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北京名字的由來
北京名字的由來:北京是一座有著三千多年歷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有著不同的稱謂,大致算起來有二十多個別稱。
1、燕都,據史書記載,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滅商以後,在燕封召公。燕都因古時為燕國都城而得名。戰國七雄中有燕國,據說是因臨近燕山而得國名,其國都稱為「燕都」;
2、幽州,遠古時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見於《尚書·舜典》:「燕曰幽州。」兩漢、魏、晉、唐代都曾設置過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帶;
3、京城,京城泛指國都,北京成為國都後,也多將其稱為京城;
4、南京,遼太宗會同元年(938年),將原來的幽州升為幽都府,建號南京,又稱燕京,作為遼的陪都。當時遼的首都在上京;
5、大都,元代以金的離宮今北海公園為中心重建新城,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改稱大都,俗稱元大都;
6、北平,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滅掉元朝後,為了記載平定北方的功績,將元大都改稱北平;
7、北京,明永樂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永樂皇帝取得皇位後,將他做燕王時的封地北平府改為順天府,建北京城,並准備遷都城於此,這是正式命名為北京的開始,至今已有600餘年的歷史;
8、京師,明成祖於永樂十八年(1420年)遷都北京,改稱京師,直至清代;
9、京兆,民國二年(1913年)廢順天府,翌年置京兆地方,直隸中央,其范圍包括今天的北京大部分地區,民國十七年(1928年)廢京兆地方,改北京為北平;
10、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一致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都定於北平,即日起北平改名北京。
(1)北京名來多久擴展閱讀:
公元1403年,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燕王朱棣奪取了皇位,他把首都從南京遷到這里,把北平改為北京。從這時起,北京這個名稱才正式出現。國民黨統治時期一度把北京改為北平。直到新中國成立後,我們偉大祖國的首都又恢復了「北京」這個富有歷史傳統的名字。
北京「國家中心城市指數」居中國第一位,並被GaWC評為世界一線城市第四位 。聯合國報告指出,北京人類發展指數居中國城市第二位。
2017年,北京市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57230元,住戶存款總額和人均住戶存款均居全國第一。2017年,北京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0183家,數量居全國第一。
1949年1月31日,傅作義與中國共產黨達成和平協議,率領25萬國民黨軍隊投向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進入北平市,北京和平解放。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宣告成立。
㈡ 「北京」這個名字的由來是什麼
北京是明成祖朱棣篡政後,遷都北平後改的,意與南京相對之意。
1368年8月,明大將徐達率大軍攻佔了元大都。雖然元順帝逃往了漠北,但其許多軍隊仍滯留在大都周圍,時時威協著大都,元將領也速就曾兵臨通州。朱元璋當即命令大將常遇春率重兵消滅大都周圍的元軍。1369年6月,常遇春盪平了大都附近元的殘余軍隊。戰報送達朝庭,朱元璋便以「薊北悉平」為名,將元大都改為「北平府」。這也就是北京也稱北平的來歷。
明代皇帝朱棣(明成祖),1406年(永樂四年),頒詔遷都北平,並把北平改為北京,意與南京相對之意。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一致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都定於北平,即日起北平改名北京。 北京是一座有著三千多年歷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有著不同的稱謂,大致算起來有二十多個別稱。
㈢ 北京名字的由來
網路
目錄
夜色北京版航拍宣傳片——《壯麗70年,我們都知道》
90.1萬 1'33"
我被北京給撩了
15.8萬 3'25"
北京歷史上各種奇葩叫法
37.5萬 2'11"
老北京獨有的韻味
25.3萬 3'14"
北京十渡——中國國家地質公園
22.5萬 33"
>
北京 [běi jīng]
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16個義項
特色詞條 | 本詞條按照特色詞條指南編輯並維護
貢獻維護者 1165774571
詞條視頻圖片數說深度解讀
北京市,簡稱「京」,古稱燕京、北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省級行政區、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1]。截至2018年,全市下轄16個區,總面積16410.54平方千米,2019年末,常住人口2153.6萬人,城鎮人口1865萬人,城鎮化率86.6%[2],常住外來人口達794.3萬人。[3]
北京地處中國北部、華北平原北部,東與天津毗連,其餘均與河北相鄰,中心位置東經116°20′、北緯39°56′,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現代化國際城市,也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辦公所在地。[4]
北京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部、北部和東北部三面環山,東南部是一片緩緩向渤海傾斜的平原。境內流經的主要河流有:永定河、潮白河、北運河、拒馬河等,多由西北部山地發源,穿過崇山峻嶺,向東南蜿蜒流經平原地區,最後分別匯入渤海。北京的氣候為暖溫帶半濕潤半乾旱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春、秋短促。[5][6]
北京被世界權威機構GaWC評為世界一線城市[7]。聯合國報告指出北京人類發展指數居中國城市第二位。[8]2019年,北京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5371.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270.1億元。[9]
中文名
北京
外文名
Beijing[10]
別名
北平、燕京、薊、幽州
行政區劃代碼
110000
行政區類別
直轄市
數說北京
| 合作夥伴:中國社會科學院、 國家統計局、 北京統計局、 艾漫數據、 網路地圖、 網路知識圖譜、 貝殼、 攜程
宜居影響力No.23 古都城市 國際花園城市 全國文明城市 全國雙擁模範城市 國家園林城市 國家森林城市 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查看全部
玩轉北京
國內城市這樣玩才有趣!
進入專題
北京連續30天確診病例「零新增」
9月5日0時至24時,北京無新增報告本地確診病例、疑似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無新增報告境外輸入確診病例、疑似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據統計,平谷區自有疫情以來無報告病例、延慶區226天、懷柔區212天、順義區210天、密雲區207天、石景山區83天、門頭溝區82天、房山區82天、東城區81天、通州區77天、朝陽區76天、西城區75天、海淀區72天、大興區67天、豐台區62天、昌平區30天。
百家號 2020-09-06
北京推進醫療收費電子票據改革
8月20日,為進一步提高患者在市屬醫院的就醫便利性,提升患者就醫感受,北京市醫院管理中心在市屬醫院推進醫療收費電子票據、醫療繳費支付「三個統一」等一系列財務便民舉措,在方便就醫、便捷服務方面再疏「堵」。
中國新聞網 2020-08-20
快速
導航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
人口
政治
經濟
社會事業
交通運輸
歷史文化
旅遊
著名人物
城市榮譽
對外交流
歷史沿革
名稱由來
北京是一座有著三千多年歷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有著不同的稱謂,大致算起來有二十多個別稱。
北京天安門
燕都,據史書記載,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滅商以後,在燕封召公。燕都因古時為燕國都城而得名。戰國七雄中有燕國,據說是因臨近燕山而得國名,其國都稱為「燕都」。
幽州,遠古時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見於《尚書·舜典》:「燕曰幽州。」兩漢、魏、晉、唐代都曾設置過幽州,所治均在北京一帶。
京城,京城泛指國都,北京成為國都後,也多將其稱為京城。
南京,遼太宗會同元年(938年),將原來的幽州升為幽都府,建號南京,又稱燕京,作為遼的陪都。當時遼的首都在上京。
北京人文地圖
大都,元代以金的離宮今北海公園為中心重建新城,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改稱大都,俗稱元大都。
北平,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滅掉元朝後,為了記載平定北方的功績,將元大都改稱北平。
北京,明永樂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永樂皇帝取得皇位後,將他做燕王時的封地北平府改為順天府,建北京城,並准備遷都城於此,這是正式命名為北京的開始,今已有600餘年的歷史。
京師,明成祖於永樂十八年(1420年)遷都北京,改稱京師,直至清代。
京兆,民國廢順天府,置京兆地方,直隸中央,其范圍包括北京大部分地區,民國十七年(1928年)廢京兆地方,改北京為北平。[13]
北京為什麼曾被叫燕京?
山河志
贊68
閱讀1.1萬
清末北京人口下降, 是疏解了人口嗎?
晚清陳卿美
贊140
閱讀2.5萬
從太原到北京:京號【北京】的歷史流轉
寒鯤
贊122
閱讀17.2萬
建制沿革
早在西周初年,周武王即封召公於北京及附近地區,稱燕,都城在今北京房山區的琉璃河鎮,遺址尚存。又封黃帝之後人於薊,在今北京西南。後燕國滅薊國,遷都於薊,統稱為燕都或燕京。
秦代設北京為薊縣,為廣陽郡郡治。
萬里長城
漢高祖五年,被劃入燕國轄地。元鳳元年復為廣陽郡薊縣,屬幽州。本始元年因有帝親分封於此,故更為廣陽國首府。
網路星圖 發現萬物之間的聯系
2020年具備國際客運航班接收能力的口岸城市名單
全部
北京
常州
成都
大連
福州
廣州
貴陽
哈爾濱
杭州
合肥
呼和浩特
濟南
昆明
蘭州
南昌
查看
更多
hot游武當仙山,享福壽康寧
new網路校園開學季,等你來參加!
權威網路8月十大熱詞發布!
網路吧 意見反饋 權威合作 網路協議
內容均由網友貢獻,編輯、創建、修改和認證均免費 | 詳情
詞條目錄
網路名片
歷史沿革
名稱由來
建制沿革
建都朝代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氣候環境
自然資源
水資源
礦產資源
植物資源
動物資源
人口
政治
經濟
綜述
第一產業
第二產業
第三產業
社會事業
醫療衛生
科學技術
體育事業
文化事業
人民生活
城市建設
安全生產
社會保障
教育事業
交通運輸
鐵路
航空
市內交通
歷史文化
宗教文化
傳統建築
飲食文化
非物質文化遺產
老字型大小
旅遊
綜合概述
旅遊景點
主要博物館
現代文化
宗教文化
購物街區
著名人物
城市榮譽
對外交流
㈣ 北京什麼時候改名稱北京的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都、紀年、國歌、國旗的決議》,北平更名為北京。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宣告成立。北京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也是中國4個直轄市之一;北京是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也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辦公所在地。
(4)北京名來多久擴展閱讀:
北京是一座有著三千多年歷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有著不同的稱謂。
1、燕都,據史書記載,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滅商以後,在燕封召公。燕都因古時為燕國都城而得名。戰國七雄中有燕國,據說是因臨近燕山而得國名,其國都稱為「燕都」。
2、幽州,遠古時代的九州之一。兩漢、魏、晉、唐代都曾設置過幽州,所治均在北京一帶。
3、京城,京城泛指國都,北京成為國都後,也多將其稱為京城。
4、南京,遼太宗會同元年(938年),將原來的幽州升為幽都府,建號南京,又稱燕京,作為遼的陪都。當時遼的首都在上京。
5、大都,元代以金的離宮今北海公園為中心重建新城,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改稱大都,俗稱元大都。
6、北平,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滅掉元朝後,為了記載平定北方的功績,將元大都改稱北平。
㈤ 北京的歷史到底有多少年了
北京的歷史有三千多年。
北京是一座有著三千多年歷史的古都
早在西周初年,周武王即封召公於北京及附近地區,稱燕,都城在今北京房山區的琉璃河鎮,遺址尚存。又封黃帝之後人於薊,在今北京西南。後燕國滅薊國,遷都於薊,統稱為燕都或燕京。
秦代設北京為薊縣,為廣陽郡郡治。
漢高祖五年,被劃入燕國轄地。元鳳元年復為廣陽郡薊縣,屬幽州。本始元年因有帝親分封於此,故更為廣陽國首府。
東漢光武改制時,置幽州刺史部於薊縣。永元八年復為廣陽郡駐所。
西晉時,朝廷改廣陽郡為燕國,而幽州遷至范陽。十六國後趙時,幽州駐所遷回薊縣,燕國改設為燕郡。歷經前燕、前秦、後燕和北魏而不變。
隋開皇三年(583年)廢除燕郡。大業三年(607年),隋朝改幽州為涿郡。
唐初武德年間,涿郡復稱為幽州。貞觀元年(627年),幽州劃歸河北道。後成為范陽節度使的駐地。安史之亂期間,安祿山在北京稱帝,建國號為「大燕」。唐朝平亂後,復置幽州,歸盧龍節度使節制。
五代初期,軍閥劉仁恭在此建立地方政權,稱燕王,後被後唐消滅。
北宋初年宋太宗在高梁河(今北京海淀區)與遼戰斗,北宋大敗,對燕雲十六州從此望眼欲穿;遼於會同元年(938年)起在北京地區建立了陪都,號南京幽都府,開泰元年改號析津府。
金朝貞元元年(1153年),金朝皇帝海陵王完顏亮正式建都於北京,稱為中都,在今北京市西南。
大蒙古國成吉思汗麾下大將木華黎於嘉定八年(1215年)攻下北京,遂設置燕京路大興府。元世祖至元元年(1264年)改稱中都路大興府。
至元九年(1272年),中都大興府正式改名為大都路(突厥語:Khanbalik,意為「汗城」,音譯為汗八里、甘巴力克),也就是元大都。
元大都成為全中國的交通中心,北到嶺北行省,東到奴兒干都司(治所黑龍江下游),西到西藏地方,南到海南,都在此交流。從這一時期起,北京成為中國的首都。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宣告成立。
1958年10月,河北省所屬懷柔、密雲、平谷、延慶4縣劃入北京市。
2015年11月17日,北京市撤銷密雲、延慶兩縣,設立北京市密雲區、延慶區。至此,北京告別縣治時代。
(5)北京名來多久擴展閱讀:
北京是一座有著三千多年歷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有著不同的稱謂,大致算起來有二十多個別稱。
燕都,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滅商以後,在燕封召公。燕都因古時為燕國都城而得名。戰國七雄中有燕國,因臨近燕山而得國名,其國都稱為「燕都」。
幽州,遠古時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見於《尚書·舜典》:「燕曰幽州。」兩漢、魏、晉、唐代都曾設置過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帶。
京城,京城泛指國都,北京成為國都後,也多將其稱為京城。
南京,遼太宗會同元年(938年),將原來的幽州升為幽都府,建號南京,又稱燕京,作為遼的陪都。當時遼的首都在上京。
大都,元代以金的離宮今北海公園為中心重建新城,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改稱大都,俗稱元大都。
北平,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滅掉元朝後,為了記載平定北方的功績,將元大都改稱北平。
北京,明永樂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永樂皇帝取得皇位後,將他做燕王時的封地北平府改為順天府,建北京城,並准備遷都城於此,這是正式命名為北京的開始,至今已有600餘年的歷史。
京師,明成祖於永樂十八年(1420年)遷都北京,改稱京師,直至清代。
京兆,民國廢順天府,置京兆地方,直隸中央,其范圍包括今天的北京大部分地區,民國十七年(1928年)廢京兆地方,改北京為北平。
㈥ 北京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呢
北京城被稱為六朝古都,可久遠的燕國對於現在來說可以說是無跡可尋,可北京卻是中國歷史上最後期的五個朝代建都之地,這五朝指的是遼(公元916——1125年)、金(公元1115——1234年)、元(公元1279——1368年)、明(公元1368——1644年)、清(公元1644——1911年)。當初遼時,只把北京作為陪都,北京只不過是遼代「五京」之二,而真正在這里建成中央都城的,不始於遼而是始於金。據《金史·海陵紀》記載說燕京就是北京在當時的名稱,金建都之後改稱中都。當時為公元1153年4月21日,即正式將燕京定為首都。 不過我以為,說到北京城,還是要從遼代的燕京聊起。遼人,即契丹人,契丹族是世代生活於遼河上游的一個游牧民族。公元916年,契丹族首領耶律阿保機統一了各部落,建立了契丹國,建都城在今內蒙古巴林左旗,稱為「皇都」。隨後登基稱帝(遼太祖),改國號為「遼」。 同時期的中華大地的中原上正處在「五代十國」政權紛亂的時期。公元936年,即五代時期中的後唐清泰三年,後唐的節度使石敬瑭為篡奪政權,許諾割讓國土為條件,換取遼太宗(耶律阿保機次子耶律德光)發兵協助。石敬瑭篡位當上了後晉皇帝,隨之割讓北方國土幽、薊、雲、朔等十六個州(史稱「燕雲十六州」楊家將那裡面老說)送給遼國作為回報,並尊稱遼太宗為「父皇帝」,石敬瑭自己則做了現在著名的罵名千載「兒皇帝」。 當時割讓給遼國的幽州城,在今天北京西南的廣安門一帶。公元938年,遼太宗將國都「皇都」改名為「上京臨潢府」,定幽州為「南京析津府」,定遼陽(今遼寧省遼陽)為「東京遼陽府」,其後於公元1006年定今內蒙古寧城為「中京大定府」,後又定雲州(今山西省大同)為「西京大同府」。以上就是我所說的遼國的「五京」,一個國都和四個陪都。幽州被升格為遼國的陪都後,改稱為「南京析津府」,也稱「燕京」。北京城的別稱「燕京」的稱號即始於此。 後在遼國統治的塞北地區,世居松花江流域的女真族逐漸強大。公元1112年的夏天,遼國天祚帝到混同江(今日叫松花江)漁獵,按慣例女真各部落首領都要前來朝拜。在宴會上,女真族完顏部落的首領完顏阿骨打不肯屈尊獻媚,險些被處死,由此引發完顏阿骨打決意反抗遼的統治的想法。次年,完顏部落聯合其他女真部落正式起兵反遼。 公元1115年,完顏阿骨打創建了大金國,建都與上京會寧府(今黑龍江阿城);1123元金軍攻陷了遼國的「南京析津府」(即燕京);1125年,金兵又俘獲了遼國皇帝天祚帝,遼國正式滅亡;1126年,即靖康之恥那年(靖康元年),金兵攻陷北宋國都開封。隨後金國在燕京設立了「中書樞密院」和「行尚書省」,以便就近統治新征服的北宋領土。 公元1149年,位居金國丞相的完顏亮(金太祖之孫)發動政變,殺死金熙宗。完顏亮即位後,為了鞏固帝位和有效地統治中原,下詔遷都燕京。 定下遷都大計之後,完顏亮派官員梁漢臣、張浩、蔡松年等征調軍隊40萬人、工匠民夫80萬人去燕京,全力營建宮殿城池;另派畫工去北宋故都開封,測量和描繪北宋的宮殿園囿,依樣在燕京仿建。 公元1153年,金正式遷都燕京。完顏亮特意下詔改元,改新年號為「貞元」,升內外文武官員皆進級一等。為促使留戀故土的王公貴族們盡快搬遷,也為了防止親族中的敵對勢力盤踞故都,完顏亮又下令拆毀了會寧府的宮殿宅第以消除後患。 遷都後,完顏亮仿效遼國的「五京」制度,定燕京新都為「中都大興府」,另外定四個陪都:今內蒙古寧城西南為「北京大定府」,北宋故都開封為「南京開封府」,今遼寧省遼陽為「東京遼陽府」,今山西省大同為「西京大同府」。 遼國時期的燕京城(南京析津府),是遼國「五京」之中規模最大和最為繁華的一個城池。中心位置在今廣安門一帶。現在北京僅存的遼代建築,也是北京城裡現有年代最古老的地上建築物,就是當年矗立在遼燕京城內的密檐式十三層八角磚塔,位於廣安門北濱河路西側的天寧寺院內,距今已有上千年歷史了。 金中都城是環繞著遼燕京城擴建而成的。基本是在燕京城的基礎上全城外擴三里,外城牆平面基本呈正方形,宮城完全仿照北宋都城開封皇宮的樣式,其部分建築構件和大量的珍寶陳設,也是當年從開封搜掠來的原物。完顏亮還將先帝的皇陵也遷移到金中都來。後建的皇陵在西郊大房山,至此金遷都宣告完成。金中都也正式出現在歷史舞台上。 只可惜輝煌的金中都城在歷史也只閃光了63年。 金貞元元年(1153年)完顏亮建立中都一直到1214年金宣宗迫於蒙古成吉思汗的威脅而遷都「開封府」,再至遷都的次年中都城被蒙古鐵騎徹底搗毀。金中都短暫的命運就此結束,在這63年中,中都還是為北京留下了大量的名勝古跡。今天的釣魚台、玉淵潭、香山、玉泉山、北海、陶然亭都曾經是當年金代皇家的離宮別苑。
㈦ 北京名稱的變化
燕都,據史書記載,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滅商以後,在燕封召公。燕都因古時為燕國都城而得名。戰國七雄中有燕國,據說是因臨近燕山而得國名,其國都稱為「燕都」。
幽州,遠古時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見於《尚書·舜典》:「燕曰幽州。」兩漢、魏、晉、唐代都曾設置過幽州,所治均在北京一帶。
京城,京城泛指國都,北京成為國都後,也多將其稱為京城。
南京,遼太宗會同元年(938年),將原來的幽州升為幽都府,建號南京,又稱燕京,作為遼的陪都。當時遼的首都在上京。
大都,元代以金的離宮今北海公園為中心重建新城,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改稱大都,俗稱元大都。
北平,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滅掉元朝後,為了記載平定北方的功績,將元大都改稱北平。
北京,明永樂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永樂皇帝取得皇位後,將他做燕王時的封地北平府改為順天府,建北京城,並准備遷都城於此,這是正式命名為北京的開始,至今已有600餘年的歷史。
京師,明成祖於永樂十八年(1420年)遷都北京,改稱京師,直至清代。
京兆,民國廢順天府,置京兆地方,直隸中央,其范圍包括北京大部分地區,民國十七年(1928年)廢京兆地方,改北京為北平。
新中國成立後改為北京。
(7)北京名來多久擴展閱讀
北京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世界上擁有世界文化遺產數最多的城市,三千多年的歷史孕育了故宮、天壇、八達嶺長城、頤和園等眾多名勝古跡。
早在七十萬年前,北京周口店地區就出現了原始人群部落「北京人」。公元前1045年,北京成為薊、燕等諸侯國的都城。公元938年以來,北京先後成為遼陪都、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國都、中華民國北洋政府首都,1949年10月1日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
北京被全球權威機構GaWC評為世界一線城市。聯合國報告指出,北京人類發展指數居中國城市第二位。2017年,北京市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57230元,住戶存款總額和人均住戶存款 均居全國第一。2017年,北京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0183家,數量居全國第一。北京在福布斯2017年「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排行榜」排第3位。
2015年7月31日,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宣布北京攜手張家口獲得2022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舉辦權,北京將成為全球首個既舉辦過夏季奧運會又將舉辦冬季奧運會的城市。
㈧ 北京在歷史上一共有多少種名稱
在古中國歷史上北京的名稱很多,共有27個歷史名稱,同時還有13個不太正式的別稱。北京的名稱最早的記錄可以追溯到周文王姬發建立西周的時候起,武王滅商之後,分封了黃帝的後代到到了一個叫做薊的地方,而這個地方就在現在的北京市范圍內。與此同時周武王還分封了一個叫做燕的國家,這個國家是後來的戰國七雄之一,薊的封底最後被燕國兼並,並且定都於此,因為這個地方被叫做燕都。
元帝國建立之後,這里又被稱之為大都。明成祖朱棣造反成功之後,將首都由原來的金陵遷往大都,改大都為北平。滿清建國之後,定都北平,改北平為北京,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北京又改名北平,新中國成立之後,定都北京,北平再次回復北京的稱號。
㈨ 北京的歷史名稱
北京的歷史名稱大致算起來有二十多個別稱:薊城、燕都、燕京、涿郡、幽州、南京、中都、大都、京師、順天府、北平、北京。北京是一座有著三千多年歷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有著不同的稱謂。
一、薊城
史書記載,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克商以後,封帝堯之後人於薊,封召公爽於燕。另一說周以前就有燕國,後燕國並入薊國,薊國以薊城為國都,就是現在北京的前身。秦滅燕後,設薊縣,故址在今北京城。
二、幽州
這個名字最早見於《尚書·舜典》:「燕曰幽州」,是遠古時代的九州之一。兩漢、魏、晉、唐代都曾設置過幽州,位置在今天的北京一帶。
三、燕都
戰國七雄中有燕國,據說是因臨近燕山而得國名,其國都稱為燕都。以後在一些古籍中多用其為北京的別稱。
四、幽都
唐代曾設置幽都縣,遼代曾設幽都府,所治在今北京一帶。
五、燕京
唐肅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史思明稱燕帝,以范陽為燕京。「安史之亂」平定後,取消燕京。北京的正式命名多有變動,可燕京這個名稱廣泛使用。
六、京城
長安成為國都後,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以前,稱首都長安為京城。後來國都就指京城。北京成為國都後,也多稱京城。
㈩ 北京有多少年歷史
北京是有三千多年歷史的古都。
據史料記載,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滅商後,延豐召見了延都人。延都自古以延國都城命名。在戰國七傑中,據說燕國因靠近燕山而得名,其所有國家都被稱為「燕都」。
幽州,遠古時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見於《尚書·舜典》:「燕曰幽州。」兩漢、魏、晉、唐代都曾設置過幽州,所治均在北京一帶。
京城,京城泛指國都,北京成為國都後,也多將其稱為京城。
元朝時,這座新城是圍繞北海公園重建的,北海公園建於元朝金殿。從元朝始祖到元朝九年(1272),改稱大都,俗稱元大都。
北平,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廢元後,為記載平定北方的功績,元朝改稱北平。
北京,明朝永樂元年(1403年),明朝始祖朱棣永樂即位,將其封建的北平府改為順天府。這是北京正式名稱的開始。它有600多年的歷史。
京師,明成祖於永樂十八年(1420年)遷都北京,改稱京師,直至清代。
京兆,民國廢順天府,置京兆地方,直隸中央,其范圍包括北京大部分地區。民國十七年(1928年),京照被廢,改為北平。
(10)北京名來多久擴展閱讀:
北京山區面積10200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62%,平原地區6200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38%。北京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北京的平均海拔是43.5米。北京平原海拔20-60米,山區海拔1000-1500米。
北京西部屬於太行山,北部和東北部屬於燕山。最高的山峰是北京門頭溝區的東陵山,海拔2303米。最底層為通州區東南界。兩山在南口廣甌交匯,形成一個向東南延伸的半圓形山腰。人們稱之為「北京彎」,周圍的小平原就是北京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