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介紹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簡稱非遺協會,成立於2013年11月6日,其隸屬於文化部,是一家以保護和傳承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為己任的社會團體法人機構。自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公布以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就被提升到了空前的高度。因而,非遺協會的成立不僅是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當代文化事業發展的重要舉措,更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的一件大事。作為我國唯一一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非遺協會是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並入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之後發起成立的,協會的法定代表人由現任文化部非遺司司長馬文輝兼任。
❷ 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皮影戲、剪紙、古琴、珠算、二十四節氣、針灸、書法、京劇、活字印刷術、清明節等等。
1、皮影戲
又稱「影子戲」或「燈影戲」,是一種以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間戲劇。表演時,藝人們在白色幕布後面,一邊操縱影人,一邊用當地流行的曲調講述故事,同時配以打擊樂器和弦樂,有濃厚的鄉土氣息。
❸ 福建的世界文化遺產有哪些
有南平武夷山、龍岩土樓、漳州土樓、泉州南音、廈門南音、莆田媽祖信俗、寧德廊橋以及三明泰寧丹霞。
❹ 福建泉州有哪些非物質文化遺產
泉州提線木偶戲古稱「懸絲傀儡」、「線戲」、「木人戲」等,泉州及閩南語系地區,習稱「傀儡戲」、「嘉禮戲」,有學者稱之為「泉腔傀儡戲」。其源頭,與遠古巫文化關系甚密,本為「喪家樂」,漢代成為賓婚嘉會中的獨特表演藝術。晉唐時隨中原士族南遷入閩,據唐末五代泉州籍道士譚峭所著的《化書》等文獻,可知至遲於唐末五代即在泉州地區流行。
❺ 福州 非物質文化遺產 有哪些
國家級的如下
編 號 地 區 遺 產 名 稱 類別 詳 細
Ⅷ-2 福建 · 福州 軟木畫 傳統手工技藝
Ⅷ-3 福建 · 福州 壽山石雕 傳統手工技藝
Ⅷ-54 福建 · 福州 福州脫胎漆器髹飾技藝 傳統手工技藝
Ⅴ—15 福建 · 福州 福州伬藝 曲藝
Ⅴ—3 福建 · 福州 福州評話 曲藝
Ⅱ—44 福建 · 福州 十番音樂·茶亭十番音樂 民間音樂
Ⅳ—45 福建 · 福州 閩劇 傳統戲劇
國家級以下太多了 就不一一列舉了
❻ 福州非物質文化遺產 有哪些啊。
福州民間傳說、連江道教音樂、福清三山板凳龍、福建傳統詠春拳、福州印錦脫胎工藝品製作技藝、福州林氏中醫骨科、福清石竹山夢文化民俗等18個項目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類別涵蓋了民間文學、民間音樂、民間舞蹈、雜技與競技、傳統手工技藝、傳統醫葯、民俗等7大類。
❼ 福州非遺項目有哪些
1、民間信俗(陳靖姑信俗),福建省古田縣地方傳統民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2008年6月7日,福建省古田縣申報的民間信俗(陳靖姑信俗)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5、古琴,又名七弦琴,是中國最古老的民族樂器之一,相傳系伏羲所創,初為五弦,至西周增至七弦。到了清代,古琴廣為流行,以吳越為中心,逐漸分出許多流派。浦城閩派古琴已經被評為福建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❽ 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了哪些內容
非物質文化遺產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中的定義,「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各個群體和團體隨著其所處環境、與自然界的相互關系和歷史條件的變化不斷使這種代代相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創新,同時使他們自己具有一種認同感和歷史感,從而促進了文化多樣性和人類創造力。
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
a.口頭傳統和表述;
b.表演藝術;
c.社會風俗、禮儀、節慶;
d.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
e.傳統的手工藝技能。非物質文化遺產由人類以口頭或動作方式相傳,具有民族歷史積淀和廣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間文化遺產,它曾被譽為歷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記憶的背影」。
❾ 福州非物質文化遺產推薦
福州國家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下:
Ⅷ-2 福建 · 福州 軟木畫 傳統手工技藝
Ⅷ-3 福建 · 福州 壽山石雕 傳統手工技藝
Ⅷ-54 福建 · 福州 福州脫胎漆器髹飾技藝 傳統手工技藝
Ⅴ—15 福建 · 福州 福州伬藝 曲藝
Ⅴ—3 福建 · 福州 福州評話 曲藝
Ⅱ—44 福建 · 福州 十番音樂·茶亭十番音樂 民間音樂
Ⅳ—45 福建 · 福州 閩劇 傳統戲劇
建議選擇軟木畫、壽山石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