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福州文化的代表性人物有哪些
林則徐(1785年-1850年),清朝末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詩人,曾任湖廣總督、陝甘總督和雲貴總督,兩次受命欽差大臣,主持禁煙,是清末一代名臣、民族英雄。
嚴復,(1854年-1921年),啟蒙思想家、翻譯家、教育家。
陳寶琛(1848-1935)清末大臣、學者,閩派詩壇領袖之一。
林覺民(1887-1911)近代民主革命者,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
此外,還有清末民初的華僑領袖、民主革命家、教育家黃乃裳;中國近代著名的海軍將領薩鎮冰;國民黨元老林森,商務印書館元老、出版家高夢旦,中國現代法醫學創始人林幾,中國現代天文學家張鈺哲,微生物學家、化學家、科普作家、詩人高士其、數學家陳景潤等等,不勝枚舉。
㈡ 福州人的祖先源自哪裡,有什麼著名人物
閩南人來自三國後期戰敗魏國的流亡氏族。通俗點說就是曹操同族及相關附庸族群的人就是現在閩南人的祖先。當然這只是第一批最早的祖先,也是影響最深的一群人。他們代表了閩南最根本的文化傳承,隨性。因為讀過歷史的就知道建安風骨時期的魏國人是什麼樣的。這是最無害的一群人,但也是最操蛋的一群人,因為除了文化藝術方面的天分,這群人就只會忽悠。對,每次就是忽悠,這是全國最喜歡忽悠的一群人,他們不像其他地方的人為了錢去忽悠人,他們是一群為了自己個人愛好,行為習慣,以及名譽地位而大肆忽悠的人。典型的代表是喝茶的習慣。
那麼福州人是什麼人的後代?相信如果你看過楚國八百年,就能猜出個大概了,沒錯,福州人就是南蠻和楚人的後裔。項羽為什麼不能肯過江東?為什麼拒絕錦衣夜行?福州人告訴你,看看我們的房價就知道了。為什麼福州房價虛高全國第一,但是福州本地人沒什麼感覺?總結一下福州人的行為習慣,出去肯拼肯干,回來炫耀顯擺,沒臉回來的都死在外面了!!福州人是正常的南方人,閩南人不過就是北方移族罷了。
㈢ 福州古代文人有哪些
唐代詩文家歐陽詹,泉州人,於唐貞元八年(792年)與韓愈、李觀、李絳、崔群、王涯、馮宿等同時進士及第,時稱「龍虎榜」。唐代泉州籍的進士13人,歐陽詹是開泉州府登科第之先河,他對閩南文化乃至福建文化事業,在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他死時,韓愈作《歐陽生哀辭》以悼念。
唐末文學家陳黯,泉州南安人。10歲能詩,聲名振於鄉里;17歲作《蘇武謁漢武帝陵廟賦》,深得時人稱許。他屢舉進士不第,後隱居同安,終生潦倒。他的詩作多佚,今存文章系諷刺小品,譏刺權貴,針砭時弊。《全唐文》錄存陳黯文10篇。
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科學家蘇頌,泉州南安人。官至右僕射兼中書門下侍朗。宋徽宗即位時,進太子太保,被封為趙郡公。1101年,蘇頌逝世,謚為魏國公。
宋代文學家陳從易,晉江人。任太常博士時,參與編纂《冊府元龜》;晚年任湖南轉運使,後又從荊南、廣州,入為左司朗中,知制誥兼史館修撰,遷左諫議大夫,進龍圖閣直學士。
南宋中葉時人徐璣,晉江人。父徐定任潮州大守,舉家遷居永嘉(今浙江溫州)。徐璣以門蔭入仕,歷任建安主簿,永州司理等職。
南宋後期的劉克庄(莆田人),是江湖派成就最高的詩人。他的詩詞,多是感慨時事之作,渴望收復北方土地,反對南宋政權的苟安。
宋代文學家兼理學家陳淳,號北溪,漳州龍溪人,於朱門弟子中最為篤實。傳說朱熹來到漳州時,他從游問學。朱熹稱他「無書不讀,無物不格」,並對他人誇贊道:「南來,吾道喜得陳淳。」他的著作《北溪大全集》50卷,被編入《四庫全書》,經學成就斐然。
宋代學者曾?,自號至游居士,晉江人,在文學史料建設上有突出的貢獻。他編纂的《樂府雅詞》3卷,選錄宋代詞人34家,是研究唐宋歌舞曲的重要史料。
福建是南宋朱子學的發祥地,閩南又是「朱子過化」的地區。據《閩書》、《福建通志》等文獻記載,明代泉州、漳州兩地分別有9所、25所書院,77所、100所學社。書院和學社的數量比同時期省會福州要多。這些教育機關與團體以講授四書、五經的朱子註解為主要內容,造就了一大批科舉人才。明代福建共有進士2495人,閩南地區就有892人(泉州586人,漳州306人),占總數的35?75%;全閩舉人總數2692人,泉、漳兩地的總和占總數的32?34%。甚至在明嘉靖以後,程朱理學漸為王陽明學說所取代,閩南文化仍然閃耀著朱熹義理之學的幽光。諸多閩南文人於明、清兩代也顯示了他們獨異的風采。
明初詩文作家林弼,漳州龍溪人,官至登州知府。著有《登州集》23卷。
明王朝走向衰亡之際,閩南地區出現了一批在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人物。如民族英雄鄭成功,南安人。其父鄭芝龍能詩善文,懂日語、荷蘭語,敢於違背傳統理學名節、夷夏之防的觀念,娶夷婦為妻。鄭成功7歲自日本歸來後,接受朱子學的儒學教育。龍武帝賜姓朱,號「國姓爺」。
明末文學家、理學家黃道周,漳州人。官至禮部尚書。1646年率師至江西婺源抗清,兵敗,不屈死。著有《漳浦集》50卷。
明代文學家、哲學家李贄(卓吾),泉州人。他做過24年小官,後來從事著述與講學,哲學觀點深受王陽明和禪學的影響。
明代詩文作家王慎中,晉江人,也是顯赫一時的人物,他18歲授戶部主事,官至河南參政,時人有「嘉靖八才子」之譽。他的散文多揭露官府的黑暗腐敗,歌頌義士們抗擊倭寇的英雄業跡,或慷慨陳詞,或蒼勁悲涼。
此外,閩南籍明代著名詩人、學者、畫家,還有黃克晦、張?、林?、蔣德?、林一柱、黃汝良、張瑞圖等。他們曾是文壇或政界叱吒風雲的人物。
清代詩人丁煒,晉江人。順治十二年(1655年)參加定遠大將軍濟度幕下考試,名列第一,授職漳平教諭,官至潮廣按察使。他的詩力摹唐人風格,既重風調,又講法度。
清代著名經濟學家蔡世遠,漳州人。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進士,改庶吉士。經李光地推薦,分修《性理精義》。書成後回原籍掌教鰲峰書院。雍正初年復征至京師,官至禮部侍郎。
清代詩人黃虞稷(晉江人),是著名的藏書家,家中藏書達8萬余卷。他撰述的《千頃堂書目》,為《明史·藝文志》所本。
清代詩人施世綸(晉江人)(官至戶部侍郎,漕運總督),有「天下第一清官」的美稱,他的事跡曾被演繹為長篇小說《施公案》。
20世紀海內外閩南籍文人更是群英薈萃,在眾多文化名人中,就有愛國僑領、熱心於辦學的教育家陳嘉庚(同安人),他自1913年先後創辦集美小學、中學、師范、水產、航海、商業、農林,新加坡華僑中學,廈門大學。
近代詩人與台灣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他們或去台灣任職,或遷居台灣,帶去閩南文化,參與了台灣經濟、文化的建設。如晚清詩人林鶴年,安溪人。
近代詩人王松,祖籍晉江,遷居台灣新會。他厭棄科舉仕途,常以詩酒、遠游自樂。他的詩骨力清健,甲午戰後之詩尤含憂國憂民之情。著有《台陽詩話》、詩集《滄海遺民剩稿》。
還有近代詩人洪?,祖籍南安,移家台灣鹿港。他三次鄉試不第,於是絕意仕進,而留心經濟實用之學。1895年,憤台灣被割,杜門劍跡,潛心著述,成《瀛海偕亡記》
當今讀者熟悉的散文家、翻譯家林語堂,龍溪人。1932年曾參加宋慶齡、蔡元培等人在上海發起組織「中國民權保障同盟」,1966年定居台灣。他的散文作品《吾國與吾民》、《生活的藝術》、《幽默小品集》及長篇小說《京華雲煙》。
㈣ 福建有哪些名人最好有祥細的位置
是去旅遊嗎?看你是找死了的還是活著的,不過估計你都見不著了,呵呵。
古有南宋理學大家,朱熹,在三明市尤溪縣,有個大雕像的。虎門銷煙的林則徐,在福州的閩侯縣。冰心、林丹什麼的也是那的人
鄧叔群(1902~1970),著名真菌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福建福州市人,曾任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劉崇樂(1900~1969)著名昆蟲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福建福州市人。曾作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
庄巧生(1916~ )著名作物遺傳育種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福建閩侯縣人。現任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育種栽培研究所研究員。
吳孟超(1927~ ),著名肝膽外科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福建閩侯縣人。在國內首先提出了中國人肝臟解剖「五葉四段」新見解,現已為國外學者公認。近年又進行肝癌的基礎研究和新法治療肝癌,取得了顯著成效。
王世真(1916~ )著名原子核醫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福建閩侯縣人。現任中國醫學科學院首都核醫學研究中心主任 、教授。
鄭作新(1903~1998),著名鳥類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福建長樂市人。現任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
唐仲璋(1905~1993),著名寄生蟲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福建福州市人。曾任廈門大學生物系教授。
唐崇惕(女)(1929 ~ ),著名寄生蟲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福建福州市人。現任廈門大學生物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寄生動物研究室副主任。
張鈺哲(1902~1986),著名天文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福建閩候縣人。曾任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台長、研究員。
陳建生(1938~ )著名天體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福建福州市人。現任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台研究員。
王乃彥(1935~ )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福建福州市人。現任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王綬琯(1923~ ),著名天文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福建福州市人。開創了中國的射電天文學觀測研究領域,是我國現代天體物理學的主要奠基者之一。
林群(1935~ )著名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福建連江縣人。在計算數學方面進行了長期深入研究並取得突出成果,形成了獨特的理論體系。
沈元(1916~ )著名空氣動力學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福建福州市人。現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名譽校長、教授。
陳彪(1923~ )著名天體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福建福州市人。曾任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台名譽台長、紫金山天文研究員。
劉應明(1940~ )著名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福建福州市人。主要從事拓撲學與不確定性數學處理等方面的數學研究。
陳景潤(1933~1996)著名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福建福州市人。曾任中國科學院子數學研究所研究員。主要從事解析數論方面的研究,並在哥巴赫猜想研究方面取得國際領先的成果。
林同驥(1918~1993)著名空氣動力學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福建福州市人。在彈性力學方面以及導彈彈頭防熱研究和結構定型方面均有獨到見解。主持建立了我國第一座U型振盪水槽。
這些不知道對你有用嗎?
㈤ 福建福州出過哪些名人
作為中國綜合實力五十強城市之一的福州,誕生了很多的名人,福州有哪些名人,那真的是太多了,所以下面我只能為大家挑選幾位簡略的介紹一下,希望讓大家能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林則徐
林則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區)人,字元撫,又字少穆、石麟,晚號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櫟社散人等,是清朝時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詩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廣總督、陝甘總督和雲貴總督,兩次受命欽差大臣;因其主張嚴禁鴉片,在中國有「民族英雄」之譽。
嚴復
嚴復(1854.1.8—1921.10.27),原名宗光,字又陵,後改名復,字幾道,漢族,福建侯官縣人,近代著名的翻譯家、教育家、新法家代表人。對後世的翻譯工作產生了深遠影響,是清末極具影響的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翻譯家和教育家,是中國近代史上向西方國家尋找真理的「先進的中國人」之一。
葉向高
葉向高為明神宗萬曆十一年(1583年)進士。萬曆、天啟年間,葉向高兩度出任內閣首輔大臣。在任期間大敗倭寇、驅趕荷蘭入侵者,粉碎了其霸佔台灣的圖謀。萬曆三十年(1602年),葉向高推薦好友沈有容出任福建水師參將,率軍平倭,取得東沙大捷。
林旭
林旭,清末維新派人士,為「戊戌六君子」之一。遺著有《晚翠軒集》。
沈葆楨
沈葆楨(1820年—1879年),原名沈振宗,字幼丹,又字翰宇,漢族,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晚清時期的重要大臣,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民族英雄。中國近代造船、航運、海軍建設事業的奠基人之一。是清朝抵抗侵略的封疆大吏林則徐之婿。
秋瑾
秋瑾(1875年11月8日-1907年7月15日),女,中國女權和女學思想的倡導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第一批為推翻滿清政權和數千年封建統治而犧牲的革命先驅,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貢獻;提倡女權女學,為婦女解放運動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從容就義於紹興軒亭口,年僅32歲。
陳景潤
陳景潤,1933年5月22日生於福建福州,當代數學家。1957年10月,由於華羅庚教授的賞識,陳景潤被調到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1973年發表了(1+2)的詳細證明,被公認為是對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貢獻。
冰心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女,原名謝婉瑩,福建長樂人,中國民主促進會(民進)成員。中國詩人,現代作家、翻譯家、兒童文學作家、社會活動家、散文家。筆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壺」。
林徽因
中國著名建築師、詩人、作家,人民英雄紀念碑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深化方案的設計者之一、建築師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現代科學方法研究中國古代建築,成為這個學術領域的開拓者,後來在這方面獲得了巨大的學術成就,為中國古代建築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基礎。文學上,著有散文、詩歌、小說、劇本、譯文和書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間四月天》、《蓮燈》、《九十九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間四月天》最為大眾熟知,廣為傳誦。
限於篇幅,就不一一細數了,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討論發言。
㈥ 福州有哪些著名的現代人物
林則徐、嚴復、林覺民等都是福州近代的著名人物。最為有名的,應該還是林則徐。三坊七巷有林則徐紀念館,此外,林公祠、林則徐故居都在
【西學泰斗——嚴復】 近代中國系統地介紹、傳播西方政治學說和思想文化制度的第一人。1895年~1898年,嚴復翻譯英國哲學家赫胥黎的《天演論》,從「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生物進化,被譽為「中國西學第一人」。
【共和先驅——林覺民】 《與妻書》作者,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之一。清宣統三年(1911年)春,林覺民參加孫中山、黃興組織的廣州起義,隨黃興攻入總督衙門,受傷被俘,後從容就義。林覺民在廣州起義前寫下絕命書《與妻書》。
【化工巨子——侯德榜】 中國近代化工工業奠基人和世界制鹼權威。
【虎穴忠魂——吳石】 是中國共產黨打入國民黨內部的最高情報官,1973年,國務院追認吳石將軍為烈士。
【文化巨匠——鄭振鐸】 中國新文化運動中涌現出的全才型巨匠。
【天文大家——張鈺哲】 享譽國際的天文學家。張鈺哲在中國天文史上寫下許多「第一」。
【世紀老人——冰心】 被譽為與世紀同齡的文學大師。1923年,冰心發表了中國兒童文學的奠基之作《寄小讀者》。
【一代才女——林徽因】 中國首位女性建築學家,也是現代著名詩人、作家。
【科普鐵人——高士其】 被譽為科教戰線上的「鐵人」,中國科普事業的先驅和奠基人。
【黨內才子——鄧拓】 1944年,鄧拓主持編輯出版《毛澤東選集》,這是中國革命史上第一部毛澤東同志的文集。
【圍棋宗師——吳清源】 吳清源現代圍棋大師。
【數學巨星——陳景潤】 陳景潤
【仁心妙手——吳孟超】 中國肝膽外科的主要創始人之一。
㈦ 福州有哪些歷史名人
有很多的福州名人我已經知道了,開 閩 王——王審之
華僑領袖——黃乃裳
閩 越 王——無 諸
引種番薯——陳振龍
福州君守——蔡 襄
翻譯專家——嚴 復
愛國詞人——張元千
制鹼專家——侯德榜
海軍名將——薩鎮冰
科普先驅——高士其
海軍名將——左宗棠
一代才華——鄭振鐸
三朝元老——葉向高
民族英雄——鄭成功
脫胎始祖——沈紹安
數學大師——陳景潤
文學大師——謝冰心
革命先驅——林覺民
左海偉人——林則徐
博學多才——鄧 拓
㈧ 福建歷史上都有哪些名人
1.柳永(約971-1053),初名三變,字耆卿,字景庄,排行第七,又稱柳七,福建崇安(今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詞人。
2.蔡襄(1012-1067),福建莆田市仙游縣人,十九歲始踏上仕途,官至三司使,剛直正派,清明廉潔,愛國惠民,是中國古代一位主張改革的政治家,一位著有傳世之作的文學家、農藝家和書法家。
3.鄭成功(1624-1662),是我國明末清初著名的民族英雄,原名福松、森,號大木,福建南安縣石井村人.
4.嚴復(1853—1921),乳名體干,初名傳初,改名宗光,字又陵後名復,字幾道,晚號愈野老人,福建侯官(後並入閩縣,稱為閩侯,今福州市)人。中國近代啟蒙思想家、翻譯家。
5.辜鴻銘,字湯生,祖籍福建。他生在南洋,學在西洋,婚在東洋,仕在北洋。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臘、馬來亞等9種語言,獲13個博士學位,倒讀英文報紙嘲笑英國人,說美國人沒有文化,第一個將中國的《論語》、《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譯到西方。憑三寸不爛之舌,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講孔學,與文學大師列夫·托爾斯泰書信來往,討論世界文化和政壇局勢,被印度聖雄甘地稱為「最尊貴的中國人」。
6.施琅,字尊候,號琢公,福建晉江龍湖鎮衙口人,祖籍河南省固始縣方集鎮。清初著名將領.
7.薩鎮冰(1859-1952),字鼎銘,福建福州人。著名海軍將領。
8.陳嘉庚(1874年10月21日——1961年8月12日),著名華僑企業家,福建同安縣集美社人(現廈門市集美鎮),是馬來西亞及新加坡地區著名華人企業家,生前曾為全球華僑領袖,愛國人士。
9.林語堂(1895—1976),福建省龍溪(現為漳州市平和)縣坂仔村人,原名和樂,後改玉堂,又改語堂.
10.陳景潤(1933—1996),福建福州人,中國著名數學家,廈門大學數學系畢業。1966年發表《表大偶數為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兩個素數的乘積之和》(簡稱「1+2」),成為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的里程碑。著有《初等數論》等。
㈨ 大家幫忙~~我要看福州古名人的資料
開閩王——王審知
王審知(862-925),字信通、祥卿,號白馬三郎,河南光州固始人。自光啟元年(885年)入閩直到去世,在閩39年,其中在福州32年,先後任福州觀察副使、威武軍留後、檢校刑部尚書、威武軍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檢校右僕射、檢校司空、特進檢校司徒、檢校太保、琅琊王、中書令、福建大都督長史、閩王等。
王審知重視社會的安全、穩定工作。光啟二年(886)八月,王審知兄弟帶兵攻打泉州,殺了貪贓枉法、無惡不作的泉州刺使廖彥若。在福州的福建觀察使陳岩迫於形勢,承認王氏兄弟,並疏請唐朝廷委任其為泉州刺史,泉州面貌很快好轉。大順二年(891),陳岩病卒,內弟范暉在福州自稱留後。景福元年(892),王審知兄弟為了統一福建作了周密准備,經過一年三個月的苦戰,終於在景福二年(893年)五月二十一日,打下了福州城。王氏兄弟入城後,親自"素服葬陳岩"、"厚撫其家屬",取得安定局面。隨後,王氏兄弟還立劉行全廟祀之,大得人心軍威大震,傳檄四方,建州徐歸范、汀州鍾全慕,以及山區、沿海等處游散的武裝力量都相繼歸順,全閩得到統一。王審知採取種種措施,使福建境內的社會秩序得到安定、穩定,為福建的經濟、文化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王審知很重視經濟開發,主要表現:第一、發展水陸交通。天復元年(901)他在築羅城的同時,挖護城濠,建有去思橋、津通門等。天佑三年(906),王審知又在福州正街(今東街口北)毛應橋南築還珠門,建南關橋(今稱安泰橋),還開河通沃橋浦,引潮貫城,後梁開平二年(908年)建沙合橋(又名九仙橋)等。第二、擴大內外貿易。他執政時,取消閩江流域的關卡,以便貨物暢通,以保山區、沿海城市的物資交流。同時,他在黃岐半島開辟對外貿易港,史稱"甘棠港"。隨後福州與朝鮮、印度、蘇門答臘的三佛齊等國家,都經常有使者和商旅往來,在福州等地進行經濟、文化等貿易活動。舶來品有象牙、犀角、珍珠、香葯等應有盡有。第三、重視發展農業生產。他委派有生產經驗的顏仁郁管理農業,又派得力的官吏"出巡州縣,勸課農桑",把因戰亂而流亡各地的農民盡數招撫回鄉,給予合理安排,鼓勵他們開荒造田,發展生產;他為了減輕農民的賦稅負擔,決定凡耕種"公田",其稅"什一","斂不加暴"、"莫有出征之役"等來減輕農民負擔,他還鼓勵農民栽種茶樹,大量生產出口茶葉等,以增加農民經濟收入;他重視興修水利,如修浚福州西湖,把原來周圍20里的西湖,擴展到40里,灌溉閩縣、侯官兩縣民田;他在福清築海堤,防潮護田,灌溉民田數千畝。第四、發展手工業發展。如閩北山區,辦有很多茶廠,官焙有38處,民焙有1336處。在福州西南,王審知建爐治13所,供鑄造用。在建陽,陶瓷業也較發達。在汀州置鉛場,鑄鉛錢和銅錢。後來又鑄大鐵錢,以五百文為貫。當時手工業生產發展很快。王審知任職期間,福建經濟建設有很大發展,出現了"時和年豐,家給人足"的現象。
王審知重視發展文化教育事業。他重視使用人才,到福建以後,安置了大批的中原流民,特別對文人業士很愛惜,專門設招賢院等機構來接待他們。當時避亂入閩的有詔相溥之子王�唐相涉從弟楊沂、知名進士徐寅,還有中原人士楊承休、鄭璘、韓偓、歸傅懿、楊贊圖、鄭戩等,王審知聘任他們做閩國官員,發揮他們的才幹;王審知對福建的知名文人也禮聘他們做官,如任翁承贊為相,黃滔為節度推官等;王審知對義存、師備、神晏等宗教界名流也很尊重。王審知如此愛護文人,使當時福建,特別是福州地區詩文進步很快,陳衍說:"文教之開興,吾閩最晚,至唐始有詩人;至唐末五代,中士詩人時有流寓入閩者,詩教乃漸昌,至宋而日益盛。"
王審知重視發展教育。他採納了翁承贊的建議,在福州"建四門學(高等學府),以教閩中之秀者",選知名人士黃滔等擔任"四門博士"。在王審知的倡導下,當時州有州學,縣有縣學,鄉僻村間設有私塾,"幼已佩於師訓,長者置國庠",使文化教育事業大大發展。
王審知重視搜求書籍。天佑元年(904),王審知組織了大批知識分子,搜集繕寫各家遺書,奉獻給唐政府,充實編史資料,又為徐寅刊印《釣磯文集》等,為搶救和保存祖國的文化遺產作出了貢獻。王審知還修復和創建許多寺和塔,他在主政時,興建和修復了260座寺和6座塔,這些寺塔有的為後代留下了價值的文物,也就是旅遊資源之一。
王審知為唐末五代時期福建的社會安定、穩定、經濟、文化的建設和發展做出了顯著成績,受到後人的好評。
文學大師——謝冰心
冰心(1900-1999),原名謝婉瑩,福建長樂人。二十世紀中國傑出的文學大師,忠誠的愛國主義者,著名的社會活動家,中國共產黨的親密朋友,中國作家協會名譽主席,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會名譽主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九屈全國委員會委員1900年10月5日出生於福州一個具有愛國、維新思想的海軍軍官家庭。她父親參加了甲午海戰,抗擊過日本侵略軍,後在煙台創辦海軍學校兒童節出任校長。冰心4歲時隨家遷往東煙台,便生活在大海邊,大海陶冶了她的性格,開闊了她的心胸;而父親的愛國之心和強國之志也深深影響著她幼小的心靈。在家塾啟蒙學習期間,冰心已接觸中國古典文學名著,7歲即讀過《三國演義》、《水滸》等。辛亥革命後回到福州,1912年考入福建女子師范學校預科。1913年遷居北京。次年入貝滿女中。1918年升入協和女子大學理預科,。嚮往成為一名救死扶傷的醫生。
"五四"運動的爆發和新文化運動的興起,使冰心把自己的命運和民族的振興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她全身心地投入時代潮流,被推選為大學學生會文書,並因此參加北京女學界聯合會宣傳股的工作。在愛國學生運動的激盪下,她在1919年8、9月的《晨報》上,發表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聽審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說《兩個家庭》。後者第一次使用了"冰心"這個筆名。由於作品直接涉及到重大的社會問題,很快產生影響。之後所寫的《斯人獨憔悴》等作品被認為是當時極有代表性的"問題小說",突出反映了封建家庭對女性的摧殘、面對新世界兩代人的激烈沖突以及軍閥混戰給人民帶來的苦痛。其時,協和女子大學並入燕京大學,冰心以一個青年學生的身份加入了當時著名的文學研究會,她的創作在"為人生"的旗幟下源源流出,發表了引起評論界重視的小說《超人》;以《繁星》、《春水》兩個集子為代表推動了新詩初期的"小詩"寫作潮流。1923年,她以優異的成績取得了美國威爾斯利女子大學的獎學金。出國留學後,開始陸續發表總名為《寄小讀者》的通訊散文,成為中國最早的兒童文學力作。20歲出頭的冰心,已經名滿中國文壇。
1926年她在國外學成,獲得文學碩士學位。回國後,先後在燕京大學、北平女子文理學院和清華大學國文系任教。同時仍創作不輟。作品贊美母愛、童心、大自然,還反映了對社會不平等現象和不同階層生活的細致觀察,純情、雋永的筆致也透露著微諷。小說的代表性作品有1931年的《分》和1933年的《冬兒姑娘》,散文優秀作品是1931年的《南歸》等。1938年吳文藻、冰心夫婦攜子女於抗戰烽火中離開北平,經上海、香港輾轉至大後方雲南昆明。冰心曾到呈貢簡易師范學校義務授課,與全民族共同經歷了戰爭帶來的困苦和艱難。1940年移居重慶,出任國民參政會參政員。不久參加中華文藝界抗敵協會,熱心從事文化救亡活動,還寫了《關於女人》、《再寄小讀者》等有影響的散文篇章。抗戰勝利後,1946年11月她隨丈夫、社會學家吳文藻赴日本,曾在日本東方學會和東京大學文學部講演,後被東京大學聘為第一位外籍女教授,講授"中國新文學"課程。在日本期間,她和吳文藻先生在復雜的條件下團結和影響海外的知識分子,積極從事愛國和平進步活動。
冰心是世紀同齡人,一生都伴隨著世紀風雲變幻,堅持寫作75年,她所創作的大量散文和小說,結集為《小桔燈》、《櫻花贊》、《拾穗小札》等。她創作多種"冰心體"的文學樣式,是我國第一代兒童文學家、小說家、散文家、詩人、翻譯家。她的譯作如黎巴嫩凱羅.紀伯倫的《先知》、《沙與沫》,印度泰戈爾的《吉檀迦利》、《園丁集》及戲劇集多種,都是公認的文學翻譯精品。1995年曾因此獲黎巴嫩共和國總統簽署授予國家級雪松勛章。
民族英雄——鄭成功
鄭成功(1624-1662),福建泉州南安縣(今福建南安東)人。本名森,字名儼,號大木。明清之際抗清名將,民族英雄。
"國姓"將軍忠君愛國
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早年到日本經商,娶田川氏為妻,所以鄭成功於明天啟四年(1624年)生於日本平戶(今長崎縣松浦郡)。明末的政治腐敗、民不聊生。鄭芝龍稍後經常往來閩粵間,亦商亦盜,崇禎二年(1629年)受明朝招撫,任游擊將軍,又升為總兵。鄭成功7歲時返國,在安平(今福建晉江安海鎮)從師學習。自幼才思敏捷,聰明過人。
鄭芝龍後來被弘光帝封為南安伯,鄭成功曾隨他到南京讀書。1645年,弘光政權覆滅後,鄭芝龍和其弟鄭鴻逵、黃道周等在福州擁立唐王朱聿鍵做皇帝,改年號為隆武。鄭芝龍被封為太師平國公,權勢最大。那時,鄭成功已22歲了,能文能武。鄭芝龍為鞏固自己的地位和為兒子爭取仕途,便帶鄭成功拜謁隆武帝。接見之後,隆武帝見到鄭成功少年英俊,談吐不俗,滿腔熱忱,產生了好感。於是就問他:怎樣才能挽救當前的危局。鄭成功對弘光小朝廷的腐敗感觸很深,就用岳飛說過的"文官不愛錢,武官不怕死"來回答。隆武帝認為他的意見切中時弊,君臣談得很投機。隆武帝感慨地說;"可惜我沒有公主,否則就招你做駙馬。你一定要盡忠報國,千萬不要忘記!"當即賜他和皇帝同姓,把他的本名"森"改為"成功"。此後,人們都稱他為"國姓爺"。
鄭成功心懷忠義,肝膽照人,和他父親的暗懷二心截然不同。隆武帝多次派鄭成功帶兵去援救建昌、南昌、鉛山等地,他都英勇地完成了使命。1646年3月,他向隆武帝陳述抗清之策,認為必須"據險控扼,揀將進取,航船合攻,通洋裕國。"可是由於實權掌握在鄭芝龍手裡,隆武帝的旨意如果鄭芝龍不點頭便行不通。鄭芝龍甚至暗害與他不和的大臣。名臣黃道周因此憤然離開,自己去徵募義兵抗清,不久便壯烈犧牲。有一次在便殿里,鄭成功見皇帝悶悶不樂,便叩問是不是因為他父親不盡忠的緣故,並叩頭說:"臣願以死奉衛陛下,刀山火海也決不變心。"隆武帝聽了很高興,立即封年輕的鄭成功為忠孝伯,拜御營軍都督,掛招討大將軍印。
諫父拒降矢志抗清
鄭成功奉隆武帝之命,去救贛州等地的危急,後又赴漳州、泉州等地去招募兵士,希望建立一支新軍,以完成抗清復明的大業。但他父親鄭芝龍開始時只是消極抗戰,後來竟暗中和已降清的洪承疇掛上鉤。
1646年8月,清軍入閩,鄭芝龍擁兵不戰。隆武帝獲悉仙霞關失守,自延平出奔汀州。清軍進攻計卅,隆武帝被擒身亡。20天後,福州也陷落。
汀州失守後,鄭芝龍回到安平鎮,和滿清大臣博洛暗中聯系,准備投降。鄭成功堅持要抗清,痛哭流涕,多次苦諫父親,並提出繼續抗清的辦法,請父親千萬不要做叫子孫後代笑罵的事,但鄭藝龍不聽忠告。鄭成功又請他叔父鄭鴻逵規勸他父親,鄭芝龍照舊不理,終於在11月中到福州降清,被執送北京。鄭成功的母親田川氏稍後被清兵侮辱,憤恨地自殺了。
鄭芝龍降清後還派人捎信給鄭成功,要他一起降清。在那"父為子綱"的封建時代,兒子應當絕對服從父親,但鄭成功仍堅持抗清,他回復說:"只聽說父親應該教子盡忠,沒聽說有教子投降敵人的。"整軍經武不斷出征
鄭成功聽說清兵到處燒殺淫掠、母親在家鄉死節的事,悲憤萬分,他先後在孔廟和母親墳前祭告,表示報仇決心。接著,他與陳輝、洪政等人招集舊部,並招賢納士,起兵海上,誓師抗清。他以廈門、金門,還有閩粵交界處的南澳島為基地,開始了擴大力量整軍經武的活動。
鄭成功從23歲到32歲這近十年期間,以越王勾踐"卧薪嘗膽"和岳飛"精忠報國"的精神,加緊了擴軍練兵活動。他一次又一次地拒絕了清廷和他父親的誘降活動,還不斷出擊清軍,成為東南人民抗清復明的一面旗幟。
1656年7月,鄭成功派遣中提督甘輝為元帥率軍北上,首先從海上攻克閩安鎮。接著,鄭成功親率大隊舟師進逼福州城,入南台,奪居其橋,登岸扎營,分兵守烏龍江、洪塘、水口、連江嶺等地。他派人偵知福州城大兵少,就命令攻打。由於傳令的船隻丟失諭帖,大部隊未到,只有南台、潭尾處打了一陣,獲勝。可是鄭成功未防福州外圍清兵驍騎馳援,只好退保閩安鎮和羅星塔一帶。他親自察看地勢,決定在此建立抗清基地,下令增築土堡寨城。另外,他派兵攻克連江縣,屯兵北嶺以窺福州,還巡視閩清永福港肖家渡,派設水師。年底,進攻羅源、寧德,襲殺清軍。直到1657年9月,閩安鎮失守,才回師廈門。這一年,南明永曆帝冊封鄭成功為延平郡王、招討大將軍。
鄭成功在福建奮戰多年後,決定興師北上。1658年農歷七月,他率兵十餘萬,大小戰船數十艘,聯合魯王部將張煌言的抗清隊伍,開始北伐。翌年五月,再率兵由舟山出發,連克瓜州、鎮江,進逼南京。他曾滿懷激情寫了一首詩:"縞素臨江誓滅胡,雄師十萬氣吞吳。試看天塹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由於他屢戰屢勝,麻痹輕敵,戰略失策,在南京大敗,只好退出長江,回到廈門。
收復台灣建設台灣
鄭成功回到廈門後,曾奮起反擊清廷大軍的進攻,守住廈門。清軍主將達素兵敗回福州後自殺。但此時,清朝在全國已逐漸形成統一局面,可以集中更多兵力圍剿鄭成功。面對這種局勢,鄭成功經周密的思考,決定收復台灣,以作為長期的抗清基地。這也是他多年的願望。
台灣於1624年和1626年先後遭到荷蘭殖民者和西班牙殖民者入侵。1642年,荷蘭殖民者打敗西班牙殖民者,佔領全島,實行殖民統治。鄭成功於永曆十五年(1661年)三月,率領250O0名官兵,大小戰艦數百艘,從福建金門料羅灣出發,經澎湖,於四月一日(4月29日)到達台灣西南的鹿耳門港外。因遇上漲潮,有人引航,船隊迅速直抵赤嵌城附近的禾寮港靠岸。荷蘭殖民者發現,驚呼"神兵從天而降"。在海戰中,鄭軍用火船擊沉荷蘭主要艦只赫克托號船;在陸戰中,又擊斃荷蘭侵略軍頭目湯瑪斯·貝德爾和110餘名官兵。鄭成功指揮圍攻赤嵌城,用斷水的辦法逼迫荷軍守將描難實可於五月四日率軍出降。鄭成功一面指揮軍隊圍困荷蘭殖民者首府台灣城(今台灣安平),一面在已收復地區加強政治、經濟建設。在圍困台灣城八個月後,於順治十八年(1662年)十二月初,用火炮轟擊並佔領台灣城東的烏特利堡,逼攻台灣城。十三日(2月1日),荷蘭殖民總督揆一獻城投降。鄭成功終於收復了被荷蘭殖民者盤踞38年的台灣島。他在《復台》一詩中寫道:"開辟荊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復先基。田橫尚有三千客,茹苦間關不忍離。"
鄭成功在台灣,按大陸政制,建立了行政機構,制定了一套法律,興辦教育。在經濟上,他實施屯墾,鼓勵"寓兵於農",注意發展對外貿易和民間貿易,並獎勵大陸東南沿海人民遷台定居,以參加農業生產,推廣先進農耕技術。他特別重視搞好同高山族人民的關系,支持高山族人民發展生產。這些措施,促進了整個台灣社會經濟的發展。
1662年6月23日,鄭成功因多年轉戰南北,操勞過度,不幸病逝,年僅39歲。他死後,台灣人民和大陸人民都懷著炎黃深情一直在紀念他。直到現在,閩南和台灣各地還保留著鄭成功的廟宇和不少史跡。福州閩江口人民把鄭成功停舟之處,命名為"鄭舟進",沿用至今。他收復台灣、建設台灣的卓著的歷史功勛,將永垂史冊;他的英名,將與祖國的寶島台灣共存;他那愛國愛民英勇不屈的精神,永遠值得後人追懷。
左海偉人——林則徐
民族英雄——林則徐
林則徐(1785-1850),字少穆,一字元撫;閩侯縣人。左海偉人,民族英雄。
幼承庭訓 刻苦向學
林則徐生於書香門第,父林賓日乃秀才,卻是貧儒。母陳帙賢慧能幹,重視對子女的教育培養。他幼承庭訓,受家庭良好熏陶,形成儉朴、正直、勤勉、膽略超人的品格。家雖清貧,能刻苦向學。一日,其父領二十多位學生到鼓山春遊,攀上絕頂峰,觀賞福州城景色。父命諸生各詠一首"折枝詩",第一唱要把"山""海"兩字嵌在七字句的第一字。他才思敏捷,立即吟就:"海到無邊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為峰"。其父摸摸他的頭說:"莫道吾兒頭無角,他年成龍未可知。"他也因此被傳為"神童"。他14歲考取秀才。20歲中舉人。同年與鄭大漠之女鄭淑卿結婚。24歲,他以二甲四名中了進士,從此,他經歷了宦海浮沉的一生。
摘取數學皇冠明珠——陳景潤
陳景潤(1933-1996),福州市人。1933年5月22日生。數學家,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研究員。曾當選為第四、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成員;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科學院數理學部委員。
少年立志奪取數學皇冠上的明珠
陳景潤在福州英華中學讀書時,有一次聽到沈元教授在講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時說:"科學的皇後是數學,數學的皇冠是數論,哥德巴赫猜想則是皇冠上的明珠。"這話萌發了少年陳景潤立志學習數學的動機。
陳景潤高中還沒畢業,於1950年以同等學歷考進廈門大學,攻讀數學專業。1953年秋,因成績優異提前畢業,被分配到北京一所中學當中學數學教師。陳景潤善於從事研究而不善於講課,對此,他感到很苦惱。但是,他對工作又很負責任,仍堅持著一面教書,一面進行數學理論探討,日久天長,他終於積勞成疾。在病中,他偶然得到一本華羅庚教授的名著《堆壘素數論》,就如獲至寶刻苦地研讀起來。
陳景潤的情況,被愛才若渴的廈門大學校長王亞南來北京開會時知道了。王亞南找陳景潤談話後認為,從陳景潤的發展來看,留在北京教中學數學,還不如調回廈門大學讓他從事研究工作更有利。於是,通過組織手續把陳景潤調回母校,安排到圖書館當管理員,給他創造了一個安靜的環境,深入到數學的王國自由地馳騁著。應該說,陳景潤事業有成,少不了王亞南的關懷。
不是天才是"慢才"
陳景潤在廈大圖書館里,如痴如醉地對《堆壘素數論》和《數論導引》進行深入地研究,很快寫出了數論方面的論文《他利問題》,並把它寄給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的華羅庚教授。
華羅庚看了陳景潤的論文後,認為他很有培養前途,建議把他調到北京數學研究所當實習研究員。1996年底,先後寫了40多篇論文的陳景潤被調到科學院,開始在華羅庚教授的指導下專心研究數論。
在中科院的辦公樓里。有一天,陳景潤問數學家林群(院士):"一個10階行列式,怎麼知道它一定等於零呢?"林群告訴他,如果硬算,要算10年。但是一個月後,陳景潤告訴林群說:"我已經算出來了,結果恰恰是零。"過了不久,陳景潤又提出另一個問題,"一個三元五次多項式,怎樣找出所有的解答?"林群說,這像是海底撈針。可是,大約又過了一個月,陳景潤告訴他說:"全部解答都找到了,不信你可以一個一個代到方程去。只要肯花時間。"林群認為,陳景潤不是天才而是"慢才",一個問題要他馬上回答,他會答不出來,但幾天以後,他回答問題比誰都深刻,他能把自己的思想變成激光束穿透鋼版,這也就是陳景潤的超人之處
"陳氏定理"的誕生
為了深入研究歌德巴赫猜想,陳景潤在已掌握英、俄兩門外語的基礎上,又自學了德、法、日、意和西班牙語。他認為多掌握一門外語,就是多了一雙觀察世界數學成果的眼睛。同時,在數論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和艱辛的探索。如在"圓內整點問題"、"華林問題"、"三維除數問題"等,他都改進了中外數學家的研究結果。 1966年5月他在《科學通報》第17期發表了他已證明過的(1+2)的成果。著名數學家閔嗣鶴教授審核了他2O0多頁的論文原稿,確認了陳景潤的證明正確無誤。建議他加以簡化。陳景潤夜以繼日,每夜只睡三四個小時的覺,七易寒暑,推算的稿紙有六麻袋。終於誕生了著名的論文《大偶數表為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二個素數的乘積之和》。這篇論文中的定理,被英國數學家哈勃斯丹和德國數學家李希特譽為"陳氏定理",是"篩法"的光輝頂點。這一成就為世界所公認,並推動了哥德巴赫猜想的解決。英國數學家贊揚陳景潤"推動了群山"。
"數學家的時間以分秒計算"
陳景潤惜時如金遐邇聞名。在愚昧加瘋狂的十年"文革"期間,造反派把他關在一間小屋子裡逼他寫檢查,夜裡燈光昏暗他又近視眼看不清,就把坐的凳子搬在桌子上,靠近那距天花板僅有一米長電線的燈光寫字。負責看守陳景潤的造反派誤以為陳景潤要自殺,打開房間一看,他在借著燈光寫檢查,他就上前喝道:"陳景潤寫檢查為什麼要爬那麼高?"陳景潤告訴他自己因視力不好,不得不然。造反派從陳景潤手中奪下他寫的"檢查"一看。全是一些他看不懂的公式。那造反派火了,撕碎了陳景潤的演算公式,大罵陳景潤"頑固不化"。
另一則小故事說的是他大哥陳景桐與陳景潤相見的事。陳景潤幼時喪母,大哥陳景桐與大姐陳瑞珍曾給予他無微不至的關懷,所以陳景桐在陳景潤心目中佔有重要的位置。陳景桐每次到北京開會都要去看望弟弟。有一次因為覺得去弟弟住處中關村找不方便,就約他到所住的賓館來會面。不料陳景桐臨時被朋友約去登長城,因交通受阻未能准時回來,致使陳景潤在賓館等候了半點鍾。在這期間,陳景潤只得拿出帶在身邊的數學雜志來看。兩個女服務員望著這位衣著樸素的客人竊竊私議:"你看他皮鞋裂口,穿著不一樣顏色襪子的人,還能讀洋文……"正在這時陳景桐回來了。陳景潤給哥哥的見面禮是毫不客氣的批評:"你浪費了我這么多的時間,你知道我的時間是以分秒計算的嗎?"陳景桐很了解弟弟的心情,急忙解釋是因交通所致,不是別的緣故,陳景潤的臉色才由陰轉晴,兄弟二人這才親熱地訴說著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