度使」之名,而是一直沿用「幽州」了。所以,「幽州」與「范陽」便分別是北京城的第四、第五個曾用名。

(3)明清時期的北京怎麼稱呼擴展閱讀:

辛亥革命後的民國元年(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定都南京,同年3月遷都北京,直至民國十七年(1928年)中國國民黨北伐軍攻佔北京,張作霖敗回東北,北洋政府下台。

民國伊始,北京的地方體制仍依清制,稱順天府。直至民國三年(1914年),改順天府為京兆地方,范圍規格與順天府大致相同,直轄於中央政府北洋政府。

這一時期,北京新建了有軌電車系統,和一批現代的文化教育機構,如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燕京大學、輔仁大學、協和醫學院等。

民國十七年(1928年)六月,北伐戰爭後,首都遷回南京,撤銷原京兆地方,北京改名為北平特別市,後改為北平市,隸屬於南京國民政府行政院。

民國十九年(1930年)6月,北平降格為河北省省轄市,同年12月復升為院轄市。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七·七事變後,北平被日本佔領。偽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此成立,且將北平改名為北京。

㈣ 歷史上的北京,北京從古至今有多少稱呼

薊:戰國時燕國的都城。
漁陽:秦朝時北京的名字。
涿郡:隋朝時京杭大運河的北端。
范陽:唐玄宗時安史之亂,安祿山在此起兵。
幽州:五代時北京的名字。
南京:遼時北京的名字。
燕京:又叫中都,金朝的都城。
大都:元朝的都城。
北京:明清都城。
北平:1929年至1949年,民國時期。
北京:1949年至今。

㈤ 緔紱佸煄鍜屾晠瀹鐨勫尯鍒

娌℃湁鍖哄埆錛岀傳紱佸煄鏄鏁呭鐨勬棫縐般傗滅傳紱佸煄鈥濆拰鈥滄晠瀹鈥濆疄闄呬笂鏄鍚屼竴涓鍦版柟錛屽彧鏄鍦ㄤ笉鍚屾椂鏈熺殑涓嶅悓縐板懠銆傗滅傳紱佸煄鈥濇槸鏄庢竻鏃舵湡瀵瑰寳浜鐨囧鐨勭О鍛礆紝鏄鏄庢竻涓ゆ湞鐨囧笣灞呬綇鍜屽姙鍏鐨勫湴鏂癸紝璞″緛鐫鐨囨潈鐨勮嚦楂樻棤涓婂拰濞佷弗銆傝屸滄晠瀹鈥濆垯鏄鍦1925騫存竻鏈濈伃浜″悗錛屽硅繖搴у孌跨殑鏂扮О鍛箋
緔紱佸煄錛屼篃琚縐頒負鏁呭錛屼綅浜庡寳浜甯備腑蹇冿紝鏄涓鍥芥槑娓呬袱浠g殑鐨囧錛屽嬪緩浜庢槑鏈濇案涔愬洓騫達紙1406騫達級錛岃嚦姘鎬箰鍗佸叓騫達紙1420騫達級絝e伐錛屽悗緇忚繃澶氭℃墿寤哄拰淇緙錛屽艦鎴愪簡鐜頒粖鐨勮勬ā鍜屾牸灞銆傜傳紱佸煄鍗犲湴綰72涓囧鉤鏂圭背錛屽緩絳戦潰縐綰15涓囧鉤鏂圭背銆
鏁呭鏄涓栫晫涓婄幇瀛樿勬ā鏈澶с佷繚瀛樻渶涓哄畬鏁寸殑鏈ㄨ川緇撴瀯鍙ゅ緩絳戠兢涔嬩竴錛屾槸鍥藉禔AAAA綰ф棶娓告櫙鍖猴紝1961騫磋鍒椾負絎涓鎵瑰叏鍥介噸鐐規枃鐗╀繚鎶ゅ崟浣嶏紱1987騫磋鍒椾負涓栫晫鏂囧寲閬椾駭銆

㈥ 北京的舊稱有什麼

北京是一座三千多年歷史的古都,「北京」是因朱棣取得皇位後建北京城,這是正式命名為北京的開始,至今已有600餘年的歷史。但北京在不同的朝代有著不同的稱謂,大致算起來有二十多個別稱。此次,我們總結了北京7個比較出名的「曾用名」,其中「北平」是婦孺皆知的曾用名,但除了「北平」,北京還被叫過什麼名呢?

再有一個名稱就是京師,明成祖於永樂十八年遷都北京,改稱京師,直至清代。北京雖然有過多個「曾用名」,但任何一個名稱都是匹配歷史節點的輝煌。諸如幽州,多次是華北第一大城市。諸如大都,曾是世界最大元帝國的都城,統轄著整個中東亞政務。也正是歷史輝煌不斷地積累,讓北京成為中華大地最為精粹的文旅城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