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福州和大連哪個更發達
在大連,乎慧棗朋友在福州,感覺福州會好一些,雖然福州消費水平更高,房碧皮價高一些但是工資水平跟消費水平成正比,大連這個差的太多,不過我比較喜歡大連的氣歲拆候,沒有福州那麼潮濕
㈡ 二線城市排名
二線城市排名:
第一層次:合肥、沈陽、濟南、廈門
這四個城市領排名二線前四,可以說是毫無爭議的,但從整個百強城市榜單來看,還是有一定爭議的。合肥、濟南在持續的強省會之下,這幾年可以說是實力暴漲,兩市的GDP均高於位列一線的西安、大連,正在逐漸逼近無錫、鄭州,如果說西安強橫的綜合實力擺在那裡無法超越的話,那麼超越大連就是綽綽有餘了。
合肥、濟南的基礎設施指數、民生福利指數或許不如大連,但科研教育指數、綜合經濟指數卻是遠超大連的,當然客觀來說合肥、濟南的確距離一線還是有一定差距的,反而是後面的廈門更有資格去換下大連來,廈門的綜合經濟指數或許略低於大連,但其他三個方面可以說都是完勝大連的,而且廈門的發展趨勢穩健向上,而大連相對來說長期緩慢前行。
第二層次:東莞、佛山、福州、哈爾濱、石家莊、南昌
東莞、佛山作為普通地級市中的佼佼者,城市實力雄厚,特別是東莞的發展尤為不錯,作為一個區劃簡單的直筒子市,東莞雖然面積很小,但是實力很強,「世界工廠」的美譽至今仍不過時,而且東莞目前的經濟也在穩步向高科技、高創新方面發展,在高端製造業方面的優勢非常明顯,加上地處廣州、深圳之間的巨大地理優勢,都讓東莞在發展方面如虎添翼,2021年東莞也如願躋身GDP萬億俱樂部,發展勢頭非常不錯,就是珠三角的無錫。
福州、哈爾濱、石家莊、南昌四個省會城市中,福州GDP超過萬億經濟實力最強,但科研教育實力明顯不如哈爾濱,甚至或許也不如南昌,城市綜合實力的話與哈爾濱不相上下,但發展趨勢持續向上,而哈爾濱作為一個老牌城市,在目前經濟轉型的階段發展勢頭較為低迷,但雄厚的底蘊還是不容忽視的,石家莊能夠領先南昌的或許也就在於經濟層面的優勢了。
第三層次:太原、常州、南通、昆明、南寧、徐州、泉州、煙台、長春、溫州、珠海、唐山
太原、昆明、南寧、長春是我國現階段發展比較一般的幾個省會城市,即使在二線城市中也未能排名前十,基本符合目前的發展狀態,其中太原、長春兩市的底蘊和實力明顯又要強一些,長春或許不如昆明,但從各方面來看還是要強於南寧的。南寧作為廣西首府,雖然也進行了一些強省會措施,但是目前來看效果並不明顯,南寧的發展明顯還是偏慢,甚至不如近幾年的貴陽,當然單論2021年表現的話,南寧還是比貴陽好了不少。
南通、泉州作為兩個萬億GDP城市位列二線城市中游,堪稱是萬億GDP城市中墊底的所在了。南通雖然經濟實力雄厚,但其經濟發展質量即使在江蘇省內也是爭議很大,被說成是一個養老型城市,經濟全靠建築公司,雖然有些言過其實,但也可以看出南通的發展的確是略顯畸形的。泉州的問題就比較簡單明顯了,泉州城市部分的發展並不出色,精華部分更多地在下面的縣域部分,比如晉江市、南安市、石獅市。
第四層次:襄陽、宜昌、紹興、貴陽、嘉興、湖州、烏魯木齊、蘭州、金華、洛陽、蕪湖、九江
襄陽、宜昌、洛陽這是中西部地區非省會城市中經濟實力最強的三個城市,當然2021年冒出了一個榆林,只不過榆林雖然經濟實力強但其他方面都比較一般,與這三個城市相比還是明顯有差距的。
襄陽、洛陽作為全國著名的古城、古都,近些年經濟發展也非常給力,城市綜合實力並不輸於貴陽、南寧等省會,相比之下宜昌則是一個比較年輕的新興城市,從表面上來看與襄陽、洛陽還是有一些距離的,其唯一的優勢就在於年輕、活力強、發展趨勢好。
貴陽、烏魯木齊、蘭州是二線城市中排名後列的三個省會城市,也是全國范圍內發展最不理想的幾個省會城市之三,與紹興、嘉興、湖州、金華四個浙江的地級市排名不相上下,基本也沒有什麼大問題,至少在經濟層面還不如四個地級市。但作為西部省份的省會,其優勢還是不容忽視的,尤其是貴陽近些年的發展非常高速,在大數據等新興產業的發展方面甚至處於全國前列。
蘭州作為曾經的西北第二大城市,如今已經在很多方面被烏魯木齊超越,這是不爭的事實,未來大概率會被烏魯木齊越甩越遠,城市綜合實力不斷下滑,存在感日低。
㈢ 中國這么多城市. 去哪所城市發展比較好.
國社科院財貿經濟研究所經濟學博士、著名城市競爭力研究專家倪鵬飛最近在廣泛調查分析的基礎上,撰寫了「城市的人才競爭力比較」論文。本報特選發其中部分內容,供讀者參考。
———編者
城市人力資源的數量、流動、質量、適應性及其培養,構成了人才競爭力的主要內容。而創業者數量和適合地方發展的教育體系是從人才方面影響城市發展與競爭力的關鍵。大量的案例說明人才競爭力對城市發展和競爭力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計量和比較中國城市人才競爭力需要相應的指標體系。根據人才競爭力的定義及其對城市綜合競爭力的作用,我們設計城市人才競爭力的指標體系,它包括幾個方面:人力資本數量、人力資本質量、人力需求能力、人力資源的增長、人力資源適宜度、人力資本潛力。
本文根據城市綜合競爭力現狀,選擇綜合競爭力靠前的47個城市,就它們人才競爭力現狀、優勢和問題進行分析、比較。
上海人才競爭力居全國第二位,表明上海在人才的質量、數量和潛力方面都比較好,上海吸引人才的政策優惠靈活,熟練工人和高級人才獲得相對容易,但高級人才薪酬偏低。
深圳人才競爭力排在第三位。人力資源消費需求、投資需求和基本成本最高,人力資源質量較好,教育程度高。
北京聚集了全國最多、最優秀的人才精英和科研機構,人才競爭力居全國第一。北京在人才的質量、數量和潛力方面表現都比較好。但是北京在實施吸引人才的優惠靈活政策方面,在降低生活成本、改善人才待遇方面可作更多努力。
廣州是優秀人才最嚮往創業的城市之一。人才的質量高、數量多。廣州吸引人才的政策優惠靈活,但在建立現代城市教育體系,培育人才潛力方面需要努力。
東莞人才競爭力處於中等水平,但東莞市已經逐步在中小學校普及信息技術和英語教育,建立了適合地方發展的教育體系,IT人力資源數量大。
蘇州人才競爭力一般。人才的數量、素質、發展潛力還有待提高,人力資源教育方面應加強投入。但蘇州有相當多的經營人才,上海來的技術人才貢獻給蘇州。因此,實際人才競爭力比統計顯示的要好。
天津人才競爭力高。勞動力的數量一般,但人力資源質量和配置不錯,人才培養和教育表現稍差。天津在實施吸引人才的政策方面,改善人才待遇方面需要努力。
寧波是一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沿海城市,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速度和居民人均年收入比較高,城市綜合競爭力在全國名列第10位,在浙江省以微弱優勢超過了杭州,顯示了其強勁的綜合實力。
杭州人力資源競爭力強,位於第四。一般勞動力數量及增長速度不具有優勢,但科技人員占從業人員數比例很高,勞動力平均科技文化水平較高,教育體系發達,教育現代化水平高。表明人才的整體素質較高、提升潛力大。同時杭州也採取多項優惠政策和靈活措施吸引人才。
南京人才競爭力非常強,南京在人力資源方面佔有很強的優勢。科技人員占從業人員數比例高,勞動力平均科技文化水平較高,教育現代化水平高。人才的數量、質量和提高的潛力都比較好,同時南京也採取多項優惠政策和靈活措施吸引人才。但其就業和再就業的壓力大。
無錫人才競爭力不具優勢。一般勞動者數量較少、增長速度較慢,中、高等教育事業薄弱。勞動力質量相對較高,聚集了一批優秀企業家和經營管理人才,而教育投入也相對較多。
武漢的人力資源競爭力很強,在全國位於第10.城市人口和從業人員數量較多,而且人力資源素質高,各類專業技術人才供給豐富,高等教育發達。
青島的人力資源競爭力較強,勞動力素質相對較高,尤其是聚集了一批著名的企業家,這些企業家成為青島城市競爭力的重要推動力量。不過青島高科技人才比較缺乏,高等教育學校數量偏低,發展也不均衡,制約了高層次人才的培養。
濟南人才競爭力較強。勞動力數量質量處於中游水平,濟南教育體系發達,人力資源教育指數較好,人才競爭潛力較大。
溫州人才競爭力較弱,人力資源的數量、質量和受教育程度都表現較差。但溫州擁有大量的海外僑胞和遍布全國各地的商人,構成溫州獨特的人力資源優勢。
重慶的人力資源競爭力很強,主要表現在城市總人口和從業人員的數量上,一般專業技術人員獲得也比較容易,但是人力資源消費不足,平均教育程度低。
廈門人才競爭力不具優勢,尤其一般勞動力和高級人才數量居全國後列。但其勞動力平均科技文化水平較高,教育現代化水平高,表明廈門人才的整體素質較高、提升潛力大。
中山人力資源競爭力一般,人力資源質量較好,但勞動力數量有限,教育體系不夠發達,發展潛力小。
大連有比較先進的教育體系,人才的整體素質較高,且具有一定的提升潛力。但在勞動力數量上不具優勢。
成都人才競爭力較強,成都是西南地區人才薈萃之地,勞動力不僅數量較大,而且科研人員比例也較高,人才整體素質較高,成都的教育也比較發達。
紹興在人力資源競爭力較靠後,雖然基本教育發達,但是本地人力資源素質很差,高層次專業人才缺乏,人力資源數量不多,需要改善人才政策,增大人才需求。
惠州的人力資源競爭力很低,排在第41位。人力資源質量水平相當低,從業人員的文化素質和專業人員比例很小,創業人員缺乏,而且人力資源受教育情況不理想的影響,不利於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
佛山的人力資源競爭力在47個城市中位於第23位。優勢體現在大量的製造業提供了巨大的人力資源需求,發達的經濟也保證了城市就業率和人才的獲得。但是在人力資源教育方面比較落後,需要注意在引進外來人才的同時,加強本地化和高級人才的培養。
珠海人才競爭力表現很差,城市人口和從業人員數量及增長較低。珠海教育落後,科技人才不足。人口文化素質不太高,近期內提升潛力不大。同時珠海要採取優惠政策和靈活措施吸引人才。
台州的人才競爭力很弱,排在第42位。人力資源數量不少,但是質量非常差,配置指數也很低,熟練工人和高級人才缺乏,人力資源的教育情況很差,處於所有47個大中城市的末尾。
泉州的人力資源競爭力很差,位居47個城市中的第40位。人力資源數量、質量指數都較低,人力資源的教育程度偏低,高層次的人才缺乏,但熟練的工人獲得性較好。
福州人才競爭力較強,福州人力資源的數量和整體素質較好,教育發達,人力資源提升的潛力較大。同時福州具有一大批熱心家鄉發展的在外閩籍同胞的優勢。
常州人力資源方面具有一定的競爭力,教育體系較為發達,尤其是職業教育體系一直走在全國前列,勞動力素質較高,為製造業的發展提供了訓練有素的技術工人。但高級人才較為缺乏,對人才的吸引力不夠,結構性矛盾較為突出。
長春人才競爭力一般,勞動力數量不佔優勢,但質量較高。人力資源配置指數較高,高級人才獲得便利性很高。
長沙的人才競爭力居於中等略偏上水平,城市人力資源配置、質量和教育指數較高,但在人力資源數量和人力需求方面表現較差,說明城市規模偏小,沒有形成人才需求和供給的規模化。
石家莊人力資源競爭力較強,表現在城市就業人口及增長率較高,從業人員質量尚可,但不容易獲得高級人才,人力資源需求有待擴大。
哈爾濱人才和科技競爭力比較強,科研人員比例、科研院所數量較高,人力資源質量指數、科技創新能力指數表現都比較好。但人力資源需求指數較低,人均消費需求、人力資源基本成本低,在改善人才待遇、吸引人才就業方面需要的高。
南通人才競爭力一般,勞動力數量較多,勞動力質量處於中游水平。人力資源配置指數不高,高級人才和熟練技術工人缺乏。教育體系較為發達,尤其是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擁有一定優勢,人才競爭力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
西安的人力資源競爭力較強,城市就業人口數量和增長率不高,但質量較好,各類專業人才薈萃,高等教育發達,但人力資源需求不旺,低素質人口數目也較多。
煙台人力資源不具競爭力,勞動力數量眾多,但質量和教育體系均處於一般水平。資本競爭力需要大幅度提高,尤其是資本質量和資本的可獲得性方面,應當培育有效的投融資體系,吸引境內外資本流入。
舟山的人力資源競爭力排在所有城市之末,城內人口和從業人員少,教育情況相對落後,熟練工人和高級技術人才獲得性差,人力資源需求不旺盛。
徐州人力資源數量較為充足,但人力資源質量、人力資源配置指數等指標不高,人才競爭力表現一般。
嘉興的人力資源競爭力比較弱,其中人力資源教育指數很低,中等以上學校和成人教育不發達,人力資源數量不少,熟練工人和技術人才獲得性比較好。
湖州的人力資源競爭力很差,位於第46位。除了人力資源數量比較多外,其他幾項指標都比較落後,人力資源素質和受教育程度都很低,配置指數不高,高級人才和熟練工人獲得性差。
威海人才競爭力不高,人力資源數量和質量不具有優勢,在人力資源教育體系建設上也需要投入更多的努力。
鄭州的人力資源競爭力比較強,位於第11位。作為人口第一大省的省會,人力資源豐富,人才獲得性比較便利,受教育程度和人力資源質量均較好。
合肥的人力資源競爭力處於中等水平,人力資源質量較好,受教育情況良好,專業人員和勞動力充足,但是創業人員不足,人力資源需求指數很低,處於42位。
昆明的人力資源競爭力中等靠後,城市人力資源數量不多,需求也不旺盛,人力資源質量和受教育指數一般。
海口人才競爭力不高,人力資源數量和質量不具優勢,人力資源需求指數較高,人才待遇較高;教育體系不夠發達。
㈣ 沿海城市排名
截止到2018年,這14座沿海開放城市的GDP排名順序是:1、上海:32679億;2、廣州:22859億;3、天津:18809億;4、青島:12002億;5、寧波:10745億;6、南通:8427億;7、煙台:7832億;8、福州:7856億;9、大連:7668億;10、溫州:6006億;11、湛江:3008億;12、連雲港:2771億;13、秦皇島:1635億;14、北海:1215億。
要說哪個城市最有發展潛力呢?第一,上海、廣州、天津這三個沿海城市,肯定是最有發展潛力。上海有「魔都」的稱號,他不僅是一座國際化大都市,還是我國經濟中心和金融之都,2018年的GDP達到3.27萬億元,是我國超一線城市。而廣州在中國的貿易中心位置不可動搖。2018年GDP達到2.28萬億元。天津作為四大直轄市之一,京津唐地區的代表性城市,區位及政策優勢很大,2018年GDP達到1.88億元。
第二,能夠受到上海、廣州、天津這三大城市輻射周邊沿海城市,比如,在上海附近的沿海城市有南通和寧波。南通自蘇通大橋建成後,南通開啟了騰飛模式。2018年GDP達到8427億元,突破萬億指日可待。此外,還有寧波在浙江地位最高,也是計劃單列市,2018年GDP達到1.07萬億元。
第三,大連、青島等計劃單列市發展潛力也是不錯的。青島作為我國副省級城市,山東經濟中心城市,這些年經濟一直保持較高增長,它是山東經濟的領頭羊。2018年GDP達到1.2萬億。而煙台作為山東省地級市,由於宜居程度比較高,2018年GDP達到7832億元。當然,像湛江、連雲港、秦皇島、北海這四個城市則是走到了末端,經濟總量也在14個城市中墊底。
從目前發展情況看,沿海開放城市最有潛力的當屬上海、廣州、天津這三個大城市,而像寧波、南通等圍繞著這些特大城市的二三線城市也可以受到輻射帶來經濟增長的好處。另外,還有在本省處於領頭羊的城市,以及宜居的沿海城市也具有較大的經濟發展潛力。當然,還有部分經濟發展相對落後的城市,只要通過努力,發揮好自己的區域優勢,相信GDP的增長也會慢慢跟上大部隊的。
㈤ 在哪裡生活好大連還是福州
兩個都是沿海城市,都是開放城市,要看你選哪個角度,經濟方面,大連是東北的對外窗口,有東北三省最大的港口。人居方面,大連氣困棗租候四季分明,環境依山傍海,人汪兆文潮流也很時尚。不足是大連消費比較高,有一部分本地人排外。福州是南方城市,氣候溫暖,時尚方面應該不岩閉如大連。你自己比較吧。
㈥ 福州和大連哪個更發達
福州海西城市群中心城市,大連環渤海城市群,海西是獨立城市群(廣義海峽城市群),福州也是獨立的海西城市群中心城市。大連是渤海城市群兩翼,大連北翼比山東半島南翼落後很多。大連在食物漣京津唐和南北兩翼最落後一極,福州有京台鐵路構想,大連也有渤海半島鐵路構想,大連超不過京津塘地方。福州有趕超台北構想,大中國看來經濟中心向南轉移,特別向東南沿海地區還有長江流域,所以福州定位不會比台北底。大連濱海城副省級單列和福建廈門一樣,靠海改革開放初期密集政策港口對外優勢,帶來早期代工紅利大發展。加上早期東北產業成熟資源豐富共和國長子,國企眾多。環境先天開發很優美。福州省會城市,受到省內政策優先廈門政治級別高地位打壓,加上台灣政治不穩定,在沿海開放城市中顯的比較落後,福州省會不可避免省級資源豐富,和中國省會城市一樣,受台海問題影響和廈門政治地位影響,福州也成省會裡面民營企業佔比最高省會城市,不管歷史原因,還是改革開放發展中大連都比福州發展環境好。先不說數據gbp總量多少,先來區位優勢比較,鐵路大連是半島尾端,先不說未來去山東半島鐵路,那是以後的事。福州有合肥、溫福、昌福、福廈、福平等還有福台和廣州龍岩規劃就不說了,是東南米字唯一城市。大連除通向東北遼寧幾條鐵路地形決定不可能米子形鐵路,鐵路福州好。港口對比福州南北眾多深水港輻射三明、南平、寧德、莆田。縱深江西受長江流域受上海寧波影響輻射有限。福州在閩江口還有河口港補充可以忽略。大連腹地副射營口和丹東不如福州。縱深東北受營口港距離近影響大部分貨物營口阻截大部份貨源流向營口,受到單列特權大連還是會得到大多國際航線,就像福州和廈門關系,大連勝在東北貨源唯一出口和單列特權。鐵路、港口對比看下飛機吞吐量,大連受單列特權影響國際樞杻機場,國際航線比福州多。福州是海絲核心區,國際門戶機場,福州國際樞杻在上升,福州發展比較晚,前面講過大連腹地輻射人口都不如福州,縱深客流又受沈陽、長春、哈爾濱層層截流到大連能多少?福州縱深南昌機場定位沒有福州高還是可以分流,環福州比環大連也發達更不是大連能比的,放大看大連是東北亞中心,福州是海峽經濟區中心,大連感覺宣傳商貿很發達,坐國外航線韓日兩三個小時,福州要五六個小時,國際航線時空距離的優勢有限,文化、商貿、血脈、才是最大聯系杻帶。福州商人,福州華僑,東南亞,美日歐都比大連強大很多,加上對台的台灣人流,台灣對大陸貢獻比韓國都強大這就是文化血脈親情,對人流影響力。受東北經濟造假影響,我懷疑機場吞吐量這數據說服力。說下環境大連美譽度沒的說,雖然宣傳很華麗,對我來說福州空氣、綠化、河流、森林覆蓋率、還有濱海比大連好太多了,福州濱海才開始開發中,大連濱海開發成熟海景裝扮這個城市,特別亮麗耀眼,讓我想起另一個城市廈門,和大連一樣受到改變開放紅利,在產業轉型中迷失自我,大連和廈門受地理邊緣化和腹地中心位置潛力影響力。中國還是深圳和青島特區在轉型中沒有麻煩。相對比較成功。
說完這些講一下兩個城市實力,說下教育福州百強大學兩所大連一所,其它300強福州有六七所我就不講了,教育福州強。醫療三甲兩個城市差不多,福州有兩個中醫科大學,醫療水平還是福州強。金融福州是發展中城市,大連老牌城市金融成熟,福州金融發展比較快受興業銀行國家十強銀行銀行影響,民營銀行,和海峽銀行等福州發展比較快,金存款大連高,還是看好福州。商業福州三產為主社銷比大連高,福州泰禾集團,永輝超市,新華都,還有很多餐飲之都小企業服務業發展後勁足,大連也有萬達,大連是工業城市二產發達,發達國家二產都在轉型,大連這樣明星城市不應該,二產比重偏大,福州是三產為主城市,大連須要轉型,福州須要補充短板。商業福州發達。
㈦ 大連和福州,哪個要強一些
個人認為福州要好於大連,地理環境所決定的,大連位於遼東半島的最南端,水路發達,與俄羅斯、韓國、日本相近,但陸路交通到達就是終點了,不屬於四通八達的城市。同樣地處海邊的源滲城雹陵脊市福州,它即是福建省的省會城市,而且也有發達的水路港口,而且福州的陸路交通可以說是四通八達,與東南亞的經貿關系密切,經汪賣濟實力不可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