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北京歷史上有哪些著名人物
北京歷史上的名人
一 民族精魂
文天祥 於 謙
趙登禹 佟麟閣
張自忠
二 曠世人傑
康有為 梁啟超
譚嗣同 陳獨秀
三 革命先驅
李大釗 邵飄萍
馬 駿 毛澤東
劉少奇 周恩來
朱 德 宋慶齡
何香凝
四 一代宗師
蔡元培 馬寅初
葉聖陶 孫敬修
五 文壇巨人
曹雪芹 魯 迅
胡 適 郭沫若
茅 盾 朱自清
老 舍 丁 玲
六 藝術大師
齊白石 黃賓虹
徐悲鴻 李可染
梅蘭芳 程硯秋
侯寶林
七 科技英豪
劉秉忠 郭守敬
徐光啟 詹天佑
肖龍友 施今墨
李四光 梁思成
林巧稚 華羅庚
竺可楨 鄧稼先(未完)
Ⅱ 北京有哪些名人
1、程硯秋
程硯秋(1904年1月1日-1958年3月9日),男,原名承麟,滿族索綽羅氏,滿洲正黃旗人。北京人,後改為漢姓程,初名程菊儂,後改艷秋,字玉霜。1932年起更名硯秋,改字御霜。
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著名京劇旦角,著名京劇藝術大師,著名京劇演員,四大名旦之一,程派藝術的創始人。1958年3月9日去世,享年54歲。
2、丁觀鵬
丁觀鵬,生卒年不詳(生於康熙晚期,約卒於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以後),清代畫家,藝術活動於康熙末期至乾隆中期,順天(今北京)人。
丁觀鵬雍正四年(1726)進入宮廷成為供奉畫家,他擅長畫人物、道釋、山水,亦能作肖像,畫風工整細致,受到歐洲繪畫的影響,其弟丁觀鶴同時供奉內廷。
3、老舍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北京人,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另有筆名絜青、鴻來、非我等。
因為老捨生於陰歷立春,父母為他取名「慶春」,大概含有慶賀春來、前景美好之意。上學後,自己更名為舒舍予,含有「舍棄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滿族正紅旗人。
中國現代小說家、作家,語言大師、人民藝術家,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代表作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劇本《茶館》。
4、愛新覺羅·載濤
愛新覺羅·載濤(1887年6月23日-1970年9月2日),字叔源,號野雲(一說夜雲),滿洲正黃旗人,清末宗室,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宣宗愛新覺羅·旻寧之孫,醇賢親王愛新覺羅·奕譞第七子,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異母弟,清宣統帝愛新覺羅·溥儀的叔叔。
最初過繼為鍾郡王奕詒嗣子,曾留學法國索米騎兵學校,專修騎兵作戰科目,一生愛馬,善畫馬。京劇票友,武工扎實,即能長靠又能短打,更擅猴戲,與楊小樓均為張淇林親授,李萬春曾隨他學戲三年。
5、馬致遠
馬致遠(生卒年不詳),字千里,號東籬,漢族,元大都(今北京)人,號東籬(一說字致遠,晚號「東籬」),元代著名戲曲、雜劇作家。他的年輩晚於關漢卿、白樸等人,生年約在至元1250之前,卒年約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3,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並稱「元曲四大家」。
Ⅲ 出生在北京的名人
先說皇帝吧,元明清大部分的皇帝都出生在北京:
元朝:(忽必烈以後的皇帝都出生在北京)
帖木兒(成宗)
海山(武宗)
愛育黎拔力八達(仁宗)
碩德八喇(英宗)
也孫帖木兒(泰定帝)
阿速吉八(天順帝)
圖帖木兒(文宗)
和世剌(明宗)
懿麟質班(寧宗)
妥灌帖木兒(順帝)
明朝:(明成祖後的皇帝除嘉靖帝以外的所有皇帝均出生於北京)
朱高熾(洪熙帝)
朱瞻基(宣德帝)
朱祁鎮(明英宗)
朱祁鈺(景泰帝)
朱見深(成化帝)
朱佑樘(弘治帝)
朱厚照(正德帝)
朱載垕(隆慶帝)
朱翊鈞(萬曆帝)
朱常洛(泰昌帝)
朱由檢(天啟帝)
朱由校(崇禎帝)
清朝:(順治以後的所有皇帝都出生在北京)
玄燁(康熙帝)
胤禛(雍正帝)
弘歷(乾隆帝)
顒琰(嘉慶帝)
旻寧(道光帝)
奕詝(咸豐帝)
載淳(同治帝)
載湉(光緒帝)
溥儀(宣統帝)
皇帝之外:
老舍 作家
海岩 作家
劉心武 作家
劉寶瑞 相聲家
郭全寶 相聲家
郭啟儒 相聲家
侯耀文 相聲家
侯耀華 相聲家
濮存昕 演員
宋丹丹 演員
英達 演員
王光英 政治家
王光美 政治家
啟功 書法家
Ⅳ 歷史上真正的北京名人 都有誰
馬致遠、丁觀鵬、朱世傑、程硯秋、老舍等。
1、馬致遠
馬致遠(約1251年-約1321年至1324年間),字千里,晚號東籬,大都(今北京)人,原籍河北省東光縣馬祠堂村,著名戲曲家、雜劇家,被後人譽為「馬神仙」,還有「曲狀元」之稱,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並稱「元曲四大家」,作品《天凈沙·秋思》被稱為秋思之祖。
他在年輕時寫詩曾獻上龍樓,熱衷過進取功名,但未能實現。馬致遠與關漢卿、白樸相近而稍晚,青年時期仕途坎坷,晚年不滿時政,隱居田園,以銜杯擊缶自娛,病逝於泰定元年(1321年)以後,死後葬於祖塋。
馬致遠所作雜劇今知有15種,《漢宮秋》是其代表作,散曲120多首,有輯本《東籬樂府》。
2、丁觀鵬
丁觀鵬,生卒年不詳(生於康熙晚期,約卒於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以後),清代畫家,藝術活動於康熙末期至乾隆中期,順天(今北京)人。
丁觀鵬雍正四年(1726)進入宮廷成為供奉畫家,他擅長畫人物、道釋、山水,亦能作肖像,畫風工整細致,受到歐洲繪畫的影響,其弟丁觀鶴同時供奉內廷。
3、朱世傑
朱世傑(1249年-1314年),字漢卿,號松庭,漢族,燕山(今北京)人氏,元代數學家、教育家,畢生從事數學教育。有「中世紀世界最偉大的數學家」之譽。
朱世傑在當時天元術的基礎上發展出「四元術」,也就是列出四元高次多項式方程,以及消元求解的方法。
此外他還創造出「垛積法」,即高階等差數列的求和方法,與「招差術」,即高次內插法。主要著作是《算學啟蒙》與《四元玉鑒》。
4、程硯秋
程硯秋(1904年1月1日-1958年3月9日),男,原名承麟,滿族索綽羅氏,滿洲正黃旗人。北京人,後改為漢姓程,初名程菊儂,後改艷秋,字玉霜。1932年起更名硯秋,改字御霜。
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著名京劇旦角,著名京劇藝術大師,著名京劇演員,四大名旦之一,程派藝術的創始人。1958年3月9日去世,享年54歲。
5、老舍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北京人,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另有筆名絜青、鴻來、非我等。
因為老捨生於陰歷立春,父母為他取名「慶春」,大概含有慶賀春來、前景美好之意。上學後,自己更名為舒舍予,含有「舍棄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滿族正紅旗人。
中國現代小說家、作家,語言大師、人民藝術家,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代表作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劇本《茶館》。
老舍的一生,總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藝界當之無愧的「勞動模範」。1966年,由於受到文化大革命運動中惡毒的攻擊和迫害,老舍被逼無奈之下含冤自沉於北京太平湖。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朱世傑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馬致遠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丁觀鵬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程硯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老舍
Ⅳ 給幾個北京名人的名字
1,老舍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另有筆名絜青、鴻來、非我等。因為老捨生於陰歷立春,父母為他取名「慶春」,大概含有慶賀春來、前景美好之意。
2,侯寶林
侯寶林(1917-1993),1917年11月29日(農歷十月十五日酉時)出生於北京。侯寶林先生是相聲界具有開創性的一代宗師,相聲表演藝術家,善於模仿各種方言、市聲、戲劇表演。他說相聲,語言清晰,動作自然,神態灑脫,寓庄於諧,化雅為俗,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
3,鹿晗
鹿晗(LU HAN),1990年4月20日出生於北京海淀區,中國內地影視男演員、歌手。2008年,赴韓國留學期間在明洞逛街時,被韓國SM娛樂有限公司星探發掘成為旗下練習生。
4,張錫瑗
張錫瑗(1906-1929),又名希遠,河北省房山縣良鄉鎮人,中共早期黨員,社會活動家,革命烈士,與無產階級革命家鄧小平,在莫斯科中山大學是同學,戰友。後結為革命伴侶。
5,張壽臣
張壽臣(1899年1月29日-1970年7月9日),小名雙兒,評書藝名張豫華(拜師張誠潤),相聲大師,相聲藝術第五代掌門人,兼評書演員,父張誠甫,評書演員兼說相聲。十二歲在北京拜焦德海為師。一九七零年,七十二歲的張先生病故於天津。
Ⅵ 北京是一座擁有著三千多年歷史的古都,那北京出過哪些歷史名人呢
眾所周知,北京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文明古都,多少朝代的都城都設立在北京,在如此得天獨厚的條件之下,北京孕育過多少歷史名人,清朝的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光緒都是北京這座城赫赫有名的人物。
納蘭性德,葉赫那拉氏,字容若,是清朝末年的著名詞人,他出生於北京,其父親是納蘭明珠。納蘭容若的詞以真實著名,寫景逼真傳神,詞風“清麗婉約,哀感頑艷,格高韻遠,獨具特色“,著有《納蘭詞》、《飲水詞》。他的詩詞多涉及愛情友誼、邊塞江南、詠物詠史及雜感等方面。納蘭性德出生豪門,鍾鳴鼎食之家,一生順遂無憂,是清朝久負盛名的十大詞人之一。
Ⅶ 有哪些歷史名人出生在北京
「江山代有才人出」,每個時期都會有一批為我國的文化做出巨大貢獻的名人出現。他們奮不顧身、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為社會的發展做出貢獻。那麼,在我國的首都北京是不是應該是人才聚集的地方,應該也是歷史名人倍出的地方呢?那麼,就讓我們了解北京文化中的歷史名人有哪些吧。
蕭美人
清朝著名女點心師,以善制饅頭、糕點、餃子等點心而聞名,袁枚頗為推崇她,《隨園食單》中盛贊其點心「小巧可愛,潔白如雪」。
光緒
清朝第十一位皇帝,也是清軍入關以來第九位皇帝,年號光緒。同治十年六月二十八日生於北京太平湖畔醇王藩邸槐蔭齋,為清宣宗道光帝第七子醇親王奕譞之第二子,母為孝欽顯皇後之胞妹葉赫那拉氏。在位34年(1875-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崩於中南海瀛台涵元殿內,終年38歲。葬於河北易縣清西陵的崇陵。廟號:德宗。謚號:同天崇運大中至正-緯武仁孝睿智端儉寬勤景皇帝。
老舍(1899~1966)
中國作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筆名。滿族。北京人。出生於城市貧民家庭。生平和創作1918年畢業於北京師范學校,擔任過小學校長、郊外北區勸學員等職。五四新文化運動掀起的民主、科學、個性解放的思潮,把他從「兢兢業業辦小學,恭恭順順地侍奉,規規矩矩地結婚生子」的人生信條中驚醒;文學革命的勃興,又使他「醉心新文藝」,由此開始生命和事業的新起點。
寧國公主(1364年—1434年)
明太祖朱元璋女,母馬皇後,1378年下嫁汝南侯梅思祖從子梅殷(淮安總兵官),1434年卒,享年虛歲七十一歲。寧國公主是一位有著閉月羞花,沉魚落雁的美貌公主,雖深得父王唐肅宗的寵愛,但在婚姻的道路上命運極為坎坷。在安祿山叛亂之前,她先後嫁給-鄭巽、薛康衡。唐京城失陷時,她因夫死守寡在家。曾隨妹妹政和公主、妹夫柳潭等一同逃難,飽受顛沛流離的痛苦。
李真
唐畫家。師尹琳,擅畫人像、肖像和宗教畫。貞元(785—805)中在長安招福寺庫院畫《鬼子母》壁畫,唐安寺和資聖寺有他和尹琳的壁畫和絹畫菩薩。後人論他的作品,得周昉法度,難分優劣。日本僧空海來中國留學,攜歸《真言五祖像》等十幅,相傳是李真等十餘人所畫,其中《不空金剛像》為存世唐畫珍品。今藏日本京都教王護國寺。
李真:德宗時人,曾畫《真言五祖像》(今藏日本)。孫位,會稽人,現存有《高逸圖》,絹本設色,圖中有山濤、王戎、劉伶,阮籍四位魏晉時代的高人逸士李真唐畫家。師尹琳,擅畫人像、肖像和宗教畫。
周曇
生卒年不詳,籍貫未詳。唐代詩人。唐末,曾任國子直講。著有《詠史詩》八卷,《全唐詩》將其編為二卷,共一百九十三首。附,周曇詩一首舜妃蒼梧一望隔重雲,帝子悲尋不記春。何事淚痕偏在竹,貞姿應念節高人。
Ⅷ 北京歷史上有哪些名人
李三才
李三才(1554-1623)明朝後期大臣。字道甫,號修吾,祖籍陝西臨潼,世代為武功右衛的軍官,落籍順天府通州(今北京市通州)[1] 。萬曆二年進士,萬曆二十七年以右僉都御史總督漕運,巡撫鳳陽諸府,裁抑礦稅使,議罷嗾稅。與顧憲成結交,臧否人物,議論時政,以治淮有大略,得名心,屢加至戶部尚書,三十八年,時論欲以外僚直內閣,意在三才,然忌者謗議四起。顧憲成貽書太學士葉向高力為洗雪,言者乘間並攻東林,形成黨爭,次年引退家居,朝廷因遼東經略乏人,欲加薦用,以議論相持未決而罷。天啟三年(1623)起用為南京戶部尚書,未赴任而死。
元代數學家、教育家腫瘤專家
朱世傑(1249年-1314年),字漢卿,號松庭,漢族,燕山(今北京)人氏,元代數學家、教育家,畢生從事數學教育。有「中世紀世界最偉大的數學家」之譽。朱世傑在當時天元術的基礎上發展出「四元術」,也就是列出四元高次多項式方程,以及消元求解的方法。此外他還創造出「垛積法」,即高階等差數列的求和方法,與「招差術」,即高次內插法。主要著作是《算學啟蒙》與《四元玉鑒》。
陸鍾琦
陸鍾琦(1848-1911),字申甫,順天宛平(今屬北京)人。光緒十五年進士,做過溥儀父親載灃的老師。有孝子之稱。由江蘇布政使任上調任山西巡撫。其子光熙字亮臣。進士出身,東渡日本學陸軍,卒業歸,授編修,擢侍講。為人亦極孝。曾有割股療親之舉。一說其在東京留學期間加入同盟會。回國勸其父反正。事尚未成。而晉軍變。面對蜂擁而入的起義士兵,陸鍾琦憤然責問道:「我剛來一月,有何壞處,爾等竟出此舉?!」一片槍聲響起,來太原僅二十三天的陸鍾琦和他的僕役李升飲彈身亡,身穿軍服攜帶手槍的陸光熙怒斥道:「你們這是做什麼?!」又一片槍聲響起,同盟會成員陸光熙就這樣倒在了革命同志的槍下。起義士兵沖入內室,陸鍾琦的妻子唐氏和僕役萬春先後被殺,陸鍾琦十三歲的長孫陸鼎元也被刺傷。闔門皆盡。山西閻王果然名不虛傳。事後,同盟會出於人格上的尊重,對陸鍾琦父子與譚振德均予以禮葬。清廷予陸鍾琦謚文烈。妻唐旌表。子光熙謚文節。
Ⅸ 北京出過哪些名人
1、程硯秋
程硯秋(1904年1月1日-1958年3月9日),男,原名承麟,滿族索綽羅氏,滿洲正黃旗人。北京人,後改為漢姓程,初名程菊儂,後改艷秋,字玉霜。1932年起更名硯秋,改字御霜。
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著名京劇旦角,著名京劇藝術大師,著名京劇演員,四大名旦之一,程派藝術的創始人。1958年3月9日去世,享年54歲。
2、丁觀鵬
丁觀鵬,生卒年不詳(生於康熙晚期,約卒於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以後),清代畫家,藝術活動於康熙末期至乾隆中期,順天(今北京)人。
丁觀鵬雍正四年(1726)進入宮廷成為供奉畫家,他擅長畫人物、道釋、山水,亦能作肖像,畫風工整細致,受到歐洲繪畫的影響,其弟丁觀鶴同時供奉內廷。
3、老舍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北京人,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另有筆名絜青、鴻來、非我等。
因為老捨生於陰歷立春,父母為他取名「慶春」,大概含有慶賀春來、前景美好之意。上學後,自己更名為舒舍予,含有「舍棄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滿族正紅旗人。
中國現代小說家、作家,語言大師、人民藝術家,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代表作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劇本《茶館》。
4、愛新覺羅·載濤
愛新覺羅·載濤(1887年6月23日-1970年9月2日),字叔源,號野雲(一說夜雲),滿洲正黃旗人,清末宗室,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宣宗愛新覺羅·旻寧之孫,醇賢親王愛新覺羅·奕譞第七子,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異母弟,清宣統帝愛新覺羅·溥儀的叔叔。
最初過繼為鍾郡王奕詒嗣子,曾留學法國索米騎兵學校,專修騎兵作戰科目,一生愛馬,善畫馬。京劇票友,武工扎實,即能長靠又能短打,更擅猴戲,與楊小樓均為張淇林親授,李萬春曾隨他學戲三年。
5、馬致遠
馬致遠(生卒年不詳),字千里,號東籬,漢族,元大都(今北京)人,號東籬(一說字致遠,晚號「東籬」),元代著名戲曲、雜劇作家。他的年輩晚於關漢卿、白樸等人,生年約在至元1250之前,卒年約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3,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並稱「元曲四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