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福州資訊 » 泉州與福州哪個發達
擴展閱讀

泉州與福州哪個發達

發布時間: 2022-01-13 01:18:02

『壹』 泉州和福州哪個GDP高

09年的全年的GDP,泉州是福建省最高的市——2700億,福州市
2296億元居其次,廈門市
1560億元
,位居第三。
題外話,走出福建,你就知道福建在沿海省份中的分量是最輕的。實力也是最弱的!經濟也是最差的!
去山東看看,去江蘇看看,再去浙江跟廣東走走?就明白了,家裡比沒有好比的!

『貳』 福建省最發達是廈門還是福州還是泉州

福建省內,福州是省會,泉州GDP最高,廈門城市級別最高(副省級城市、計劃單列市、經濟特區)。所以要說發達看你怎樣理解了,個人感覺廈門綜合實力最強。

『叄』 泉州好還是福州好

兩個城市,兩種風格,不能單獨以經濟,以文化底縕來衡量這個城市的價值,總之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個人審美觀價值觀不同,判定的標准肯定也不一樣,主要看個人喜好了。。

『肆』 福州經濟好 還是泉州經濟好

經濟當然是泉州啦..!! 福州的經濟哪能更泉州比~~ 整個福建省,,泉州經濟最好了~~

『伍』 福州、泉州、廈門哪個才是福建最富裕的城市

首先說明我是福建省永泰縣,屬福州轄區,但是人文地理有較大不同,按照我個人說,我不喜歡福州人,他們屬於自大.很愛罵人.同時又自我感覺良好的類型,我寧願和泉州.南平那些人接觸,也不怎麼會真正把福州人交心

『陸』 福州和泉州現在的情況哪個好

整個福建就是泉州最好,雖然廈門和福州得到國家的支持比較多,但是泉州才是最有實力和活力的!

『柒』 宋朝福州和泉州,哪個更繁榮、更發達

宋代福州和泉州都十分繁華,但在當時歷史背景下,泉州發展相好一些。
①五代十國時期,福州多遇戰火,而割據泉州的諸侯留從效竭力維持閩南的穩定,後來陳洪進和平獻土,使得泉、漳二地免受戰火,發展相對穩定,人口增多。

②北宋時期,泉州經濟逐漸發展,先後超過寧波和廣州,並在南宋時期躍升為世界第一大港口城市(泉州與亞歷山大港齊名)。泉州在元代有一段時間(1297年~1299年)取代福州作為福建平海中書省的省治。

③朝廷在泉州設立市舶司,專管海外貿易,有利於泉州的進一步發展,作為泉州府城的晉江縣鯉城鎮盛極一時,有「漲海聲中萬國商,市井十洲天下人「的美譽。
④福州在宋朝逐漸恢復元氣,歷代福州府尹勵精圖治,使得福州快速恢復並發展,但整體還是比不上泉州。值得一提的是宋代福州出了許多狀元,這一點遠勝泉州。
⑤但是到了元朝末年,泉州府城毀於戰火,而福州繼續發展並超過泉州。泉州宋元四百年繁華毀於戰火,並在明清五百多年中長期處於貧窮落後。
⑥直到改革開放之後,泉州的晉江、石獅、惠安、南安取得長足發展,泉州才在2000年的時候GDP恢復福建省第一,並保持至今。

『捌』 大泉州跟福州哪個城市經濟發達

福州啊!!沿海城市,交通發達。而且閉關鎖國是作為通商口岸。經濟自然發達

『玖』 福州和泉州那個市富一點

福州真正的市區是很小的,為了環境
很早就把市區所有工廠遷出去了
泉州是加工基地,工廠雲集
聽別人泉州石獅那裡比較有錢
不過工廠也只是看錶面現像
現在信息時代,一棟樓十幾台電腦的公司就可以創造幾百個工廠的效益
所以基本上,還是沒准
網路搜索一下,僅供參考
http://..com/question/6247497.html

『拾』 泉州和福州哪個地方更好

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泉州位於廈門東北方向,與台灣隔海相望,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泉州的海上交通自古以來就很發達,早在唐代已經成為中國四大外貿港口之一。宋元時期進入全盛時期,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啟錨地,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通商;同時,世界各大宗教也隨著經濟和文化的交流而傳入泉州,使它成為具有一座世界性宗教文化特徵的城市。

這座古城有著豐厚的文化積淀,保存了許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它又是著名的僑鄉,每年回鄉尋根謁祖的華僑絡繹不絕。 泉州風光旖旎,山水鍾靈,文物古跡星羅棋布,有50多處文物保護單位,還有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國家自然保護區各一處,是旅遊觀光的上佳之地,到了福建旅遊是不能錯過泉州的。
泉州市依山面海,境內山巒起伏,丘陵、河谷、盆地錯落其間,千米以上大山有455座 ,主要分布在德化、永春、安溪和南安的部分山區。戴雲山脈從東北部向西南延伸,主峰海拔1856米,有"閩中屋脊"之稱。境內地勢西北高而東南低,由中山、低山向沿海丘陵、盆地平原過渡。泉州海岸線曲折蜿蜓,大部分為基岩海岸,總長約 421公里,有湄州灣、泉州灣、深滬灣、圍頭灣四個港灣及肖厝、崇武、後渚、梅林、石井等14個港口。
泉州是著名僑鄉和台灣漢族同胞的主要祖籍地。全市海外華僑、華人有620多萬人,旅居香港、澳門同胞有80多萬人,台灣漢族同胞中44.8%約900萬人祖籍泉州。近幾年,來泉州尋根謁祖,探親訪友,投資經商,旅遊觀光的 海外華僑、港澳台同胞日益增多,旅外鄉親熱心桑梓建設,對泉州經濟、社會發展起著積極的作用。

泉州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從唐代至元朝,泉州「刺桐港」一直是中國主要對外貿易港口,是古代「海上絲綢 之路」的起點,享有「東方第一大港」的盛譽。全市風景名勝奇特,文物古跡眾多,列入各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84多處,其中國家級14處,省級44處。
泉州是國務院批準的閩南三角地區經濟開放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全國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城市之一,改革開放以來,泉州從實際出發,努力用好國家和省賦予的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以市場調節為主,外向型經濟為主,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2004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1602.97億元,財政總收入超過130億元,年增收超25億元,比增24.5%以上,經濟總量繼續保持全省和全國地級市前列。
泉州市已形成紡織服裝鞋業、建材建築業、工藝製品業、食品飲料業、機械製造等五大傳統優勢產業,並正在努力培育石油化工業、電子信息業、旅遊 業等三大主導產業。
在世紀交替的特殊歷史時期,泉州人將進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機遇,開拓進取,加快發展大泉州經濟,弘揚大泉州文化,建設大泉州城市,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更快更好地發展,為名城開創嶄新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