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馬拉松全程42公里 大概要跑多久是多少米
全程馬拉松標準是42.195公里,就是42.195千米。馬拉松一般人無法完成馬拉松,只有經過專業訓練的人才能跑完全程。
截止到2020年11月,男子馬拉松世界紀錄為2小時1分39秒。2018年9月16日,肯亞著名長跑運動員埃魯德·基普喬蓋在柏林馬拉松比賽中以2小時1分39秒奪冠並創造了新的馬拉松世界紀錄,比原紀錄足足提高了78秒。
女子馬拉松世界紀錄:2小時14分04秒。2019年10月13日,在2019年芝加哥馬拉松比賽中,肯亞著名長跑運動員科斯蓋以2小時14分04秒獲得女子組冠軍,打破塵封16年女子馬拉松世界紀錄。
(1)福州馬拉松怎麼跑擴展閱讀:
運動魅力
馬拉松的魅力之一,是比賽場地的開放。其他體育項目,只要是可以用來比賽的,要麼是似曾相識的一塊地,要麼是司空見慣的一個圈,而馬拉松賽的場地多從城市道路選取,對參賽者來說,每跑一步、每過一段都是不同的風景。
馬拉松的魅力之二,是對參賽者的包容。其他體育項目,只有同等選手才能同場競技,業余愛好者幾乎不可能與專業運動員pk,而馬拉松賽不同,無論專業運動員還是業余愛好者,大家都可以擠在一起比賽。
馬拉松的魅力顯然不止兩個,但不可否認,正是開放與包容這兩個原因,讓馬拉松給人們帶來了更多歡樂。
B. 半程馬拉松怎麼跑
1、要有明確的目標,作為一個半程馬拉松初學者,你可以將目標定在1小時50分-2小時20分之間
2、初學者由於沒有基礎,不能馬上適應過高強度的訓練,所以建議你每周訓練次數控制在4次-5次,到你自我感覺能夠適應更大強度的訓練之後,在逐漸增加每周的訓練次數
3、建議你每周的訓練總距離控制在25公里-40公里之間,其它同上
4、一周可以適當的跑一次長距離跑,合適的距離在8公里-12公里之間,最長不要超過16公里
5、訓練形式:變速跑,節奏跑,長距離跑
6、在訓練的中期,可以開始逐步加大運動量,這里可以給你一個示例
周一:30分鍾跑
周二:35分鍾跑
周三:休息,可以去練練力量或者騎自行車、游泳放鬆
周四:5分鍾快速跑*3,間歇期為2分鍾慢跑
周五:休息
周六:35分鍾跑
周日:12公里長跑
7、系統訓練一般可以安排10周-12周
C. 初學半程馬拉松怎麼跑
如果是新手想要具備完成半馬的能力
應該至少持續訓練半年,每周跑步3-4次
賽前6周訓練
從打算跑半馬的那一刻起,一周至少3次5-10公里的鍛煉,循序漸進,一定要堅持!在比賽准備階段的最後6周,按照計劃的不同情況,每周應該至少跑3次或者更多。周末進行的長距離跑步和跑過的總路程數更重需要。(提醒一句;周末進行長距離對於專門的半程馬拉松是非常重要的。長距離跑步訓練時的心率應該保持在最大的70%,明顯比短距離長跑的速度慢。)
如果這是你的第一次半程比賽,我建議你將首次目標設為達到終點,第二次嘗試半馬的時候,你比之前多了一些經驗,比賽時可以往前沖一下,嘗試盡自己最大的努力。
如果你已經對自己的訓練比較滿意,並且報名了一場賽事。你可以根據你現在的跑步狀態測試出半馬的成績,最簡單的方式就是進行一次5公里的測試賽。在適宜的天氣下,選一條平整的跑到進行測試。結束後將路程和時間輸入至下面的程序中即可得到你的半馬所用時長了。
原文中此處為鏈接,暫不支持採集
賽前提示
1.不要穿新鞋!不要穿新鞋!不要穿新鞋!穿八成新舊鞋,因為磨合過的鞋子最懂你的腳,襪子穿棉質沒縫的舊運動襪,運動服要透氣。
2.收拾要帶的東西:香蕉,士力架,紙巾,要穿的衣服上和包上分別縫上號碼布。准備保暖的衣服,跑前跑後穿。
3.提前起來吃早飯,賽前早餐不要吃油炸和肉類等不易消化食品,賽前2小時可吃一些糖。
4.留充足的時間到比賽現場,存包,拉伸等。
賽中需記
1.不要沖到最前面。新手切忌因比賽過度興奮,導致後半段跑不動。與前方運動員保持1米以上距離,避免撞倒。
2.比賽途中可以根據自己平常的速度跟著官方兔子跑。
3.補水:每個水站都盡量去補水,一次喝太多,應少量多次,以免引起腹脹惡心,喝完水起跑不要太快,慢慢加速,防止岔氣。
4.比賽中出現頭暈,應減慢速度;如果出現眼前發黑、呼吸困難、大汗等情況應中止比賽。
5.參加馬拉松比賽「安全第一」,當身體不適時要主動放棄或求助他人,過分咬牙堅持可能會帶來危險。
賽後
1.不要直接停跑,慢慢走一段時間
2.拉伸和按摩
溫馨提示:速度和距離都不是重點,重點是身體健康,此基礎上去跑就可以了。
D. 關於馬拉松的跑步技巧怎樣提高跑步的速度
1. 不要低頭,要抬頭,雙眼注視前方,這樣不會對頸椎造成傷害。
2. 跑上坡路時,減小步伐,這樣會更輕松。
3. 雙腳落地要輕快,「下腳」過重會增加骨骼負擔;腳落地的時候,膝關節應該略微彎曲。
4. 後背應該保持挺直放鬆。身體前傾是因為身體穩定力量差,此時要盡量挺直,以使肌肉得到鍛煉。
5. 髖部和腰部不要左右扭動幅度太大,這會增加受傷幾率。
6. 胳膊彎曲大約90度,跑步時應該「甩開膀子」,讓手臂盡量擺開。
7. 跑步時,雙手自然放鬆,拳頭不要握得太緊,也可以伸開雙手,掌心向內。
8. 保持雙肩放鬆,否則就會彎腰駝背,更容易疲勞,脖子也更易僵直。
呼吸
●呼吸的方式:
呼吸方式與跑速配合跑步時呼吸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只用鼻子呼吸,另一種是口鼻一起呼吸。要想跑得舒服,分清跑步的階段和速度最重要。跑步剛開始時,或者速度較慢時,需氧量小,僅用鼻呼吸就可以滿足需氧量。如果氣溫較低或頂風跑步,更應用鼻呼吸,這樣進入肺部的氣體能被鼻毛和鼻黏膜加溫加濕,從而避免吸入的塵埃、細菌引起咳嗽、氣管炎、腹痛(人們常說的岔氣)、胃寒等疾病。當跑步時間較長或速度變快時,鼻呼吸就難以滿足機體對氧氣的需要了,如果只用鼻呼吸,容易使呼吸肌疲勞。此時應張嘴配合呼吸,緩解呼吸肌的壓力。當然,完全張口也不行,最好是口微開,輕咬牙,舌尖捲起,微微抵住上齶,讓空氣從牙縫中進出。呼吸時,要注意做到均勻而又有節奏,呼氣要短促有力,吸氣要緩慢均勻,有適當深度。
●呼吸的節奏:
呼吸節奏與步伐配合跑步時,人們一般習慣於按照自身需要自由調節呼吸節奏,其實,呼吸節奏應該與步伐密切配合才行。通常慢跑的呼吸節奏是每2~3步一呼,每2~3步一吸,並保持呼吸均勻和深度一致,這樣跑起來才會感到輕快。隨著距離的增加,機體疲勞慢慢明顯,這時候需要放慢前行速度、或者停下來走兩步,以調整呼吸節奏。
●呼吸的深度:
加強呼氣深度許多人在跑步時不注意呼吸的深度,所以在持續較長時間的運動時,就會出現呼吸急促,從而產生胸悶、呼吸困難的感覺。有些人雖然注意深吸氣,但往往就忽視了呼氣的深度。其實,當跑步時間較長時,只有適當加大呼氣深度,才能最大限度地滿足機體對氧氣的需要。深度加強了,才可能更多地排出廢氣、增大肺中負壓,從而使吸氣更省力,吸氣量也能增加。
速度
提高速度可以通過三種方法:
⒈ 增加步頻
⒉ 增大步幅
⒊ 既增加步頻又增大步幅
第一種方法比第二種方法更可取,步幅的增大會造成步幅過大,進而會引起某些生物力學上的問題和運動損傷。
速度訓練,尤其是在田徑場的速度訓練應該是逐漸的(無痛的)提高步頻和步幅的訓練。重要的是要循序漸進地提高。田徑場上的速度訓練對於發展速度的感覺是非常重要的,同時也提供了一個改進跑步形式的機會。
強度
控制的關鍵在於確定最適宜的運度強度(Workload Intensity),也就是所消的配速(Running Pace)。先了解跑步的心跳反應,在予以調整跑步的速度。反覆嘗試,就不難找出適當的速度了。
其公式為:(220-年齡)- 休息時每分鍾心跳 × 75%+ 休息時每分鍾心跳
例:年齡40歲,休息時每分鍾心跳為80次,則(220-40) - 80 × 75% + 80 =100 × 75%+80 =155,即此人最適當的訓練心跳數為155次/分鍾 。
沒有經驗的跑者,在開始跑步時前段時間因跑得太快,很快的心跳反應狀態超過了其理想心跳數,以至於後半段跑得很辛苦。
因此,對配速控制較差者,可以在開始跑後5分鍾時,測量其心跳反應,再調整其跑步速度,依此方法練習,很快地就可以將配速控製得很好。一般青少年理想的運動心跳數可於每分鍾150-180次之間。
E. 怎麼跑馬拉松
馬拉松怎樣跑才最適合自己,這既要客觀認識自己,又要主觀去要求自己。從人的內心來探究,誰都希望自己能夠跑出一個好的成績,雖然有的人不認可,說自己不追求成績,只是參與。我認為說這樣話的人並不一定是自己內心最最真實的想法(我的意思不是說他沒說實話),我覺得他是某次或者某個階段是這么想的,但是不可能是一貫想法。還有就是因為自身的具體情況,退而求其次的辦法。如果不是為了挑戰自己,不是為了檢驗自己的訓練成果,那就不必要千里迢迢的來參加馬拉松比賽,自己在家慢慢玩多好,還省錢。
馬拉松比賽和其他體育比賽還是有區別的,我指的是我們業余跑友。因為馬拉松是一項超長距離、超長時間的比賽項目,不但對身體耐力要求非常高,而且對心理承受耐力的要求更高。我想恐怕大多數甚至是絕大多數像我這樣的業余跑友,在馬拉松的途中都產生後悔的念頭,後悔自己參加馬拉松是做了個錯誤的決定,犧牲在家悠閑自在的假日,來遭受這難以忍受的痛苦。甚至發誓,今後干這種痛苦無比的蠢事了。
可是當你的雙腳踏上終點的紅地毯那一刻,一切痛苦瞬間化為烏有,成功的喜悅立刻包圍了全身。那種痛苦並快樂的心情,如果不是親自跑過這漫長的42.195公里是根本體會不到,也無法理解和想像。
體育運動中追求更快、更高、更強,是人的天性,雖然你不可能達到世界頂級水平,但是求勝的願望是每個人都在內心企及的。超越的慾望是人的本能,沒有人在比賽中有能力超越卻心甘情願落在後面(除非有其他目的)。把人的能力發揮到極致,是比賽的宗旨。所以比賽應該全力以赴,充分享受極致發揮所帶來的刺激和快感。
為了把這種喜悅放大到最大, 我們就要計劃好馬拉松的跑法,來達到我們內心需要的最大化。
首先得有平時訓練的保證,我們說比賽其實就是訓練的檢測手段。
比賽的時候,只要把自己平時訓練的水平發揮出來就可以了,如果運氣好趕上好天氣,如果比賽時候狀態好,就有可能超越平時訓練的水平很多,這很正常,這也是比賽的魅力所在。所以比賽的時候,不要冒進更不要保守,爭取把自己的能力發揮到最大。這也是每個人都希望的,可是為什麼有有的人卻滿懷希望而來,帶著遺憾而回。除了臨時的意外影響,多半還是沒有正確的認識自己的能力,沒有根據自身的條件認真制定比賽戰術,或者制定了沒有認真堅持去實施。
以我的經驗,比賽的戰術安排,都要比平時訓練的水平要高上5%~10%。就像是摘樹上的蘋果,要翹起腳來去夠,而不要俯身去拾。
當比賽到後半程遇到困難時,要咬牙堅持住不能鬆懈,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有能力到達終點,自信多了壓力就會減少,心理上也放鬆。把困難分解到最小單元,一步一步的來克服。盡量不要去想成績、少想還有多遠才能到頭。當看到自己在這么極端疲勞的狀態下,還能不停的向前跑,多少應該佩服一下自己。
「梅花香自苦寒來,寶劍鋒從礪中出」,要想完成好比賽,平時的訓練是基礎,如果「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或者平時訓練三天打漁,兩天曬網,那在比賽中就很難有好的發揮。那麼建議你就去享受馬拉松沿途的風景,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能跑多遠就跑多遠,實在跑不動了就上車嘛,反正後面有車收容。
參加馬拉松賽前要體檢
為了防止意外事故發生,參賽者首先應進行嚴格的全面身體檢查,身體合格後才能報名。專家忠告,患有肝炎、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及其他不適合參加馬拉松跑的人禁止參加比賽。暫時患病者,例如感冒、發燒、過度疲勞、心臟有病理雜音、心電圖有異常和外傷未愈等情況,也不應參加比賽。
跑馬拉松需要哪些准備
馬拉松運動是距離長、消耗大的田徑項目,參賽的人平時必須有系統的訓練,並且運動量及運動強度已達到一定程度。一般在平時練習中,每天至少要堅持跑15至20公里,每周必須跑一次25至30公里的長距離。通過循序漸進的系統訓練,當自己能跑30公里的距離而不感到十分疲勞時,就有了跑馬拉松全程的可能。參加馬拉松比賽,一般要經過5年左右的長距離跑訓練。
選擇怎樣的跑鞋最好
跑馬拉松應選用膠鞋或越野跑鞋為好,鞋內的海綿最好是泡沫橡膠的,這種鞋具有較好的緩沖性和保護作用,使腳掌不易疲勞,也可以大大減少受傷的可能性。比賽時最好穿八成新的跑鞋,腳對跑鞋已經適應,不易出血泡。
跑馬拉松該如何補水
在馬拉松運動中,身體會大量出汗,而汗液的主要成份是水,還有鈉、鉀、氯、鎂、鈣、磷等礦物質。大量出汗後,隨著水分的喪失,也會同時失去很多鹽分,體內的調節能力也隨之降低,如果單純補充水分,容易造成水中毒。此時應補充電解質飲料,又稱礦物質飲料,補充機體的能量消耗。業余馬拉松運動員可在比賽前2小時適當吃一些糖,一般按每千克體重1克左右為宜。比賽中及比賽後可以飲用鹽開水,按1:15的比例添加鹽。
如何處理比賽中的不適
頭暈
馬拉松比賽過程中,有的人會突然出現頭暈現象。頭暈的原因有很多種,如跑的速度過快、運動量過大、過度緊張等都會引起頭暈。只要減慢速度,調整運動量,頭暈即可消除。不要在空腹時參加比賽,賽前可飲用濃糖水及吃些含糖食品,必要時可靜脈注射50%葡萄糖50至100毫升。
腹痛
比賽中突然出現腹痛,其原因一般來說是准備活動不充分,加上天氣比較冷,開始跑時吸入了大量的冷空氣或起跑速度過快等出現「岔氣」的現象。出現腹痛時,應減慢速度,用手使勁壓住疼痛部位,或用大拇指掐揉對側手的第二掌骨側的中央(胃穴)。如果經上述處理仍然無法緩解,應停止參加比賽。
小腿抽筋
賽前要充分做好准備活動,要注意將各肌肉群和各關節活動開。途中如碰到小腿肌肉痙攣,千萬不要緊張,應伸直膝關節、勾足尖、按摩小腿肌肉,用拇指掐揉小腿肚子中央(承山穴),以使痙攣部位緩解。如肌肉痙攣嚴重,應停止參加比賽。
F. 馬拉松,怎麼樣可以跑得輕松
馬拉松,這算是一項極限挑戰類運動了,很多人都會望而生畏,望而止步,給人最直觀的感受就是漫漫長路何時了。馬拉松真的富有很強的挑戰性,就算是對於跑步高手,也是相當疲憊的,對於選手的體力,耐力,恆心都有著巨大的考驗。那究竟怎樣才能跑得輕松點呢?有沒有什麼訣竅呢?
控制速度掌握節奏
馬拉松作為一項總里程很長的跑步項目,節奏和速率的掌控尤為重要。不能剛開始就拼盡全力,到後期力氣耗盡可能就會堅持不下來,要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速度,均勻的發力,切忌時而快時而慢,這樣會加速體力的消耗,也會容易引發岔氣等一系列身體不適的狀況出現。另外呼吸也應該保持在一個穩定的規律上,兩步一乎兩步一吸,或者三步一乎三步一吸是比較好的。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學會掌握節奏,才能以最好的狀態完成比賽。
G. 馬拉松一般人會跑多久,馬拉松的全程是從哪到哪
馬拉松全程42.195公里,分全程馬拉松、半程馬拉松和四分馬拉松三種。以全程馬拉松比賽最為普及,一般提及馬拉松,即指全程馬拉松。
2019年10月12日,維也納的普拉特公園里肯亞選手埃魯德·基普喬格跑出了1小時59分40秒的成績,最終成績不會得到國際田聯的官方認可。
這個比賽項目的起源要從公元前490年9月12日發生的一場戰役。
(7)福州馬拉松怎麼跑擴展閱讀:
這場戰役是波斯人和雅典人在離雅典不遠的馬拉松海邊發生的,史稱希波戰爭,雅典人最終獲得了反侵略的勝利。為了讓故鄉人民盡快知道勝利的喜訊,統帥米勒狄派一個叫菲迪皮茨的士兵回去報信。
菲迪皮茨是個有名的「飛毛腿」,為了讓故鄉人早知道好消息,他一個勁地快跑,當他跑到雅典時,已上氣不接下氣,激動地喊道「歡......樂吧,雅典人,我們......勝利了」說完,就倒在地上死了。
為了紀念這一事件,在1896年舉行的現代第一屆奧林匹克運動會上,設立了馬拉松賽跑這個項目,把當年菲迪皮茨送信跑的里程——42.193公里作為賽跑的距離。
H. 馬拉松怎麼跑
馬拉松跑的動作要協調、省力,跑速要均勻,要善於在地形起伏的公路上改變跑的動作。馬拉松跑的運動量非常大,跑時必須注意的技術和節省體力,動作的節奏要合適,肌肉在不活動時要充分放鬆,以便休息。因此,在平時訓練中,運動員要反復地體會動作,掌握合理的跑的技術,以求不斷地提高運動成績。
在跑時,上體微向前傾或正直。後蹬的力量較小,大腿向前上方的擺動比較低。從外形上看,蹬地後小腿向上擺的動作比長跑小些。腳的落地點離身體重心投影點較近,並且用全腳掌或腳的外側先著地,再過渡到全腳掌,著地時應柔和而有彈性,腿應很好的彎屈、緩沖。兩臂的擺動要自然,幅度不要過大。
在加速跑、終點沖刺和上坡跑時,兩臂配合兩腿做積極的擺動,有利於跑速的提高。步長與步子的頻率應結合運動員的訓練水平、身高、體重而確定,並根據途中地形的不同而進行調整,以保證用比較均勻的速度跑完全程。呼吸節奏要和跑速相適應,呼氣有適宜的深度。
沿斜坡向上跑時,身體應前傾些,步長可縮短,步頻應加快,兩臂要積極擺動,用前腳掌落地。順斜坡往下跑時,步長可稍大些,可用全腳掌或腳跟著地(坡度較陡時),上體稍後仰,要控制跑速(保持適宜的步長與步頻)。在公路上跑時,應該跑路面的平坦處(一般在路面的中央)。
I. 我參加了馬拉松比賽不知道怎麼跑,給點建議啊!!!!
連怎麼跑都不知道,還是不要參加的好,馬拉松訓練時隔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長期的系統鍛煉,不可一蹴而就。
J. 馬拉松適合怎麼跑
你是不是要去跑北京馬拉松啊 全程? 起跑前會有組織地熱身。千萬別跟著費勁。甩甩胳膊腿就行。 前十公里半跑半走,就當熱身了。 第一個飲水站不要喝水,因為太擠。碰來碰去。 後邊每個飲水站喝一點點。絕對不能多。 不要不好意思,不行了就走著。 到後半程,尤其還有十來公里的時候,路上一大半人會走。 其實第一個馬拉松之前,最好要有至少兩年的時間來准備的。 盲目上去玩兒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