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北京過小年吃什麼
北京過小年吃糖關.
B. 北京人過年餃子吃什麼餡
這個都是依據自己家口味而定。常見的餡料包括豬肉、牛肉、羊肉、雞蛋和蝦肉、韭菜、白菜、芹菜、茴香和胡蘿卜等。
C. 過年吃什麼
中華民族的飲食文化豐富多彩,各地過年吃的風俗也是千變萬化,南北異彩紛呈。北方人過年吃餃子,南方一些地區要吃「萬年糧」......從農歷正月初一開始,中國各地家家戶戶都要進行賀年活動,飲食是其中的重要內容。
節前十天左右,人們就開始忙於采購年貨:雞鴨魚肉、茶酒油醬、南北炒貨、糖餌果品,都要采買充足。江南風俗,年節前要預先做好新年米飯,盛放在竹籮中,上面放紅橘、烏菱、荸薺等果品及元寶糕,插上松柏枝,叫做「年飯」。北方人家過年的年飯,是用金銀米(黃白米)做的,飯上用棗、栗、龍眼、香枝點綴,插上松柏枝。
新年飲食都要取吉利的用語。江南人家新年泡茶敬客,茶盤里或碗蓋上放兩只橄欖,稱為「無寶茶」。新年吃飯,必有炒青菜,說吃了「親親熱熱」;必吃豆芽菜,因黃豆芽形似「如意」;每餐必食魚頭,但不能吃光,叫做「吃剩有魚(余)」。農歷新年必吃年糕,南北同風。吃年糕以祝願生活「年年高」,意為一年更比一年好。
大年初一吃什麼?許多中國人對這農歷新年第一餐非常重視講究,雖然吃法都不一樣,但是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希望新的一年平平安安,吉祥如意。
除夕、大年初一吃餃子是北方人的習俗。不過現在江南不少紹興人也加入到吃餃子的行列中。除夕吃餃子,取「更年交子」(來年交好運)之意,大年初一吃餃子則是為了一年交好運。
餃子形似元寶,所以寓有進寶之意。餃子中有的飽里放糖,用意是吃了新年日子甜美;有的飽里放花生(稱長生果),用意是吃了人可長壽;有一隻餃子飽中放一枚制錢,用意是誰吃到了就「財運亨通」。新年裡面條和餃子同煮,叫做「金絲穿元寶」。各地餃子的做法和食法不同,北京的清水煮餃,東北的老邊餃子,江南的水煎餃,玉潤玲瓏,餡鮮味美。
新疆維吾爾族人,新年第一餐吃以大米、羊肉、葡萄乾做成的香噴噴的普羅,還吃用麵粉、羊肉等做成的包子和用帶骨羊肉做成的手抓羊肉。
塞北大草原的蒙古族人,新年第一餐是全家人圍坐在蒙古包內火爐旁,向長輩獻辭歲酒後,飽餐烤羊腿和煮水餃。
四川、重慶地區,新年第一餐吃湯圓。將糯米、粳米淘洗後,清水泡數日,然後用磨碾成濕粉,盛入布袋濾干水分後製成小塊曬干,或用市場上出售的干湯圓粉製成各種餡心的湯圓,甜潤可口。
雲南的白族人,新年第一餐要喝泡米花糖水,祝願新的一年裡日子像糖一樣甜。苗族新年家家戶戶喜歡吃奶餅、手抓肉、油餅等。
湖北一些地方,大年初一喝雞湯,象徵清泰平安。其中,家裡主要勞動力還要吃雞爪,寄意「新年抓財」;年輕的學子要吃雞翅膀,寓意「展翅高飛」;當家人則吃雞骨頭,有「出人頭地」之意。荊州、沙市一帶,第一餐要吃雞蛋,意謂「實實在在,吉祥如意」。如遇客人,要吃兩個煮得很嫩,可透過蛋白見蛋黃的「荷包蛋」,意即「銀包金,金纏銀,得金得銀」。
湖南大多數地區新年第一餐要吃「年糕」,意為「一年更比一年好」,而少部分湖南的苗族人民,新年第一餐吃的是甜酒和粽子,寓意可「生活甜蜜,五穀豐登」。
安徽的部分地方,新年第一餐時每人要咬一口生蘿卜,名為「咬春」,可「除菌防病,新年吉祥」。
關中、河南部分地區,大年初一要吃餃子與面條同煮的飯,叫「金絲穿元寶」、「銀線吊葫蘆」。
江蘇、浙江部分地方。新年第一餐要吃由芹菜、韭菜、竹筍等組成的「春盤」,寓意「勤勞長久」。
江西鄱陽地區,大年初一要吃餃子和魚,意為「交子」和「年年有餘」,有的在餃子中放糖塊、花和銀幣,意味著「生活甜蜜」、「長生不老」、「新年發財」。
廣東部分地區,大年初一要吃「萬年糧」,即做好足夠春節三天家人吃的飯菜,寓有「不愁吃喝」之意。潮州一帶,第一餐常吃用米粉和蘿卜干油炸而成的「腐圓」,喝茨實、蓮子等熬成的「五果湯」,寓「生活甜美,源遠流長」之意。
廣西一帶有些地方過年要吃甜食,象徵甜甜蜜蜜。壯族人新年第一餐要吃白斬雞釀豆腐、油堆等。
福建的閩南人,大年初一吃面條,寓意「年年長久」,漳州一帶新年第一餐吃香腸、松花蛋和生薑,寓意「日子越過越紅火」。
台灣的高山族,大年初一吃「長年菜」。這是一種長莖葉,有苦味的芥菜。有的還在菜里添加細長的粉絲,寓意「綿綿不斷,長生不老」。
D. 老北京立春吃什麼
1、蘿卜
蘿卜古代時稱蘆菔,蘇東坡有詩雲:「蘆菔根尚含曉露,秋來霜雪滿東園,蘆菔生兒芥有孫。」舊時葯典認為,蘿卜根葉皆可生、熟、當菜當飯而食,有很大的葯用價值。常食蘿卜不但可解春困,還可有助於軟化血管,降血脂穩血壓,可解酒、理氣等,具有營養、健身、祛病之功。
2、豆芽
被古人稱為「種生」的豆芽最適合春季吃,能幫助五臟從冬藏轉向春生,豆芽還具有清熱的功效,有利於肝氣疏通、健脾和胃。
3、春餅
每年立春日,北京人都要吃春餅,名曰「咬春」。立春時節的北京往往還看不到什麼綠色的春意,便發明了春餅,就像是人們寄予春天的希望,薄薄的兩張小餅卷著滿滿的春意盎然,一口咬下去,討了個好彩頭,自然也是順理成章的事兒了。
北京人吃春餅是用白面擀成圓形的餅,經烙制而成。所謂春餅,又叫荷葉餅,其實是一種燙面薄餅,用兩小塊水面,中間抹油,擀成薄餅,烙熟後可揭成兩張,卷著菜吃。
E. 北京春節都吃什麼
北京民謠:「糖瓜祭灶,新年來到」,首先進入節日的食品是「祭灶」用的糖瓜、關東糖等小食品,由膠狀麥芽糖製成,甜中略有些酸味兒,在生活不太富裕的時代,這是極好的美食。而且,家中有了糖瓜和關東糖,預示著春節已經不遠了。當然,「灶王爺」不食人間煙火,這種希冀「灶王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賄賂」,自然成為孩子們的口中之物。
老北京人,特別講究「過年」,於是便有了:「老婆老婆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燉羊肉,二十七、殺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的民謠。民謠中列舉的臘八粥、炸豆腐、燉羊肉等等,都是春節老北京的美食。在今天,這些都是家常便飯,但在五六十年代只能在過年時方可大飽口福。
春節時僅有以上幾種食物,當然不算是豐富,像古代祭神祭祖用的糕點———蜜供、薩其馬等,不僅是北京地區滿蒙等少數民族食品,亦是北京人家中必備的食物。一些小康的北京人,昔日還有除夕夜食魚的習俗。魚必須是鯉魚,最初是以祭神為名目,後來則與「吉慶有餘」的吉祥話相聯,魚既是美食,也是供品。
至於除夕之夜的餃子,其中的素餡餃子要用來敬神,大家吃的則是肉餡的;生活不富裕的人家,則以肉、菜混合為餡。即便最窮的人家,過年時吃餃子的「程序」是不會少的。在餃子、年糕這些眾所周知的美食之外,「老北京」人家還要打「豆兒醬」———一種由肉皮、豆腐乾、黃豆、青豆、水芥等等做成的冷盤,色如琥珀,類似於「肉凍兒」。此外還有「芥末墩兒」,這是用來佐酒和開胃的冷盤。節日中人們食用油膩食品多,易於「生火」、「生痰」,這些冷盤可以彌補這一缺陷。
當各式葷素大菜已備齊時,北京人還備糖果、乾果、瓜子和「雜拌兒」,所謂「雜拌兒」是今日之什錦果脯。當年這些小食品是人們圍爐閑坐、守歲辭歲時的美食。
今天那些以祭祖祭神為名的供品和傳統食品,幾乎全保留下來了,只是不那麼引人注目。至於如今的春節,餐桌只能用「豐盛」一詞所概括了,什麼川魯大菜、生猛海鮮,都會出現在尋常百姓的除夕餐桌上。講「新派」的人家還會到大飯館里去「撮一頓」來喜迎新春呢!
F. 北京過小年吃什麼呢
能吃的東西很多,看你自己喜歡什麼了,北京的烤板鴨不錯。北京的炭步路也不錯。孩子喜歡吃什麼就吃什麼唄,不一定是跟著別人怎麼吃的?
G. 北京立春吃什麼
1、春餅
每年立春日,北京人都要吃春餅,名曰「咬春」。立春時節的北京往往還看不到什麼綠色的春意,便發明了春餅,就像是人們寄予春天的希望,薄薄的兩張小餅卷著滿滿的春意盎然,一口咬下去,討了個好彩頭,自然也是順理成章的事兒了。
北京人吃春餅是用白面擀成圓形的餅,經烙制而成。所謂春餅,又叫荷葉餅,其實是一種燙面薄餅,用兩小塊水面,中間抹油,擀成薄餅,烙熟後可揭成兩張,卷著菜吃。
清《調鼎集》記載春餅的製法是「擀麵皮加包火腿肉、雞肉等物,或四季時菜心、油炸供客。又鹹肉腰、蒜花、黑棗、胡桃仁、洋糖(白糖)共碾碎,卷春餅切段。」這是清朝的吃法。但現在演變為春餅抹甜面醬,卷洋角蔥後食用。
老北京人立春吃春餅與普通的烙餅不一樣,講究用燙面,烙出來不僅要薄,而且一張春餅要能一分為二地揭開。餅里夾上菜,菜樣一定要多,要葷素搭配,有驢肉、熏肚、熏肘子、醬口條、醬小肚等肉菜,還要有炒粉絲、炒菠菜、炒豆芽等素菜,老北京吃春餅還講究有頭有尾,就是吃春餅前用羊角蔥絲蘸六必居的甜面醬,抹到春餅里,夾上合子菜一卷,從一頭吃到另一頭,這就叫作「有頭有尾」,寓意合家歡樂。
2、炒合菜
在中國北方,特別是北京地區,吃「合菜」十分講究。一是節令性強,立春日必不可少;二是吃「炒合菜」需要春餅卷食,方能品出味道。吃過春餅卷合菜,楊柳吐絮,燕語呢喃,春天來臨。
《四寶鑒》中曾記載:「立春日,都人(指北京人)做春餅,生菜,號春盤」。並有詩雲:「咬春蘿卜同梨脆,處處辛盤食韭菜」。將韭黃、肉絲、粉絲、豆芽菜、嫩菠菜炒在一起,便是「合菜」,上面若再蓋上一張攤雞蛋餅就是北京名吃「和菜戴帽兒」,北京人則稱之為「金銀滿堂」。
合菜的做法並不復雜,大體是這樣的:先把洗干凈的瘦豬肉切成一寸來長、火柴棍兒粗細的絲兒,再把粉絲用溫水泡成水粉絲。蔥花、姜絲熗鍋兒後,煸炒豬肉絲兒,加上點兒料酒、醬油提味兒,然後再放進去發好的粉絲稍微煨一煨,起鍋時翹上點一寸來長的蒜黃兒,這算一盤兒葷的。
另一盤兒是先把豆芽菜洗干凈了切了須子,熗鍋後旺火爆烹,再把事先准備好的,切成一寸來長的菠菜和馬蓮韭段兒推進去,出鍋後點上點兒香油,這算一盤素的。炒這盤兒要找准了火候兒,得做到菜熟而不塌秧,色兒正,利口,不能出湯才算地道。也有人家兒把這兩盤兒攪拌成一盤兒,再攤個雞蛋餅放蓋上頭的,就叫做炒合菜蓋帽兒。
3、蘿卜
老北京人還遵循著在立春那天買蘿卜吃,謂之為「咬春」的風俗,這是由於老北京人認為立春這天吃蘿卜可以解春困。立春時吃蘿卜以脆嫩多汁的青蘿卜為上,紅心蘿卜更佳。
生吃水紅蘿卜是立春的一個民間習俗,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不宜過度。
H. 北京人過年吃什麼餡餃子
酒
過年肯定少不了酒。
酒滿茶半,酒講究倒滿了,茶別倒滿了。喝酒的人都知道,燙滿了。過去講究,吃年夜飯的時候喝酒燙酒,燙酒叫篩酒。
北京人喜歡喝二鍋頭。在過去,過年喝酒還有一個講究,家裡的要滿,過年了,喝酒要開整瓶,平時打一點酒喝,過年就弄整瓶的,高檔一點。老百姓就覺得很高興。現在不一樣。現在隨便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