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北京特色紀念品 送人,北京有什麼特產值得帶回去送人的 北京的特產都有什麼
1、北京有什麼特產值得帶回去送人的 北京的特產都有什麼
北京可以帶回去特產有以下幾種:
1、北京烤鴨北京烤鴨是北京最有代表性的食物。最正宗的北京烤鴨可以在北京的全聚德烤鴨店吃到。顏色為紅色,皮薄而脆,肉質細嫩,肥而不膩。將烤鴨切片,蘸上甜面醬和蔥絲,然後用面餅包起來吃。味道真的很棒。
2、驢打滾。驢打滾是東北地區、老北京和天津衛的傳統小吃之一,因其最後製作工序中撒上的黃豆面,猶如老北京郊外的野驢打滾時揚起的黃土,由此得名。驢打滾豆香餡甜,入口綿軟,香甜入心。
3、炸醬面。老北京炸醬面是一道傳統的中式麵食,由菜碼、炸醬拌面條而成,流行於北京、天津、河北等地。主食材是面條,醬料主要以干黃醬和甜面醬為主,配菜就比較靈活,是當地很有特色的美食。
4、稻香村。稻香村是非常出名的點心品牌,精細考究的各式糕點、新鮮熟肉、豆製品製作的幾十種全素宮廷菜,以及乾果炒貨等,味道都十分好,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挑選。
5、北京果脯。北京的果脯蜜餞製作來源於皇宮御膳房。為了保證皇帝可以吃到新鮮的果品,廚師們會將水果泡在蜂蜜里保鮮,北京果脯口味酸甜適中,爽口滑潤,甜而不膩,果味濃郁,主要有杏脯、梨脯、秋海棠等。
6、桂花陳酒。桂花陳酒,在中國已有3多年的釀造歷史。北京葡萄酒廠釀制的桂花陳酒,以多年陳釀的上等白葡萄酒作為基酒,再搭配桂花作為香料,是一種高級無葯料的滋補飲料酒。
7、茯苓夾餅。北京特產茯苓夾餅,原是清朝末年的宮廷食品。相傳,是為慈禧太後特製,後來傳入民間稱為很受歡迎的京華風味小吃。好吃的茯苓夾餅甜香味美,入口即化,清爽適口,且價格低廉,可作經常食用的保健食品。
8、六必居醬菜。前門外有一條胡同叫糧食店街,臨街有一家店鋪,這就是已有四百五十多年歷史的六必居醬園。六必居醬菜,選料精細、製作嚴格,加工技藝精湛,其色澤鮮亮、脆嫩清香、醬味濃郁、咸甜適度。
9、北京酥糖。北京酥糖是中國三大名糖(上海奶糖、廣州水果糖和北京酥糖)之一,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北京的一些店鋪和作坊用刻有小孩形狀的銅模加工出酥糖,因此,北京人常叫它為「小孩酥」。北京紅蝦酥的特點可以概括為「酥、脆、香、甜」四個字。
1、大磨盤柿。大磨盤柿是北京著名的特產之一。這種柿子很大,平均大小
2、北京特色禮物紀念品
北京特色禮物紀念品有生肖兔兒爺冰箱貼、立體北京地圖手機殼、藏著古錢幣的長城磚盲盒這幾種:
1、生肖兔兒爺冰箱貼。
兔兒爺是老北京人最喜歡的民俗玩具,在外地遊客集中的商業街上,在景區的紀念品商店裡,都可以看到兔兒爺的身影。現場展示的兔兒爺卻與眾不同,這是「生肖兔兒爺」。在兔兒爺的底座上上揉入了生肖的形象,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生肖買一個相應的兔兒爺。而且這個生肖兔兒爺還是一個冰箱貼,即好看又實用又有個性。
2、立體北京地圖手機殼。
老北京四九城的圖片你可能在網路上見得多了,但是,把地圖做到手機殼上,還是立體的,你可能就沒見過了。除了四九城,還有大興機場等北京標志性景觀做成的手機殼。買個這樣的手機殼,不僅與眾不同,還瞬間顯得很有文化。
3、藏著古錢幣的長城磚盲盒。
這款文創產品簡直突破了一般人的想像。這磚是特製的,巴掌大小,顏色與普通磚頭無異,青灰色,但是為了方便孩子打碎從裡面找到古錢幣,硬度比普通磚頭低得多。當然古錢幣也是仿製的。這款玩具可以說太適合是愛動手拆東西的小朋友了,而且還能讓他們體驗一次考古的樂趣。
北京比較適合買紀念品的東西的地方:
去大柵欄,前門大街,王府井,南鑼鼓巷,外地人來北京要想買點紀念品就去這幾個地方,因為在北京這幾個地方紀念品比較全,有各種小食品,中,高,地襠衣服,各式各樣的小飾品,在這些地方既能看到雄偉壯觀的天安門,英雄紀念碑,紀念堂,天門樓,人民大會堂,軍事博物館,既能玩又能購物。
3、北京有什麼值得買的旅遊紀念品?
1、四合院拼圖 40元/件(北京新華書店鼓樓店)
2、北京風格布老虎鞋 48元/雙(內聯升,前門大柵欄街34號 帶給年輕人的北京「引路人」)
3、興穆水管燈 48元—120元/個(興穆店,南鑼鼓巷35號)
4、老北京剪紙 1元—100元/張(老北京剪紙店,南鑼鼓巷110號)
5、老北京泥人彩塑 10-100元(泥人張,東城區王府井大街138號新東安市場B1樓)
6、老北京建築模型系列 140—220元/個(一點光,北京南鑼鼓巷80號)
7、創可貼北京元素T恤 98元/件(創可貼8,南鑼鼓巷61號)
8、GRIFTED京劇造型青衣手偶 199元/個(GRIFTED,南鑼鼓巷32號)
吃的話,首推北京烤鴨,真空打包,也可以帶走。
4、北京有什麼特產?
北京特產太多了,除了北京烤鴨,還有下列特產可以帶回家給親人朋友們分享:
1.北京果脯
北京果脯口味酸甜,甜而不膩,柔軟可口,果香濃郁,採用宮廷傳統秘方精緻而成。北京果脯的品種有:杏脯、梨脯、秋海棠、蘋果脯、桃脯等,果脯選料精細,加工精緻,色澤光潤,老少咸宜。
2.茯苓夾餅
茯苓夾餅是北京特產,以稻香村所產的最為出名。茯苓夾餅是一種滋補性傳統名點,皮薄如紙,色澤雪白。該餅的 夾心有果仁、茯苓粉。桂花、蜂蜜、白糖,滋味甜美, 入口即化,還具有 滋陰補陽、安神益脾的功效。
3.京八件
京八件是典型的北京風味的糕點,由清宮廷御膳房始創,
4.北京酥糖
北京酥糖是北京地區的傳統名點,位居 中國三大名糖之一,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紅蝦酥糖。北京酥糖具有「酥、脆、 香、甜」的特點。
5.六必居醬菜
六必居是北京 歷史 最悠久的醬園,六必居生產的醬菜工藝精湛,顏色鮮亮,醬味濃郁,清香脆嫩,深受百姓歡迎。主要的產品有:甜醬黑菜、甜醬八寶菜等。
6.密雲金絲小棗
密雲金絲小棗味道甜美,果汁充盈,色澤紅潤,密雲金絲小棗的特點是皮薄、肉厚、核小,它
與鴨梨、核桃並稱為「密雲三寶」。
7.北京絹花
北京絹花是北京傳統的手工藝品,又被稱為 「京花」, 是將絲、綢、緞等原料,經過多道工序精緻而成。北京絹花的特點是造型優美,色澤悅目,形象逼真。
8.老北京布鞋
老北京布鞋是北京特產之一,具有濃郁的 歷史 文化。老北京布鞋用料考究,休閑舒適,綠色環保,具有透氣、輕便、除汗、除臭的特點。
如果要選北京的特產,我覺得一定要有特色,要正宗,那非老字型大小莫屬了。六朝古都北京城,最不缺的就是老字型大小。老字型大小,代表的是一份信譽的認可,一種口味的傳承。如今,不是每一個老字型大小都能對得起它曾經的盛名,具體的咱就不點名了。今天我給你推薦的,一定是老北京人認可的,在 美食 如林的帝都,現在還天天吃、天天惦記的老字型大小、好味道!
北京全聚德烤鴨,要說北京最有名的是什麼?烤鴨、長城、天安門!所以很顯然,烤鴨是最合適的!讓家裡人也嘗嘗正宗北京烤鴨!全聚德烤鴨被譽為「中華第一吃」。周恩來總理也曾經多次把全聚德「全鴨席」選為國宴。是你送人的首選。
稻香村的點心,想必大家跟我一樣,除了烤鴨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稻香村了吧。稻香村這么有名不是沒有原因的,精細考究的各式糕點、新鮮的熟肉、用豆製品做成的幾十種全素宮廷菜、各種乾果炒貨,還有在別處難得一見的江米酒釀、年糕、炒紅果等傳統 美食 ……糕點是真好吃啊,送給親朋好友倍兒有面!
王致和臭豆腐,王致和臭豆腐有300年 歷史 ,發明人是安徽文人王致和,王致和臭豆腐臭中有奇香,是一種產生蛋白酶的黴菌分解了蛋白質,形成了極豐富的氨基酸。臭豆腐曾作為御膳小菜送往宮廷,受到慈禧太後的喜愛,親賜名"御青方"。
六必居醬菜,六必居醬菜是京城最悠久、最負盛名的老字型大小之一,六必居醬園始於明朝嘉靖九年,距今已經有400多年的 歷史 了,如今不但是京城許多家庭的必備小菜,也是國宴上必備的名小菜之一,具有很高的 歷史 文化價值、營養保健價值和品牌價值。剛剛度過春節,給朋友來點醬菜也是不錯的選擇。
北京果脯,北京的果脯蜜餞製作來源於皇宮御膳房。為了保證皇帝一年四季都能吃上新鮮果品,廚師們就將各季節所產的水果,分類泡在蜂蜜里,好讓皇帝隨時食用。北京果脯口味酸甜適中,爽口滑潤,甜而不膩,果味濃郁,主要有杏脯、梨脯、秋海棠等……
張一元茶莊,張一元茉莉花茶以其「湯清、味濃、入口芳香、回味無窮」的特色,深得國內外茶客的歡迎。張一元自製小葉花茶唯美價廉又有深厚的老北京文化底蘊。是京城百姓離不開的生活必需品,也是送給長輩的首選品。
馬聚源帽店,是一家久負盛名的中華老字型大小。它始建於(清)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至今已有199年的 歷史 ,在清末民初時北京城曾流傳著一個順口溜"頭戴馬聚源,腳踩內聯升,身穿八大祥,腰纏四大恆"。用以向別人炫富,可見馬聚源的帽子在當時人們心目中的地位了。它生產的帽子,因用料講究,做工精細、貨真價實、品種齊全、花色繁多而著稱於世。如果是送給女朋友或者是媽媽們,她們肯定會高興壞的。
北京一得閣,北京一得閣以墨汁揚名於天下,色澤純美、膠度適中、揮灑流暢、墨中之寶也。一得閣距今已有100多年的生產 歷史 ,深受文人墨客的喜愛,"一得閣"墨汁是採用四川高色素炭黑、骨膠、冰片、麝香、苯酚為原材料,運用傳統工藝 精細加工而成。四川高色素炭黑色深光亮;骨膠具有托浮力,使墨著紙而不湮;冰片、麝香 均為香料,清香四溢;苯酚是防腐劑,使墨汁長期貯存不腐不臭,一年四季都可使用。如果您的朋友有愛好文墨這也是不錯的選擇。
北京,自清朝至現代,都是國家的政治經濟中心,好吃的也很多。鹵煮火燒、豆汁兒、烤鴨、焦圈等等,數都數不過來,為大家熟知的是烤鴨。我再給你推薦一些除了烤鴨之外的特產,可以當作伴手禮送給親戚朋友。
(1)北京秋梨膏
據說秋梨膏是清朝宮里的,由御醫傳出來的,秋梨膏,顧名思義,就是由秋梨和其它中葯材放在一起製成的。兌水喝,有一股淡淡的梨的味道。對上火、煩躁、咳嗽,燥熱病症有好的療效。 信遠齋、恩濟堂 等老字型大小都有秘制的秋梨膏出售。
(2)北京酥糖
北京酥糖是我喜歡吃的一種糖了,紅蝦酥是在北京比較出名的,吃起來酥脆香甜,所以小孩都愛吃,又名「小孩酥」。這個比較常見,在北京街頭巷尾的超市裡都有賣的。
(3)密雲金絲小棗
棗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每天吃仨棗,一輩子不顯老。密雲的金絲小棗色澤殷紅,果實小,果皮薄,果汁較多,味道極甜,即可鮮食,也可曬制干棗。前門老北京土特產商場都有賣的。
(4)王致和臭豆腐
這個可能是最有味道的一樣特產了,王致和臭豆腐在清末的時候可是慈禧太後的最愛,真的是應了那句話——「聞著臭,吃著香」。如果你的身邊有喜歡吃這類 美食 的,可以去北京的各大副食商店去買哦!
(5)六必居醬菜
不知道你喜歡不喜歡醬菜,反正我喜歡,作為地道的北方人,我覺得醬菜就著饅頭或者面條吃,真的很下飯啊!八寶菜、海白菜等等。六必居的醬菜有五六百年的 歷史 了,北京的各大菜市場都有賣的。
(6)稻香村點心
稻香村的東西很全啊,精細考究的各式糕點、新鮮的熟肉、用豆製品做成的幾十種全素宮廷菜、各種乾果炒貨,還有在別處難得一見的江米酒釀、年糕、炒紅果等傳統 美食 ……重點是很好吃,而且送人也好看,就是有點略貴。稻香村的專賣店有賣的哦!
我來回答下這個問題,買點送人的北京特產,我認為得有里兒有面兒,如果完全站在北京人的角度,注重內容不考慮面子也不可行,那樣挑的特產估計也很難被其他地方的朋友所認可,下面給大家推薦幾樣~
全聚德烤鴨
這個好像沒什麼創意,也沒覺得怎麼好吃,但估計是大家的第一選擇吧,建議您去全聚德買,超市或紀念品店的大多不正宗。
稻香村點心
我們家吃點心大都是稻香村買,所以您來北京 旅遊 也可以買一點帶給親朋好友,可以買一盒京八件,有里兒有面兒,記住了一定得去北京稻香村專賣店買。
六必居醬菜
六必居醬菜是北京市傳統名菜,是京城許多家庭的必備小菜,主要產品有甜醬八寶瓜、甜醬黑菜、甜醬八寶菜等。建議您買個禮盒,自己家吃也很不錯。
北京果脯蜜餞
北京果脯採用宮廷傳統秘方,由鮮果加工精製而成,主要有杏脯、梨脯、秋海棠等各類產品,果脯和蜜餞的區分,按照在北京的習慣,把含水分低並不帶汁的稱為果脯。
兔兒爺
兔兒爺是北京市的地方傳統手工藝品,是把玉兔用泥巴塑造成各種不同形式的一種擺件,是給孩子帶禮物的好選擇。
毛猴兒
毛猴兒也是北京特有的一種民間手工藝品,因為其渾身披毛,形態又很像猴,所以被稱之為毛猴兒。如果您帶這個小物件給朋友,說明您對北京的了解那是相當深入了。
另外~
煙 可以買北京、中南海、人民大會堂等;
酒 可以買牛欄山二鍋頭、龍徽葡萄酒、同仁堂葯酒等;
茶 可以去張一元、吳裕泰買。
歡迎大家補充,祝您旅途愉快~
(圖片部分來源於網路,侵刪~)
北京烤鴨、北京冰糖葫蘆、北京酥糖
老北京的特產很多,有好吃的,也有好玩的,不過坑也多,所以在介紹北京特產前,先講容易被坑的地方:
1、北京幾個火車站,機場, 汽車 站之類地方的東西最好不要買,東西死貴還不一定好。
2、北京烤鴨不要帶,因為這東西你帶回去之後就不是那個味道了,烤鴨講究的就是現烤現吃,而且假的太多。
3、北京果脯不要買,這個北京人基本上不吃,一般都是北京周邊山區小廠生產的,質量可想而知。
4、茯苓夾餅不要買,現在的茯苓夾餅已經不是以前的了,不好吃。
說完了坑,現在咱來說說北京的特產:
給自家帶的:
1、稻香村的點心,這個其實送人也行,名氣大,味道還不錯,而且價格適中。
2、大順齋的糖火燒,這個味道也不錯,不過就是遠了點,大順齋在通州。
3、給家裡的小孩可以帶點大蝦酥、兔爺、臉譜、鬃人、毛猴。
大蝦酥
兔爺
臉譜
鬃人
毛猴
4、醬菜,這個也很有北京夜色,而且質量比較統一,推薦六必居和天源醬園的。
5、茉莉花茶,北京的特產之一,北京人喝茶比較喜歡喝花茶。推薦張一雲,正興德的。
送人:
1、富華齋餑餑鋪,這家店裡面的點心都是以前宮廷裡面的樣式,傳承的是宮里的手藝。點心好看又好吃,包裝大氣。就是價格有點貴,而且保質期比較短,基本上一兩天之內就要吃完,不然就費了。准備帶給老人或者送人的可以考慮。
2、牛街的各種甜點,像艾窩窩、蛤蟆吐蜜之類的甜點,不過這東西保質期也比較短,也一兩天內要吃完,時間長了不行。
艾窩窩
蛤蟆吐蜜
北京作為我們國家的心臟可以說也是一個有名的 旅遊 城市,像當地好吃的 美食 也是非常的多的,比較有名的就有老北京的炸醬面、北京烤鴨等都是特別的有名,像老北京炸醬面是過去北京人最常見的一道麵食,吃起來味道也是相當的不錯。
還有北京烤鴨那可是我國國宴上必備的一道 美食 ,像北京烤鴨的話做的味道不錯的就要數全聚德的烤鴨了,我國宴請外國友人全聚德烤鴨是必備的一道菜,如今的北京烤鴨也都成了國人最愛吃的一道菜,而且今天還有了真空包裝,全國各地的人都可以吃得上。
吃了老北京的炸醬面和北京烤鴨,當地的豆汁兒也是本地的一個特色,不過聽說味道比較的沖,一般不經常喝的人會喝不慣,還有北京的鹵煮、驢打滾、冰糖葫蘆、豆汁兒焦圈、豌豆黃、糖耳朵、糖火燒、炒肝等都是北京比較有特色的特產 美食 。
薩奇瑪,驢打滾,果脯…
北京是中國的首都,直轄市和國家中心城市,全國政治、經濟、文化的管理和決策中心,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其它好多的優勢在這就不列舉了,全國人民基本都知道,下面主要講北京的特產。
首先北京的特產當屬最出名的北京全聚德烤鴨,它是具有世界聲譽的北京著名特產。由漢族人研製而成,採用當今世界最優質的肉食鴨---北京鴨,經果木炭火烤制,色澤紅潤,肉質肥而不膩,被譽為「天下美味而馳名中外」。
再就是北京好吃的冰糖葫蘆,小時候非常喜歡吃糖葫蘆,一聽到賣糖葫蘆的叫喊聲,口水就不由自主的流了下來。現在的北京糖葫蘆經過改進,形成獨立包裝,既干凈又衛生。北京糖葫蘆已在大多數地方普遍落戶,老百姓不用到北京,也可以吃到美味的北京冰糖葫蘆。
第三要數北京老布鞋,北京老布鞋是在布鞋文化的傳承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以精湛的手法工藝,高超的製作流程,優質的布料而聞名於全國。它的特點是穿著舒坦、輕便實用、價格不貴,深受勞動者的喜愛。
另外北京還有特產水果,像北京鴨梨、大磨盤柿、密雲金絲小棗、北京果脯等。
特產小吃有東來順的涮羊肉、天福號的醬肉、月盛齋的燒羊肉等。
特產就是打不開市場、賺不來大錢的落後產品,只有沒出過遠門的小農才會只盯著它們不放。真正的好東西,早就走向全國沖向世界了!
❷ 恍如隔世!京城最後一家副食店,這里的芝麻醬簡直絕了!
眾所周知,咱北京人的日常離不開芝麻醬和黃醬,尤其夏天,吃炸醬面和麻醬面上頓接下頓是常有的事,於是能否買到稱心可口的拌面原料就顯得十分重要;小北告訴您,鍾樓這兒有家趙府街副食店,必有您喜歡的各種「醬」!
趙府街副食店經理李瑞生為顧客配製小瓶麻醬
趙府街副食店——
老鋪三寶 「一桶一缸」
趙府街,位於鼓樓北側,北起中絛胡同,南止豆腐池胡同,與國盛胡同、國祥胡同、國興胡同等相通,全長390米。副食店坐落在趙府街67號,為街中十字路口的西北角。
自1956年開業,當時還是合作社的趙府街副食店就為鍾鼓樓一帶的居民供應著最地道、最可口的黃醬和麻醬,以及各種副食品。
走進這家60多平米的小店,玻璃櫃台上擺放著幾個盛著醬黃瓜、辣菜絲、水疙瘩、大頭菜等北京人最鍾意的鹹菜、醬菜的盆。
醬菜盆的邊上是老式標准台秤,老顧客們看到秤砣、托盤、一定會倍感親切,在如今這可是稀罕物了。
而在櫃台後面的水缸里,放置的就是「鎮店神器」麻醬和黃醬了。其中敞口的是麻醬,用布蓋上的是黃醬。
用店經理李瑞生的話講:「北京品牌在全國名頭絕對過硬,北京人吃東西講究一種口味從頭吃到尾,比如這幾樣醬菜吧,基本都是六必居來的;這麻醬,是咱北京人一直愛吃的那一口兒,那一準兒錯不了。」
趙府街售賣的麻醬是用兩成芝麻八成花生配比出的,也就是北京人最認的「二八醬」,是李瑞生嚴格把關,從一家家供貨商中精挑細選出來的,最對北京人的口味兒。
再看黃醬,舀起一勺,香味兒直竄鼻子,再從其色澤、濃稠度上判斷,就能感覺出質量上乘,是做炸醬的佳品。
「我這兒的黃醬,炸出來保證不'抓鍋',必須醬香濃厚,別看是散裝的,只要不像前幾天那麼熱,您買回家放冰箱里存放個把星期都是保質保鮮的。」
李瑞生經理對自己的貨品自信滿滿,他還推薦了店裡銷路特別好的一款瓶培碰裝小磨香油,而其生產廠家與前文提到的麻醬一樣,屬於「北京燕橋香油廠」。
「小磨香油這個大家都懂,卻未必知道後面還有一層呢,叫'小磨水提法',這瓶香油就是用這方法提煉出來的,全北京的街面上配畢談能買到這款香油的,怕是沒幾家。」
這「小磨水提法」的香油,也就和黃醬、麻醬一起,被附近街坊譽為趙府街副食品的三寶,進店的客人也確實是奔這三樣兒的居多,再捎帶手買水疙瘩、大頭菜的。
趙府街副食店——
轉型陣痛 變與不變
與超市售賣的袋裝醬不同,趙府街副食店一直堅持「一桶一缸」,即散裝的麻醬桶和黃醬缸,堅持將最純粹、正宗、新鮮的老味道帶給大夥兒。
1987年,28歲的李瑞生接父親班來到趙府街副食店上班,彼時店裡的陳設,幾乎與今日數則別無二致。
據周邊胡同里的老人回憶,當時的副食店有四間門臉,面積大約130平方米,劃分為肉類組、蔬菜組、煙酒食品組等門類,可謂品種齊全。
上世紀90年代,隨著憑票供應制度的漸漸消亡,京城的菜市場、綜合超市一家家地開了起來,國營老店的經營受到了很大沖擊,這其中就包括趙府街副食店。
在激烈的競爭下,趙府街副食店將肉類組、蔬菜組等相繼淘汰,離職的員工越來越多,原先130平方米的門臉,隔開一大半租給別人賺取租金,但依舊止不住業績的持續下滑。
窘境之下,李瑞生卻選擇了堅持,2006年,他與一家連鎖公司簽訂合同,趙府街副食店開始由他自負盈虧,成了這家店的「第五代掌門人」。
雖然在經營管理上跟住了時代步伐,有了變化,可在經營方式上,李瑞生卻「執拗」的選擇了不變。
「想當初憑票憑本供應的年月,米、油、肉、蛋、菜,不是有錢就能買到,想買多少就買多少的,也不是想去哪買就能去哪買的,比方說趙府街賣的黃醬,您家就是住地安門,按說不遠吧?對不起,也不能來這兒買。」
「那會兒東西是少,老百姓可選擇的花樣有限,可質量過硬啊,吃著對味兒,所以後來經濟體制改革,我經手後,就堅持賣北京人喜歡吃的東西,就是老口味兒,當年賣散裝醬,我這兒就一直這么賣,入口的吃食,真不能含糊。」
事實證明,以不變應萬變的經營方式成功了!趙府街副食店的散裝醬以及醬菜、山楂卷等都成了老北京人吃不夠的食品。
來這兒的基本都是回頭客,有的曾經住在附近,如今搬到了天通苑、通州、大興、石景山,坐地鐵、倒公交,如此大費周章也要來這買上這口兒饞人的麻醬、黃醬。
更有一位天津小夥子,定期開車穿越京津塘高速來這買醬,每次黃醬、麻醬和其他一些食品都堆滿了車子的後備箱。
盛醬的大缸,老式的櫃台、算盤和台秤,旋轉的吊扇,還有牆壁上那些描繪著固體醬油、代藕粉、大前門香煙等老物件的水粉畫,讓每一位進店的顧客都有一種看年代大戲的既視感。
據說,李瑞生經理就要退休了,這么原汁原味兒的副食小店,您還不趕緊來逛逛,麻醬、黃醬、香油這鎮店三寶的售價如下:
此外,還有20元一瓶、現買現盛的麻醬,買回家放入冰箱中,可儲存一年。
不過小北要提醒您的是,趙府街及周邊胡同最近正在進行拆違工作及路面整改,您來的話一定注意路況,注意腳下,別碰著摔著,最好白天光線好的時候來;盡量別開車,否則停車掉頭會遇到大麻煩。
地址:鍾樓北趙府街67號
交通:地鐵2號線或8號線,鼓樓大街站G口出
鍾鼓樓——
中軸線之首 京味兒之最
說到胡同整改,趙府街副食店能夠在巨大的社會變革、快速的經濟轉型、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下來,與身處在鍾鼓樓——這一老北京文化積淀深厚的地界兒不無關系。
說的直白點,與四九城內殘存的其它胡同區已經多被務工人員租住不同,鍾鼓樓周邊的胡同院落里,居住的老北京人比重很多,所以原汁原味的京味兒元素保留的還算完備。
象天法地,坐北朝南,九經九緯,左祖右社,面朝後市,方正對稱,恢宏嚴謹......以上詞彙,就是梁思成先生心心念念的北京中軸線,她華麗而又壯闊,其北端的起點,便是鍾鼓樓。
北京鍾樓
鼓樓又被稱作「譙樓」,在元代時名為齊政樓,鍾樓曾是元代萬寧寺的中心閣,直到清代重建後才呈現出今天的面貌。
北京鼓樓
鼓樓上設置的漏刻壺一共有四個,分別為:天池、平水、萬分、收水。
早年間,鍾鼓樓的報時鍾鼓曾是組成京城百姓生活的重要部分。白天正午時分鍾樓負責鳴鍾;而在夜晚,鼓樓則要擔起擊鼓報時的責任。所謂「晨鍾暮鼓」便是如此。
鍾鼓樓的存在同樣給予了文藝工作者們創作的靈感與來源,作家劉心武先生的著名小說名為《鍾鼓樓》;
「魔岩三傑」之一何勇演唱的京味搖滾經典同樣名為《鍾鼓樓》,曾經紅火了整個90年代;
何勇(左)和竇唯
在前不久姜文導演的《邪不壓正》中,彭於晏飾演的李天然就曾潛藏在鍾樓做起了敲鍾人,謹遵「緊十八、慢十八,不緊不慢又十八」的口令,一邊敲鍾一邊和心上人約會,一邊等待著復仇的時機,將影片推向了最後的高潮。
《邪不壓正》劇照
如今的鼓樓以南,毗鄰著什剎海和南鑼鼓巷兩處京城著名文化旅遊地標,連同著地安門外大街以及鼓樓東、西大街一起,遊客們一撥接著一撥,見天兒的熙熙攘攘、摩肩接踵、人頭攢動。
而鍾樓後以及鍾樓灣兒一帶,則是規劃一新的鍾鼓樓小廣場,踢花毽的,下棋的,抖空竹的,納涼聊天的......基本都是附近的街坊和市民。
鼓樓小廣場的北面,則是趙府街、豆腐池、鑄鍾胡同、國旺胡同、張旺胡同等傳統京味兒胡同,這里的氛圍更加安逸、宜居,由舊鼓樓大街,一直延綿至北二環路。
「鍾鼓樓吸著那塵煙,任你們畫著它的臉......」就如何勇在歌中所唱的那樣,鍾鼓樓、中軸線,整個老北京城,都似乎已變的面目全非。
眼下小北就盼著,鍾鼓樓後身的那些胡同里,類似趙府街副食店這樣的老北京風情還能再多存在些時日;因為這里是躲在喧囂的「網紅景區」背後、北京人生活的最後一方凈土,存著咱北京人的情懷、北京人的根!
鍾鼓樓的北京風味
餡老滿(鼓樓店)
推薦:招牌餃子、極品宮保雞丁、老滿餃子 、炸灌腸、焦熘丸子、 乾隆白菜
人均:65元
地址:舊鼓樓大街51號(喆啡酒店南臨)
延吉冷麵(鼓樓店)
推薦:精品冷麵 、拌牛肉 、羊肉串、雞腿石鍋拌飯 、 泡菜、明太魚絲、 桔梗
人均:36元
地址:舊鼓樓大街80號
炙子革命老北京炙子烤肉
(鼓樓店)
推薦:肥瘦羊肉、 蒜香肥牛 、五彩拉皮、肥牛金針菇卷、 肉餡香菇、烤雞翅
人均:94元
地址:舊鼓樓大街鈴鐺胡同25號
寬店(鼓樓店)
推薦:原味烤雞翅 、自製土豆泥 、 冰霜情果、 骨肉相連、烤麵包片、 饅頭片
人均:74元
地址:舊鼓樓大街135號
姚記炒肝(鼓樓店)
推薦:炒肝、鹵煮火燒、 西葫蘆雞蛋餡素包子、 炸灌腸、炸咯吱、 麻豆腐
❸ 澶栧湴甯︿粈涔堝寳浜鐗逛駭鍥炲幓姣旇緝濂
1. 鍖椾含縐嬫ⅷ鑶
- 鍞愪唬瀹寤瘋嵂鍝侊紝鑷蟲竻鏈濅紶鍏ユ皯闂淬傜嬫ⅷ鑶忎互縐嬫ⅷ涓轟富瑕佸師鏂欙紝鍏鋒湁娑﹁偤銆佹㈠挸銆佸幓娓淬佹竻蹇冪殑鍔熸晥銆傞夋嫨鑰佸瓧鍙峰搧鐗屽備俊榪滄枊銆佹仼嫻庡爞絳夈
2. 鍖椾含閰ョ硸
- 涓鍥戒笁澶у悕緋栦箣涓錛屼互綰㈣櫨閰ョ硸涓轟笂涔樸傞叆緋栫壒鐐規槸鈥滈叆銆佽剢銆侀欍佺敎鈥濄傚湪鍚勫ぇ瓚呭競鏈夊敭銆
3. 瀵嗕簯閲戜笣灝忔灒
- 鑹叉辰孌風孩錛屾灉灝忕毊鍚勶紝奼佸氬懗鐢溿傛棦鍙椴滈熶篃鍙鏅掑共錛屼笌楦姊ㄣ佹牳妗冨苟縐板瘑浜戜笁瀹濄傚湪鍚勫ぇ瓚呭競鍧囨湁鍑哄敭銆
4. 鐜嬭嚧鍜岃嚟璞嗚厫
- 300騫村巻鍙詫紝鍙戞槑浜哄畨寰芥枃浜虹己涓栫帇鑷村拰銆傝嚟璞嗚厫緇忚繃錏嬬櫧閰跺垎瑙o紝褰㈡垚涓板瘜姘ㄥ熀閰革紝鍛抽亾椴滅編銆傚湪浜鍩庡悇澶у壇椋熷晢搴楁湁鍞銆
5. 鍏蹇呭眳閰辮彍
- 宸叉湁鍥涚櫨浜斿嶮澶氬勾鍘嗗彶錛岄叡鑿滄櫠綰㈤忎寒銆侀欒剢鍙鍙c傚湪灝忔疆濡炰笅楗涓鏄蹇呭囩炲櫒錛佸湪鍖椾含鍚勫ぇ鑿滃競鍦哄潎鏈夊敭銆
6. 紼婚欐潙鐐瑰績
- 榪囧勾甯︿粈涔堝洖瀹訛紵紼婚欐潙鏄棣栭夈傚悇寮忕硶鐐廣佺啛鑲夈佸叏緔犲寤瘋彍銆佸共鏋滅倰璐х瓑浼犵粺緹庨熴傚悇澶хɑ棣欐潙闂ㄥ競鏈夊敭銆
7. 鍖椾含鏋滆劘
- 婧愯嚜瀹寤峰盡鑶蟲埧錛屽彛鍛抽吀鐢滈備腑錛岀埥鍙f粦娑︼紝鐢滆屼笉鑵匯傚湪鍐滆錘甯傚満鍜岃秴甯傚潎鏈夊崠銆
8. 鑼鑻撳す楗
- 娓呮湞瀹寤烽熶寒鎵媯氬搧錛屽叿鏈夊仴鑴懼紑鑳冪殑鍔熸晥銆傜敎棣欏懗緹庯紝鍏ュ彛鍗沖寲銆傜ɑ棣欐槬闂ㄥ簵鐨勮尟鑻撳す楗兼渶涓哄嚭鍚嶃
9. 鐗涙爮灞變簩閿呭ご
- 钂擱厭鏃剁浜屾℃祦鍑虹殑閰掞紝嫻撳害楂樺嵈涓嶇儓錛岄唶鍘氭夐欍傛槸鍖椾含鐨勪紶緇熺櫧閰掞紝閫傚悎閫佺粰鐖卞枬閰掔殑鐖朵翰銆傚悇澶ц秴甯傞兘鑳戒拱鍒般
10. 鍖椾含妗傝姳闄堥厭
- 宸叉湁3000澶氬勾閰塊犲巻鍙詫紝浠ュ氬勾闄堥吙鐧借憽钀勯厭涓哄熀閰掞紝楂樼駭鏃犺嵂鏂欑殑婊嬭ˉ楗鏂欓厭銆傚湪鍚勫ぇ瓚呭競鏈夊敭銆
11. 椹存墦婊
- 鑰佸寳浜浼犵粺灝忓悆錛屾厛紱уお鍚庨潪甯哥埍鍚冦備絾瑕佹柊椴滃埗浣滐紝涓嶅疁闀塊旀惡甯︺傜墰琛楃殑鐧借版渶涓哄嚭鍚嶃
12. 鎬鏌旀澘鏍
- 棣欑敎杞緋錛岀儹椋熸渶浣熾傚緩璁璐涔伴矞鍝侊紝涓嶅疁涔呭瓨銆傚湪琛楄竟灝忔憡銆佸競鍦烘湁鍞銆
13. 鍐扮硸闆鐞
- 榪囧勾鏈熼棿澶氬悆娌硅吇錛熷啺緋栭洩鐞冨姪娑堝寲銆傞傚悎閫侀暱杈堛傚湪姘旀俯涓嶉珮鏁鍒欑殑鏉′歡涓嬶紝淇濆瓨鏈熻緝闀褲
14. 閲戠硶錛堝北妤傜硶錛
- 濮嬩簬娓呬唬錛屾厛紱уお鍚庢瀬涓哄枩鐖便傚紑鑳冨仴鑴撅紝閫傚悎鑰佷漢椋熺敤銆傞噾緋曞紶鐨勯噾緋曟渶涓哄嚭鍚嶃
15. 鍖椾含鐑ら腑
- 鍖椾含鐗逛駭涔嬩竴錛屽巻鍙叉偁涔呫傜湡絀哄寘瑁呯殑鐑ら腑鍛抽亾涓嶅傜幇鐑ゃ傚叏鑱氬痙銆佷究瀹滃潑銆佸ぇ钁g儰楦搴楃瓑銆
鍦ㄩ夋嫨鍖椾含鐗逛駭鏃訛紝瑕佹敞鎰忛伩鍏嶈喘涔板亣鍐掍吉鍔d駭鍝侊紝灝ゅ叾鏄鐏杞︾珯銆侀暱閫斿㈣繍絝欓檮榪戠殑鍟嗗簵銆傝喘涔板墠鏈濂藉仛浜涚綉涓婂姛璇撅紝紜淇濊川閲忋傚寳浜鐗硅壊灝忓悆銆佺硶鐐圭瓑錛屾渶濂芥槸鐜板仛鐜板悆錛屼笉瀹滈暱鏃墮棿鎼哄甫銆
❹ 芝麻醬原是個「窮人樂」北京人用它「蘸世界」,外地朋友卻崩潰
有一種說法,檢驗一個北京人是否是真的土著,給他一碗豆汁,如果能就著焦圈和辣鹹菜喝下去就算合格,如果能白嘴喝下去,那就是幾代老北京無疑。然而這個測試如今已經有些失靈,從70後開始,包括我在內的不少人對豆汁的接受程度已經越來越低。
其實,我覺得更能代表北京人口味的是另外一種食物,不用檢驗,幾乎人人都愛。它可做蘸料,可做拌料,可做佐料,簡直萬事皆宜,它在北京人心裡占據無可替代的地位。沒錯兒,它就是可以用來「蘸世界」的芝麻醬。
就如同很多北京小吃一樣,外地朋友也無法理解口感滑膩,甚至有點「糊嘴」的芝麻醬究竟有何妙處。很多外地小吃傳到北京之後,也紛紛被它俘獲,陝西涼皮要澆上芝麻醬,四川麻辣燙也要澆上芝麻醬,當地人看到簡直要崩潰掉。然而北京人不接受關於芝麻醬的各種反駁,它無所不能,無處不在,沒理可講。
北京人的一日三餐都可以被麻醬包圓兒。一碗熱乎的麵茶上一定要淋一勺芝麻醬,一圈一圈吸溜著喝;到了晌午,來碗麻醬涼面,過涼水的面裹上芝麻醬,完全吃得停不下來;晚上呼朋喚友來頓涮羊肉了,夾起一筷子在水裡甩幾下,一股腦兒沉入麻醬碗底,就像老舍說的「那是動植物結合的精髓!」瞧瞧,有芝麻醬的日子,多麼幸福!
今兒咱就深入探討一下芝麻醬的事兒。芝麻是舶來品,漢朝時由張謇從西域胡地帶回,當時就被用於榨油,由於出油率高一直是主要的油料作物。雖然麻醬什麼時候出現不可考,但相信不會離芝麻油的出現時間太久。
宋代金華地方食譜《吳氏中饋錄》中記錄的「水滑面」方里出現了麻醬:「用十分白面揉搜成劑,一斤作十數塊,放在水內,候其面性發得十分滿足,逐塊抽拽,下湯煮熟。抽拽得闊、薄,乃好。麻膩、杏仁膩、咸筍干、醬瓜、糟茄、姜、腌韭、黃瓜絲作齏頭。或加煎肉,尤妙。」看著就香啊,其中提到的「麻膩」即芝麻醬。
袁枚的《隨園食單》提到麵茶的製作方法,也有麻醬:「熬粗茶汁,炒麵兌入,加芝麻醬亦可,加牛乳亦可,微加一撮鹽。無乳則加奶酥、奶皮亦可。」芝麻醬仨字終於堂而皇之進了名人食譜。
芝麻醬在北京人的生活中留下如此深刻的烙印,也許和物質匱乏時代的「窮人樂」有關。從1954年開始,麻醬實行計劃供應並由糧食部門管理,每人每月限量一兩。由於日常生活難見油水,去國營副食店「打麻醬」,然後在回家的路上一邊走一邊抱著瓶子舔便成了那個年代小孩的集體回憶。
當時有個廣為流傳的段子,大人派孩子去副食店打麻醬,回來發現分量不夠,於是找到副食店去理論,要求重新稱,售貨員說,您最好先稱稱孩子,因為短了的芝麻醬進了孩子的肚子。
芝麻醬還和作家老舍先生有一段趣事。有一年夏天,北京的芝麻醬供不應求,那點限量根本就不夠吃。老舍先生作為人民代表,向北京市政府提案:希望政府解決芝麻醬的供應問題。他說,「北京人夏天愛吃拍黃瓜,離不開芝麻醬!」不久,北京的副食店裡又有芝麻醬賣了,每戶還增加了1兩的供應量。老舍先生真是懂北京人,知道芝麻醬就是炎炎夏日裡北京人的「命」。
打芝麻醬還有很多好玩的事兒。當年各家裝麻醬的瓶子不同,瓶口大小不一。售貨員先把瓶子放在秤上,加上瓶子重量,再根據定量,把秤砣撥到某個位置。比如定量三兩,秤砣一般撥到三兩多一點。然後她拿起店裡盛麻醬的大勺,那勺子里永遠都有芝麻醬。很黏稠的麻醬從大勺里流下,形成一條淺咖啡色的細線,慢慢流入顧客的麻醬瓶中。隨著秤桿緩緩升起,售貨員要不斷地轉動著勺子,目的是控制麻醬的流量,並隨時截斷麻醬流。這是一絕活兒,弄不好麻醬會掉在秤盤上,或者給過了量。最後,售貨員會用京片子來一句:「瞧,三兩多,沒短您的。」
在國營趙府街副食品店工作了30多年的李掌櫃至今還保留著這手絕活兒,這家老店也是北京所剩無幾的可以「打麻醬」的副食店。他回憶,「1992年以前,買麻醬需要票,那會兒一戶一人二兩,這家如果有八口人,一個月就一斤多。也不是全年供應,只從五一到十一,天熱了以後,北京人就好這口麻醬面!這是計劃經濟的產物,麻醬可以彌補人們乏善可陳的滋味兒,北京人愛吃麻醬這個習慣就是從那個年代養起來的。打麻醬得一勺准,光是在副食品店做學徒練這門手藝就得三年。」
芝麻醬有各種分類,有純芝麻醬,也有添加了別的成分,添加比例也有不同,北京人最喜歡的還是「二八醬」。因為芝麻炒熟後香氣雖然足,但回口會發苦,一般帶有兩成的花生醬,用香甜平衡一下,就成了口感細膩的「二八醬」。上好的芝麻醬,質感像豌豆黃一樣綿密純凈,溫潤通透,香味兒十足。
芝麻醬做涼面澆頭,做涮羊肉和爆肚的蘸料,都需要澥開,澥芝麻醬可是一項技術活,一定要澥得稀稠合適。拿涼面為例,過稀則裹不住面條,成了湯面;過稠則面條攪拌不開,坨在一起。
美食 家孟春明先生詳細講述過做麻醬涼面的過程,這可是北京人的夏季 美食 。「取適量芝麻醬,加入鹽,一點一點地在芝麻醬里加入涼開水,慢慢攪拌,使芝麻醬和水充分融合,此時不能心急,過快過急則不會水醬交融,賣相極差,無法使用。有的人用香油代替水澥芝麻醬,我以為並不可取,因為芝麻醬里本來就含有大量油脂,以油澥醬,太過油膩。」
澥好芝麻醬後,再備一小碗三合油,即醬油、醋、香油的混合物,比例為4:1:1,先將醬油醋放入碗里,切入一點香蔥末,香油燒熱炸少許花椒,取出花椒,將熱香油倒入醬油醋中即可。
面碼不必似炸醬面那麼多,有兩三種足夠,標配是生黃瓜絲、熟青豆、熟豇豆段。當然少不了的是大蒜瓣。如果手頭有香椿,配合芝麻醬一起使用,亦為良配。取新鮮香椿洗凈切末,加鹽放入碗中,用開水浸泡,激出香味,用個蓋子蓋住,不使香味逸散。此物與芝麻醬、三合油一起拌面,或單獨使用,都是夏季吃面條的佳選。
「撈出一碗涼透心的面條,加入芝麻醬、三合油、面碼適量,攪拌均勻,不時再咬一口大蒜瓣,美!豪放的吃法是黃瓜不切絲,乾脆手裡抓一根整黃瓜,咬一口黃瓜、吃一口面條、來一瓣大蒜,嘿,此時就是水陸珍饈都不換!」聽著有沒有食指大動,口水橫流?
至於涮羊肉,那碗麻醬調料簡直就是靈魂,不知道是誰發明出來的,真乃絕配。然而這並不是一碗普通的芝麻醬,而是經過復雜的勾兌。調料是涮羊肉看家的一道功夫,之所以諱莫如深,百家百味,主要是上百年來有名的涮肉館子都遵循「家底不外傳」的結果。
東來順涮羊肉技藝國家級非遺傳人陳立新師傅曾經大方地介紹過傳統七種調味品的勾兌方法:「七種調料盛碗上桌,勾兌時,先放料酒、蝦油、醬油、韭菜花,攪拌均勻後,放醬豆腐、芝麻醬,用勺順時針攪拌,最後,再根據客人的要求,放辣椒油。這樣勾兌的調料,攪拌均勻,而且,由於液體的先放,固體的後放,攪拌時不沾碗。順時針攪拌,一來攪拌的調料不散不瀉,二來表示一順百順。」順序告訴您了,至於用量那就「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要不您回家自己試試?
下面我們就來細數一下北京和芝麻醬有關的食物,如果還有什麼漏下的,您可以提醒我啊!
麵茶
一碗靡子面,澆上芝麻醬,再撒上椒鹽,咸香味道。喝的時候老人家講究像喝抹茶那樣轉著碗,吸溜進去,當然您如果用勺喝也無可厚非,我每次喝總覺得服務員麻醬給的不夠。
豆泡湯
北京人的傳統早餐之一,也可以是豆面丸子加豆泡,這就叫做「兩樣兒」,這個湯的精髓就是放芝麻醬,放香菜,立刻就不同了。
麻醬糖花捲
紅糖甜膩,芝麻醬肆意霸道,這味道,哪個北京孩子不愛的,吃完嘴上手上都是粘膩紅糖和麻醬,完全顧不得形象了。
麻醬燒餅
剛出爐的熱燒餅有著芝麻香,酥中帶軟,切開後加上醬牛肉,肉汁加上芝麻醬,那叫一個幸福!
糖火燒
麵粉里放進紅糖、芝麻醬、桂花,出爐後松嫩焦香,老北京就好這一口!
麻醬糖餅
要讓麻醬糖餅好吃的唯一做法就是:麻醬多放,糖多擱!最高境界是外皮酥香,里邊芝麻醬流淌。
綿白糖麻醬抹饅頭片
有多少人跟我一樣,這種殺傷力巨大的吃法,是從《我愛我家》和平那裡學到的。熱乎乎的戧面饅頭剛出鍋,把饅頭掰開,抹上芝麻醬,再放點白糖,用手一夾,咬一大口,別提有多幸福了!
麻醬威化
稻香村麻醬威化常年囤貨產品,麻醬味兒厚重不掉渣,被它深深折服!
麻醬排
為義利的麻醬排打call,這是一款吃起來甜甜、鹹鹹、麻醬味兒、不硬不軟的食物,可以一邊吃著麻醬排,一邊打著真的麻將牌!
乾隆白菜
北京百姓自創的一道菜,白菜上裹上麻醬撒上白糖,說它是「最好吃的一種白菜」也不為過。不過我不喜歡它的名字,幹嘛啥事都扯上皇上呢?還編出一段微服私訪的故事,感覺皇上好不容易溜出來一趟光四處吃了,這樣下去怎麼邂逅夏雨荷?
麻醬拌一切……
在北京,幾乎所有的冷盤都可以用麻醬拌,除了拌白菜,還可以拌茄泥,拌黃瓜,拌菠菜,拌豇豆,拌油麥菜……我甚至還試過麻醬水果沙拉,總之麻醬可以拌一切。
在以上這么多麻醬的可能性中,你會發現,在這座無處不麻醬,被麻醬層層包裹的城市裡,那些原本真的很一般的食物,正是有了麻醬,才閃閃發光。
即使曾經貧窮、捉襟見肘,人們也努力在有限的食材中發展出一種精緻、一種講究,盡管日後「芝麻醬白糖蘸饅頭」早已不是什麼稀罕東西,但是飲食記憶和文化卻留存了下來,影響著一代代的北京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