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建國至今有哪些被拆掉的著名建築
北京慶壽寺雙塔,生於1257-1258年間,卒於1955年,800多年歷史,修西長安街時消失。
建築的靈魂、最核心的因素
是歷史載體,
這些建築的歷史意義
遠遠超過建築本身。
如今,這些「立體的歷史」
只能在照片中回憶......
(根據《歷史講壇》編輯整理)
來源:「北京城市建設研究發展促進會」
② 1949年以後北京拆掉的古建築有哪些
長安左門位於大明門(清改大清門,辛亥革命後改中華門,1959年拆除)內東北角(今勞動人民文化宮正門前稍東),長安右門位於大明門內西北角(今中山公園正門前稍西)。1952年8月將長安左、右門拆除。內城門和外城門,除了德勝門和前門,都拆了。
古建築是指具有歷史意義的建國之前的民用建築和公共建築,其包括民國時期的建築。在中國,很多古鎮以及大部分的大城市還保留著一些古建築。
然而,在大興土木的現在,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以及保護古代建築及其蘊含的文化特質;做到既讓古代建築文化保存於世,也讓古代文化遺產產生現代價值。
雖然一些古代建築離現在很遙遠,但其中的文化依然值得學習借鑒,作為是炎黃子孫,建築文化也 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不僅要發展現代建築,更要吸收古建築中的營養,走出中國特色建築之路,讓中國古建文化得以傳承和延續。
潮汕城市,都是從原來的縣城、墟市、港口發展起來的。城內按中國傳統城市格局,依大街小巷縱橫列成直線,也有依地理環境或某些人為原因而彎曲的。大街多為店鋪,小巷多為民宅。臨街店鋪多為單間或多間連體結構,面狹而進深,多為三合土的土木歇山頂瓦屋。
上有閣樓,後半為客廳或卧室,前半為店面。店鋪人家也有小巷內的住宅。小巷裡有許許多多的建造單元:富戶人家建三廳二天井外加包屋的大院;中戶建造二廳一天井的四合院(即四點金)或一廳一天井的三合院(即下山虎);小戶單間或多間連體的「竹竿厝」。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古建築
③ 百年前北京古城牆:太壯觀了,梁思成堅決反對拆掉,如今看不到了
北京的城牆建於700多年前的元朝,它見證了王朝覆滅和風雨飄搖,最終卻只剩下了如今的斷瓦殘垣。在這漫長的歲月里,它幫助中國抵禦了無數次外敵入侵,它見證了3個封建王朝的迭代、封建文化的終結和新中國的誕生,無數外敵的侵略沒有讓它倒下,但最終被它保護的人推倒了。
去過西安明城牆以後才覺得北京拆了得古城牆太可惜了,一個經歷了幾百年的建築能讓人感覺到 歷史 的滄桑,這種感覺是復古建築所沒有的!
1957年,北京古城牆被全部拆除。梁思成遺憾地說,「如果這一片古城可以存留至今,那將是世界上唯一得以完整保留,規模最宏偉、氣勢最磅礴的 歷史 文化名城,就連今日之巴黎、羅馬也難以企及。」
我曾經去過巴黎、羅馬,那種保存得很不錯們 歷史 美感,已經使我震撼。像梁思成所言,如果完整的北京古城能保留下來會超越巴黎與羅馬,我想,那得美成什麼樣子?真是超越了我的想像力。
林徽因夫婦對於北京古城牆的保存做到了最大限度的爭辯和行動,可是在當時,古城牆的拆除更受到大部分人的支持。
梁思成:「拆掉北京的一座城樓,就像割掉我的一塊肉;扒掉北京的一段城牆,就像剝掉我的一層皮!」
「蘇聯斯摩棱斯克有周長為7公里的城牆,人稱俄國的項鏈,二次大戰毀於戰火,全蘇聯人民獻出愛心修復了它。北京的城牆不能僅僅叫中國的項鏈,而應該是世界的項鏈。」
(說起工匠精神,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日本。看看百年前天安門廣場上的石板路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工匠精神[贊]。古人的智慧,我們能領悟多少?)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實力也在不斷地增強。北京也不再迫切的追逐發展的步伐。逐漸緩步回顧 歷史 遺留下來的文化,開始修繕被破壞的文物,翻修古代建築,甚至是重新修建北京的古城牆。
可是那古城牆的重建,正如林徽因所言
沒有了歲月的打磨, 歷史 的底蘊,那些現代仿古建築顯得異常刻意,浮誇。僅僅只是一堆浮華的軀殼和擺件而已。
拆古城牆太可惜了,這不是拆牆,這是在撕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寶書。
今天從舊照片中,依然不難看出古建築的雄偉壯觀。北京古城牆牆高8米,明代修建時還沒有出現鋼筋混泥土,但依然非常牢固,是我國的勞動人民在生活中所總結出的經驗,讓古城牆得以百年不倒。
前段時間偶然看到一句話 :窮人喜歡新房子,所以喜歡拆了舊的蓋新房;富人喜歡舊房子,所以不惜工本保持原樣。再過20年,我們肯定會後悔,在城市在農村都找不到過去的記憶了!只剩下一堆新建的鋼筋混凝土,還低質量。
有人說:在求生存和發展面前,古城牆就該拆!否則首都人每天上班只能採用空降的方式!
梁思成說拆掉古城牆,五十年後肯定會後悔,今年是2020年,五十年早過了,大家——後悔嗎?大家對拆掉古城牆看法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