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北京知識 » 北京高化門是哪個區
擴展閱讀
福州哪裡有賣防滑鏈的 2024-11-25 02:52:02
夜遊廣州塔在哪個位置 2024-11-25 02:48:29

北京高化門是哪個區

發布時間: 2024-09-08 20:27:39

『壹』 清朝北京城共有9門嗎正陽門、午門、德勝門……是所謂京師9門嗎有什麼特殊來歷和功能

「四九城」,即指皇城的四個城門、內城的九個城門的總代稱。所以,有的北京人就把「北京城」叫「四九城」.

北京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古都,早在公元前一千多年的時候,那時的燕國就在這里建起了城牆,從此開創了北京城牆文化的歷史。隨著歷史的演變和發展,北京城牆所承載的文化內涵也不斷被延展著、變化著、豐富著。

城牆是人類開始走向文明的標志。說到文明就總是離不了城牆、青銅器、文字、階級這幾個標志,而對於古代中國文明的發掘無不以城牆遺址為要,可見城牆對文明來說是多麼的重要。

城牆的建設不僅僅反映了人們挖壕築牆的水平,而且還反映了古代青銅礦冶和鑄造的科技進步水平。只有相對高級和相對發達的城牆建築,才能夠保證城市生活的穩定和發展,這才是城牆「文化」最貼切的核心內涵。

城之形制

在我國古代的漢字中的「城」,一方面是指「城牆」,另一方面又指「城市」。對於中國古代的城市的建設來說,大多是先修築城牆,後形成市區的。城牆的主要作用是用於軍事防禦。而國都的城牆不僅僅是一種防禦工事,而且還是統治中心象徵,這就是北京城牆所具有的文化內涵,也是北京城牆和其他城市的城牆的最大不同之處。我國歷史上的城牆主要以矩形為主,北京城的形狀為近似矩形。

說到北京城,原來有4道城牆,在城市的中心,皇宮外面是紫禁城,紫禁城的城牆不是一般老百姓的,所以它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城牆,雖然它也代表著一定的文化,只是那文化離我們老百姓太遠了。它的外面圍著一圈更大的城牆,叫皇城,皇城的外面還有周長24里的內城城牆,此外北京的南邊還有外城城牆。

紫禁城宮城高牆環繞,城高10米,厚6米多,城外有護城河,又名筒子河。城四方都有高大的城門樓,南面叫午門,北面叫神武門,東邊的叫東華門,西邊的叫西華門。有城就一定有門,否則就只能叫牆而不能叫城牆了。中國對於門的理解和西方人不同,我們常見到的西式建築,差不多就一大門,其餘多是小門,西方文化是開放的,可是建築卻是相對封閉的獨立的。中國古代,從院落建築到城市建築,總是不厭其煩的大建其門,中國傳統文化是相對封閉,可是建築卻相對開放。

現存的北京皇城始建於明永樂年間(1406—1420年),它是用磚砌成的城牆,城牆的外面還塗了朱紅色,牆的頂上覆蓋著黃色琉璃瓦。皇城南的大門叫做大明門(清代改為大清門,民國時又改叫中華門),東側的叫「東安門」,西側的叫「西安門」,北邊的名「北安門」,清代改叫地安門。

北京從前的內城是在明太祖1370-1419年建造,內城周長約24里,一共有9個城門,老北京話說的「四九城」,就是內城東西南北的四面城牆和它的九個城門。

外城,明代時,正陽門外人口增多,為了防止外部的侵擾,1542年劉伯溫等人建議明政府修築北京外城。嘉靖32年又有給事中朱伯辰上書也建議說應該修。另外我國古代城市本來就有「內城外郭」的重城制模式。於是嘉靖帝下令大興土木修築城牆。幹了一段時間之後,發現財政吃緊,嚴嵩下來到工地巡視了一番之後,提議先修築南面城牆,等到以後有錢了再續修其他幾面。最後把已經修好的北京南面的城牆,「東折轉北,接城東南角;西折轉北,接城西南角」,外城工程花費了十個月的時間,北京城就成了」凸「字形。

城之歷史

北京古城牆,目前可見到的城牆遺跡,只有金、元、明、清四個朝代的,遠古的城牆已沒有了蹤影。明代城牆最宏偉、最完整、最堅固。

北京的城牆歷史大約起源於商代後期。當時在北京地區有燕和薊等自然生長的方國。

公元前1045年周滅商後,分封諸侯。武王封帝堯之後於薊,封召公於燕。後來燕的實力強大了就把薊吞並了,並遷都於薊城。據已發現的燕國文化遺址。其分為居住區、墓葬區和古城區3部分。從古城的基址可以看出其呈長方形,東西長850米,南北長約600米,城牆厚約4米,以土夯築而成。城牆分主城牆、內附牆和護城坡3部分。城垣外有溝池環繞。還應當是我們北京最早的城牆了。燕都薊城成為戰國時的名城。

戰國時期,燕為七雄之一。相傳燕昭王即位後築了黃金台,招聘天下英才。天下的許多人才都跑到燕國來打工,燕國也因此而強盛起來。後來燕昭王派其中的一個叫樂毅的人為上將軍,率領大軍討伐齊國,把齊軍打的大敗。戰國末年,秦國派大將王翦領兵攻破燕國,薊城也跟著被佔領。從秦、漢到西晉,薊城一直都被視為北方的重鎮。西漢時漢武帝封其子劉旦為燕王。他在薊城建有萬載宮、明光殿。

金中都時候的城牆是在遼南京城的基礎上擴建的,擴建的方式是在原城址的基礎上,在東、西、南三面全部加以擴大,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金中都是遼南京城的升級版,從此北京的城郭形式就基本上接近於正方形了。

據說為了擴建金中都,建城牆,當時動用了數十萬勞動力,對於當時建城情景有這樣的描述,「人置一筐,左右手排立定,自原州至燕傳遞,空筐出,實筐入,人止土一畚,不日成之。」公元1215年,蒙古軍隊攻入中都,一把大火燒了整整一個月,金中都城從此全毀。到元代至明初其遺址還有殘留,等到嘉靖時修築外城以後,這些遺跡幾乎全部消失。如今只有鳳凰嘴村一帶,還能夠看到一些斷斷續續的土崗,那就是金中都城牆的遺痕。

元大都城沒有在金中都基礎上擴建,金中都毀成那樣也沒法再擴建了。於是元朝人只好在舊金中都城的東北處另起爐灶修建全新版的新城。新城的形狀也是矩形,南北略長,東西略短。元大都的城垣都是由夯土板築而成,其中有豎柱和橫木用來加固城牆。這樣的城牆,遇上雨天很容易被雨水沖壞,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人們就在城牆頂部用葦衣和管道防水。全新版的城,用的卻是簡易版的城牆,難怪明朝的時候非要拆它不可。元大都城一共有十一個門。現在建國門南側的觀象台,就是元大都城東南角樓的舊址。

明朝皇帝決定把現成的元大都拆了,要修建全新正式版的北京城。其面積為62平方公里。它把元大都城的北城牆往裡縮了2.5公里,又把南城向南推進到前門一帶。城門起名叫:正陽門、崇文門、宣武門、朝陽門和阜成門等,這些名字到現在還在用,只是見不著城門樓了。明1564年,又修築了包圍在南郊外面的外羅城,也就是從前人們所說的北京外城。明朝時全城的中心南移。外城的正南門———永定門,為中軸線的起點。整個城牆圍繞著中軸線呈現一種平衡對稱的審美格局。

清朝定都北京之後,沒有做新版,只是沿襲明代格局。和明代不同的,只在旗、民分城居住的制度方面。內城以皇城為中心,由八旗分立四隅八方。兩黃旗居北:鑲黃旗駐安定門內,正黃旗駐德勝門內;兩白旗居東:鑲白旗駐朝陽門內,正白旗駐東直門內;兩紅旗居西:鑲紅旗駐阜成門內,正紅旗駐西直門內;兩藍旗居南:鑲藍旗駐宣武門內,正藍旗駐崇文門內。順治八年(1651),重修承天門,改稱天安門。

1911年10月10日,辛亥□□□爆發,清王朝被推翻,北京作為封建王朝帝都的歷史從此結束。寫於上個世紀初的《中國文明記》中對於當時的城牆有這樣的描述,書中說當時的北京城分為內外城,它們「均有堅固之城牆環繞」,那時游北京者「定先登上城牆」,書的作者被「城牆之壯大所驚倒」並贊美說:北京的城牆「真正之金城鐵壁」,站在城牆上「最能將北京之大觀收入雙眼,最引人注目者,乃城內中央與正陽門相接之皇宮。」

城之變遷

上個世紀50年代初期,關於北京的城牆存留發生過一場論戰,結果是廢城派占據了上風,北京的城牆從此灰飛煙滅。

當時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為城牆作為古代防禦的工事,已完全失去了它現實應有的存在意義和價值。相反它的存在還阻礙了城市的發展。另一種意見城牆是古代文化的遺存,應該保留。保留的方法,梁思成建議,把寬闊的城牆頂部開辟為登高游覽之處,再把牆外的護城河加以修整,護城河兩岸加以綠化。可以說這是一個「環城立體公園」的建議,可惜沒有被採納。否則我們今天就不會見不到北京的城牆了。

西直門、東直門、宣武門、安定門、永定門等47座城門城樓、箭樓和角樓被一一拆除,而今就剩下三座可供人觀賞了。

如今北京城牆的遺跡:有廣安門外的鳳凰嘴村一帶殘存的金代中都城牆的遺址,和「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等幾處。

自元至清,幾朝的都城都建在北京,其格局既體現了中國的都城建設所特有的審美原則,又體現了北京作為帝都的審美特色。如今北京城的格局基本是由明代奠定的。「中軸對稱,平緩開闊,輪廓豐富,節律有序。」和考古情況相反,對於北京來說,是城市保留了下來,而最能夠體現城市格局特點的城牆卻沒有留下來。

城牆是農業時代系統的防禦工事,對於穩定城市生活,促進城市發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作為都城,它又是一個巨大的文化象徵符號,是威嚴與神聖的象徵,是當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象徵。北京城牆的氣勢是其他地方城牆無法與之比美的。

但雖經巨大的變遷,以皇城為中心的地區,還是較完整地保存了下來。皇城居中,體現了中國古代所特有的一中四方文化觀念。「左祖右社,前朝後市」,是中國傳統建城的理想模式。《周禮·考工記》中說:「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塗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後市。市朝一夫。」皇城的左邊有太廟,即今天的勞動人民文化宮。右邊有社稷壇,即今天的中山公園。皇城前邊是朝廷,而後面則是市場。這種格局自元大都時起,就十分准確地被體現了出來。

從北京城的平面形狀上看,城牆基本是按著中軸線對稱展開,這種形式體現了一種平衡美。這種平衡美,是中國古代中庸和諧之美,在城市建築中形象的反映,這在今天的舊城區也仍然留有深刻的痕跡。

另:北京城門數是"里九外七皇城四"。
即里城九門, 外城七門,皇城四門。紫禁城沒有說,大概包含在皇城之中了。

里城即大城,一名京城,一名內城。明永樂年間改造(擴 建,北平府城而成,城垣周長四十八里,所謂"方正如印",俗 稱方圓四十里。矗靖中葉以前一個半世紀一直是這個樣子。辟 九門正南三門,餘三面各二門。正南曰麗正,本元大都舊名此 時依然,正統年間命名正陽,沿用至今,俗名前門。

南三左曰文明,亦元舊稱。正統時命名崇文,沿用至今。俗 稱哈德門、海岱門。

南之右曰順承,亦元舊稱。正統時命名宣武,沿用至今。俗 稱順治門。

東之南曰齊化,亦元舊稱。正統時命名朝陽,朝應讀昭,但 俗稱潮陽門。後人們又稱上東門。

東之北曰東直,元時稱崇仁。

西之南曰平則,亦元舊稱。正統時命名阜成門。

西之北曰西直,元時稱和義。

北之西曰德勝,北之東曰安定。

外城一稱南城,一稱羅城、外郭城,俗稱南城帽子。南包 括內城之前三門。明嘉靖中葉增築。長約二十八里。辟七門正 南曰永定,俗稱永大。南之東曰左安,一寫佐安,俗稱礓嚓門。 南之西曰右安。一寫佑安,俗稱南西門,後人稱豐宣門,借金 代古名。

西部門曰廣寧,清道光時避帝諱改稱廠安,俗稱彰義門,借 用金代中都舊名。

東部門曰廣渠,俗名沙窩門。

接里城東南角處曰東便門,接里城西南角曰西便門。

"皇城四",其實皇城不止四門。正南曰大明門,即國門。清 朝改稱大清門。民國改稱中華門。其內為承天之門,又稱承天 門,清朝改天安門。其內為端門,此為皇城南三重大門。皇城 東門曰東安門,西門曰西安門,北門曰北安門,一稱厚戴門、後 宰門,俗稱後門,清代改稱地安門。

皇城之內還有紫禁城,一稱大內,即皇宮近代稱故宮。正 南曰午門,一稱午朝門。東城門曰東華,西城門曰西華,北城 門曰玄武,清避康熙諱改稱神武門。

紫禁城外尚有一個小城即北海團城,辟二門,東曰昭景,西 曰衍祥。

團城、紫禁城諸門無羔,皇城只存天安門、端門。內城只 留正陽門、德勝門箭樓及東南角樓。外城基本沒有痕跡了。

『貳』 政治和文化中心的核心承載區

西城區
西城區,一以地處北京城西部而得名,又來源於西直門,是當年鼎鼎大名的水門,皇家用水都是從西郊取水,經此門而過。突出特點是首都功能核心區,是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的核心承載區,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重點地區,體現國家形象和國際交往的重要窗口地區。
西城區轄區面積50.7平方公里。下轄15個街道、263個社區。片區東以鼓樓外大街、人定湖北巷、舊鼓樓大街、地安門外大街、地安門內大街、景山東街、南長街、北長街、天安門廣場西側為界,西與東城區相連;北以南長河、西直門北大街、德勝門西大街、新街口外大街、北三環中路、裕民路為界與海淀區、朝陽區毗鄰;西以三里河路、蓮花池東路、馬連道北路為界,與海淀區、豐台區接壤;南以永定門西濱河路、右安門東城根、右安門西城根為界,與豐台區相連。中南海位於中國北京市西城區西長安街北側,地處故宮和景山西側,是中海和南海的統稱,與北海合稱為三海。
西城區是黨中央、全國人大、國務院、全國政協等黨和國家首腦機關的辦公所在地,是國家最高層次對外交往活動的主要發生地,是首都「四個服務」體現最直接、最集中的地區。轄區內三級以上中央單位525家,其中副部級以上單位90家。黨中央、國務院辦公廳地址位於北京市西城區中南海;全國人大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前門西大街1號;全國政協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太平橋大街23號。
街道板塊
西城區街道一覽
據了解,西城區作為首都功能核心區,在數字經濟發展上有著優越的發展生態環境,區內有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等71家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擁有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重點實驗室、北京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重點實驗室、眾創空間110餘個。
西城區緊緊依託區域發展優勢,搶抓數字新基建發展機遇,承接金融基礎設施重大項目落地。為數字新基建發展打下堅實基礎。目前,數字經濟核心產業企業總數已達到2240家,其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848家,三大電信運營商總部、奇安信、華為河圖等多家企業匯聚於此。加快打造金科新區金融科技發展高地,構建創新生態,強化創新能力,為數字新基建發展按下快進鍵。
據了解,金科新區是國內第一個以金融科技為主導產業的園區,第一個由國務院批復的國家級金融科技示範區,也是第一個探索金融科技監管創新試點機制的科技園區。當天平行論壇的舉辦地新動力金融科技中心,就是目前國家級金融科技創新示範區金科新區核心的標志性樓宇。
西城教育
「全國教育看北京,北京教育看西城」是很多人耳熟能詳的一句話了,西城教育資源的好已經成為眾所周知的事情。
北京市西城區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教育統計局數據:2023年西城區小學58所;初中6所;高中36所;幼兒園88所。下面看看各個街道的小學特色。
西城區的整體教育響徹全國,所以我們參考了網上升學、家長對街道學區的評價,做了一個對比評價:

  • 第一梯隊:金融街、月壇、德勝
  • 第二階隊:什剎海、西長安、展覽路
  • 第三梯隊:新街口、陶白
  • 第四階隊:廣內牛街、廣外、大椿天下面我們聚焦分析下部分小學
    1. 北京第二實驗小學
    簡稱「實驗二小」,是一所由北京市西城區教育委員會主管的公立完全小學。學校是全國重點小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俱樂部成員校、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准達標學校、北京市中小學科技教育示範學校。1909年9月19日,實驗二小成立,時稱「京師女子師范學堂附屬兩等小學堂」;1955年,學校更名為「北京第二實驗小學「;1978年,被教育部確定為全國重點小學;2001年5月,北京第二實驗小學設立王府校區;2007年12月19日,北京第二實驗小學新文化街校區新址投入使用;2014年,北京第二實驗小學設立德勝校區、長安校區。
    2.育民小學
    北京市育民小學前身是中央財政部子弟學校。1961年改屬市教育局領導,辦成幹部子女寄宿學校。1974奉命接受外國專家子弟,先後有日本、柬埔寨、寮國、斯里蘭卡、義大利、阿爾巴尼亞等九個國家的學生在校就讀。1978年由市教育局確定為北京市重點小學。學校堅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不斷深化教育改革,是一所全面育人、辦有特色、在全市享有良好聲譽的學校。
    3.育翔小學
    育翔小學於1954年11月23日在天津市和平區雲南路成立,是北京軍區空軍子弟寄宿制小學,1958年1月遷到北京。原西城區教育局、西城勞動局、新街口東街小學本校為育翔小學的本部和分部。1964年交西城區教育局管理,校址–德外新風街5號。學生來源仍為空軍子弟,學生全部住宿。1967年至1972年與四十六中分開,恢復了"育翔小學"的校名。
    嚴謹是治學的態度,21世紀人才的科學素質主要體現在三方面:態度、方法、知識,嚴謹的治學態度應是科學素質的首位要求。學校里科學管理要嚴謹,教師教育教學態度要嚴謹,學生也應有嚴謹的學習態度,"嚴謹"應是師生共同的特點。
    課堂教學高效益:鼓勵感悟、學會合作、促進學生個性的全面、和諧發展。
    4.北京市西城區師范學校附屬小學
    北京市西城區師范學校附屬小學始建於1953年,迄今已有62年的歷史。在其不平凡的創業與發展歷程中,附小實現了多次成功的跨越。附小的前身是石油部北郊子弟小學,七十年代改為十年一貫制學校,八十年代改為西城區師范學校附屬小學,九十年代末改為九年一貫制學校,2005年9月又恢復了原來的校名—西城區師范學校附屬小學。無論學校怎樣變遷,但學校專注教育、服務社會的辦學宗旨未變;扎實高效、無私奉獻的工作作風不變;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的辦學特色不變·因此學校在各方面成績喜人,在社會上有一定的知名度。2020年5月,入選北京市中小學科技教育示範學校名單。
    5.五路通小學
    北京西城區五路通小學始建於1960年,有著近40年的歷史。現有教學班26個,一線教職工73名,學生近千名。被評為北京市優秀少年軍校。學校被評為北京市綜合治理先進單位、西城區文明單位。
    為達到辦學目標,學校深入開展素質教育的研究。學校確立以美育為特色,開展「寓美育於教育全過程」的專題研究。學校加強環境建設,形成「三大文化區」,讓優美的環境陶冶人。學校抓住課堂教學這一主渠道,開設了音樂課、美術課、書法課、形體課、舞蹈課、計算機課等藝術類課程,同時開辦了各類興趣小組,使學生了解美的知識、欣賞美的藝術、提高了審美的素養。學校參與的「九五」市級重點課題「定位法舞譜語言在小學形體課教學中應用的實驗研究」推動了美育課題向縱深的研究。
    學校注重發揮「三結合」教育網路的作用,與周邊單位建立了友好的共建關系。依靠社區,建立了軍訓、學農、科技、敬老、環保等多個德育教育基地,使學生在參與多種校內外教育活動中了解社會、增長才幹。
    6.奮斗小學
    奮斗小學一校三址。學校確立「奮斗擔當未來」的辦學理念;提出「培養平和質朴、堅韌擔當、靈動創新」的育人目標;建立「腳踏實地、群策群力」的管理文化;提煉「立德樹人,守正出新,精業篤行」的教師文化;確立「心明身健、誠和堅韌、力行自強、智慧創新」的學生文化;打造「家校合育、內外兼修、共享成長」的家校文化。學校校訓是:志在奮斗,立在未來。
    學校圍繞「以教育科研為引領學校發展的突破口,以課題研究為教師專業發展的平台,以課題建設為全面提升學校品位的著力點」這一總體思路,建立四級課題管理體系,形成了「管理閉環」的模式,創造了「人人有課題」、「人人是研究者」、「上課即是研究」的科研氛圍。
    教學工作搭建奮斗小學核心素養培養目標體系,構建「三級三類課程群」;基於學生興趣,結合社會資源及師資優勢,打造了「六大少年學院」,開展主題式、項目式的實踐活動,成為「問題引領學習」全學科推進實驗校、被評為北京市基礎教育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先進單位、獲得了北京市基礎教育課程建設優秀成果一等獎。
    7.黃城根小學
    北京市西城區黃城根小學位於古老的皇城腳下西黃城根北街,前身為創建於1904年的內務府三旗初等第六小學堂。1906年改為北洋官立第二小學堂,是最早的公立小學之一。2020年5月,入選北京市中小學科技教育示範學校名單。
    8.中古友誼小學
    北京市中古友誼小學創建於1954年1月,原為國家計劃經濟委員會子弟小學。1964年1月由國家外交部命名為北京市三里河中古友誼小學。該校接待過來自世界各地10幾個國家的外賓。古巴的一些黨政要員多次來學校參觀,古巴駐中國大使館的小朋友曾在該校學習。截止至2013年學校有共有38個教學班,1400餘名學生,是北京市規模較大的學校。
    9.北京市正澤學校
    北京市正澤學校是一所9年一貫制學校,創立於2017年9月,是一所國有民辦學校。
    學校按照「政府支持、企業運作、教育家辦學」的新型模式設立。投資方為北京金融街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由原北京第二實驗小學校長李烈女士帶領的教育團隊創辦。
    10.北京市西城區京華實驗學校
    北京市西城區京華實驗學校於2019年4月30日建立,是一所九年一貫制的公立改革實驗學校。學校以「京華」為名,意為培養學生做卓越的中國人,成為人中精華;學校要辦成優質學校,成為校中精華。
    學校以「智慧大腦+健全人格+健康體魄,成就每一個兒童」為實驗理念,實施「情境化主題教育育心」、「基地化綜合實踐活動勵志」、「探究式合作學習啟思」的育人模式。實現三個協調發展:智力與非智力協調發展;身體與心理協調發展;特長與非特長協調發展。
    旅遊
    西城區是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重點地區,有著三千餘年歷史發展脈絡和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不可移動文物數量及歷史文化街區面積均為北京之最。教務老師就為大家盤點下北京西城區十大著名景點,包括什剎海風景區、中國國家大劇院、恭王府景區、中國地質博物館、北京北海公園、北京大觀園、景山公園等,一起來了解下吧!
    01 什剎海·恭王府·後海·煙袋斜街·廣化寺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地安門西大街49號
    什剎海是西城區最有名的景點,是北京內城一處具有開闊水面的開放型景區,也是北京城內面積最大、風貌保存最完整的一片歷史街區,在北京城規劃建設史上佔有獨特的地位。什剎海由前海、後海和西海(積水潭)三個相連的湖泊組成,景區內包含了許多有著重要歷史地位的古建築,主要代表有恭王府及花園、宋慶齡故居及醇王府、郭沫若紀念館、鍾鼓樓、德勝門箭樓、廣化寺、匯通祠、會賢堂。
    02 北京北海公園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文津街1號
    北海公園,東鄰景山,南瀕中南海,北連什剎海,是中國現存歷史上建園較早、保存較完整、文化沉積較深厚的古典皇家園林。北海公園有著以皇家園林為代表的造園藝術風格,凝聚了歷代園林文化藝術之大成的傑作。公園佔地68.2萬平方米,由瓊華島、東岸和北岸景區組成,其中瓊華島上樹木蒼郁,亭台樓閣幽靜,白塔聳立山巔,成為公園的標志。
    03 景山公園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景山西街44號
    景山公園,西臨北海,南與故宮神武門隔街相望,是明、清兩代的御苑。公園中心的景山為堆土而成,曾是全城的制高點,是我國歷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宮苑園林之一。全園總面積23公頃其中,花卉草坪佔地1100平方米,內有綺望樓、五方亭、壽皇殿、永思殿、牡丹園等景點。景山園林特色是有牡丹、芍葯等花卉幾萬株。景山春天有牡丹展、夏天有荷花展、秋天有秋實秋菊展,三季花團錦簇,四季松柏常青。
    04 北京大觀園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南菜園街12號
    北京大觀園,是一座再現中國古典文學名著《紅樓夢》中「大觀園」景觀的仿古園林。大觀園總面積12.5公頃,建築面積8千多平方米,開辟水系24000平方米,堆山疊石6萬土石方。全園有庭院景區五處、自然景區三處、佛寺景區一處、殿宇景區一處,共有景點四十多個。園內設有各種服務設施,為遊人提供導游服務(古裝、英語、日語)銷售紅樓特色的食品、酒品、茶品、工藝品;設有紅樓人物古裝照相;大觀樓酒家還提供倍受青睞的特色「紅樓宴」,以及家常餐和團體套餐。
    05 中國國家大劇院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西長安街2號
    中國國家大劇院,是中國國家表演藝術的最高殿堂,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最大平台。中國國家大劇院地處天安門廣場西,人民大會堂西側,由主體建築及南北兩側的水下長廊、地下停車場、人工湖、綠地組成。國家大劇院外觀呈半橢球形,總建築面積約16.5萬平方米,其中主體建築10.5萬平方米,地下附屬設施6萬平方米,設有歌劇院、音樂廳、戲劇場以及藝術展廳、餐廳、音像商店等配套設施。
    06 中國地質博物館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西四羊肉胡同15號
    中國地質博物館前身是農商部地質研究所標本陳列室,建成於民國五年(1916年),於1959年正式對外開放,而後在1986年改為現館名。中國地質博物館收藏地質標本55萬余件,涵蓋地學各個領域。其中有巨型山東龍、中華龍鳥等恐龍系列化石,北京人、元謀人、山頂洞人等著名古人類化石,以及大量集科學價值與觀賞價值於一身的魚類、鳥類、昆蟲等珍貴史前生物化石。
    07 北京動物園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西直門外大街137號
    北京動物園,是中國開放最早、動物總類最多的動物園,從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至今已有逾百年的歷史。北京動物園佔地面積約86公頃,水面8.6公頃,園內有小溪湖沼、假山曲徑、綠林繁花以及兒童游樂園、動物活動場。園內還配有餐廳、商亭等服務設施。北京動物園動物活動場地6萬平方米。各種動物都有專門的館舍,如犀牛館、河馬館、獅虎山、熊山、猴山、鹿苑、象房、羚羊館、長頸鹿館、熊貓館、海獸館、猩猩館、兩棲爬蟲館、鳴禽館、小動物園等。
    08 首都博物館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復興門外大街16號
    首都博物館,是北京地區大型綜合性博物館,集收藏、展覽、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於一體。首都博物館以獨具北京特色的展覽為主,這里的「古都北京」基本陳列,著重展示北京地區的出土文物,將北京文化與都城發展史詳盡的展現給遊客。首都博物館館內文物類型有青銅器、陶瓷器、佛造像、玉器、金銀器、錢幣、書法、繪畫、織綉、文玩等。
    09 北京廣濟寺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西四阜內大街25號
    廣濟寺初創建於金代(1115~1234),而後經歷多次摧毀重建更名,現寺名為成化二年(1466)完工後所定。廣濟寺是現中國佛教協會所在地,寺廟有著悠久的歷史,豐富的文物,在國內外佛教界享有崇高聲望和廣泛影響。整個寺院布局嚴謹,整齊對稱,寺中有院,錯落有序,庭院深深,曲徑通幽,古樸素雅,庄嚴寂靜,是一座典型的清代官式佛寺建築。政府撥專款進行過多次修繕,使殿堂更加清凈庄嚴,環境優雅。
    10 陶然亭公園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太平街19號
    陶然亭公園,是一座融古代與現代造園藝術為一體的、以突出中華民族「亭文化」為主要內容的現代新型城市園林。全園佔地面積56.56公頃,水面積為16.15公頃,園內有勝春山房景區、華夏名亭景區、陶然佳境景區、陶然佳境景區、潭影流金景區等各具特色的景區;其中著名的陶然亭位於湖中央島的陶然佳境景區,陶然亭周圍,有許多著名的歷史勝跡。

    自考/成考有疑問、不知道自考/成考考點內容、不清楚當地自考/成考政策,點擊底部咨詢官網老師,免費領取復習資料:https://www.87dh.com/xl/
  • 『叄』 體驗老北京風情,應該去哪裡

    想要體驗老北京風情,我最推薦以下5個景點:

    1. 南鑼鼓巷

    2. 五道營胡同

    3. 什剎海

    4. 東郊民巷

    5. 故宮

    故宮

    想體驗老北京風情,最經典的地方當然少不了故宮,逛一遍故宮,對自己的審美極大的提高,也能感受到古代北京的壯麗。

    【建議遊玩時間】

    一天

    【地理位置和交通】

    北京市東城區景山前街4號

    地鐵1號線天安門東地鐵站或者地鐵8號線金魚胡同地鐵站

    【開放時間】

    4月1日-10月31日

    周二-周日 開放時間:8:30-17:00

    11月1日-3月31日

    周二-周日 開放時間:8:30-16:30

    【門票&預約信息】

    可以提前十天預約 門票購買途徑:公眾號」故宮博物院觀眾服務「

    門票價格:60/人(以公告為准,淡季旺季也有區別、珍寶館和鍾表館需要單獨購票)

    【故宮介紹】

    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北京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佔地面積約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北京故宮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1961年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以上我說的除了故宮以外都不需要買票,當然有一些需要預約,上面已經提到。下面我將給你的旅遊提些建議:

    一定要准備好證件身份證、學生證、北京健康綠碼

    電器:充電器、耳機、自拍桿、充電寶、相機等

    衣物:換洗衣物、平底鞋、根據氣溫決定衣物增減

    護膚化妝:水乳霜、洗面奶、卸妝水、洗面巾、化妝品等出前注意關閉門窗、檢查電源安全、倒垃圾等。

    因為逛得都是一些比較古典閑適的老北京風情經典,可以帶一些比較文藝古典的衣服,這樣會與環境更有氛圍感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