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北京知識 » 北京的雕塑作品著名的有哪些
擴展閱讀
福州哪裡有姓楊的 2025-04-02 02:47:44

北京的雕塑作品著名的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5-03-31 20:04:45

❶ 美倫美奐的麵塑有哪些

麵塑,俗稱「捏麵人」。各地稱呼不一,也叫「面人」、「面羊」、「花饃」。它用糯米面為原料,調入不同色彩的顏料和防腐劑,然後用手指和簡單工具——小刀、小篦子、竹針等,塑造的各種形像栩栩如生,主要出現在嫁娶禮品、殯葬供品中,也用於壽辰生日、饋贈親友、祈禱祭奠等方面。它是一種起源於民間的傳統工藝。

據文獻記載,漢代已有麵塑的記錄。現存最早的麵塑是新疆吐魯番阿斯塔納古墓出土的唐代面制女俑、男俑和小豬。明清時代,麵塑技術已相當完善,「捏麵人"成為麵塑藝人最重要的謀生手段。光緒年間,天津出了一位「面人張」。他捏麵人的技術精深,可惜其技藝在晚年失傳。

近現代麵塑名家,以「面人湯」湯子博、 「面人曹」曹儀策、 「面人郎」郎紹安最出名。湯子博的作品生動傳神,曹儀策的面人精細素雅,郎紹安的面人色彩濃重。故宮博物館現在藏有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玩過的一些人物麵塑,便是出自著名的麵塑名家湯子博三兄弟之手,至今仍然色彩明艷。

就捏制風格而言,黃河流域造型誇張、生動,用色明快、大方,風格粗獷、朴實、簡練,並富有雅拙的美感,並且有著鮮明的民間和地方特點;長江流域卻是細致、優美、精巧。麵塑藝術的特證是「一印、二捏、三鑲、四滾」(泥塑的步驟),還有「文的胸、武的肚、老人的背脊、美女的腰」。

麵塑按其使用功能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專用於收藏的麵塑,一般用精麵粉、糯米粉、鹽、防腐劑及香油等製成;另一類是可以食用的麵塑,是用澄粉、生粉等製成。

山西麵塑

山西民間有個風俗,那就是逢年過節、婚喪嫁娶以及其他喜慶之日,均要捏制麵塑以示慶賀。這些麵塑,大都出自農村、鄉鎮家庭婦女之手。

特別是農歷七月十五的「中元節",幾乎家家都要以麵粉為原料,經過揉面、造型、籠蒸、點色製成比如人物、動物、花卉、翎毛、瓜果等種類繁多的麵塑。這些麵塑大都造型誇張、簡練、質朴,民間和地方特色明顯。

隨後延續到城市。發展到經過非食用的防腐、防乾裂、易存放的特點。用藝人靈巧的雙手,捏制出精細的、生動的、有故事情節的、有文化內涵的純觀賞意義的麵塑藝術品。山西麵塑主要分為霍州麵塑、忻州麵塑和絳州麵塑。

霍州麵塑當地人稱為「羊羔兒饃」。羊含有吉祥之意。每逢節日來臨,巧手的農婦便按當地習俗捏小貓、小狗、小虎、鴨、魚、蛙、葡萄、「佛手」、「滿堂紅」、「巧公巧母」等麵塑作品,以預示萬事如意,多福多壽,發家致富,和睦友愛。霍州麵塑造型質朴,不多修飾,著色通常僅用品紅點彩。

忻州麵塑流行於忻州一帶。由於春節期間要敬神蒸供,節前把和好的面團捏製成「佛手」、石榴、蓮花、桃子、菊花、馬蹄等各種形狀的供物,通稱它為「花饃"。忻州花饃,中間往往加入紅棗,既有裝飾性,又是營養品、調味品,備受歡迎。當地還有一種大型供品為「棗山」。這種棗山以面卷紅棗組成等腰三角形,角頂往往塑一層如意圖案,在上面再加上麵塑的「小元寶」三個到五個,同時還塑上一個供咬「銅錢」的「錢龍」。棗山蒸出後可以用顏色點染,成為一種鮮艷的民間藝術品。

絳州花饃,花色絢麗,造型比較誇張,尤以走獸花饃最為有名。

山東菏澤麵塑

山東菏澤麵塑是北方麵塑的代表,而穆李庄是菏澤麵塑的發祥地。麵塑,作為穆李庄人賴以生存、養家糊口的手藝代代相傳。菏澤麵塑的種類主要有:「花供」麵塑,多為家畜家禽、桃梨瓜果、胖娃娃、老壽星等,其捏制手法粗獷,風格質朴,色彩單純,對比強烈;單人麵塑,多為文雅官員、風流仕女、武將俠客、天真兒童等,其做工細膩,色彩復雜;有聲麵塑,動態麵塑,多為兒童玩具;盒裝組塑:在一禮盒內,塑幾個人物,表現一個故事,為高檔工藝美術品;寫生麵塑,依據眼前人物或動物即席捏製成像。

郎庄「面老虎」,相傳郎庄的「郎"和「狼"諧音,而狼食人畜,因而做面老虎吃掉狼,人畜才能平安興旺,因此郎庄的麵塑是從做面老虎開始的。當地各種麵塑都統稱「面老虎」。大多用精麥發面,製作簡單,用捏、揉、搏、粘等方法造型,用剪刀、梳子做細部及裝飾,蒸熟後上色點彩、塗膠,然後晾乾。這樣做成的麵塑外表光亮,不易於裂。郎庄麵塑是圓雕造型,大都為扁平狀,既宜於平放和吊掛,又宜於晾乾。其色彩豐富艷麗、純度高,除了大面積的品紅、黃、綠以外,還用少量的白粉、鈷藍作裝點,最後用墨線細致勾勒,整體感覺活潑靈動,絢麗多姿。

北京麵塑

北京麵塑是一種製作簡單且藝術性很高的民間工藝品。捏面藝人依據需要,先是用麵粉、糯米粉為主要原料,再加上色彩、石蠟、蜂蜜等成分,經過防裂、防霉處理,製成各種顏色面團。這些面團在手中幾經捏、搓、揉、掀,用小竹刀巧妙地點、切、刻、劃,塑成身、手、頭面,披上發飾和衣裳。片刻之間,各種各樣的藝術形象便脫穎而出:有婀娜多姿、衣裙飄逸的美女,有天真無邪的兒童,有種種神話故事、戲曲中的角色和歷史人物。外國旅遊者在觀看面人製作時,都為藝人嫻熟的技術、千姿百態且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所傾倒,稱北京面人為「中國的雕塑藝術」。

上海麵塑

上海麵塑最具盛名的是人稱「面人趙」的上海著名麵塑藝術家趙闊明的作品。趙闊明19歲起捏麵人,25歲就與北京東城「面人湯」(湯子博)齊名,32歲在天津被譽為「麗人大王」。

他的作品以傳統戲劇和神話傳說為主。作品人物形象逼真,面部刻畫精細,衣紋簡練概括,神態生動,色彩鮮艷豐富,被稱作「立體的畫,無聲的戲」。而且,他製作的面人,不霉、不爛、不裂、不變形,也不易褪色。他的代表作有傳統題材作品「福祿壽三星」、「觀音」、「長眉羅漢」、「五子戲彌勒"、「鍾馗嫁妹」、「關公看春秋"等,表現現代題材的作品有「白求恩"、「魯迅"等。他的女兒和徒弟們繼承了他的衣缽,在國外現場表演中被稱為「東方的明珠」、「中華之國粹」。

❷ 人民藝術家一一一魏小明

魏小明

個人簡介:

中國著名雕塑家 畫家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 博士生導師

北京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1957年出生於廣西北海市

1977年考入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畢業後留校任教

1986年赴奧地利維也納美術學院留學,獲得碩士學位

1992年回國定居,任教於中央美術學院

2003年至今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雕塑系

采訪人:張冠喬、楊浩鵬、許運佳(藝協Y;魏小明W)

Y:魏老師您好,我們知道您的學生時代是在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度過的,您當時學習的是版畫專業嗎

W:不是,我當時學的是裝潢。

Y:那是什麼原因讓您從設計專業轉向雕塑創作的呢?

W: 第一個原因是在我中央工藝美術學院裝潢系學習的是設計裝幀,在那個年代的裝潢專業是需要繪畫造型能力比較強的一個專業,因此我對於素描造型能力這方面一直都非常用功。在1981年我做畢業創作的時候,學校的老師還有院長看完我畢業創作的插圖,覺得我的造型能力或者說我對繪畫中形體塑造的厚重感特別適合學雕塑,雖然他們只是建議而已,但是對於這個建議,我特別重視。後來,我去西北考察,去研究中國古代的傳統雕塑,對一些傳統藝術作品進行深入的學習。

第二個原因是1986年,我有機會得到了奧地利維也納美術學院的獎學金,到歐洲留學,當時給我的專業是版畫。當我到歐洲報到注冊以後,發現這個美術學院只分純藝術和設計兩個專業,而且專業之間的界限已經很模糊了,即使版畫,繪畫,雕塑都很模糊,都包含在一個純藝術的專業裡面,同時歐洲美術學院有一個很好的教育體系,就是選修制度,也是因為這些條件,我接觸並學習到了大量雕塑相關的知識,也促使了我回國後創作方向的轉變。

魏小明藝術館

Y:您剛提到了歐洲的教育體系,能詳細說明一下嗎?

W:歐洲有一個很好的教育體系,也就是我90年代回國後引入中國國內美術學院的體系,叫做選修制度。在這之前,國內的美術院校是沒有選修機制的,學雕塑就只能是學雕塑,不能進油畫的工作室去學習。然而在當時的歐洲,當我注冊完拿到學生證,成一名正式生以後,意味著我在奧地利所有的聯邦大學里同樣可以成為其它學校的正式生,申請任意一所大學的課程,就像我在清華美院注冊後,我同時還可以在北大的某個專業通過申請,成為正式生,選修北大的課程。奧地利的美術學院把專業模糊,把橫向專業拓寬,甚至放開,給我的再教育創造了一個很好的條件。當時我主修版畫,但是我同時研修了雕塑和建築外形兩個專業,盡管後來雕塑專業和建築專業我沒有拿到他們的學位,但我在這個過程當中,這些課程都在我的學習計劃范圍之內,這相當於我有了四個專業作為專業背景,支撐起我後來的藝術創作。在我1992年回國的時候,國內任何一個美術學院,學國畫的就一輩子從事國畫,還要分寫意的和工筆的,學工筆的還要分是花鳥還是人物,你進了這個專業從此你不可能邁進任何一個工作室去學習。於是在我回國工作後,就在中央美術學院率先提出來應該建立這樣一種選修制度。通過和中央美術學院的靳尚誼院長和老師們共同努力,這種學院選修制逐漸在中央美院建立起來,並逐步推廣到包括清華美院在內的全國院校。這就是為什麼我一個學裝潢的跳到版畫,又跳到了雕塑,都是跟這個專業背景有關系。

Y:您在外國學習的時候是以本科生的身份還是研究生呢?

W:研究生。還有一點就是全世界只有德語系國家奧地利、德國、瑞士這三個國家,學位不分學士和碩士,他們進入大學的門檻比任何國家都高,但你完成了這些國家的本科教育,那麼你讀出來四年沒有學士,直接碩士,而且這個學位是全世界公認的。

Y:也就是說他們把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壓縮成了四年?

W:對

Y:也就是說您節省了三年的時間進行了兩個時間段的學習?

W:對,只有這三個國家是這樣的。我是作為研究生的身份去,但是我到維也納美術學院注冊後,只能得到他們那裡兩年的學習認可。也就是說,我用四年的學分,換得了他們那裡兩年的學分,剩下的兩年學分要靠我自己去完成,所以我修完剩餘兩年的學分之後,我就拿到了碩士學位的畢業證書。

魏小明藝術館

Y:剛才您提到的奧地利的教學方式,除了專業以外,還有哪些是和我們的藝術教學體系不同的呢?

W:有很多不同,因為是兩種不同的文化,基礎各方面都很不同。舉一個例子,中國所有的美院的學生都要學習美術史,不管是中國美術史還是西洋美術史,都要完整系統的全部學習,也就是你必須從法國南部或西班牙北部原始洞窟壁畫開始,一直學到當代,不能遺漏。但在他們的美術學院沒有,他們只是選取一個美術史的片段,深入學一個點,可能是浪漫派,可能是後期印象派,拿學分就夠了。我留學那一年講的是法國巴比松畫派,講完就完了,不用補完全部的美術史知識。但是如果你對其它流派、其它時間段的美術史感興趣,可以在圖書館找到任何你所需的資料。他們幾百年建立起來的藝術系統,包括博物館、圖書館,完備而豐富,他們具備這樣的條件,這是第一。

第二個方面,他們更看重橫向的關系。比如說維也納美術學院有一個很有意思的課程叫比較美術史,他把文學,戲劇,把一個時期的包括哲學,心理學,社會學很多方面跟美術史做一個橫向的比較,所以這門課程叫比較美術史。他們會講的比較有特點,在一個點上展開的比較豐富,很豐滿,這個比較有意思,那麼同樣基礎課他也不會像咱們那種基礎課的方式,是很自由的一種方式,老師對學生不會是一種直接的傳授,學生獨立去思考去學習去完成自己的學習計劃,我認為這是一種更好的方式。

魏小明藝術館

Y:我是很想讀研究生的,我知道系裡也有保研,我不知道怎樣選擇好,是出去還是留在這里?

W:我覺得都很好,兩種都行。保研面臨好幾種方式,可能會以一個綜合成績排名,如果是班裡綜合能力最強的就會有機會。也有在畢業時沒有推研成功但專業很好的學生,我通過個人的努力把他送到國外去,那麼他等於直接畢業去了國外。不管你留在國內還是去國外,或者是兩邊都沒有,前提是你還能繼續從事藝術創作,這點非常重要,也是我對學生的期望。如果你能夠堅持,第一第二年以後根據學習創作的情況,你再決定考研還是出國,都沒有問題,不用讓自己有這么多的難選擇的負擔。出去學習的核心本就是交流,去歐洲學習一年的項目,這樣的機會有的是。

還有一種方式,就是在社會上兩三年好好做專業,之後再回到學校學習,這樣也很好。不瞞你們說,目前在我工作室有五個碩士生,加上原來培養的學生有十來個,我會發現,畢業三年到五年再回來讀研究生的同學能力和質量往往要高於從未離開學校的研究生。我指的是什麼呢?指的是他們思考問題的成熟度,以及他們對生活各個方面的把控。學校到學校的學生做出來的東西也還可以,但缺少實戰。所以呢,學校方面是一個優勢,但也是一個劣勢,因為到社會上,要面臨很多的困難和磨礪。

Y:本科畢業有的可以保研,有的到了社會上,但在社會上這些人有的會成為匠人,那麼如何避免成為一個匠人呢?

W:從高等美術學院出去的學生,通常不會成為一個匠人,但是他們可能會動搖成為一個藝術家的這種決心。我在中央美院教了11年書,一個班15個學生,你問這15個學生他們每個人未來畢業以後做什麼,15個人都會斬釘截鐵的說當藝術家,再苦也要當藝術家。可是我到了清華美院問同樣的問題,一半不知道,剩下三分之一的學生會說嘗試當個藝術家,比例這么小;可能因為清華美院本身是一個綜合性的美術學院,當你進入到這個學校以後,你可以分分鍾在陶瓷系,在環藝系,在裝潢系學習,你在一個設計為主的學校里頭,畫一個標志,排個版,或者做一個環藝的效果圖,都很容易賺錢,逐漸逐漸你想從事藝術的那個信念就沒有了。比如我自己,我們一屆有一百人,只有我和少數幾個人從事了藝術,而且從事藝術的同時,被我們那些同學,視為異類。他們認為你做什麼不好,你搞純藝術,你有這么好的設計能力,開個工作室不好嗎?那可以掙很多錢。也就是說,這個學校學生的觀念與其它美術學院有很大的區別。

Y:比如說中途意志不堅定,多數是不是受物質生活的影響?

W:肯定的,學設計的學生很好找工作,或者自己接點活,很好生活。學純藝的學生相當一段時間里都會生活的很清苦,甚至很孤獨,耐得住這些條件。我引用我在維也納美術學院的故事:畢業典禮上,我們每個人發了一張上百年的羊皮紙,上面寫了兩句話:「我,某年某日,在維也納美術學院畢業,我發誓在我的一生中,繼續從事我藝術家的事業,不論多麼困苦。如果我由於生活所迫,或者不能逆轉的原因,讓我不能成為一名藝術家,我承諾我絕不會毀壞這個學校的聲譽。」這張紙傳承了兩三百年,可以看出歐洲人是怎麼看待學術看待藝術的。如果我在那裡畢業,可是我過了幾年成為一名房地產開發商了,但是我千萬不能夠說我是維也納美術學院畢業的,他們把藝術看得很神聖,承諾不有損學校聲譽。

Y:我看了您的作品,我對您的作品非常感興趣,您是一個非常崇尚美的一個人,那麼在您的作品當中,美是如何體現的呢?

W:我在維也納留學期間,也就是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奧地利維也納有一種藝術流派,稱之為幻想寫實主義,後來我把這種流派整合,提出想像寫實主義的理念,與國內的客觀寫實主義有很大不同。維也納的教育很強調想像力,你有造型能力、塑造能力,但最重要的是想像力,你看我做的東西,同樣是具象,同樣是寫實,但沒用過一次模特,我做的是我腦中想像的東西。你認為生活里的美是不是最美的?有的時候生活里的東西不如你想像中的東西更美,因為想像中的東西,它是沒有界限的,是可以重組的,是可以在美的這個概念上集中上百個美的因素,從而創造出理想中的美。當時這種流派對我的影響很大,從這以後,我以這種創作的方式一直延續到現在,一直到去年我在長春建好我的藝術館的時候我才發現,我有兩百三十多件大大小小的作品,但是幾乎都集中在90年代我從國外回來之後開始的。這種美的東西有很多很多,但這種很浪漫的情感,很多人沒有把它表達出來,想像寫實主義的創作方式能夠把你內心的東西一點點的挖掘出來。這就是為什麼我在兩年前開始,學校讓我帶博士,我就讓博士生來構建一個體系去研究想像寫實主義的理論,這也是我們未來的方向。

魏小明藝術館

重要作品

1993年

廣西北海市

巨型金屬雕塑《潮》(高25米)

1998年

長春市遠東藝術館

大型室外浮雕、圓雕、室內軟雕塑等

1999年

天津開發區管委會廣場大型青銅雕塑《藍色升華》《秋天的節奏》《黃金時代》

2001年

寧波市鳳凰劇院雕塑《鳳凰》

寧波醫葯學院主題雕塑《飛》

寧波濱江音樂廣場雕塑《冼星海》

《阿炳》《聶耳》等作品

2003-2005年

航天部一分院文化廣場

大型青銅雕塑《後羿射日》(高17米)等

紀念抗擊非典表彰醫護人員

青銅雕塑《人間天使》(高11米)

分別在清華大學及中山大學內落成

2004年

山海關長城博物館

室內大型青銅浮雕《長城組畫》

雕塑作品《捕風》中國美術館永久收藏

2005年

北京中關村商業廣場雕塑《融》(直徑4米)

2007年

設計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金頂獎」獎杯

2008年

雕塑作品《奧林匹克風》

被國家大劇院及北京大學永久收藏

雕塑作品《風采》

在國家奧林匹克中心區落成

2009年

主持設計吉林省白山市滿族文化風情園

並創作完成園內雕塑作品

《鹿之戀》(高6.5米,跨度14米)

《三仙女》(高8米)等雕塑作品

2010年

雕塑作品《奮進》(高度2.3米)

分別被青島奧林匹克雕塑文化園,清華大學收藏

中國文聯室內大型浮雕落成

2013年

雕塑作品《元好問》

入選國家中華文明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

2015年

雕塑作品《奧林匹克風》被APEC雁棲湖國際會議中心收藏

吉林省白城市鶴鳴湖公園內標志性大型青銅雕塑《飛黃》(總高15米)

2016年

雕塑作品《後羿射日》被義烏市政府和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永久收藏

2017年

設計並製作完成大型雕塑《嚮往》(高12.8米),落成於北京金融街華泰集團總部

2005年至今

連續為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年度表彰大會」

創作了7座獎杯

《魚悅》

策劃主持的主要展覽

1996年

首屆天津開發區國際雕塑邀請展

1997年

首屆長春市國際雕塑作品邀請展

1998年

北京延慶國際雕塑公園 邀請展

第二屆天津開發區國際雕塑邀請展

第二屆長春市國際雕塑作品邀請展策劃委員

2002年

「2002中國北京-國際城市雕塑藝術展」

藝術總監

2003年-2011年

「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策劃兼評委

2007年

「奧林匹克藝術之夢

—2007國際城市雕塑藝術展」藝術總監

2009年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第11屆亞洲藝術節

「亞洲藝術雕塑主題公園」 藝術總監

新疆烏魯木齊市國際雕塑創作營藝術總監

2010年

清華大學百年校慶

「水木清華.國際校園雕塑展」

2012年

帶領清華美院雕塑系師生赴瑞典

參加「戰爭與和平」雕塑邀請展

2014年

第十五屆長春國際雕塑邀請展 ,策劃委員

2015年

「新態·2015太原國際雕塑雙年展」策劃委員;

「潮起東方·中國海寧百里錢塘國際雕塑大展」

評審委員

2016年

新絲路·新起點——首屆「金烏之夢」

國際戶外雕塑邀請展策劃委員

蘭州市「情系母親河」

黃河雕塑長廊項目藝術顧問

「絲綢之路(敦煌)」

國際文化雕塑邀請展,策劃委員

展覽 榮譽

1983-1985年

連環畫作品《黑駿馬》等

獲得第六屆全國美展銅獎、

第三屆全國連環畫銀獎、

《連環畫報》金環榮譽獎等多項國家獎

1988年

獲奧地利國家文化科研部授予的

「傑出藝術貢獻獎」

1986年-1992年

多次在歐洲各國舉辦個人展覽

1992年

在中央工藝美術學院舉辦個人藝術展

1995年

榮獲法國軒尼詩授予的

「95創意與成就青年獎」

1996年

插圖《安徒生童話選》

獲全國書籍裝幀銀獎

2002年

中央電視台《東方時空·東方之子》

節目專題報道「雕塑家魏小明」

在中央美術學院舉辦大型「魏小明藝術展」

2003年

任國家留學基金委員會評審委員(至今)

任北京市藝術專業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評委

2004年

雕塑作品《奧林匹克風》

獲得中國奧組委頒發

亞太地區美術作品優秀獎,

並入選「第十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

同時獲北京市建國55周年

優秀文學藝術獎

2006年

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舉辦大型個人藝術展

2009年

當選北京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榮獲北京市中青年文藝工作者

「德藝雙馨」稱號

作品《惑魚》參加

「中國動力——中國國際雕塑年鑒展」

2010年

大型城市雕塑作品《潮》(位於廣西北海市)

獲建設部全國城市雕塑六十周年

評審委員會提名獎

雕塑作品《奮進》

參加清華大學百年校慶

「水木清華·國際校園雕塑展」

2012年

被中國傳媒大學聘為榮譽教授

2016年

參加北京美術家協會藝術委員會

《2016呼喚經典》雕塑展

邱天雕塑家、江西東鄉人、藝術鄉村計劃發起人、藝術評論家、

❸ 北京雍和宮內有什麼著名的佛像雕塑

北京雍和宮(喇嘛廟)建於清初康熙年間。原為雍正皇帝的宮邸,雍正即位後即改為喇嘛寺廟。廟中有大殿五進,依次排列,由前而後,次序是天王殿、三佛殿、永裙殿,法輪殿和大佛樓。在法輪殿內有喇嘛教祖師宗喀巴的銅像,高達6米,為現存銅像中僅次於河北正定隆興寺大悲閣的北宋觀音大像。大佛樓是一所三層高樓,專為身高18米的白松木雕彌勒像建造的,據說這件立像是用整個的白松樹干雕成,原木料是從遙遠的四川運來北京的,可說是我國巨大的木雕像之一。三佛殿中所塑三世佛,就其造型來看,仍保持有明代的某些風格,尤以神光的裝飾,工整細致,似比明代同類製作更進一步。又碧雲寺羅漢堂的五百羅漢造像(木雕),所有的人物神態的刻畫,也比之明代更為接近於世俗,只是在表現手法上顯得纖巧無力,好像只有技術上的細致精巧,卻缺乏藝術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