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北京知識 » 北京觀後感怎麼寫
擴展閱讀
杭州戴陳弄學區屬於哪裡 2025-04-16 16:24:20
不了深圳市什麼 2025-04-16 16:23:53

北京觀後感怎麼寫

發布時間: 2022-05-01 15:13:38

❶ 故鄉是北京觀後感作文

我出生在北京,我從小就生活在北京,所以,我的家鄉就是北京。北京是偉大祖國的首都,是一座美麗的城市。我愛我的家鄉,我愛祖國的首都-北京。
北京是一座北方城市,四季分明。
萬物復甦的春天,冰雪融化了,柳樹綠了,花兒紅了,歡快的鳥兒「嘰嘰喳喳」不停地向人們匯報著春天的腳步向我們走來了。沉睡了一冬天的柳樹醒來了。「轟隆隆」的春雷跟柳樹說「小柳樹呀,快醒醒吧!」「沙沙沙」的春雨給柳樹洗澡了,洗著,洗著,柳樹的枝條綠了,軟了。啊!多麼美麗的春天呀!

❷ 北京展覽館觀後感

十一月三日下午,我們滿懷激動的心情來到了北京展覽館參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就展。經歷這次活動,我又接受了一次愛國主義教育的洗禮。又一次感受到了祖國的強盛偉大,體味到了祖國今天的來之不易。前輩的足跡,輝煌的歷程,你我的中國。我真的想說,此次展覽我受益匪淺。

❸ 對話2019北京市優秀學生觀後感600字怎麼寫

觀後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連續劇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所謂「感」,可以是從作品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觀看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觀看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丑惡現象的抨擊。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范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觀看後的基礎上發感想。簡單來說就是觀賞過後的感觸。

❹ 寫一篇看北京奧運的觀後感。

2008奧運開幕式觀後感
2008年8月8日的北京,是一個華麗璀璨的夜晚,也是中國人民的節日,第二十九屆奧運會在北京開幕。整個開幕式氣勢恢弘、大氣磅礴,而且從始至終充滿奧運元素、中國元素。讓人們歡欣鼓舞,今天一整天還仍舊沉浸在興奮之中,彷彿自己的語言也變得蒼白,現轉載對奧運會開幕式評價感想:中國元素妙不可言
擊缶迎賓
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歡迎儀式開始,2008名演員擊缶而歌,歡迎來自全世界的朋友。
2008名演員、2008尊缶,標志著2008北京奧運會,寓意了東西南北、天上地下的時空觀念。「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是孔子膾炙人口的名句,演員擊缶吟誦,表達了歡迎朋友的愉悅心情。
焰火《歷史足跡》開始燃放,29個巨大焰火腳印走向「鳥巢」。
29個巨大的腳沿著北京的中軸線,從永定門、前門、天安門、故宮、鼓樓一步步走向奧運會主會場,象徵著第29屆奧運會一步步走進中國、走進北京。腳印由火焰組成,代表著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火葯。火葯的發明是人類文明史上一項傑出的成就,它大大推進了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
空中的「飛天」從地上拾環而起,簇擁著五環漂浮在夜空中,既美麗又充滿神奇。藍、黃、黑、綠、紅五色圓環代表了參加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五大洲--歐洲、亞洲、非洲、大洋洲和美洲,每一個參加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國家都能在自己的國旗上找到至少一種六種的顏色。
美麗的奧林匹克
「鳥巢」大屏幕開始放映文藝表演《美麗的奧林匹克》序。序幕的短片,表現了一幅中國畫卷從紙張製作、文房四寶到落墨著色、裝裱成軸的全部過程,預示著文藝表演的整體美學品格。造紙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文房四寶是中國對筆、墨、紙、硯的統稱,裝裱成軸是中國保護和美化書畫、碑帖的一門特殊技藝。
燈光漸漸聚集,兩名演員柔聲吟唱,古老的崑曲縈繞在人們的耳畔

❺ 求北京奧運會觀後感一篇

我剛寫好的

伴隨著北京奧運熊熊燃燒的聖火緩緩熄滅,北京奧運這輛魅力列車,經過16天風馳電掣的歡快旅程後,今晚終於停靠在站台終點。
有留戀,有不舍,然而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繼16天前,我們以「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擊缶聲,激情豪邁,迎接四海賓客,今天,在鳥巢,以「月亮出來亮汪汪」為代表的輕快民樂連綴,柔情似水,歡送世界賓朋。
閉幕式上,按照慣例,舉行男子馬拉松的頒獎儀式。馬拉松是奧運的起源形態,也是奧林匹克精神的集中體現。當最後一塊金牌掛在肯亞運動員的胸前,當奧運五環旗緩緩降落,彷彿是向過去這不平凡的16天,投去了深深的一瞥。
文藝匯演部分,依舊延續了光影絢爛的「張藝謀式」民族風。中國少數民族舞蹈與民歌,以其鮮艷活潑、熱情奔放,向世界展示,中華民族文化除了凝重博大的一面,還有輕快柔美的一面。在開幕式的基礎上,用二胡取代了古琴,將離別惆悵傷感的琴弦,進行一次歡樂化的改造,這也是對4年前那次「8分鍾」的回應;用天人合一的源頭——「八卦」陣式,取代太極,將和諧理念更深入地進行了闡釋,想必定讓中外觀眾再次嘆為觀止。
除此之外,閉幕式一改開幕式的「以我為主」,充分吸納國際元素,中外歌手,或交替出場,或同台聯袂,共同歌頌這難忘的北京記憶,抒發著奧運會傳達出的愛與希望。最值得稱道的是舞台中心的「聖火塔」創意。塔,在中國,代表著靈氣與堅韌,在西方,則有通天塔之說,象徵著人類追求卓越與不朽。在這里,它連同四周連接彩條,玲瓏剔透,呈現出「火樹銀花」的中國印的絢爛場景。
當無數個電光「外星人」從天而降,整個文藝演出部分到達了一個高潮,象徵著人類超越奇跡,超越夢想的主旨。而以此體現的科技奧運,不言而喻。
當然,最引人關注的還是倫敦的「8分鍾」。大巴,行人,小輪車,路燈,霓紅燈,站牌……一系列城市公共交通畫面,便捷與明快,表現了2012年倫敦奧運會「游倫敦,看世界」的主題。在一片綠光中,在重金屬變幻莫測的節奏中,融合女歌手穿越天籟的歌聲,展現出倫敦這個悠久的工業城市的魔幻美麗。貝克漢姆的最後登場,讓無數人振奮歡呼。而這正是體育的號召力量。
歡聚的日子總是短暫的。
從北京開往倫敦的大巴車今夜就要出發了。
「給中國16天,還世界5000年」的承諾,「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的主題,今天,得到了一個圓滿的答復。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請你留下來。然而,「革命」生涯常分手,今天聖火的熄滅,也正是為了明天的燃燒。待到山花爛漫時,讓我們再相逢!

❻ 北京歷史博物館觀後感跪求!!!!

來到這個城市,卻有一種「不知廬山真面目」的感覺,除了上學時的歷史課本之外,再沒有真正立體全方位的去了解過我們的首都。

參觀首都博物館新館給了我這個機會。首都博物館新館坐落於西長安街延長線白雲路的西側,外觀雄偉,氣勢磅礴。進入之後,按照導覽圖一一參觀,不知不覺沉醉於祖國首都的一草一木,一鼎一印之中。

通過參觀首都博物館,我對首都的認識在以下四方面得到了提升:

一為博。首都地大物博自是早就知道,但僅限於一個模糊的概念。這次系統詳細的參觀了古代玉器藝術精品展、古代瓷器藝術精品展、古代佛像藝術精品展、燕地青銅藝術精品展、古代書法藝術精品展、館藏京劇文物展、書房珍玩精品展等各項展覽,不禁感慨祖國首都的文化底蘊之博,物產資源之博,藝術內涵之博。首都以她博大的胸懷,包容和養育著生活在這里的2000萬人民百姓。
二為史。北京是古城,歷史悠久。曾有多個朝代以此為都,北京的歷史中填充著無數色彩繽紛的故事。承載著朝廷權威的皇家玉璽,記錄著世代變遷的竹簡,刻畫著滄海桑田的鐵器銅器,象徵著雍容華貴的玉器古玩,還有留著戰爭疤痕的民間遺物,每一件都在給我們講述著自己說不完的經歷和史實。

三為情。老北京的民俗和風土人情是聞名世界的。展廳中模仿的婚慶場面洋溢著熱鬧喜慶,也洋溢著純朴的民風民情;原汁原味的老北京吆喝,從頭到尾透著誠懇和熱情;還有日漸稀少的老北京四合院的風情,街坊鄰里們談笑風生,互相幫助,誰家有事,一聲招呼,一個院落攜手共濟,不是親情而勝似親情,讓我們現代人無比羨慕那美好的和諧。真正老北京的民情是淳厚的、溫和的、謙遜的,這是需要我們現在去重溫,去尋找和拾回的。

四為美。名勝古跡之美,現代建築之美,自然風光之美,北京的美無處不在。活靈活現的皮影兒和面人兒,獨特的傳統服飾和民間剪紙,享譽世界的京劇文化,神秘高雅的篆刻和書法,首都北京的文化藝術之美更是魅力無窮。再看從博物館本身的建築設計,到展區展品的設置,無處不在的貼心服務,到細心品味的參觀人群和天真活潑、認真參觀學習的孩子們,也展示了我們首都北京的精神文明之美。

只有真正了解一個城市,才會真正熱愛她。參觀之後這一個月以來,我走在街上總是有意無意的用欣賞的目光去觀察路邊的建築;每次看到有損市容市貌的行為時心中總是想,這么好的城市,我們為什麼不能好好愛惜她保護她。首都博物館是一個窗口,應該面向社會各界免費開放,讓大家都來了解北京,熱愛北京,進而更加熱愛祖國,熱愛黨,熱愛人民。很難想像一個亂貼小廣告或隨意扔垃圾的人會是一個對首都,對國家充滿感情的人。因此,倡議各中小學校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參觀,倡議我們同事帶家人和孩子前去參觀,倡議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都到首都博物館進行參觀和學習。

(求最佳回答)
請採納答案,支持我一下。

❼ 求北京奧運會的觀後感!多於400字,主要寫場景。

奧運
08年的北京奧運會是中國人的奧運會,它見證了中國五千年來的進步,中國人一步一步所走來的艱辛.它融會了中國人的智慧,汗水,鮮血……今年我們終於迎來了這神聖的一刻.
2008年8月8日晚上8時,奧運會開幕式即將開始,那一刻我的心歡呼著 70分鍾,這是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正式文藝演出的長度,能夠在電視機面前親眼目睹這一切,親歷這70分鍾,是一個中國人的驕傲。看著絢爛的煙火,看著如詩如畫的開幕式演出,8日夜,每一個中國人都有資格「奧」視群雄。張藝謀主導演的開幕式文藝活動,導入了中國從古至今的歷史畫面,龐大的舞蹈陣容,炫麗的體育會場,奧林匹克第29屆2008北京奧運,內心有一種說不出的感受,作為一個中國國民,我感到自豪。看著這些表演總有許多讓我震撼的地方——新穎的倒計時方式贏得一片喝彩;一幅真正的中國畫卷徐徐呈現在所有觀眾面前;巨大的多環球在從舞台中緩緩升起,在夜空中呈現出絢麗的色彩……開幕式精彩的進行著。用七年的時間策劃,用七年的時間籌備,用七年的時間保密,用七年的時間揣測,也用七年的時間等待——直到最後一切一切的謎底揭曉,我們用驕傲承認等待的價值!是的我們等待這最後的時刻——
運動員進場了!大家的歡呼聲此起彼伏,中國人等這個時刻好久了!運動員一個一個入場了,帶著笑臉!終於東道主出場了大家把鳥巢的氣氛帶入了最高潮,胡錦濤主席站了起來向我們中國運動員揮手致意,中國人站起來再次呼喊!它們代表了中國人民的努力,心血,付出~~~是的我們做到了!中國人民做到了!此時我們在歡呼,我們默默的祝福著,我們見證了這個偉大的時刻——無法用言語表達的心情。
接下來就是為期16天的比賽,讓我們祝福奧運健兒們能在比賽中取得好的成績!中國加油!

❽ 北京新文化運觀後感

寫觀後感,要從自己觀賞影片的感受出發。可是,不少同學開始寫觀後感,往往將「觀」的內容寫得很長,總愛把故事情節從頭到尾加以介紹,生怕讀者不知其內容,而發表「感」的文字卻很少。應強調以「感」為主,從文字上看,「感」的內容大約占影片主要內容的五六倍。文中適當引用影片內容,是為「感」服務的。因此,引用電影內容只要三言兩語,不要具體敘述,更不要什麼細致的描寫。

❾ 北京故宮觀後感

觀後感最好以感為側重點,不要寫成純記敘文。
你可以先在網上看看資料,然後挑幾處你覺得有的可寫的地方,比如你著重寫前朝三大殿(太和、中和、保和),其中可以融入你對皇家最高等級建築的欣賞與感受;或者寫珍寶館,這個可以加上你對中華民族能工巧匠技藝的贊嘆,等等。
總之要有你的側重點,1000字上下的文章不可能涵蓋整個故宮的內容,有選擇地寫就可以了,並且邊敘述內容,邊加以你的感觸和聯想等個人思想。

❿ 北京歷史博物館觀後感 (500字左右)

我軍從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至今走過八十個春秋,也就即將迎來建軍八十周年的「八一」建軍節。今天我們懷著一顆感恩之心和一份崇敬之情參觀了北京軍事博物館。

我們先後參觀了兵器館、抗日戰爭館、古代與近代戰爭館等。在軍博的兵器館里各式各樣的鋼鐵鑄造的火炮中間,有一尊荔枝木製成的火炮。在其高昂的炮筒下面,有一個製作精美的玻璃櫃,裡面陳放著幾段已被硝煙和歲月褪去了本色從炮身上取下的半圓型木質殘片。它無聲地向人們講述著當年瓊崖人民在戰斗中的智慧與勇敢。

之後我們走入了近代戰爭館,映入眼簾的是南昌八一起義的相關介紹,我們了解到1927年4月和7月,中國國民黨內的蔣介石集團和汪精衛集團,使中國人民從1924年開始的國共合作的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遭到失敗。血的教訓擦亮了人們的眼睛。它表明:沒有革命的武裝就無法對付武裝的反革命。沒有一支人民的軍隊,便沒有人民的一切。 因此,中共中央建議,依靠自己掌握和影響的部隊,「實行在南昌暴動」。據此,中共中央指定周恩來、李立三、惲代英、彭湃等組成中共中央前敵委員會,以周恩來為書記,前往南昌領導這次起義。 周恩來、朱德等領導的「八一」南昌起義打響了革命的第一槍,從此中國共產黨有了自己的軍隊。

在這個參觀人數日均達到六千多人次的展覽中,設在展廳出口的留言台,成為一個需要排隊才能留言的地方,幾大本留言本已很難找出空白頁。看到在觀眾的留言當中有這樣一句話:革命勝利來之不易。它是用漢語拼音寫出來的,這是一個叫劉琳祺的小朋友參觀完展覽後的感受。通過這次參觀學習,給我們大家上了生動的一課。學習中國近代革命史,學習革命先烈艱苦奮斗的精神,踏著先輩的足跡深刻感悟其內涵,並引申思考如何把延續革命先烈的優良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