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福州資訊 » 沈陽和福州哪個潛力大
擴展閱讀
天津有哪些波音公司 2025-02-12 19:55:19
天門至杭州有多少公里 2025-02-12 19:41:09

沈陽和福州哪個潛力大

發布時間: 2023-07-15 16:12:00

㈠ 沈陽和福州哪個發達

福州經濟比沈陽好,沈陽比福州大,福州是地級市,沈陽是副省級城市枝咐,福州沒有吵輪重工業,沈陽有重工業,沈陽和福州比, 就是經濟沒有福州好,別的猛碰純不差!還會超過福州!!!

㈡ 中國未來十年最具發展潛力城市

中國最具有成長潛力城市排行榜榜單:

第一能級:重慶,天津,北京,上海共4個城市

說明:由於北京,上海發展基本成熟,因此從潛力上來看,重慶大於天津,大於北京,上海。而北京由於所處的位置,社會資源等都稍微優於上海,因此北京排名靠前。天津雖然也取得了巨大發展,大手筆規劃了濱海新區,但是由於天津缺乏各種資源,同時又受北京的輻射,因此天津的發展潛力小於重慶。

第二能級:成都,西安,沈陽,武漢,鄭州,濟南,大連,長沙,青島,長春,昆明,石家莊,蘭州,合肥,太原,廣州,南寧,蘇州,深圳,寧好宴攔波,哈爾濱,無錫,南京,福州,廈門共25個城市

說明:傳統大城友胡市尤其發展較慢的西安,武漢等排名靠前,人口大省的鄭州,濟南尾隨傳統大城市,潛力巨大。沿海經濟發達的城市排名靠後,說明其經濟發展已達到一定程度,以後經濟速度會明顯放緩。

第三能級:徐州,煙台,洛陽,邯鄲,十堰,蕪湖,株洲,九江,包頭,晉城,寶雞,大慶,吉林市,天水,溫州,湛江,柳州,綿陽,喀什,本溪,共20個城市/

說明:傳統老工業基地振興有望,徐州,洛陽,十堰有望在一輪城市發展中取得先機,北部灣或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潛力很大。中西部城市成為未來發展潛力較大的主祥衡角,產業專業與新興產業或同時發展。

第四能級:開封,通化,湘潭,焦作,宜昌,常德,連雲港,北海,常州,湖州,銅陵,平頂山,贛州,威海,珠海,泉州,日照,安陽,襄樊,清遠,衡陽,茂名,三亞,宜賓,安康,新鄉,張家口,廊坊,鶴壁,南通,共30個城市

說明:資源型城市轉型或迎來新的機遇,加上本身資源豐富,一些中小城市成功上榜,說明產業振興與城市發展不僅僅要靠資源,更要靠治理城市的人。

㈢ 在中國的哪個城市發展好

現階段上海市發展的最好,當然其他一些城市發展的也不錯! 上海是中國大陸經濟最發達的城市之一。第三產業在上海的經濟佔了一定比重,其中最主要的產業包括了金融業、房地產業、保險業以及運輸業等。位於浦東新區的陸家嘴是上海的新興金融中心,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2005年8月在上海揭牌,主要職能是管理公開市場操作。全球500強企業中已有部分在上海設立了中國區總部、分公司和辦事處。上海已經成為全中國納稅率最高的城市,上海歷來上交的稅款達中國國內總稅款的一半。下面還有數據你可以看一下:2009年上半年中國城市GDP總量20強排名
01、上海市:直轄市 6930 6.3%
02、北京市:直轄市 5780 10.1%
03、廣州市:副省級 4040 9.2% (廣東)
04、深圳市:副省級 3970 8.9% (廣東)
05、蘇州市:副省級 3770 10.2%
06、天津市:直轄市 3580 16.6%
07、重慶市:直轄市 2230 12.2%
08:無錫市:地級市 2225 10.3%
09:杭州市:副省級2215 7.8%
10、佛山市:地級市2208 11.8 %(廣東)
11、青島市:副省級2185 10.1%
12、沈陽市:副省級2045 15.1%
13、武漢市:副省級2022 10.2%
14、大連市:副省級2005 13.4%
15、成都市:副省級1980 13.5%
16、南京市:副省級1965 10.3%
17、寧波市:副省級1940 4.8%
18、東莞市:地級市1880 2.3%(廣東)
19、唐山市:地級市1874 9.5%
20、煙台市:地級市1850 8.9%

㈣ 在哪裡生活好沈陽還是福州

如果是可以選擇的話,個人認為福州好一些,沈寬脊陽地處東北,冬天太冷,夏天也沒見有爛巧孝多涼快,福州飢稿季節比較好,個人更喜歡福州一些。

㈤ 我想知道南方好還是北方好.福建福州好還是遼寧沈陽好哪個城市更好。

從經濟上看 沈陽2020年GDP 6978億
福州2020年GDP 10020億位列 22名福州GDP更勝一籌。
從交通看,沈陽擁有東三省最大交通樞紐,地鐵廣布,航線發達。福州為東部沿海樞紐 擁有世界50名航運港口。沈陽交通更勝一籌。
從氣候看,沈陽為溫帶濕潤大陸氣候。沈陽夏季最高溫度達38.5℃ 冬季低至―35.7℃ 冬季大雪封城
福州為亞熱帶季風氣候。福州夏季最高溫度達43.3℃ 冬季低至3℃福州氣候更好。
從國家政策看 沈陽有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政策 福州擁有福州新區 福建自貿區福州片區 21世紀中國海絲核心區 福州擁有更多國家級政策。
從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看,沈陽擁有一家禾豐牧業 福州擁有5家 永輝 瑞芯微 陽光龍凈 福耀 大東海 還不包括福州籍貫長樂地區其他控股下的 山西晉鋼 廣西盛隆冶金 上海均和 連雲港鑌鑫 湖北金盛蘭
等等 福州民營實力更雄厚,民富更強

㈥ 我國八大二線城市,哪個城市建設的最好

發展的最好的應該是天津吧,其次是重慶。天津城市的框架大,而且城市干凈整潔,綠化也很好

㈦ 求中國城市發展排名

2005年央視中國城市競爭力排名

1、上海
2、北京
3、深圳
4、廣州
5、天津
6、杭州
7、南京
8、武漢
9、成都
10、沈陽
11、大連
12、長沙
13、濟南
14、青島
15、蘇州
16、福州
17、無錫
18、哈爾濱
19、寧波
20、重慶
21、大慶
22、廈門
23、西安
24、長春
25、珠海
26、鄭州
27、海口
28、昆明
29、太原
30、石家莊
31、溫州
32、合肥
33、烏魯木齊
34、南寧
35、南通
36、合肥
37、蘭州
38、呼和浩特
39、貴陽
40、煙台
41、秦皇島
42、包頭
43、唐山
44、銀川
45、汕頭
46、連雲港
47、威海
48、西寧
49、湛江
50、北海
同時還發布了綜合實力排名,前15分別是:
上海、北京、廣州、深圳、天津、杭州、武漢、南京、成都、沈陽,重慶,大連,長沙,濟南,青島

中國城市最新排名

2004年《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顯示,在中國城市綜合競爭力排名中,如果按照200個城市的比較數據計算,居於前10位的依次是上海、北京、深圳、廣州、蘇州、杭州、天津、寧波、南京、溫州,最後10位依次是晉城、宿州、鐵嶺、巢湖、宣城、漢中、保山、亳州、延安、池州。毫無疑問中國最具競爭力的城市多
位於三大都市圈內。東部沿海某些省份的一批地級市競爭力較強,提升也較快。

在本次研究中,綜合競爭力指標由人才本體競爭力、企業本體競爭力、生活環境競爭力、商務環境競爭力4大類指標綜合而成,按50個城市比較數據計算,各分項指標的排名狀況依次如下。

人才本體競爭力

在人才本體競爭力排名中,列前10位的分別是北京、深圳、廣州、上海、蘇州、廈門、溫州、鎮江、常州、佛山,最後10位依次是蕪湖、鄭州、呼和浩特、威海、南昌、天津、福州、石家莊、秦皇島、徐州。總體上看,人才本體競爭力比較好的是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小城市相對較弱,同時一些中小城市如溫州、鎮江、常州、佛山等擠入全國人才本體競爭力前10名中,說明隨著城市經濟發展水平提高,加大了對人才體系的建立,為城市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條件。

人才本體競爭力指標由健康水平指數、知識水平指數、技術水平指數、能力水平指數、價值取向指數、創業精神指數、創新意識指數、交往操守指數8個指標綜合而成。這八類指標的基本排名狀況如下:

①健康水平指數排名。健康水平指數由人口平均壽命 、嬰兒死亡率、 從業人員占總人口比例三個指標組成。列前10位的分別為深圳、珠海、北京、哈爾濱、秦皇島、青島、威海、石家莊、廣州、上海-南寧(並列),最後10名依次是:蕪湖、溫州、烏魯木齊、長沙、合肥、南昌、成都、泉州、重慶、台州。

②知識水平指數排名。知識水平指數由成人識字識字率、大專以上人口占總就業人口比重、 知識水平綜合指數三項組成。列前10名的是北京、上海、蘇州、鎮江、深圳、南京、廈門、南通、哈爾濱-西安、無錫-合肥,最後10位分別是:溫州-台州、中山、南寧、天津、呼和浩特、徐州、重慶、惠州、泉州、東莞。

③技術水平指數排名。技術水平指數由專業技術人員指數、企業家創業人員指數、技術水平綜合指數三項指數組成。列前10名的是北京、深圳、蘇州、廣州、寧波、溫州、台州、沈陽、無錫、上海,後10名的是呼和浩特、重慶、西安、石家莊、濟南、南寧、天津、武漢、秦皇島、徐州。

④能力水平指數排名。能力水平指數由學習與創新能力指數 、組織與交往能力指數、開拓和適應能力指數三項組成。排序前10名的分別是:深圳、北京、廣州、溫州、常州、上海、蘇州、廈門、台州、惠州、佛山,後10名是煙台、大連、威海、濟南、南昌、天津、徐州、石家莊、福州、秦皇島。

⑤價值取向指數排名。價值取向指數由重商意識、賺錢慾望、消費傾向組成,排名前10位的分別是:廣州、深圳、北京、廈門、溫州、鎮江、上海、蘇州、寧波、東莞,後10位的是:大連-威海、天津、蕪湖、徐州、沈陽、福州、秦皇島、石家莊、鄭州。

⑥創業精神指數排名。創業精神指數由辛勞精神、闖盪意識、競爭心理三項組成,排前10名的是:溫州、深圳、北京、泉州、重慶、台州、鎮江、中山、惠州、佛山-哈爾濱,後10位的分別是:廈門-長春、天津、福州、秦皇島、成都、大連、沈陽、南京、石家莊。

⑦創新意識指數排名。創新意識指數由求新意識、平等觀念、兼容心理這三個方面來表現,排前10名的分別是:深圳、上海、重慶、溫州、廣州、佛山、珠海、西安、惠州、金華-廈門,後10名的分別是:合肥-南寧、烏魯木齊、鎮江、徐州、常州、濟南、福州、石家莊、紹興、沈陽。

⑧交往操守指數排名。交往操守指數由誠信意識、法制觀念、協作精神三項組成,位列前10名的分別為:北京、南京、廣州、天津、哈爾濱、廈門-南昌、佛山、蘇州、鎮江,後10位的是:蕪湖、烏魯木齊、重慶、福州、溫州、徐州、合肥、泉州、鄭州、石家莊。

企業本體競爭力

在企業本體競爭力中,排名前10位的分別為:上海、北京、深圳、蘇州、廣州、南京、天津、東莞、中山、惠州,後10名是:烏魯木齊、嘉興、金華、泉州、台州、呼和浩特、秦皇島、蕪湖、徐州、鎮江。

企業本體競爭力指標由企業文化、治理結構、組織管理、戰略控制、研發設計、生產過程、營銷服務、競爭優勢8項組成,這八項指標的排名狀況基本如下:

①企業文化指數排名。企業文化指數由企業家慾望、僱主的作風、員工的精神三項指標組成,其中企業文化精神較強的前10位的城市:煙台、石家莊、紹興-溫州、深圳-廣州-中山-惠州-杭州-淄博,後10位的城市分別為嘉興、大連-成都-濟南-泉州-鎮江、長春、武漢、徐州、北京。

②治理結構指數排名。治理結構指數由公司董事會效力、委託代理有效性、經濟利益激勵三個指標組成,位列前10名的城市為:石家莊、溫州、廣州、杭州、威海、煙台-紹興-金華、天津、哈爾濱-南通-西安,後10位的城市分別為:南寧-佛山-北京、無錫、呼和浩特、沈陽、上海、徐州、長春、鎮江。

③組織管理指數排名。組織管理指數由企業管理普遍性、企業管理標准化、管理人員的經驗三項組成,前10位的是:溫州-廣州、紹興、南通-南京-上海、威海-南昌、西安-中山,後10名是:無錫-沈陽-長春、成都-烏魯木齊、徐州、常州-秦皇島、鎮江、武漢、鄭州-濟南。

④戰略控制指數排名。戰略控制由企業決策的規范性、企業規劃的慎密性、企業定位的准確性三方面組成,前10位的是:廣州、溫州-南通-金華-天津、南京-上海-威海-南昌-佛山-深圳-南寧,後10名是:廈門-無錫-徐州-常州―秦皇島-鄭州-濟南、重慶-長春-烏魯木齊、沈陽-武漢、鎮江、成都。

⑤研發設計指數排名。研發設計由企業自主創新設計能力、企業模仿創新設計能力、企業綜合研發狀況三項指標組成,位列前10名的是:北京、上海、天津、武漢、西安、廣州、沈陽、重慶、鄭州、長春,後10位的是:佛山、嘉興、金華-泉州-秦皇島、蕪湖-惠州-鎮江、東莞、威海。

⑥生產過程指數排名。生產過程由高新產品生產、生產方法復雜性、產品生產質量三個指標組成,排名在前10位的是:北京、上海、西安、廣州、重慶、天津、武漢、沈陽、哈爾濱、南京,後10名的城市為:呼和浩特-東莞、煙台-嘉興-秦皇島、中山-蕪湖、徐州、台州、鎮江。

⑦營銷服務指數排名。營銷服務由產品品牌狀況、產品營銷深度、顧客滿意度三個指標組成,排名前10位的是:廣州、溫州、天津、杭州-青島、福州、紹興-深圳、中山、嘉興-台州-西安-珠海,後10位的是:濟南、長沙、東莞-呼和浩特、武漢、沈陽-徐州、鎮江、北京、成都。

⑧競爭優勢指數排名。競爭優勢由產品國際競爭力、競爭優勢的實質、高技術產品出口三個指標組成,排前10位的是:深圳、上海、蘇州、南京、廣州、北京、東莞、天津、中山、惠州,後10位的是:南昌-泉州、金華-武漢、鎮江、秦皇島、南寧、烏魯木齊、徐州、蕪湖、呼和浩特。

生活環境競爭力

生活環境競爭力主要由經濟吸引力和社會凝聚力加以體現,分別由私人消費和服務、基礎設施質量、衛生教育基礎設施質量、城市自然環境、就業機會、司法環境、制度環境、文化氛圍、政府服務九個指標組成,生活環境競爭力最強的10個城市依次為:上海、北京、深圳、廣州、東莞、南京、佛山、天津、蘇州、杭州,後10名城市為:鎮江、威海、煙台-呼和浩特、徐州、金華、長春、淄博、嘉興、蕪湖。總體來看,特大、大城市及風景宜人的城市生活環境競爭力較強。其中分指標具體排名情況如下:

①私人消費和服務指數排名。私人消費和服務由住房及價格、社區服務質量、私人消費質量三項指標組成,前10位的城市是:深圳、廈門、廣州、北京、東莞、佛山、惠州、大連、珠海、溫州,後10名是:蕪湖-泉州、淄博、金華、煙台-鎮江、西安、長春-天津、石家莊。

②基礎設施質量指數排名。基礎設施質量由水電煤氣設施指數、通訊設施指數、交通設施指數三項指標組成,前10名是:深圳、廣州、上海、珠海、惠州、北京、南昌、無錫、石家莊、蘇州,後10名分別為:武漢-呼和浩特-嘉興、泉州、南通、徐州、金華、西安、溫州、重慶。

③衛生教育基礎設施質量指數排名,衛生教育基礎設施質量由衛生保健質量、公共教育質量文、化娛樂質量三項指標組成,前10名的為上海、北京、南京、佛山、深圳、重慶、烏魯木齊、濟南、東莞、武漢,後10位為:鎮江、呼和浩特、珠海、淄博、長春、寧波、威海、煙台、嘉興、蕪湖。

④城市自然環境指數排名。城市自然環境由城市環境質量指數、城市環境舒適度指數、城市環境優美度指數、城市風景優美度指數四個指標組成,前10名的城市是:北京、深圳、廣州、上海、南京、大連、杭州、青島、珠海、天津,後10名為:蕪湖、溫州、南昌、惠州、中山、石家莊、常州、金華、台州、南通。

⑤就業機會指數排名。就業機會由收入水平及增長預期、個人發展機會及預期、城市發展及增長預期三項指標組成,機會最大的前10位城市分別為:北京、深圳、廣州、東莞、天津、蘇州、廈門、佛山、惠州、南通,較弱的後10位的城市:武漢-合肥、成都、哈爾濱、石家莊、長春、淄博、鄭州、沈陽、福州、呼和浩特。

⑥司法環境指數排名。司法環境由司法體系保證履約狀況、社會穩定性及預期、社會治安狀況三項指標組成,北京、南京、廈門、鎮江、佛山、南通、煙台、廣州、蘇州、上海為司法環境最好的前10位城市,後10名分別是:溫州、徐州、呼和浩特、泉州、沈陽、東莞、石家莊、福州、淄博、長春。

⑦制度環境指數排名,制度環境由外地人的平等與機會、婦女的平等與機會、市民就業、遷徙的自由度三項指標組成,制度環境建設較好的前10位城市是:北京、鎮江-東莞、廣州、深圳、溫州、南京-廈門、惠州、珠海,而後10名城市是:合肥-重慶、大連-天津-石家莊、南昌-福州、呼和浩特、徐州、長春、沈陽。

⑧文化氛圍指數排名。文化氛圍由文化鄉土性、文化國際性、文化多樣性三項指標組成,其中氛圍最濃的前10位城市是:深圳、上海、北京、東莞、廈門、廣州、珠海、蘇州、中山-杭州,後10名是:秦皇島、合肥、淄博、南昌、鎮江、蕪湖-長沙、石家莊、鄭州、徐州。

⑨政府服務指數排名。政府服務主要從官僚主義程度、各種侵權行為的發生率、市民對政府滿意程度三個方面來考察,指數最高的前10位城市是:廈門-蘇州、廣州、南通、北京、青島、佛山-金華、寧波、西安,後10名是:鄭州、深圳、台州、沈陽-烏魯木齊、泉州、長春、徐州、石家莊、福州。

商務環境競爭力

商務環境競爭力分為硬環境競爭力和軟環境競爭力兩個方面,在硬環境競爭力中主要通過要素資源環境、產業關聯、區位及當地需求、基礎設施四大因素來體現,而法制與文化環境、市場競爭與開放環境、政府管理服務、政府營銷戰略則是商務軟環境競爭力的核心因素。在商務環境競爭力中,排名前10位的城市是:上海、北京、廣州、深圳、天津、武漢、南京、杭州、重慶、沈陽,後10名的是:威海、徐州、呼和浩特、台州、紹興、蕪湖、嘉興、鎮江、淄博、金華。大城市的商務環境競爭力總體強於中小城市。

⒈要素資源環境競爭力

在商務硬環境中,要素資源環境是城市競爭力提升的基礎,主要由人才要素、資本要素、科學技術、自然資源要素、生產要素成本構築而成,對商務環境支撐較強的前10位要素資源環境競爭力的城市分別為:上海、北京、廣州、天津、武漢、南京、杭州、沈陽、西安、重慶,而在這50個城市中,後10名是:徐州-常州、台州、蕪湖、紹興、廈門、惠州、泉州、金華、鎮江,雖然一些經濟發展程度較低的中小城市自然資源等「先天」優勢較強,但由於其他要素發育不充分,構成了要素資源環境競爭力的「瓶頸」。其基本要素排名狀況如下:

①人才要素指數排名。上海、北京、廣州、武漢、天津、西安、南京、杭州、福州、濟南-大連排名在前10位,其人才獲得的便利性、專業技術人員及人才培訓和引進等優勢較強,排名後10位的城市為:台州、溫州、深圳、泉州、徐州、常州、鎮江、惠州、東莞、廈門,雖然一些中小城市近年來經濟發展速度較快,經濟地位提升較高,但人才儲備及人才體系建立遠未跟上經濟發展的速度,長遠來看,是城市競爭力提升最大的障礙之一。

②資本要素指數排名。資本要素主要由金融機構存款數、資金獲得的便利性、融資體系的健全性三個指標組成,排名前10位的是:上海、北京、廣州、深圳、佛山、天津、武漢、沈陽、杭州、東莞,後10名的是:呼和浩特、紹興-秦皇島、泉州、惠州、威海、嘉興、金華-蕪湖、鎮江,很明顯,一些東部沿海城市由於改革開放進程較早,市場發育程度較高,其資本要素競爭力遠遠強於內陸中小城市。

③科學技術環境指數排名。科學技術競爭力較強的前10位城市為:北京、上海、廣州、天津、武漢、南京、杭州、濟南、西安、重慶,後10名是:東莞-無錫、淄博、金華、徐州、泉州、佛山-中山、惠州、鎮江。

④自然資源要素指數排名。自然資源要素由土地稀缺程度、獲得土地的難易程度,供水豐富程度三個指標組成,其中條件最好的10個城市分別為:台州、寧波、南寧、南通、蕪湖、佛山、南昌、紹興、常州、杭州、溫州,而較差的後10名為:北京、沈陽、成都、南京、上海、鎮江、福州、哈爾濱、青島、徐州。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以及產業集聚的不斷增加,在沿海一些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如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和閩南廈漳泉地區自然資源要素的壓力逐漸加大,而一些中小城市其優勢日益凸顯,在客觀上為加快城市發展提供了機遇與條件。

⑤生產要素成本指數排名。生產要素成本由勞動力成本、土地成本、資本實際利率三項組成,其成本最優的前10位城市為:惠州、蕪湖、重慶、淄博、威海、哈爾濱、南通、沈陽、南昌、烏魯木齊,而成本較高的後10位城市為:蘇州、杭州、嘉興-珠海、金華、中山、寧波、上海、北京、廣州、深圳。

⒉產業關聯競爭力

城市產業發展決定著城市的競爭能力和發展方向,是構成城市經濟收益的主體部分。通過產業關聯指數的高低來衡量城市產業發展的環境,具體包括產業集群環境和產業服務環境,指數最高的城市是廣州、重慶、南昌、西安、長沙、武漢、福州、溫州、紹興、杭州、珠海、中山、上海、深圳,多分布於江浙帶,是我國產業關聯程度最為典型的地區,也是市場經濟和和民營企業發展最為活躍的地區。其具體指標排名狀況如下:

①產業集群環境指數排名。產業集群環境由產業群集發展狀態、產業專業化聚集、群集中的合作程度三項組成,發展狀況較好的前10位城市是:廣州、東莞、紹興-杭州、溫州-佛山-台州、嘉興、深圳、威海,後10名為:沈陽、哈爾濱、大連、秦皇島、廈門、長春、呼和浩特、北京、徐州、鎮江,可以明顯看出,國有經濟比重較高的城市產業集群環境發展較差,此外一些老工業基地城市在培育產業集群環境方面,包袱較重。

②產業服務環境指數排名。產業服務環境指數最高的前10位為:廣州、南昌、西安、珠海、重慶、上海-福州、深圳、中山、杭州,後10名為:常州-呼和浩特、佛山、惠州、寧波-烏魯木齊-北京-徐州、成都-鎮江、淄博,相比較而言,東南沿海城市的服務組織、創業服務、中介服務發展的較好,體系較為健全。

⒊區位及當地需求

當地需求規模和質量以及區位條件構成城市區位競爭力和需求競爭力,全國城市區位及需求競爭力最強的前10名為:上海、北京、廣州、深圳、天津、杭州、武漢、重慶、成都、南京,後10名是:紹興-嘉興、泉州-呼和浩特、蕪湖、惠州、台州、金華、鎮江、淄博,很明顯,可以驗證出外商直接投資較為集中的城市,區位及當地需求指數較高,而外商投資進入較晚且規模較小的城市,指數較低。其分項指標排名狀況如下:

當地需求規模指數排名。當地需求規模由宏觀經濟預期、城市前景預期、當地的內需規模三個指標組成,規模最大的前10位城市為:上海、北京、廣州、天津、深圳、武漢、南京、沈陽、成都、杭州,後10名是:長春、威海、台州、泉州-蕪湖-惠州、紹興、秦皇島、金華、呼和浩特。人口密度較高的大中城市明顯高於小城市的需求規模。

①當地需求質量指數排名。指數最高的前10名為:杭州、上海、廣州、深圳、中山、北京、青島、哈爾濱、佛山、東莞,後10名是:煙台、天津-鄭州、濟南-金華、淄博呼和浩特、沈陽、南京、鎮江,歷史悠久、產業基礎雄厚的大中城市消費者的挑剔程度、對高新消費品的喜好程度及當地環保和質量法規嚴格程度自然高於近期新發展起來的一些地級市,但一些中小城市經過粗放式發展,現在質量提升也較快,發展方式也較集約,如佛山、東莞等。

②區位條件指數排名。區位條件主要從自然、經濟、政治科技三方面來考察,優勢較明顯的前10位城市為:上海、北京、天津、武漢、廣州、杭州、深圳、南京、重慶、沈陽,後10名是:威海-秦皇島-惠州-煙台-金華-鎮江、中山-佛山、南通、溫州、嘉興、台州、淄博。

⒋基礎設施

在基礎設施指數排名中,前10名是:北京、上海、深圳、廣州、南京、廈門、武漢、大連、重慶、青島,後10名是:長春、蕪湖、徐州、威海、台州、紹興、金華、淄博、鎮江、嘉興。

基礎設施指標由市內商務設施質量指數、對外基本基礎設施質量指數、信息技術基礎設施指數、基礎設施成本指數組成,這四類指標的排名狀況如下:

①市內商務設施質量指數排名。市內商務設施質量指數由旅遊會展設施狀況、供電豐富度、交通擁擠度三個指標組成,前10名城市分別為:北京、上海、深圳、廣州、南京、東莞、重慶、武漢、青島、大連,後10名為:台州、威海、長春、徐州、呼和浩特、金華、淄博、紹興、鎮江、嘉興。

②對外基本基礎設施質量指數排名。這種通過對外大型設施而提升城市競爭力的方式,在城市排序中可以明顯看出:前10名為:廣州、上海、廈門、北京、武漢、深圳、福州、大連、重慶、南京,後10名是:徐州、蘇州、石家莊、常州、紹興-鎮江、台州、淄博、嘉興、金華,東部沿海城市及省會城市、直轄市的路網設施、港口設施、航空設施的建設力度較強。

③信息技術基礎設施指數排名。信息技術基礎設施由通訊設施、網路設施、電腦設施三個指標組成,信息化建設較好的前10名城市為:深圳、廣州、惠州、珠海、上海、東莞、北京、佛山、中山、福州,而技術性基礎設施建設較差的後10位城市為:南京-常州-嘉興、武漢、西安、徐州-鎮江、台州、淄博、重慶、呼和浩特。

④基礎設施成本指數排名。基礎設施成本主要由市內設施成本、對外交通成本、通訊信息成本組成,前10名城市是:泉州、徐州、南京、沈陽、福州、烏魯木齊、呼和浩特、惠州、杭州-常州,後10名是:南昌、大連-南寧、天津、蕪湖、成都、煙台、西安、佛山、上海。

⒌法制與文化環境

在軟環境建設方面,法制與文化環境是城市競爭力提升的保障,也是保證城市競爭力可持續性的條件,其主要由商業制度、商業文化、秩序與安全、制度成本四大要素構成,最好的前10位分別由廈門-廣州、北京、蘇州-鎮江、南京-深圳-上海、佛山、哈爾濱摘取,後10名是:沈陽-蕪湖、呼和浩特-長春-威海、泉州-鄭州、徐州、福州-石家莊。其分項指標排名如下:

①商業制度指數排名。商業制度主要由地方法規健全、連續性和透明度、法院體系保證履約狀況、盜版知識產品狀況三個指標體現的,前10名城市是:北京、廣州、廈門、南京、佛山、上海、南通、嘉興、煙台、深圳,後10名為:東莞、溫州、福州、泉州、淄博、呼和浩特、石家莊、徐州、長春、沈陽。

②商業文化指數排名。前10名城市為:廣州、廈門、北京、深圳、鎮江、蘇州、上海、哈爾濱、溫州、南京。後10名是:成都-大連-秦皇島、威海、蕪湖-泉州、鄭州、石家莊-徐州、福州。

③秩序與安全指數排名。秩序與安全由經濟安全狀況、社會治安狀況兩個指標組成,排序前10位的城市為:鎮江、南通、南京-天津-威海、濟南-煙台-常州、廈門-蘇州-大連,後10位的是:淄博-徐州、長春-呼和浩特-泉州、合肥、廣州-烏魯木齊、福州、深圳、東莞。

④制度成本指數。制度成本由對企業非規范收費、對企業侵權成本、對企業訴訟成本三個指標組成,企業發展制度環境建設較好,則成本較低,企業的競爭力會較強,在200個城市中前10名是:徐州、重慶、溫州、鎮江、烏魯木齊、合肥-福州、杭州、嘉興、石家莊,後10名:北京-佛山-中山、威海、武漢-青島、上海、長沙、南寧、深圳、蕪湖。

⒍市場競爭與開放環境

市場競爭與開放環境指數由競爭環境、開放環境、市場國際化三項指標組成,指數最高的前10位城市是:東莞、深圳、珠海-惠州、廈門-廣州-上海、蘇州-天津-佛山,後10名是:重慶-烏魯木齊-濟南-秦皇島-成都-呼和浩特-長沙-蕪湖、淄博、徐州。總體來看,沿海地區的開放競爭力明顯於內陸城市,不僅因為沿海城市開放早,程度高,而且還由於沿海地區區位上的便利性以及歷史上對外交流頻繁,經濟的總體發展水平也比較高,同時,內陸城市的對外經濟文化交流也日漸加強,開放競爭力不斷提高。其分項指標排名如下:

①市場競爭環境指數排名。市場競爭環境主要由同行業競爭程度、企業與供應商競爭、生產要素市場發育三個指標組成,競爭環境較強的前10位城市是:深圳、紹興、廣州、南昌、上海、常州、佛山、東莞、福州-杭州,後10名是:寧波、惠州-南通、蕪湖、鎮江、沈陽、大連、淄博-徐州、秦皇島。

②市場開放環境指數排名。前10名為:沈陽、深圳、廣州、東莞、寧波、佛山-南京、上海-石家莊、北京,後10名為:台州、淄博、西安、南昌、常州、嘉興、福州-杭州、珠海、重慶。

③市場國際化指數排名。市場國際化主要從對外貿易依存度、外資占總投資比重、企業國際交流程度三個方面來考察,其中最高的前10位城市是:東莞、惠州、珠海、深圳、蘇州-廈門、天津、大連、上海-青島,後10名是長春、金華-濟南、石家莊、成都、呼和浩特、長沙、鄭州、徐州、烏魯木齊。很明顯以企業為載體,以跨國公司發展為主體的城市,其市場的國際化程度較高。

⒎政府管理服務

在政府管理服務中,指數較高的前10位城市分別為:無錫-鎮江-溫州、蘇州-寧波-南通-紹興-嘉興-重慶-金華,而後幾位城市是:深圳、南寧、長沙。

政府管理服務指標由政府監管指數、政府服務質量、政府管理成本指數三個指標組成,分項指標排名如下:

①政府監管指數排名。政府監管指數由審批和管理的程序復雜、政府監管適度性、政府監管有效性三方面組成,前10名是:沈陽、無錫、上海-蕪湖、鎮江、佛山、深圳-煙台、南通、南京,後10名是:蘇州-重慶-杭州-合肥-中山-濟南、福州-南寧、天津、大連-哈爾濱、東莞-秦皇島。

②政府服務質量指數排名。政府服務質量較好的前10個城市為:南通-寧波-蘇州、上海-紹興、北京、青島-嘉興-廣州-金華,後10名為:威海-常州-南昌-呼和浩特-濟南-福州、沈陽、烏魯木齊-徐州、長春。

③政府管理成本指數排名。政府管理成本指數由各種稅收總額、部門非規范收費兩項組成,其中成本較低的前10位城市為:徐州、溫州、鎮江-重慶、合肥-福州、杭州-烏魯木齊、嘉興-無錫,後10名城市為:天津-西安-威海、佛山-中山-武漢、青島、上海、長沙-深圳、南寧、蕪湖。

⒏政府營銷戰略

城市營銷無疑正在或將要成為促進城市發展和競爭力提升的十分重要的制度、方法和手段,而政府營銷戰略則直接決定著城市競爭力的強弱。在政府營銷戰略指數中,排序前10位的城市是:上海、北京、深圳、廣州、天津、佛山、南京、長春、重慶、蘇州,後10名是:南昌、紹興、金華-台州、徐州、南寧、淄博、蕪湖、烏魯木齊、呼和浩特。

㈧ 福州和沈陽哪個城市的經濟更發達

東北經濟衰退,沈陽是個典型,其GDP有被福州趕超的趨勢,總之,目前是沈陽發達,但如果扭轉不了衰退的局面,很可能被福州趕超。

㈨ 未來10年至2029年哪幾個城市發展最具潛力最迅猛

發展最猛的,還會是過去十年經濟地位最穩固的那些城市,簡單來說,就是所有一線、新一線,以及個別強二線。

我所理解的潛力,不是城建變化和經濟增速這么簡單,而是經濟增量和影響力。所以有些看似經濟增速很迅猛、城建翻天覆地變化的中小城市,並不屬於最具潛力范疇。

城市群方面, 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穩居前三 ,這是無可動搖的,而且領先優勢可能會越來越大。真正潛力價值所在是第四名的爭奪,目前 成渝城市群 炒的最熱,但個人認為這個城市群未來會是最沒有競爭力的城市群。

原因很簡單,成都重慶的確是兩個綜合實力很強的城市,但他們的城區距離較遠,其城市群區域內的市縣僅有成渝兩座新一線城市外加綿陽這個三線城市,其他都是四五線小城市,其中包括了30多個國家級貧困縣,這樣的組合除了向成都重慶輸送血液以外,還有什麼能和其他城市群抗衡?所以成渝城市群看似經濟和人口體量龐大,但整體實為外強中干,資源均衡度極弱,單靠兩個強市發展難以久持。

相比而言, 長江中游城市群 的均衡度情況相對好一些,同樣有兩個新一線城市(武漢、長沙)領銜,還有南昌這個二線城市,此外襄陽、宜昌、岳陽、株洲、衡陽都是三線城市。多點發展的價值顯然更加重分。不過這個城市群覆蓋規模有點大,幾乎涵蓋了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全境。同時該范圍內城市之間的城區銜接度還很低,稱其為城市群,其實有點牽強。

所以真正具有第四位實力的城市群就已經很明了,那就是 山東半島城市群 ,該城市群基本上就是山東省所有城市所組成。雖然僅有一個新一線城市,但別忘了濟南是2016年才剛剛從新一線掉落至二線的,如今整體吞並了萊蕪市,城市體量和影響力快速提升,重回新一線指日可待。與此同時山東擁有4個二線城市、4個三線城市,全省共有15個全國百強市,不僅百強縣數量全國第二,而且全省范圍沒有一個國家級貧困縣。其均衡發展指數僅次於江蘇位列各省第二。目前三大城市群全都來自東部沿海地區,相信第四大城市群也不例外。

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對中國城市經濟的版圖非常了解,蔣老師不才,用了20年時間,走遍了中國70個大中城市,悟出了一些道,分享給大家:
未來中國發展最迅猛的城市,主要集中在五個區域:
1:長三角, 上海、杭州、南京、蘇州、無錫、寧波、合肥、南通、常州等

2:珠三角, 深圳、廣州、東莞、佛山、珠海、中山、惠州 等。

3:京津冀, 北京、天津、石家莊、保定、唐山、雄安 等

4:長江經濟帶: 成都、重慶、武漢、長沙、南昌、貴陽 等

5:黃河-山東半島沿線: 西安、鄭州、洛陽、東營、濱州、淄博、濟南、煙台、青島

其他區域,可能還有 昆明、南寧、沈陽、長春、哈爾濱、大連、廈門、福州 等。

那麼以上這些城市中,最具發展潛力的城市TOP10會是哪些城市呢?
1:深圳

2:廣州

3:杭州

4:成都

5:武漢

6:鄭州

7:西安

8:長沙

9:蘇州

10:南京

先說深圳,中國的創新之都,連續10年,人口凈流入位居全國第一, 毫無疑問,深圳的發展潛力是最大的,因為深圳對年輕人就好像一塊魔磁鐵,具有強大的吸引力,誰也無法否認,深圳的創業環境是國內最好的,深圳擁有全國最多的上市公司,以及全國最優秀的民營企業,深圳的經濟內生動力是全國最強的。這種資源聚集的優勢,恐怕別的城市也沒法在短時間內趕超。

再說廣州,相對於北京和上海,廣州更加的包容, 人口落戶更加開放,而且廣州的商業氛圍很濃,再者,幾百年來,廣州一直是中國最大的通常口岸,與國內和國際的聯系密切,廣州作為華南地區的經濟、文化、教育、交通中心,發展潛力是巨大的。

然後是杭州、成都、武漢,這三座城市的優勢不相伯仲 ,但是蔣老師把杭州排在前面,是因為當下的杭州,在新經濟的發展道路上,已經領先了成都和武漢,杭州目前緊抓亞運會的契機,對城市的環境、交通、文化、精神面貌進行大幅提升,是中國除北上廣深,第五個最有機會沖擊國際形象的城市了,另外杭州的地鐵在建里程我,位居全國第一,資金儲備量位居全國前六名,這些都是經濟潛力大的訊號。

鄭州和西安,是兩個省會城市,同時又是國家中心城市,發展潛力不言而喻,長沙是中國這些內陸城市中,經濟發展最快的城市,得益於產業的升級、以及城市的創新、新經濟的轉型成功,長沙作為中部第二個GDP破萬億的城市,實力僅次於武漢,另外合肥和南昌的潛力也是不錯的。

好了,以上就是中國最具發展期潛力的十大城市了,你們怎麼看呢?

十年,從體量和增率兩方面看:

未來10年哪些城市發展最具潛力?我認為直轄市、副省級城市、國家中心城市、省會城市等行政級別較高的城市發展潛力會比較好,從目前全國城市的GDP來看,也基本上是它們排名前列。並不是說未來10年它們的發展速度也一定會排名前列,中國大大小小的城市有600多座,可能一些小城市未來10年發展很快,但論發展潛力,它能夠與大城市相提並論么?

為什麼行政級別更高的城市發展就更好?因為這些城市在我國的城市格局中佔有重要地位,它們會優先享有國家的政策、產業、資金支持,比如現在的北上廣深,那座城市不是國家傾力打造的?再比如省會,尤其是中西部地區的省會城市——成都、武漢、長沙、鄭州、西安、合肥等,它們發展的很快,GDP在省內基本上也是「一城獨大」,因為它們基本上是傾全省之力來發展的。

目前在我國,發展比較成熟的城市群主要有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區,而近年來國家現也在支持打造多個城市群,基本上這些城市群的核心城市都是那些直轄市、副省級城市、省會城市等級別較高的城市,比如以重慶和成都為核心的成渝城市群、以西安為核心的關中平原城市群、以鄭州為核心的中原城市群等,所以這些行政級別高城市,它們的發展潛力自然也是非常好的。

現在很多城市在制定一些人才吸引計劃,有的甚至寬松到具備一些簡單的技能證書就可以落戶,其實這就是一種搶人戰略,想靠人口做大城市。

但是,人口增加光靠落戶吸引是不夠的,有的城市容納不了更多人;有的城市容納了更多的人,但是容納不了更多的就業;有的城市容納的了就業,但是最終留不住那麼多的人。
特大城市為什麼發展潛力不大了?
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特大城市,就屬於容納不了更多人的。隨著人口老齡化和生活成本增加,未來十年發展潛力會越來越小。這些城市要繼續發展,應對的方法是向周邊疏散,建設衛星城市群。這樣雖然會帶動周邊中小城市發展,但是只要不把衛星城納入,這些大城市就很難再發展了,所以未來十年發展潛力有限。
為什麼非省會城市很難發展壯大?
再就是其他的一些省會城市,這些城市未來會出現分化,因為以省為單位的組織架構決定了,每個省都想舉全省之力建設一個或者兩個國家中心城市,而且大部分會重點建設省會城市,否則就會出現一省兩個重點,都發展不夠強;或者非省會城市發展比較好,壓過省會城市,有可能被分化出去,比如以前的重慶。

從這個角度看, 大連、青島、廈門、珠海、佛山、蘇州等非省會發達城市,未來發展潛力也不會很大,因為一個城市必須符合全省的規劃和定位,無論你如何努力,總有「 老大哥 」省會城市和你齊頭並進,而且時不時要和你比一比,讓你無法脫穎而出。

如果你不相信這一點,可以看看沿海開放城市的發展軌跡,如果能發展起來,絕不會等到現在,已經過去30年了是不是還沒有擺脫「老大哥的魔咒」。

這也是我不看好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區其他城市的原因,如果能夠脫穎而出,以前30年為什麼沒出來?今後10年難道發展會更容易嗎?不可能。
未來十年發展潛力最強的城市有哪些?
剩餘的省會城市中,除了要看各省、市的發展戰略規劃之外,很大程度上還和 歷史 文化有比較強的關系。也就是 歷史 上曾經嶄露頭角的城市最有可能再次壯大,這樣推斷,未來十年,比較有發展潛力城市是: 西安、杭州、鄭州、武漢、長沙五座城市。 這些城市 歷史 上曾經高度發達,既有地域因素,也有 歷史 文化因素,「 一帶一路 」就是非常重要的契機。

歷史 是一種沉澱和延續,除了看 歷史 因素,還要考慮現在的發展方向,比如重慶成了直轄市後,那麼就不再受成都制約,四川省也就不再考量成都、重慶兩極發展問題,所以,最近幾年成都、重慶發展都很快,這就是現在的發展方向。

從這個角度看,比較有發展潛力的城市有: 成都、重慶、南寧、昆明四座城市。 這四座城市中,成都和重慶是擺脫了制度約束,南寧和昆明是因為 歷史 上這些地區太荒蕪,沒有嶄露頭角的機會,現在和 歷史 已經完全不同了,西南地區早晚要有一個特大城市誕生,從和東南亞的交流看,南寧可能更有優勢。

發展潛力大的城市這個需要從多個緯度分析,才能更好找出潛力大的城市來!下面我們客觀總結下那個城市發展潛力大,我國城市按政治等級劃分由高到低依次是直轄市、副省級城市、地級市、縣級市,又分為世界一線、國內一線、國內二線、國內三線四個等級。

我國現有直轄市4座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副省級城市15座:廣州、武漢、哈爾濱、沈陽、成都、南京、西安、長春、濟南、杭州、大連、青島、深圳、廈門、寧波。

根據GaWC 2018年世界城市排名中,第一檔Alpha城市:北京、上海、廣州;第二檔Beta城市:深圳、天津、成都;第三檔Gamma城市:南京、杭州、青島、重慶、大連、廈門、武漢、蘇州、長沙、西安、沈陽;第四檔Sufficiency城市:濟南、福州、鄭州、寧波、合肥、哈爾濱、太原、長春等。

根據上面的排名未來10年發展潛力最大的城市就在這些城市中產生,根據我國現在的發展規劃來看,以城市群的發展方式為主,衛星城為輔。構建區域國家中心城市,帶動周邊城市發展,區域中心城市與衛星城和諧發展,建設有序集約可控互補的城市體系,將國家中心城市打造成能邁向全球,參與國際競爭的國際性城市。已經批準的國家中心城市有北京、天津、上海、廣州、重慶、成都、武漢、鄭州、西安共9座城市,未來還會有新的城市加入。

從國家層面來看這9座城市未來發展潛力很大,將來國家還會批復支持一部分城市加入到國家中心城市群中,但名額不會太多!

從經濟層面與成熟度來看,現在成熟的城市群有珠三角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比較成熟的還有待提高的城市群有京津冀城市群、山東半島城市群等,成熟度一般的長江中游城市群、西咸城市群等,在上面的城市群中還有一些主角城市雖沒有成為國家中心城市但實力雄厚,是未來競爭中心城市有力的後備軍,像珠三角的深圳,長三角的南京和杭州,山東半島的青島和濟南,東北的沈陽等城市都是在各自區域中的佼佼者,未來發展潛力巨大。

城市未來發展潛力,還要從城市的自身條件出發,運用好國家賦予的職能,結合自身情況找准發展方向,建設成世界上有影響力的國際大都市!

90%的人答非所問,潛力可理解為增量,不是存量,首先,基數太小的,即使每年兩位數增長也無濟於事,其次,即使現在gdp靠前的,比如天津、重慶,如果繼續多年增速低於平均水平,那麼有可能擠出前10。所以10年後,潛力最大的前10城市,一定出現在當前10強中增速達平均增速的,或11至15名高速增長的城市,目前前10中,2018增速較慢的重慶、天津分別為6%、3.6%,由於重生接近省的面積和人口,大部分是農村,所以增速一定會復甦,現在排第五,即便下降也不可能掉出前10,再看天津,已連續三年增速全國倒數,2018更是低至3.6%,考慮到後面的蘇州、武漢、成都、杭州都不差,所以被擠出的可能性大,再看11至15名,分別是南京、青島、長沙、無錫、寧波,由於目前的強省會政策,南京、長沙10年增量看好,南京基數比長沙多10%,但近幾年長沙增速略高,增量上旗鼓相當,所以不難預測,潛力(增量)前10一定是天津被南京或長沙取代,但gdp總量上,還是前10,瘦死駱駝比馬大。

一個城市發展快與慢,興與衰,主要是發展空間有多大,這個空間來源於地理環境,人文環境,政府實干精神, 科技 含量。,,綜合上述條件,我認為二十年後,中國發展集中在長江以南地區,一,沿海地區發展空間己處於飽和,必須內遷,二,中部地區是脊樑,承上繼下,擁左靠右,有著十分優越的水資源,有獨特的地理環境,三,中部地區交通十分發達,通江達海,內運外運,鐵路公路四方延伸,對降底營運生產成本,提高工效有明顯優勢,四,正在掘起的中部城市形成人口凈流入,大學生,研究生,對中部發展充滿信心,在長世界沙,武漢,鄭州看到最多的人群是年青人。五,中部的 科技 己主導大半個中國,國防,工業機器人,雲計算等己走在世界前列,所以,中國今後掘起,首先是中部掘起,二十年後長沙,武漢,鄭州必然是中國力量榜樣。

就這個問題,不同的人可能會有不一樣的看法,可能有些人認為這幾個城市的發展潛力大,也有可能認為另外幾個城市的發展潛力大,不過我還是來說說自己的看法吧。
什麼是城市發展潛力呢?
想要搞清楚這個問題,就首先應該知道什麼是城市發展潛力,我的理解就是一個城市還沒有發揮出來的力量,這個潛力是需要時間來不斷證明,只有時間到了,那麼這樣的潛力才會被不斷釋放出來。
如何評價一個城市的發展潛力呢?
對於這個問題,不同的人自然又會有不一樣的看法,我認為城市的發展潛力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人口,人口的數量凈增長直接決定著發展潛力,二是地理位置,優越的地理位置顯然是城市潛力的一部分衡量要素,三是人才的數量,尤其是以大學生為主體的人才,不僅可以帶動經濟的增長,還可以促進當地的消費,要不然為什麼各大城市都在喜歡「引進」人才呢,包括一些學歷以及技術含量非常低的大學生。
新一線城市在我看來具備潛力,前五的潛力最大
新一線城市是根據多個指標出來的城市,主要指標有商業資源,以及人口活躍情況等等,新一線城市有:成都、杭州、重慶、武漢、蘇州、西安、天津、南京、鄭州、長沙、沈陽、青島、寧波、東莞、無錫這15家城市。

在這15個城市裡面,前五個的潛力是最大的,也就是成都,杭州,重慶,武漢,蘇州。它們也是人才大戰中給出條件最多的幾個城市,地理位置以及資源在全國的潛力都具備一定程度的優勢,比如武漢就在國家中心地區,地理位置優越。

北京,上海這樣的城市雖然可能會進一步發展,但是這么多年來已經發展得比較好了,發展的潛力進一步縮小,所以這五個城市的發展潛力相對來說很大。
發展潛力大,可以帶來什麼投資機會呢?
我們不僅需要看背後的發展潛力,還應該看出發展潛力可以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投資機會。

上海北京這樣的城市發展迅速,房價蹭蹭上漲,房租也不斷上漲,服務性質的行業也發展迅速,同樣地,在前五個新一線城市也是這樣,一旦房地產調控政策放開之後,那麼房地產也是值得投資的產業,不過我認為僅僅是在核心以及其他地段好的位置,並非整個城市的所有房地產。

未來十年最迅猛的城市無外乎,

成都

武漢

鄭州

長沙

西安

合肥

福州

貴陽

8朵蓮花。

他們的共性都是

①中西部(除福州)

②省會

③國家中心城市或科學中心或數谷或僑鄉

④國家交通樞紐

⑤都市圈核心城市

⑥經濟增長後勁足,產業結構合理且多元

未來,潛力無限,快速發展勢不可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