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北京城門有哪九個門、
內城九門:正陽門、崇文門、宣武門、朝陽門、阜成門、東直門、西直門、安定門、德勝門。
外城七門:永定門、左安門、右安門、廣渠門、廣安門、東便門、西便門。
皇城四門:天安門、地安門、東安門、西安門。
龍脈口四門:中華門、端門、長安左門、長安右門。
宮城四門:午門、神武門、東華門、西華門。
近代城門:和平門、復興門、建國門、水關門。
(1)北京有多少門擴展閱讀
正陽門發展歷史:明永樂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登基後,意將都城從南京應天府(今南京市)遷到北京,於是下詔改北平為北京,並從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營建北京的宮殿和城垣,並將元大都城南城垣向南拓展近一公里,當時仍沿稱麗正門。
這次移建歷時兩年,明永樂十七年(1419年)始建,於永樂十九年(1421年)完工。其後,經洪熙、宣德兩代,一直稱麗正門,形制未變。
明英宗正統元年(1436年)至正統四年(1439年),大規模修建京師城垣和城門,修築了瓮城、箭樓、東、西閘樓,並疏浚城壕、建造石橋、牌樓,形成了"四門、三橋、五牌樓"的格局,並改稱麗正門為正陽門。
2. 北京有多少門
1、內城城門9個:西直門(和義門)、東直門(崇仁門)、德勝門、安定門、阜成門(平則門)、朝陽門(齊化門)、宣武門(順治門)、崇文門(哈德門)、正陽門(前門) 2、外城城門7個:西便門、東便門、廣安門(廣寧門、彰儀門)、廣渠門(沙窩門)、右安門、左安門(剛察門)、永定門 3、皇城城門4個:天安門、地安門、東安門、西安門 4、宮城城門4個:午門、神武門、東華門、西華門 5、裝飾性城門5個:長安左門、長安右門(長安街名稱由來)、中華門、端門、新華門 6、豁口門(本不是門,只是城牆豁口,1900年以後開辟)4個:復興門、建國門、和平門、水關門 7、金朝遺留城門名稱2個:會城門、麗澤門(麗澤橋名稱由來) 8、元朝遺留城門名稱4個:薊門、健德門、安貞門(安貞里名稱由來)、光熙門 9、應您的要求再加幾個本沒有門的門:西紅門、大紅門、小紅門、南大紅門、西便門(石景山)、圈門 10、頤和園的門:北宮門、東宮門、新建宮門、如意門、南如意門 11、郊縣城門:通州東門、通州西門、昌平西門、昌平東門、鎮遼門、威漠門、展思門、扶京門(沙河鞏華城城門) 12、單位的門,被定義為站名:清華西門、清華東門、人大西門、藍靛廠西門 13、十三陵的門:大宮門、陵恩門
3. 北京一共有幾個門
北安門:皇城北面城牆的正中,清代改稱地安門。
大明門:皇城的第一道城門,清代改為大清門,1912年中華民國改為中華門;
承天門:皇城的正門,清代改為天安門;
東安門:位於皇城東牆的中部偏南,與紫禁城的東華門相對;
西安門:位於皇城西牆偏北;
長安左門、長安右門是皇城大明門的左右門,取長治久安之意,長安街由此得名。
外城有七門:東便門、西便門、廣渠門、左安門、永定門、右安門、廣安門。
內城有九門:
正陽門:元代稱麗正門,俗稱前門,因只有皇帝龍車出入此門,又稱國門;
崇文門:元代稱文明門,俗稱哈德門。是當時京城收稅的總機關;
宣武門:元代稱順治門,宣武門外為菜市口刑場,囚車從此出入,又稱死門;
朝陽門:元代稱齊化門,城內所需糧食都從此門運進;
阜成門:元代稱平則門,京西的煤炭車,大多出入此門;
東直門:元代稱崇仁門,九門中最貧之門,為木材進京之門;
西直門:元代稱和義門,因皇帝御用之水取自玉泉山,所有御水車都走此門;
德勝門:元代稱健德門,為出兵征戰必走之門,又稱為軍門;
安定門:元代稱安貞門,此門為征戰得勝而歸收兵之門。
4. 首都北京共有多少個門,名字分別叫什麼
老北京的城門,有內九外七之說。內九是指內城有九座城門。它們的名字是,崇
文門、正陽門、宣武門、阜成門、西直門、德勝門、安定門、東直門、朝陽門。外城有
七座城門,即廣渠門、廣安門、東便門、西便門、左安門、右安門、永定門。外城因是
明嘉靖年間後建的,比較荒涼,有如農村。廣安門內,廣渠門內,多是墳地。只有珠市
口、菜市口以北一帶,商業繁盛,老北京商業中心移向前門外。
內城九門歷來有說法。民間依各門實際功能。另加了專稱。如:崇文門叫稅門,
正陽門稱國門。阜成門稱煤門,西山駱駝運媒走此門;西直門稱水門,每天從玉泉山拉
泉水供給紫禁城,水車走此門;德勝門稱兵門,出兵打仗走此門;安定門稱進兵門,得
勝班師走此門;東直門稱磚瓦門,京城所用城磚以及皇宮用磚,系山東一帶燒制,由運
糧船自運河,經通惠河、護城河,捎來卸此。朝陽門稱糧食門,京城糧食用船自南方經
運河至通州,經通惠河、護城河卸下,入朝陽門存入糧倉。朝陽門內至今留有海運倉、
東門倉的地名。宣武門稱刑門,犯人行刑走此門。
明、清的北京內城,有相當一部分與元大都城相疊壓。東西城牆與城門也與元代
城門城牆重疊。城門名稱雖有不同,但城門設定原本含義卻同。其各門的含義是:西直
門(元和義門),稱開門,屬皇帝曉喻之門。阜成門(元齊化門),稱杜門,是休憩之
門。東直門(元崇仁門),商門,交易之門。德勝門(元健德門),修門,品德高尚之
門。安定門(元安貞門),生門,豐裕之門,皇帝每年去地壇祈禱走此門。崇文門(元
哈德門),光明、昌盛之門。宣武門(元順承門),死門,不幸枯竭之門,送葬多走此
門,清代菜市口斬人,犯人走此門。正陽門(元麗正門),國門,只許皇帝走過。
若從今天論,內城不止九門,由於社會發展,已有十二門了。新增的三個城門是
和平門、復興門、建國門。其中和平門開於1926年。原稱新華門,因與中南海新華
門重復,改名和平門。復興門、建國門開於四十年代,日偽時期,東為啟明門、西為長
安門。因具侵略性質,1945年改名為復興門、建國門。二門之命名乃根據當時流行
於校園的歌曲,歌詞是:「……建國一定成功、民族必定復興,中華康樂無窮。」取其
建國、復興二詞。然而只是簡易豁口而已,並無城樓。
5. 北京有多少個門
紫禁城四門:南邊是午門,北邊的是神武門,東邊的是東華門,西邊是西華門。
皇城四門:南邊的叫承天門,北邊的叫北安門,東邊的叫東安門,西邊的叫西安門。清朝順治八年,把承天門改為天安門,北安門改為地安門。皇城在民國初年因市政工程便開始拆毀。
內城九門
南面有三個門,正中是正陽門,俗稱前門,東邊是崇文門,過去叫哈德門,西邊是宣武門,從前叫順承門。北面有兩個門,東邊是安定門,西邊是德勝門。東邊有兩個門:東直門和朝陽門,過去叫齊化門。西邊也有兩個門:阜成門,過去叫平則門,西直門。
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又在京城南邊建了外城。
外城七門
永定門、左安門、右安門、廣渠門、廣安門、東便門、西便門。
里九外七皇城四,九門八典一口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