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帶孩子游北京,哪些景點必去
馬上就十一假期了,可以安排上了,玩不完的就留著我們寒假再去,帶孩子游北京有七個景點是真的不容錯過:
一、中國科技館
二、北京動物園
三、自然博物館
四、天文館
五、故宮
六、天安門
七、萬里長城
北京是一個超級大寶藏,人文歷史、自然風光、山川湖海、街道胡同,超級適合遛娃,既看美景又長知識!從濟寧到北京高鐵很快兩個小時,過去玩非常方便。我是一名全職媽媽,曾獨自帶著三歲的女兒去游北京,北京是偉大祖國的首都,我認為走一趟是很有必要的,但帶著孩子,確實要考慮怎樣把「愛國情懷」和「孩子快樂」結合在一起。特此,向大家介紹這七個必去景點!
一、中國科技館
我想說帶娃來北京,一定要去中國科技館這里。我很喜歡的還是安全主題,裡面有急救電話環節、消防車滅火環節、煙霧逃生通道等等特別棒!
4、開放時間:全年 06:30-16:30
5、優待政策:
兒童:18歲(不含)以下憑有效證件免費
學生:18歲(含)-25歲(含)全日制大學生(不含成教等)憑本人有效學生證半價
老人:60周歲(含)以上憑有效證件免費
殘疾人:憑殘疾證(含軍殘)免費
軍人:憑士官證或軍官證免費
離休人員:憑離休證免費
社會保障金人員:憑社會保障金領取證優惠
消防救援人員:憑有效證件免費
提別提醒:60周歲以上老人與6周歲以下未成年人的門票免費遊客,可提前在景區官網進行預約(請勿購票),預約成功後,可憑本人身份證直接檢票入園,無需換票。 優惠政策僅針對門票,索道及地面纜車1.5米(含)以下兒童免費,其他大小同價。 以上信息僅供參考,具體信息請以當天披露為准.
雖然長城遠而陡,不是很好的親子游路線,但個人覺得還是很有必要帶孩子來。孩子有體力的話就爬高些,沒體力的爬低些,即便登上長城第一節,風景也特別開闊,特別大氣,孩子也是能感受得到的。我去的時候看到好多車都是孩子,估計是學校組織去的。我挺後悔,當時只顧著帶孩子爬,沒好好在上面停留,帶著孩子慢慢領略萬里長城的雄偉。
給我的感覺就是節假日現在到北京旅遊的人越來越多,特別是很多人都嚮往的帝都,去的人更多,所以去北京的話,還是建議找個北京的本地人或者是報個親子旅遊團安排一下,以免浪費不必要的時間,買門票排隊啥的都很費時間。如果你也想不用操心就能開開心心的玩,也可以提前向我咨詢的,可以在下面留言的呦,我會盡力為您解決。需要注意的是今年十一期間遊客須持72小時內核酸陰性證明,經測溫、出示行程碼、本人健康寶掃碼登記後有序入園。
❷ 外地的小學生在北京上學需要辦什麼手續
1、按照北京市義務教育入學要求,非京籍幼升小家長需要准備五證入學,五證包含:
在京務工就業證明;
在京實際居住證明;
全家戶口簿;
北京市居住證(北京市居住登記卡);
無人監護證明;
2、填寫信息採集
信息採集涉及證件審核及建立學籍,各位家長嚴格要按照真實信息填寫。
3、街道辦審核五證
4、小學登記
非京籍入學需要證件材料比較繁瑣,且各區要求不一,並且各小學還會有特殊的要求。另外社保、北京市居住證、完稅證明還有時限要求,建議及早了解各區入學政策,各區政策。
❸ 誰知道北京市實驗小學
「北京第一實驗小學」久遠而醇厚的歷史。
座落在北京琉璃廠古文化街北側的「北京第一實驗小學」,前身是「國立北京高等師范學校附屬小學校」,創辦於1912年,9月5日是她的成立紀念日。
這是北京第一所全新的、有實驗和示範性質的國立小學。當年創設本校並兼任首任校長的北京高等師范學校校長陳寶泉親自為其擬定了辦學目標——
「她吸納世界最新學理加以試驗,為全國小學改進之先導」。後雖幾易其名,宗旨始終如一。
1955年10月,學校奉令改名為北京第一實驗小學。
「今日之教育,當以培養國民道德為首務」——
既為實驗,自無舊制可循,創辦之初的實驗一小必須敢為前人所不為之事,創前人所未創之先,為中國之基礎教育闖出一條嶄新的路來。
「獨於小學校中尤以養成善良習慣為要……故對於規則也,必使一一遵守而養成守法之習慣;對於號令也,必使一一遵行而養成從順之習慣;問答舉手,進退以次,以養成靜肅秩序之習慣;取放用具,須迅速安置物品有定處,隨時督查,以養成尚敏捷、好整頓之習慣;課畢掃除,分處值日,均使竭盡心力誠實服務,以養成清潔勤勞且重公務之習慣;以至姿勢、客儀、言語、行為等,凡一切舉止動作無不注意考察,切實矯正而不肯有絲毫寬假之處,務於學校之中植其完善基礎,使將來處世不至為游惰無用之國民,則直接造福於學生之個人者固多,而間接影響於國家之全體者亦甚大,誠能如斯,則於教育之責尚可謂盡一二也。」
——國立北京高等師范學校附屬小學校首任主任鄭際唐
於是,大至學校辦學宗旨、學級編制,小至課前掃除值日,課中坐、站、讀、講之姿,以至用品擺放位置、排隊行禮口令,無不詳盡規定。於傳授知識之外,又注重人之行為習慣、品格素質的養成,成為附小自創辦之始的一大特色。
九十年來,數百位園丁的辛勤耕耘換得桃李滿天下。到2002年,學校已送走了八十八屆畢業生,近兩萬人。她還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優秀人才,國家領導人吳學謙、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任建新、著名科學家錢學森、著名數學教育家鍾善基、中科院院士馬大猷、兩院院士張維、著名作家顏一煙、林海音等等都曾就讀於本校。還有許許多多在不同崗位努力工作的普通勞動者,他們都是實驗一小的驕傲!
我們的榮譽
❹ 對中關村二小學的霸凌事件,你們有什麼看法從中引發的一個問題,我們以後該如何保護我們的孩子不受欺負
北京中關村二小凌晨回應:涉事學生非「校園欺凌」
2016-12-13 07:45:07
來源:新華網
資料圖:中關村二小
原標題:北京中關村二小:涉事學生不足以構成「校園欺凌」
新華視點官方微博12月13日消息近日網曝「北京市中關村第二小學『欺凌』事件」引發公眾關注。對此,中關村二小13日凌晨對新華社記者披露此事調查情況,認定其為「偶發事件」,尚不足以認定涉事學生構成校園「欺凌」或「暴力」。同時,校方表示,「對該事件發生深深自責,對給學生及家長帶來的傷害,深表歉意」,將汲取教訓,以此為鑒,本著認真理性、客觀公正的原則,妥善處理。(新華社記者魏夢佳、梁天韻)
微博截圖
早前報道:北京「中關村二小事件」真相依然成謎
發生在北京市中關村二小的校園事件,近日刷爆了朋友圈。有學生家長稱自己的孩子遭到同班同學的「霸凌」,抱怨學校方面處理不妥。另有「家長」在網上發文稱事出有因,家長不該只許自家孩子佔便宜不吃虧,更不該借輿論施壓。
而校方10日的回應稱這只是「學生、家長之間的事件」,回應不但沒有平息事態,反而激起更大的輿論風波。在很多學生家長心目中,中關村二小是北京市海淀區的一所名校,名校該如何處理「校園欺凌」事件引發各方的關注與思考。
11日,就中關村二小有學生受傷害事件,北京市教委官方微博援引相關負責人的說法:孩子是家庭的未來,也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孩子的身心健康不僅是家長所盼望的,更是教育行政部門工作的重中之重。
媒體調查
母親發文稱兒子在校受辱
失眠、易怒「急性應急反應」
剛過去的周末,一篇題為《每對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園霸凌說NO》的文章在朋友圈廣泛傳播。文章作者稱,自己是一位母親,兒子是中關村二小的學生,剛剛滿10周歲,在學校遭遇校園霸凌,被同學用「廁所垃圾筐扣頭」。她聽完孩子的哭訴後,隨即給班主任打電話,要求處理,並表示事發後,孩子出現失眠、易怒、恐懼上學等症狀,並被診斷成急性應急反應。然而,家長找學校溝通未果,家長稱「老師把這個事說成是『過分的玩笑』,還讓我們大事化小,我們不能接受。」
此事在網上引發熱議後,中關村第二小學10日發表聲明:「近期,一起發生在我校三名中年級學生、家長之間的事件引發了社會的關注。從事發到現在,學校一直在積極努力協調,客觀、公正地處理幾方家長間的相關訴求和矛盾糾紛……此外,針對近期網路上出現的關於我校以及相關事件的不實言論,我校將保留通過法律途徑維護學生及學校聲譽,並追究相關主體責任的權利。」
在新華社、《人民日報》等介入調查後,該事件迅速登上網路熱搜。然而,該事件在11日迎來了熱點新聞出現後常見的反轉。
事件反轉
有家長稱發帖者誇大事實
「母親是個編劇,很會編故事」
隨著事件的進一步發酵,網上也出現了一些不同的聲音,有些網友稱「事情根本不是文章描述那樣,會出現反轉!」
之後,有其他「家長」發朋友圈說,此事件事出有原因,暗示雙方互有不當行為,文章稱當時只是孩子們之間的課間打鬧,並非誠心欺辱。還說,只許自家孩子佔便宜的家長是有的。文章稱發帖的「被欺凌」學生家長「誇大事實、借題發揮」,更有人貼出「通過找關系進的學校」「母親是個編劇很會編故事」等內容。
短短的一個周末,此事不斷發酵,原帖被眾多微信公眾號和微博賬號連續轉發,引起網民熱烈討論,各種分析文章迭出。
從家長、學校的各種「聲音」來看,同學之間的「課間打鬧」確實是存在的。究竟這個學校同學之間的「打鬧」存在了多長時間,「打鬧」的程度是什麼樣的,「打鬧」給同學造成多大傷害?中關村二小方面沒有正面回復。同時,網路上更多的聲音評論說,中關村二小的發聲,過於官氣、與家長不能平等交流,甚至上升到冷漠的態度。
網友質疑
真相究竟是什麼?學校回復為何如此冷漠?
真相未明,但網上的爭論已經白熱化,僅原網帖的評論就超過3.6萬次。
梳理了一些微信公眾號留言可見,一些網友表示:「這是孩子之間的事,應該由孩子自己解決,家長出面使事情復雜化了。」
也有網友認為家長應該站出來。「在孩子受到欺負受到傷害時,如果父母沒有第一時間站出來,那麼孩子以後將會失去安全感和對父母的信任。」有網友認為,「若我是施暴孩子的媽媽,我會立即道歉,爭取盡早解決問題,同時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還有網友認為,「一定要堅持到底,維護孩子的合法權益。」名為「張鏵倩」的網友說:「必須堅持到底,我們家長是孩子最後的港灣!」還有網友認為,這位母親一定是投訴無果,所以才會藉助網路進行「戰斗」。
一位名為「子凡」的網友認為,「作為媽媽,沒有教育孩子在被欺負的時候要反抗嗎?這么受欺負都不反抗,甚至不敢告訴老師,這樣長期積累會讓孩子形成心理問題。」
更多的網友對學校的做法提出了質疑。
在與學校交涉過程中,這位發帖的母親稱她遭到學校有關領導「劈頭蓋臉一頓發難,大聲呵斥。」一些網友認為:「最可怕的不是孩子間的行為,而是學校的態度。」
有的網友對學校的聲明也表示不滿:「這是一所『名校』中發生的、關乎學生切身利益的問題,但學校的做法背後,卻有濃濃的權力氣味,透出高高在上的冷漠和傲慢。」
還有一些網友認為:「學校還是要盡快解決問題,應該認真了解事情真相並客觀對待!」
事發後新華社記者聯系涉事雙方家長。「被欺凌」學生的父親10日表示,事件還沒有得到妥善解決,孩子情緒尚不穩定,仍未返校上課。「我們現在需要更多時間去專心陪孩子,調整自己的情緒,才能更好地面對孩子,帶他走出困境。」
北京市教委負責人11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孩子是家庭的未來,也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孩子的身心健康不僅是家長所盼望的,更是教育行政部門工作的重中之重。首都教育系統將從一切為了孩子身心健康出發的角度,高度重視,主動工作。發現問題,嚴肅對待,妥善處理。」
北京市教委同時呼籲,關注事件中每一個孩子的健康,特別是心理健康的疏導。每一位關心孩子身心健康的成年人,教育好身邊的孩子,不做侵害他人的事情。
孩子父親
「後悔最初沒有站出來保護兒子」
孩子父親王先生告訴媒體記者,從今年9月份開始,兒子樂樂(化名)開始頻繁跟他訴說自己經常受同班一個同學言語上、肢體上的攻擊和騷擾,並被起外號;課下樂樂可以躲開,但課上因為座位在一起,經常被騷擾,極大地干擾了他上課。
樂樂多次說起此事,讓王先生逐漸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王先生便主動跟班主任、對方家長溝通,他曾告訴對方家長,樂樂不喜歡這種肢體上的接觸,包括對方所謂的開玩笑和外號,「我家孩子說起的外號是侮辱性的,是諷刺的語言。」
「老師表示知道了,要去了解一下,但是並沒有達到很好的效果。我每天送孩子上學的時候,能感覺到他很無奈,但晚上回家的時候又說某某某又騷擾他了」。王先生說,後來他再一次向學校要求,希望班主任把兩個人的座位調開,「老師說效果好多了,之後的一小段時間,樂樂也沒說自己在課上受干擾了。」
但是,就在調開座位大概十天以後,就發生了樂樂被扣廁所垃圾筐的事情。「我最後悔的就是在孩子第一時間跟我說自己受到侵犯的時候,我沒有選擇站出來保護他,而是想讓他自己去解決這件事情,讓他躲開他們」。
「孩子現在對我也比較抵觸。」王先生說,9日晚上孩子突然哭了,渾身都在顫抖,持續了20多分鍾,他們在一旁毫無辦法,孩子不讓靠近,最後在母親的懷抱中慢慢平靜下來,「只有真正做好了准備我們才能讓他去上學」。
對於中關村二小發表聲明,呼籲社會讓教育問題回歸學校處理的處理態度,王先生表示,他對自己的話負責,他的要求是:「處理、懲戒施暴的孩子」,「保護我兒子不受二度傷害」,「讓施暴者的家長道歉」,「對方承擔相應的治療費用」。
專家說法
不能把類似校園事件看成簡單的「惡作劇」
記者注意到,今年5月,國務院向各地印發《關於開展校園欺凌專項治理的通知》,4月至7月為全國中小學校(包括中等職業學校)自查治理階段,9月至12月為專項督查階段。11月,教育部等9部門又聯合印發《關於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意見》,要求對學生欺凌和暴力行為加強教育預防、依法懲戒和綜合治理。
根據教育部統計數據,今年5月至8月,共上報68起校園欺凌事件。此番中關村二小事件「刷爆朋友圈」,再次觸碰社會長期痛點。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大連著名兒童與青少年心理專家黃子芳認為,「作為學校,絕不能把類似校園事件看成簡單的『惡作劇』,應及時發現問題根源,對孩子進行疏導,培養孩子穩定的思維方式和行為准則。」
黃子芳認為,在目前的教育模式下,多數家長和學校把孩子的學習成績放在第一位,忽視了對心理健康與健全人格的培養。這起事件給各方帶來很多啟示,父母要重視家庭教育,「要重視學習,更要重視孩子道德和心理健康的培養。應鼓勵孩子主動與父母、學校溝通,讓孩子自信、樂觀、開朗地成長。」
究竟這件事情的真相是什麼,面對網友的質疑,涉嫌欺負同學的學生家長和學校有何答復?10日上午開始,新華社等媒體記者一直在和中關村二小聯系。截至11日11時,涉嫌欺負同學的學生家長以及該校負責德育工作的老師沒有給記者任何回復。
立即評
治理「校園欺凌」,絕不能「和稀泥」
蔣璟璟
中關村二小「校園欺凌」事件仍在發酵,校園欺凌現象再次回歸公眾視野並引發廣泛討論。事實上,這已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相較於最開始全社會對此類事情的無動於衷,如今公眾的憤怒與反彈已然成為主流情緒。這一變化實則表明,隨著人們權利意識的覺醒,「校園欺凌」所面臨的現實處境已經極大變化。
校園欺凌事件的發生,很大程度上與教育的失當不無關系。一方面,現有的學校教育,極缺關於人格教育、人文教育的部分,即便開設了相關課程也往往只是流於形式而已;另一方面,許多學校也並未教授學生們足夠的自我保護技巧,這在客觀上提高了欺凌事件的產生概率與施害後果……重視學科知識的灌輸,而輕視情緒輔導、性格引導,學校教育模式的天然偏僻,很大程度上加劇了校園欺凌的惡果。
校園欺凌,應該說是一種特殊的施暴行為。但在過去很大一段時間內,學校管理者並沒有意識到這一問題的嚴重性,而只是將之當成「學生爭執」淡然處之。在這種認知前提下,多數學校並沒有建立專門的欺凌預防、介入和應急處置機制。由此,常態化防範的缺失,直接導致極端惡劣的個案一再頻發。在一些校園里,教師很少會對「被欺凌學生」的投訴足夠重視,而那些長期施暴的「危險學生」也很少會得到足夠的風險評估和事前干預。相較於校園欺凌的普遍程度,我們的學校顯然還未形成一套與之對應的標准化的處置方式。
時至今日,在一次次的個案之後,在一輪輪的討論之後,我們理應找到一套廣泛適用的經驗和方法,來有效地保護孩子們不再遭受暴力與欺侮,治理「校園欺凌」,最怕的就是「和稀泥」,只有對這樣的個案「零容忍」,才能讓孩子們健康快樂成長。
網文《每對母子都是生死之交》節選:
今天是兒子十歲的生日,是個大日子。
他沒有像往常一樣頂著星星早起去上學,而是睡到太陽透過窗簾縫隙,刺到了眼睛。起床後,我又開車排在四環一點點向前蹭,而導航的目的地不是學校,是北醫六院。
漫長的等待,見了醫生,開了一堆檢查單子,拉著孩子樓上樓下在迷宮一樣的診室里穿梭,終於在醫生下班前取到了所有的報告。
女醫生很無奈的看著我,一個小時前她就應該下班了,但是看到我拿著中度焦慮、重度抑鬱的報告回來,她還是很盡職的坐下來在病歷上寫下了診斷:急性應激反應。
「不要再讓孩子上學了,在家休一周,學習什麼的沒那麼重要,家長自己在家教教就行了,千萬不要在孩子面前再提起這件事,不要讓孩子有任何壓力,你們大人得去承擔,去把這件事解決了。記住!不能帶孩子去解決,你必須保護他。哎,你們哪個學校的呀?」第一次看病聽到醫生說這么多話。
「哦,中關村二小。」我恍如隔世般回過神,回答了醫生。
十年前的今天,我拼著命生下了兒子;十年前的今天,兒子拼著命來到我身邊。
每對母子都是這樣拼著命才能相見,可是我卻沒有保護好他。
上周四,課間操時,他一個人去衛生間小便,隨後同班的兩個男生跟了進來,一個堵在他所在隔間的門口大喊:「xxx我要打開門看看你的屁股!」
由於那個隔間的門鎖壞了,兒子很怕,很怕那個一直找他麻煩的胖子會沖進來,他想要趕快尿完跑出去,就在這時,另一個男生從旁邊的隔間扔下了一個垃圾筐,正砸在他的頭上,尿和擦過屎的紙灑了他一臉一身。那兩個男生見狀,哈哈哈一陣嘲笑跑走了……
衛生間里又剩下他一個人,這時他開始哭了起來,他說自己太害怕了,一臉都是尿特別臭。因為很多男生淘氣,經常會尿在垃圾筐里。
當他回家告訴我這一切時,孩子已經抖成一團,我想安慰他拉他去洗澡,他立即嚎啕大哭起來,告訴我他已經在學校用涼水沖了好久好久,已經沒有臭味了。
天啊!當我把他哭著說出來的斷續片語連在一起的時候,我才知道,他遭遇了校園霸凌,在小學四年級的男生廁所里。
每對母子都是生死之交,無論多麼艱難,媽媽都要帶著十歲的兒子向校園霸凌說NO!
該怎麼看待「校園欺凌」?
我們都該讀一讀小說《蠅王》
「十年前的今天,我拼著命生下了兒子;十年前的今天,兒子拼著命來到我身邊。每對母子都是這樣拼著命才能相見,可是我卻沒有保護好他。」這樣的文字讓每一個為人父母者讀來動容。雖然事情的具體細節還在核實,但校園欺凌的話題,再一次引發了社會的集中關注。
刷爆網路的「中關村二小事件」仍在發酵,不禁讓人想起了威廉·戈爾丁在1954年出版的一部小說——《蠅王》,這部小說講述了一群流落荒島的孩子,因缺乏成年人指導變得十分混亂,最終演化為野蠻原始人的故事。
文藝作品,從來都是對生活的映射。
「中關村二小事件」背後,讓人想起的還有不久前陝西省藍田縣一個初中女孩因被嫁禍「在其他宿舍偷錢」,留下字條後離家出走;16歲的福州永泰縣東洋中學學生小黃遭同班同學圍毆至脾臟嚴重出血……
屢屢發生的校園欺凌事件,暴露出學校、老師、家長、孩子等各方面的應對和處理能力依然嚴重不足。校園欺凌,不能只是一個「開過分了的玩笑」。
面對「校園欺凌」,沒有一個人是旁觀者。正視問題,解決問題,才是防微杜漸,讓孩子在有安全感的環境里健康成長。
❺ 教師資格證過了,教師體檢,北京是有定點醫院的嗎,都在哪裡啊,求
北京市教師資格認定體格檢查指定醫院名單及體檢標准
一、指定醫院名單
北京市體檢中心
1、東城區:北京市第六醫院、普仁醫院
2、西城區:北京市第二醫院、宣武區中醫醫院
3、朝陽區:北京市第一中西醫結合醫院(原北京市朝陽區第二醫院)
4、海淀區:北京市中關村醫院
5、豐台區:豐台區醫院
6、石景山區:石景山區醫院
7、門頭溝區:門頭溝區醫院
8、大興區:大興區人民醫院
9、房山區:房山區良鄉醫院
10、通州區:潞河醫院
11、昌平區:昌平區醫院
12、順義區:順義區中醫醫院
二、北京市教師資格認定體格檢查標准(試行)
有下列疾病或生理缺陷者,不適宜從事教師工作或相關教學崗位的工作。
1、有精神病史、癲癇病史、癔症史。
2、精神疾病(以二級以上專科醫院診斷為依據)。包括:
(1)重度精神病:精神分裂症、偏執性精神病、反復發作的情感性精神障礙、無法歸類的精神病性障礙、急性心因性精神障礙。(註:經一年以上系統治療、未達治癒或影響社會功能者)
(2)各類腦器質性精神障礙。包括顱內感染、中毒,顱腦外傷、腫瘤,癲癇及腦血管病等。
(3)與文化密切相關的精神障礙。因迷信氣功、巫術等影響職業及社會功能者。
(4)精神活性物質所致精神障礙。毒品、酒精、安眠葯依賴並影響社會功能者。
(5)人格障礙的某些亞型。如:反社會型、沖動型、分裂型人格障礙。
(6)神經症的某些類型。如因難治性強迫症、癔症等影響職業及社會功能者。
3、急慢性病毒性肝炎、活動性肺結核、性病等各種傳染性疾病。(經二級以上醫院或專科醫療機構檢查確已治癒者除外)
4、各型肝炎病毒攜帶者或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升高者,不宜從事幼兒教育教學及食品科學等相關工作。(根據京教人 [2010]14號文件,刪除此條)
5、嚴重口吃,吐字不清,持續聲音嘶啞、失聲及口腔有生理缺陷並妨礙發音。
6、兩耳聽力均低於2米。
兩耳聽力均在3米以內,或一耳聽力達到5米,但另一耳全聾,不宜從事幼兒教育、音樂學、醫學等教學工作。
7、嗅覺遲鈍或喪失者,不宜從事與化學類、食品科學等相關的教學工作。
8、雙眼中好眼最佳矯正視力低於4.5(0.3)。
9、色覺檢查異常者,不宜從事化學、生物等以顏色作為技術指標和實驗數據的教學工作。
10、面部有較大面積(3×3厘米)疤痕、血管瘤、白癜風、色素痣或嚴重影響面容(如斜頸、面癱、唇齶裂及其手術後遺症、一眼失明及五官先天或後天性殘缺、畸形等)。
11、步態跛行,著裝後脊柱側彎、駝背,脊柱、四肢有顯著殘疾及先天或後天因素造成的肢體殘缺、畸形、功能障礙。
12、脊柱側彎大於4厘米,雙下肢不等長大於5厘米、顯著胸廓畸形、主要臟器(心、肺、肝、脾、腎、胃腸等)做過較大手術或男性身高低於170厘米、女性身高低於160厘米,不宜從事體育類教學工作。
13、嚴重下肢血管疾病影響站立或行走(經手術治癒者除外)。
14、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嚴重的骨關節疾病反復發作,引起功能障礙、關節畸形等合並症。
15、惡性腫瘤,內分泌系統疾病,血液病(單純缺鐵性貧血除外)以及嚴重的器質性疾病或合並並發症(心腦血管疾病、慢性腎炎等)。
16、特殊教育崗位的教師,其身體條件是否合格,由北京市教育委員會酌定。
17、未納入體格檢查標准、有影響健康和教學工作的其他疾病或生理缺陷者是否視為體格檢查合格,由北京市教育委員會根據工作崗位的要求商北京市衛生局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