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國家為什麼要發展
對於國家而言,發展是一個有機體系。猶如車子前進,輪子、掌舵人、動力是車子前進的基本要素。誠信和理性是支撐國家發展的兩輪,政府是國家發展的引導者和駕駛員,需求是國家發展的動力。 誠信是支撐國家發展的一個基本要件。因為秩序的靈魂是誠信,而秩序是國家健康發展的必要保證條件。誠信的本質是遵守承諾。而秩序的本質也是一種承諾,是一種眾人的約定。所以,有誠信意味著秩序能得到有效執行,意味著社會有機體運行有序化將得到有效保證。這樣,對於一個社會競爭主體而言,預期就有價值,契約就能得到有效執行,交換就能得到順利實現,資源可在不同空間和時間內能得到有效配置。另外,法治本質也是要求每一個人遵守眾人的約定。所以,有了誠信,法治社會也就有了保證,法律就能夠得到有效執行。 理性是支撐國家發展的另一個基本要件。理性包括兩個層面:一是指真,二是指求真。真主要反映客觀;求真主要反映主觀。真和求真本質上是統一的。 誠信和理性二者共同構成國家發展的兩輪。有了誠信和理性,國家發展的成本就小,效率就高。沒有誠信和理性,社會運行的摩擦力就會加大,國家發展的成本就高;或者發展只是體現為一種低水平的歷史循環。 需求是引致國家發展的動力。需求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原動力。需求刺激供給,供給拉動新的需求,二者互相推動,互相制約。需求有個人需求和社會總需求。有兩種類型的產品可供選擇消費。一類是物質產品;一類是精神產品。相對於人的慾望而言,兩種類型的產品都存在稀缺性。社會總需求是社會各種需求的總和。社會的總需求引致社會的總供給。這里社會總需求與社會總供給互為動力,共同推動產品不斷豐富,經濟不斷增長,社會不斷繁榮。另外,需求也可分為國內需求和國外需求。對一個國家而言,不管是國內需求,還是國外需求,都是發展的重要引力條件。 政府是國家發展的引導者和駕駛員。在社會發展過程中,政府是引領國家發展的關鍵和主導。首先,政府在推動制度變遷方面具有優勢地位。其次,政府在提供發展的基礎設施條件方面具有規模優勢。 誠信和理性主要體現了發展所需要的文化內涵,政府主要體現了發展所需要的政治前提,而需求主要體現了發展所需要的經濟條件。 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國社會發生了巨大變化。今天,我們正在改革開放,加快速度進行現代化建設。但由於歷史的沉澱,中國現代化面臨的一個巨大任務就是如何改造傳統的問題。一是在文化精神方面要重點培育國民的誠信和理性精神。國家要加大在文化精神方面開放的力度。開放最重要的是文化精神層面的開放。這是進行現代化建設的靈魂和實質所在。人是運用物質技術成果及執行制度和制度建設的主體。同樣一件物品,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用途,從而體現出不同的效率。指南針既可以用來看風水,為祖宗找一個好的葬身之地;也可以用來航海和開拓疆域,為後人留一個更大的發展空間。同樣是一人一票的選舉制度,既有可能選出好人,也有可能選出壞人,這里就有一個人文精神的底蘊問題。一個不講誠信和理性的人文底蘊與一個充滿誠信與理性的人文底蘊,其導致的選舉結果肯定是不同的。所以,若沒有人文精神的現代化,物質與技術層面的現代化只能是扭曲和低效的,同時,制度層面的建設和運行也將是低效和高成本的,法治化與民主化建設將難上加難。所以,引進國外現代化的物質與技術及制度體系,首要的是要改造一個國家的人文精神。所以,從經濟、政治、文化等層面看,對外生型現代化國家而言,精神文化層面的開放是更為關鍵的,其次是制度層面的開放,再其次才是物質層面的開放。從中國近代開放的歷史看,現實路徑是從物質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洋務運動是物質層面的開放,戊戌變法是制度層面的開放,五四運動是思想文化層面的開放。相比而言,越靠後,開放的層次越深,越有利於現代化。精神是社會的靈魂,是社會發展的主導,沒有精神的再造,就不會有社會的再造。中華民族要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不僅物質方面要自立,精神方面的自立更為關鍵。二是在經濟方面要大力刺激需求。應當基於比較優勢原則,大力發展經濟。既要刺激內需,也要拓展外需。三是體制方面要加快政治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是所有改革環節中最難的一個環節,也是最關鍵的一個環節。改革的深層涵義是利益格局的重新調整,而權力是謀取利益的直接工具;所以,改革的均衡實質就是權力的均衡。從廣義而言,權力可分為政治權力、經濟權力和文化權力等方面,但政治權力在現實中是主導權力;所以,權力均衡的關鍵是政治權力的均衡。但政治權力的所有者本身也是利益所有者,政治權力的改革必將涉及對自身利益的調整;所以,在政治權力的改革中,如何能擺脫自身利益的糾纏,這就是改革的難點所在。
B. 福州達到國家中心城市水平了嗎
福州城市規模達不到,GDP也達不到,不過由於東南沿海沒有中心城市,再加未來能將福建、台灣整個海峽兩岸囊括在內,那麼東南區域的國家中心城市就是剛需般的存在了,所以2017年福州也提出口號要與廈門一起競爭中心城市,並向著這個方向努力
現在長樂撤市置區,閩侯可能也在大建設設立高新區,地鐵建設,當地鐵通向遠方,不久福州就會達到中心城市水平
福州人現場手打,這些年福州的突飛猛進。
C. 國家為什麼要發展經濟
因為要發展經濟,經濟才是國家的命脈,也是國家成功的根本
D. 國家中心城市,福州還有希望嗎
這個你就要問國家啦,但是我覺得有可能,東南這么還差一個呢,不過就算落地福建了,也不一定是福州,廈門不管從什麼方面說,都略好於福州。
E. 福州以前的名字是什麼,為什麼要改成福州
福州是一座歷史名城,198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秦置閩中郡。福州歷為漢閩越國都,三國建安郡、晉安郡,南朝晉平郡、閩州、豐州,隋泉州、建安郡,唐建州、泉州、閩州、福州、長樂郡,五代閩王都長樂府,宋福州、福建路、福安府,元福建行中書省、福州路,明、清福州府的治所。1913年為東路道(1914年改閩海道)駐地、福建省省會、閩侯縣治。1933年「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及所屬「閩海省」省會設此,為特別市,旋廢。1946年正式設福州市。1949年8月17日解放,為福建省省會、省轄市。
福州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具有悠久的歷史。早在7000年前,福州就同黃河、長江流域一樣進入新石器時代。先民們用簡單的生產工具從事原始漁獵活動,並開始飼養畜類和從事簡單的農業勞動,創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福州原始文化。
本世紀50年代以來,經過歷次考古調查和發掘,福建省境內發現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數以百計,出土了大批遺物,其中以平潭殼丘頭、閩侯曇石山等遺存最為豐富,並具有代表性的意義。
考古發掘證明,距今5000~7000年前原始社會的新石器時代早期,福州地區就有氏族部落長期定居。「閩人」就是當時的土著居民。距今約4000年前,即公元前21世紀末至公元前16世紀初的夏朝時期,這里的閩族居民已和中原地區的華夏族有了聯系。至周代,這里與中原的關系更加密切。它不僅隸屬於周朝,而且也進入了奴隸社會。戰國中期(公元前334年),越王勾踐六世孫無疆為楚威王擊敗殺死,越國開始瓦解,王族南奔,部份越人入閩,與閩族融合成為閩越族。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向福建進軍。公元前220年,秦始皇廢閩越王無諸為君長,在福建地區設閩中郡。秦末,群雄並起,逐鹿中原,無諸率閩越族人先是反秦,繼而佐劉邦攻項羽。漢高祖五年(前202年),漢復封無諸為閩越王,「王閩中故地,都東冶」,福州成為閩越國的都城。無諸依冶山建城,人稱「冶城」。晉武帝太康三年(282年),福州為晉安郡的郡城,第一任郡守嚴高改建郡城,時稱「子城」。南朝、隋唐時,福州曾作為豐州、泉州、閩州、建州的州城。唐開元十三年(725年),改設福州都督府,從此,福州就定了名。唐末,河南光州固始人王審知隨其兄王潮率兵南下,佔領福建全境,創立閩國,定都福州。王審知安置中原移民,選用賢能,興文重教,浚湖拓城,減稅撤卡,發展海外貿易。唐天復元年(901年),王審知在子城外環建大城,設八城門、九便門、三水門,稱「羅城」,全部用印有「錢紋」圖案的城磚砌城。羅城內除官吏居住外,還讓百姓按規定地段修建住宅,分段圍以高牆,稱之為坊,這便是「三坊七巷」的雛型。開平元年(907年),在大城南北增築月城,大城夾在其中,人稱「夾城」。因南門外一帶地勢低窪,又建城牆以防洪。是時全城略呈圓形,越王山(屏山)、九仙山(於山)、烏山均被圈入城中,福州因而別稱三山。後來,王審知的兒子王延鈞立國號「大閩」,將福州改稱為「長樂府」、「東都」。北宋開寶七年(974年)福州刺史錢昱在夾城之外增築外城。南宋紹興之後,金兵猖獗,中原塗炭,福州被視為「武陵桃源」,避亂者漸次而來,典章人物,極一時之盛。南宋末,益王趙登基於福州,升福州為福安府,作為行都。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設福建行中書省於泉州,三年後遷返福州。明代,統治者輕徭薄賦,獎廉肅貪,鼓勵墾荒,發展生產,福州經濟恢復,紡織業、商業、航海業復甦。明洪武四年(1371年),在唐代的夾城與宋代的外城基礎上砌石城以防倭,此為府城。此城沿用至辛亥革命後才陸續被拆除。明末,清兵入關,唐王朱聿鍵在福州即位,稱福州為天興府,又稱「福京」,作為行都。明清時,福州為福州府府治。鴉片戰爭後,福州被辟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城市日益擴大。城內、南台和倉山連成一片,上杭、下杭、中亭、台江成為商賈雲集的街市,倉山成為外國領事館區。在近代史上,福州曾經是我國海軍、造船業的發祥地,為我國培養出一代早期著名的海軍將領英才。
F. 福州的發展前景如何
近幾年,位於福州南大門的高新區板塊可以說是福州樓市的一匹黑馬,以強勢的凝聚力和輻射迅猛崛起。很多人看好高新區的發展,認為伴隨著外來人口的激增和輻射大學城未來近百萬民眾生活的需求下,高新區的教育、交通、商業等配套都將迎來大爆發。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今天房妹就從交通、綜合體、教育、休閑配套這四個方面出發,和大家一起探討福州高新區的發展前景。
1、交通
高新區坐擁城市快速路網等立體交通網路,烏龍江大道和高新大道已然暢通。而根據福州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高新區將有3條地鐵路網交織,包含地鐵2號線、3號線和8號線。據預測,明年1月底地鐵2號線便將實現22個站雙向貫通試運營,對於高新區住戶來說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2、綜合體
高新區目前開業或在建的有正榮財富中心、群升廣場、龍旺理想天街、萬達廣場、浦上商業小鎮等商業項目,再加上計劃建設的寫字樓、酒店項目,整個商務體量將超120萬平方米,可謂是福州繼東街口商圈、寶龍商圈、東二環商圈後的第四大商圈。
3、教育
高新區周圍有福大、師大、醫科大、福州一中等十幾所學校,書香氣氛濃厚,而高新區近幾年也將打造為文教宜居高地。預計明年9月,高新區將改造或新建一批中小學,比如三岐小學、實驗小學等,另外預計在2020年,高新區增加中學學位數5400個,小學學位數7400個,幼兒園學位數5300個。
4、休閑配套
高新區右邊是烏龍江,左邊是旗山國家森林公園,依山傍水,綠意環繞。同時今年8月,福州第一大湖旗山湖項目啟動建設,串接大學城、高新區,將打造成全市性綜合公園。另外高新區還將啟動烏龍江濕地公園、休閑步道的開發建設,整體休閑配套還是很可觀的。
G. 福州新區的建立對福州有什麼意義
福州新區區位條件優越,生態環境秀美,產業基礎堅實,與台灣地區交流合作緊密,戰略地位重要。要把建設好福州新區作為實施國家區域發展總體戰略、貫徹落實國家支持福建省經濟社會發展一系列重大政策的重要舉措,實現在更高起點、更廣范圍、更寬領域推進海峽兩岸交流合作,推動福建積極參與、全面融入「一帶一路」戰略實施,努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極、與平潭綜合實驗區實現一體化發展。
堅持生態優先、科學開發,以深化海峽兩岸交流合作為主線,以開放合作、改革創新為動力,率先探索新型城鎮化道路,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努力把福州新區建設成為兩岸交流合作重要承載區、擴大對外開放重要門戶、東南沿海重要現代產業基地、改革創新示範區和生態文明先行區。
積極探索與現行體制協調、聯動、高效的管理方式,積極穩妥扎實推進福州新區建設發展。要認真做好福州新區發展總體規劃編制工作,規劃建設必須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總體規劃、鎮總體規劃、環境保護規劃、水資源綜合規劃等相關專項規劃的要求。要推動新區探索「多規合一」,優化空間布局,節約集約利用土地、林地、水、灘塗、濕地等資源,嚴格保護耕地和基本農田。
H. 福州為什麼可以建地鐵
請參看:http://ke..com/view/2702773.htm
I. 國家為什麼要重點發展文化產業
一、文化產業是國家發展重點。
文化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領導小組辦公室網站發布消息,為貫徹落實關於文化改革發展的戰略部署,加大文化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近日財政部下達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44.2億元,支持項目944個。國家宏觀層面重視文化產業的發展,郵幣卡交易所和收藏藝術品交易中心等文化交易所隸屬文化產業這塊,也能受到國家的扶持。
四、提供就業崗位。
一個新產品及市場的出現,能有效提供更多的工作崗位,降低失業率。收藏藝術品電子盤大力發展起來,市場上將出現成千上萬個工作崗位,極大的解決了中國的失業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