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福州資訊 » 福州白馬河哪裡有雞
擴展閱讀
上海城隍廟哪個鎮的 2025-02-06 23:05:35
天津穿什麼衣服保暖 2025-02-06 23:05:31

福州白馬河哪裡有雞

發布時間: 2022-02-06 00:40:44

『壹』 想知道: 福州市 福州白馬河的水是哪流來的

來自福州西湖,大部分來自福州西湖,小部分來自閩江。

『貳』 請問:福州白馬河的源頭在哪裡

福州市白馬河
是閩江的一條支流,流經福州市。白馬河發源於福州西湖,沿途流過福州城區西部,支流不多,在台江區西部注入閩江。白馬河與晉安河之間有人工河東西河相連。白馬河沿岸有白馬河公園,沿河而建的白馬路橫貫福州市區南北,是福州交通主幹道之一

『叄』 福州白馬河過去與現在有何變化

現在白馬河進行了污水排放改造,干凈多了。以前白馬河沿岸的生活污水都是排進河裡的,現在好多了

『肆』 福州白馬河景色介紹,不是簡介

西關水閘內河游第一景

白馬河內河游一期(即國慶將通航的線路),是從西關水閘碼頭到烏山路碼頭,全長1.45公里。與遊人見面的第一個景點就是西關水閘。有資料稱,西關水閘建於元代,《榕城考古略》記載:「西水關引洪塘江潮,從西禪浦三十六曲而入城,過太平橋與南潮合」,匯合於觀音橋。西水關所引進城的閩江水,水量極大,成為古代福州城區四大水系之一。

西關水閘現在只剩下幾個橋墩,工人們正將其改造成人行平板橋。

「芍園一號」文化創意園

西關水閘旁邊就是「芍園一號」文化創意園,佔地約20畝,建築面積約14000平方米,主要利用福州第一傢具廠原有廠房進行改造修繕。「芍園一號」文化創意園是集創新、時尚、前衛於一體的創意家聚集地和各種藝術品、創意品的匯聚地。

芳華越劇團-桂芳橋

芳華越劇團曾慰問前線三軍

順水而下,就是芳華劇院。福建省芳華越劇團,原為上海市芳華越劇團,由著名越劇表演藝術家尹桂芳於1946年在上海創建。劇團成立後,上演了《沙漠王子》等數十個劇目,逐漸形成了獨樹一幟的「尹派」藝術。

1959年1月,芳華越劇團支援到福建,改名為福州市越劇團。該團曾參加福州市文藝界前線慰問團,跑遍了前沿島嶼,對英勇的福建前線三軍進行長達半年的慰問演出。

後來,芳華越劇團改名為福建省芳華越劇團,先後排演了許多現代戲及古代劇,如《爭兒記》《楊立貝》《南方怒火》《搶傘》《碧水贊》《金山戰鼓》《江姐》《武則天》等。

福州日報社大樓
福州晚報質檢全國第一

過了芳華劇院,抬頭就可看見著名的烏山風景區。在烏山的正對面就是福州日報社大樓。福州日報社旗下的《福州晚報》創刊於1982年元旦,是福州創刊最早、歷史最悠久、最具權威性和影響力的綜合性都市生活報。明年元旦,是晚報30歲生日。

創刊至今,《福州晚報》先後有幾百件作品獲獎,並被中國新聞文化促進會、經濟新聞工作委員會推薦為中國強勢媒體。1998年被中國晚報協會評為「中國晚報三十佳」第十名。2006年,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報刊司和中國記協國內部,通報了2005年全國晚報(部分)質量檢查結果,《福州晚報》總分名列第一。

白馬橋
白馬橋昔日木材貯運場

再往下,經過烏山立交橋順水而就可看到白馬橋。清朝同治年間,福州木幫商會集資建築了白馬橋。橋全長71米、寬3.1米,東西引橋各長12米。橋面較平整,可以騎車通過。

白馬橋在古時是交通要道,曾是歷史上有名的三大木材集散地之一。有史料記載:「清朝年間,閩江流域各縣的木材,都是通過閩江水運,用木排漂流到福州集中,再販賣到全國各地。白馬橋下就是當時全國著名的木材貯運場。」

曾經的白馬河擁有開闊的水面,雲集了很多運輸木材的木排。古時,白馬河畔的商業氣氛就很濃厚,「沿河的一排木頭房子滿是米店、肉鋪、菜攤、醬園、餅店、酒館……」這使得白馬橋兩岸熱鬧非凡。

彬德橋 歷經3次修建

位於福州三保地段白馬河出口處的彬德橋,完全用石頭修建,有一個橋墩兩個孔。一個孔是橢圓形的,較高,可以通行船隻;另一個孔是方形,稍矮,主要作用是泄洪。

彬德橋橋面由大石板鋪成。石板面又被劃成小格子,看上去很美。橋上有石階,主要靠步行通過。

彬德橋自明代修建以來,已歷經3次修建,橋石柱上有明確記載。1992年11月,該橋被相關部門列為文物保護單位。

洪武亭 舊時接官亭

白馬河閩江入口處至福州西湖這段河道,沿線還有龍潭、陳靖姑廟、閩清會館、洪武亭等古跡。據清乾隆間的《竹葉亭雜記》記載,河邊的洪武道,據傳是朱元璋手下 湯和將軍帶兵打敗元軍,攻取福州時的登岸處。又由於許多文武官員在此入城上任,故在洪武道畔建一接官亭,後改名「洪武亭」。

『伍』 誰知道白馬河的詳細的狀況 如發源、歷史和故事

白馬河,全國各地有多處,邢台市、鄒城市、福州市、膠南市、郯城縣均有白馬河。邢台白馬河全長70公里,是山海經所記的古溹水,《山海經·北山經》記載:「敦輿之山,溹水出其陽,而東流注於泰陸(即大陸澤)之水。鄒城市全長60公里,上源為泉。郯城縣白馬河全長50公里,福州白馬河為閩江支流,膠南市白馬河是膠南市第一河流。

.微山縣白馬河
微山縣白馬河
白馬河 境內古有泉十三,十二泉皆入白馬,此二泉為白馬之源。上世紀七十年代以前水盛,及衰,掘泉為池,亦難見水出。源出泉後,本西南流,至荒王陵折西北流,沿尚寨、溪湖場故道尚存。水至溪湖場存留後,繞孟母林北之亭山折西流,經鳧村,穿今104道折西南流,故道尚存,但無水。至中心鎮後屯村北入今白馬河道。太平橋以下水體漸深,始建港口,為國家五級內河航運河道,水面與南四湖平。至曹庄南,匯入第三條支流望雲河,後偏西南流,愈南,匯入石牆河支流,折西偏南流,水面闊。越鄒城郭里鎮、微山縣馬坡鎮、魯橋鎮,至九孔橋村入獨山湖。
鄒縣有古泉十三,十二泉皆注白馬,西南行後,在永濟橋匯入古泗河,補充京杭運河漕運之水,然後南行入淮。前朝各代對白馬河的治理,均圍繞漕運進行。然京杭運道伴隨黃河的數次南侵被迫東移,從而造成運河之東,山前之水無法入泗,遂在運東低窪地存留,漸成湖泊,遂成濟寧南四湖。
南四湖是南陽湖、獨山湖、昭陽湖,微山湖的統稱。原為古泗河沿線的一片窪地。公元前132年,黃河在濮陽西南決口,向南沖出一條新河注入古泗河,至此,黃河、泗河合流二十餘年,致使鄒、騰兩縣山前之水無法正常入泗,被迫滯蓄在泗河東岸成澤,但此時並未成湖,孔門仲子之後西遷鄒西魯橋,並在仲淺村之西設祖林。至元代,開挖濟州運河,泗河至此成為運河河道。元末,黃河在曹州決口,洪水漫過濟寧、魚台和豐縣、沛縣流入泗河運道,此時,鄒、騰兩縣山前之水已經無法入泗,遂在濟寧之南、鄒縣之西、魚台之東滯蓄,逐漸形成方圓七十六里的南陽湖,將魯橋至南陽段的泗河故道淹沒在湖中,至此,泗河僅存源頭至魯橋一段,即今之泗河。仲家祖墳亦沒入湖中。
在南陽湖之南,泗河之東滕縣山前來水亦無法入泗,遂在滕縣與沛縣之間滯蓄,終成方圓一百八十里的昭陽湖。
明朝嘉靖年間,黃河不斷侵入泗河運道,並越過泗河運道侵襲東部湖泊,運道連年不暢。1566
年,明在南陽、昭陽二湖之東開挖南陽新河,充當新的運道,如此,原來注入泗河古道的鄒縣、滕縣東來之山水,受新運河阻隔,無法入湖,遂在新運河東岸的獨山
腳下窪地滯蓄,漸城湖泊——稱獨山湖。這樣,南陽、昭陽、獨山三湖形成。
獨山湖形成的同時,昭陽湖之東,新運河河道接受東來滕縣山前之沙河、漷河、薛河之水,但新運道入河口常受三河攜帶泥沙淤墊,運道受阻,於是在皇甫、東邵一帶築壩阻絕東來之水,三河之水西無歸處,只好在微山一帶滯蓄,形成郗山、呂孟、張庄、微山等幾個相互連通的小湖。1604年,明政府又在微山夏鎮、李家口至韓庄湖口一
線開挖新運道,運河河道再次東移,將原來在運河東岸的四小湖移至運道以西,成為承接北來南陽、昭陽兩湖以及湖東各河來水的總匯。因下游排水不暢,水位抬
高,將原來形成的四小湖連成一片,逐成現今之微山湖。至此,在濟寧之南、鄒、騰之西,南四湖完全形成。即南陽湖、獨山湖、昭陽湖、微山湖。
1950年,泗河改道,在辛閘村南、仲淺村北入湖。至此,原來白馬河由入泗再入湖改為直接獨入獨山湖,老泗河河道則成為入白馬河的一條支流,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白馬河從泗河水系中獨立出來,自成白馬河水系。
白馬河屬淮河流域湖東區水系,鄒縣境內河流原來均匯入泗河,南流入淮。但自元朝南四湖的形成,逐漸演變為今天的白馬河獨立水系。白馬河幹流總長60公里,總流域面積1099平方公里,流域內河流56條,包括一級支流22條,主要有大沙河、望雲河、石牆河、石里溝、七里溝等,分支33條。鄒城境內幹流長41.6公里。
主要支流的情況:
大沙河:又名南沙河。源出城東張庄鄉徐嶺村南,自東向西流經張庄、匡庄、蓄積於城東西葦水庫,後向西經城南、在北宿吳官莊村西入白馬河。全長32.61公里,流域面積172.59平方公里。
望雲河:上接龍河,源出石牆鎮望雲村東,由東向西流經石牆、唐村、在北宿曹庄村南入白馬河。長9.15公里,流域面積169.16平方公里。
石牆河:上接苗庄河,始於石牆趙樓村南,自東向西流經石牆、郭里兩鎮,在郭里鎮北卧牛大橋處入白馬河,長14.97公里,流域面積75.97平方公里。
石里溝:源起平陽寺鮑店村南,由北至南流經平陽寺、太平兩鎮,在白馬河農場西入微山境,在馬坡大橋處南入白馬河。
七里溝:又稱薄梁河。源起郭里下鎮北山西側,西流出境,在微山縣,在微山縣入白馬河。微山縣白馬河傳說相傳此河的源頭原是一座美麗的城市名曰陳州。有一日,天宮有一條龍貪圖玩耍,錯下了大雨,造成人間莊稼淹沒,房屋倒塌,屍骨漂浮,怨聲載道。玉皇大帝一怒之下,把它痛打了一頓,這龍昏沉之中,掉落陳州山崖之上。百姓們發現後,一傳十,十傳百。有的趕來燒香磕頭,有的趕來看稀奇。其中有一富翁,捻著胡須,含笑說:「難得難得!龍肉可治百病,吃了可以長生不老,這是老天爺給咱百姓的神福哇!」在場人都信以為真,在富翁的帶動下,將龍分隔而食之。
玉皇大帝聞知此事,大怒!立即派一位神仙扮成道人去陳州化緣。挨門討水觀之,皆有龍的油星漂浮
其上,唯獨一位少女端出的水沒有龍的油星。道人讓少女叫她的老人出來,叮嚀道:「明天天亮前,您娘倆一定要到城西山崖上,那裡有一匹白馬,你們騎上往西跑
去,不出十里可別回頭。」娘倆不解其意,想問個明白,但道人僅說了句「此乃天機」,就不見了。次日,天還不亮,娘倆到了山崖上,果見一匹白馬正向他們點
頭。那馬卧倒,娘倆上去,便站起身西馳而去。跑出數里,回頭一看,陳州已是一片汪洋。後人們稱之為奇湖,後訛傳為溪湖。因她們不會騎馬,韁繩拉在地上劃出
的一道深溝,變成了一條河,名白馬河。白馬河治理白馬河發源於鄒城市北白馬泉,流經曲阜、兗州、鄒城、微山4縣(市),於微山縣魯橋鎮九孔橋村入獨山湖,全長60公里,流域面積1099平方公里。較大支流有石里溝、石牆河、望雲河、大沙河等。
建國前白馬河槽寬僅8-10米,上游無堤防,三岔口以下始有小堤,堤高1米左右,頂寬0.5米。建國後上游修建攔蓄工程,中、下游浚河築堤,幹流防洪標准達二十年一遇,除澇標准達三年一遇。
1952年對白馬河進行拓寬加深,設計河槽寬度石里溝入口以下為80米,石牆河至石里溝為70米,大沙河口以
下為50米,大沙河口以上為30米。堤距石里溝口以下420米,石里溝至石牆河口300米,石牆河至大沙河口220米,大沙河口以上為100米。挖深
1.5-2.0米。治理長度52公里(從入湖口至牛廠)。由滕縣專署組織7縣民工11.3萬人,於1952年3月8日開工,4月19日完成,並建成三岔
口、太平山、北林廠3座砌石漫水橋,七里溝、淵源泉、高石、紀溝、韓村、紀溝東、廣濟橋、大馬溝、曹庄等9座涵洞,國家投資41萬元,小米139萬公斤。
1966年第二次治理白馬河,幹流從望雲河口至九孔橋挖河復堤並結合挖引河引湖灌溉,長28.6公里,湖內疏浚1.5公里。改建、新建魯橋、果庄、曹庄3座生產橋。出民工4.5萬人,於1966年11月26日開工,次年汛前完工,共做土方499萬立方米。
1972年7月6日白馬河大水,馬樓站實測洪峰568
立方米每秒,干支決口69處,15個村莊被水包圍,沖毀橋涵32座,淹地30萬畝。中共濟寧地委、行署決定對白馬河再次進行擴大治理。1974年和
1975年首先治理主要支流石里溝。挖河築堤長13.5公里,建公路橋1座,生產橋6座,涵洞10座,由鄒縣、微山兩縣施工,國家投資85萬元。
1975年中共濟寧地委組織鄒西白馬河流域農田基本建設大會戰。自1975年8月至1980年6月,歷時5年,治山15片,3.2萬畝,治窪22片,11.6萬畝。治理白馬河幹流60公里及石牆河、望雲河等8條支流,長75.4公里。建橋47座,涵洞28座,改
建及新建排灌站31座,河道跌水6處,出民工16.5萬人次。完成土方1894萬立方米,砌石5.8萬立方米,工日1560萬個,投資1280萬元。同時,水電部第十三工程局挖泥船3艘,疏浚湖內段長4公里。白馬河幹流治理後,防洪達二十年一遇、除澇達三年一遇標准。
白馬河上游山區建成西葦大型水庫一座,小型水庫41座,共控制流域面積160平方公里,總庫容達1.2億立方米,設計灌溉面積10萬畝。編輯本段2.福州市白馬河簡介「白馬公園」,位於福州城區西側白馬河畔。沿著白馬路呈帶狀分布,遺址鼓樓、台江兩區,全長2.4千米,於1990年2月白馬路擴建和拓寬而建成,面積6.87公頃。是閩江的一條支流,流經福州市。白馬河發源於福州西湖,沿途流過福州城區西部,支流不多,在台江區西部注入閩江。白馬河與晉安河之間有人工河東西河相連。白馬河沿岸有白馬河公園,沿河而建的白馬路橫貫福州市區南北,是福州交通主幹道之一傳說民間傳說有兩個版本。
一種說法是:閩王王審知的別號是白馬三郎,當年他站在白馬橋上看白馬河流向閩江,波濤洶涌,似萬馬奔騰,所以他站的橋叫白馬橋,橋下的河叫白馬河。
另一種說法是:漢閩越王郢的兒子也叫白馬三郎,喜歡騎白馬、射箭。一次,鼓山腳
下鱔溪發洪水,身長3丈的蛟龍興風作浪,沖垮了田園房舍,禍害百姓。白馬三郎用箭射中蛟龍,但不幸被蛟龍的尾巴捲起。白馬三郎與蛟龍搏鬥,一起死了。後人
在鱔溪建了白馬王廟紀念白馬三郎。現在白馬王廟和鱔溪潭古跡還在。白馬三郎生前經常站在橋上看白馬河奔騰流向閩江,所以他站的橋就叫白馬橋,橋下的河就叫
白馬河。景觀亞熱帶園林:作為內河環繞三山鼎峙的水網,幹流形成三縱三橫的格局,而白馬河便是「三縱」之一,兩岸田園和池塘縱橫交錯。公園中種有榕、竹為主的喬木和灌木近8萬株(叢),其中直徑15厘米-20厘米的大樹600多株,突出亞熱帶特色,輔以雕塑,形成別具一格的園林。
東岸木成林:白馬河東岸,種植蒲葵、魚尾葵和美麗針葵等棕櫚科植物,拓成「葵園」。其間選栽24株大榕樹,三面襯托綠籬,中植花竹、三角梅等,形成「榕蔭廣場」。延伸的坪地,圍種芒果、南洋竹、木芙蓉、桂花、扶桑等,辟成「五福廣場」。廣場中央有一花壇,佔地457平方米,飾以吉祥安康圖案,作為五福模紋花壇,頗具地方民俗文化的風采。附近的場地寬闊,有角建成露天舞池。接著有一片荔枝樹,品種不一,自成「荔園」。為了重現古城的歷史氛圍,擇在原烏石山圖書館舊址,壘砌城堞,拱門上匾書「白馬河公園」。這條帶狀林木綠地,依靠石橋和石階接連一氣,內立5座塑像,特別是雷鋒的塑像,為青少年們所景仰。
西岸花飄香:白馬河西岸,新建的《福州晚報》大樓、省畫院等大廈高樓周邊辟有綠坪、花地和水池,水光林色,令人悅目。黎明橋南側的場地,建有「蘭桂園」,植有桂花、白玉蘭、茶花、含笑、米蘭,四時飄香;又建有一座「古榕廣場」。圍繞斗池村口一株古榕(樹齡300多年)為中心,襯以綠地和花圃。南伸便有一座「雕塑廣場」,在西新村東側,兼植參天綠木,形成濃蔭茂密的靜雅幽清的園林。內築一個門球場和一丘小阜。最近圍牆重砌,呈「半封閉」式的格局,避免車輛駛入林間甬道。
白馬觀潮:白馬河從台江幫洲路漳江入口處,經義洲白馬橋,穿越新辟的大慶路,北上注入西湖。這條河道至今仍通舟楫。如果端午時節,人們還可在河岸綠林間,觀賞往來龍舟競渡,為民間習俗文化的一大景觀。河水應江潮漲落,古有「白馬觀潮」風光。
2011年元旦前,榕城市民可沿著木棧道,從西湖一直步行到江濱公園。記者2日獲悉,白馬河綜合整治工程進展順利,西門天橋至楊橋路段基本完工,其餘路段將在元旦前全部貫通。屆時,一條長4.86公里的白馬河步行道,直接串起北端的西湖、左海與南端的江濱公園,打造成福州的「十里秦淮」。公交線路乘坐27路、92路、105路、106路、117路、121路、133路、K3路到「白馬河」下車即到。編輯本段3.膠南市白馬河簡介白馬河,山東省膠南市第一河流,源於諸城魯山,經藏馬山西側南下入海。白馬河有兩條支流,陡崖子水庫位於其中一條支流上,兩支流在膠南郝疃村附近合並,而後一路南下匯入黃海。河水清澈,河淺而寬,204國道和同三高速公路橫穿而過。目前在郝疃村附近河段正在建設攔河大壩,預計2009年到2010年完工。傳說相傳,秦王第三次巡視琅琊台,已經得到了長生不老葯——瑞荼,秦王高坐白馬,聽大臣上奏聖葯的來歷,話音未落,手中的瑞荼竟被白馬一口吞下。秦王欲殺白馬,白馬脫韁而逃,逃進西北方向的一座深山。御林軍把深山搜尋數遍,卻再也不見白馬蹤影。秦王因此郁憂成疾,死在歸途。後從深山流出一條河,河水能治百病,據說是這是吃了長生不老葯的白馬撒尿所致,此河故名白馬河,此山故稱藏馬山。史書記載:膠南縣原名藏馬縣。瑞荼現在已經成為膠南玉觀音茶廠的看家品牌——膠南玉意春。
這段歷史,有《卜運算元*藏馬山》一詞為證:
美名揚四海,茶香飄九天。
為求長生不老葯,秦王揮長鞭。
紫氣東南來,白馬藏深山。
膠南玉觀音茶園,處處留詩篇。編輯本段4. 郯城縣白馬河概述白馬河,位於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境中部,為郯城縣最大內河。發源於縣境之北分沂入沭水道南岸馬陵山區,主流在沙墩鎮前宅一帶,自東北向西南縱貫縣境,經江蘇省邳州市於楊庄附近入沂河。總流域面積552平方公里,全長50.8公里,其中縣境內流域面積442平方公里,河道總長38.8公里,河床平均寬80米,系季節性河流。縣境內主要支流有老白馬河、小白馬河、陳十排水溝、圍帶河、幸福河、顏庄排水溝、停三排水溝等。流經沙墩、廟山、泉源、歸義、十里、郯城、馬頭、高冊、港上、花園等鄉鎮。地面自北向南坡降為二千分之一到四千分之一。上游為丘陵地段,坡陡流急,中、下游為平原地段,地勢平緩低窪,每逢暴雨,山洪暴發,易於潰決,是歷史上洪澇災害多發地區。 經過治理,已經化害為利,成為集灌溉、漁業、飲水、旅遊、運輸為一體的重要河流。郯城縣白馬河的故事白馬河是魯南地區的一條小河,起源於山東郯城,流經江蘇邳州市,最後注入沂河,是沂河的支流。
河是小河,水至清,但有小魚。
其實白馬河在明朝以前只是一條無名的小溪,因河淺道窄,每年雨季,大量的雨水匯集在郯蒼平原,由於窄淺的河道無法將這些水排到沂河入海,常常造成淤洪,使當地百姓苦不堪言。淤洪最嚴重的地方,當數郯城縣的北澇溝村和南澇溝村,此兩村的名字也是由此而來。

『陸』 福州有哪些地方好玩

1、福州鼓山風景區。鼓山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福建省十佳風景區之一,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名聞遐邇。景點主要由花崗岩經長期剝蝕、風化、崩塌、堆積而成,千姿百態,構成蟠桃林、劉海釣蟾、玉筍峰、八仙岩和喝水岩等自然景觀。此外,還有歷代摩崖石刻多處。

2、三坊七巷。三坊七巷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是福州老城區經歷了建國後的拆遷建設後僅存下來的一部分。是福州的歷史之源、文化之根,還保存相當一部分自唐宋以來形成的坊巷,讓福州成為歷史名城的重要標志之一。

3、福州雲頂。中國雲頂景區位於福建省福州市永泰縣與莆田市涵江區交界處,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青雲山之巔。距福州僅90公里,佔地36平方公里,是易達旅遊集團耗資10億,按照5A級標准建設的集觀光休閑、度假養生、求知探險、科普教育為一體綜合型的旅遊目的地。

4、鼓山。鼓山位於福建省福州市晉安區東部、閩江北岸,距離市中心區約8公里,是福州最著名的風景區之一。鼓山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也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002年5月,福建省鼓山風景名勝區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

5、福州國家森林公園。福州國家森林公園是全國十大森林公園之一。它位於福州北郊新店鎮赤橋村。福州國家森林公園的規模很大,整個公園共分六大區域(游覽區):竹類觀賞園、樹木觀賞區、人文景觀區、以自然景觀為主的龍潭風景區、福建森林博物館和鳥語林。

『柒』 白馬河公園的介紹

白馬河公園 位於福建省福州市白馬河畔,跨越鼓樓區、台江區,長2.4公里,一期工程1990年春節建成。種植榕、竹等,以亞熱帶植物為基調,有喬灌木近8萬株(叢),其中胸徑達15~20厘米的大樹600多株,整個布局突出亞熱帶風光。

『捌』 白馬河公園有桑樹嗎在哪裡

沒有吧、、

『玖』 福州的白馬河以前是什麼樣的急!!!

馬路傍邊 雜草叢生 就一小河流過 幾戶人家。 蒼蠅蚊子不計其數。 現在還不錯。

『拾』 福州白馬河公園好玩嗎要不要門票從大學城要坐幾路車。

白馬河公園??那隻是河邊的綠化帶而已啊....從寶龍沿著白馬河一直到西湖西洪路那裡...沒啥好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