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是福州人,有沒人告訴我福州詳細的歷史
詳細到什麼程度呀,野史也算嗎?
B. 福州的城市歷史有多久
福州是一座擁有2200多年歷史的名城。唐開元十三年設福州都督府始稱福州。五代梁開平二年閩王王審知擴建城池,將風景秀麗的烏山、於山、屏山圈入城內,從此福州成為"山在城中,城在山中"的獨特城市。"三山"成了福州的別名。
五次定都---無諸定冶城、閩國定都福州、南宋趙昰定行都、南明朱聿健定臨時王都、中華共和國臨時首都。
北宋治平三年太守張伯玉,親自在衙門前種植榕樹2棵,並號召百姓普遍種植後滿城綠蔭蔽日,暑不張蓋,故又有榕城之美稱。宋末北方動亂,端宗皇帝在福州即位,改名福安府,明末唐王朱聿鍵,也在福州登基,改名天興府,又稱福京,使福州先後兩度成為臨時京都。明清兩代福建省為福州府府治。從民國年間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福州均為福建省省會,其中1933年,福建事變時期,曾一度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革命政府的"國都"。
六次建城---無諸建冶城、嚴高建子城、唐建羅城、梁建夾城、宋拓外城、明建府城
福州歷史悠久。首先,距今5000多年至7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早期,先民已寓居於今平潭縣殼丘頭。隨後,在新石器時代中、晚期和青銅時期,原始民族部落在閩江下游沿岸的曇石山、黃土侖等地長期定居。其土著居民為"閩人"。戰國時期,越王勾踐六世孫無疆為楚國所敗,王族南奔,進入福建與閩族人結合,史稱"閩越人"。又傳七代至無諸,自立為閩越王;秦時將其降為君長。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無諸助漢滅楚有功,復封為閩越王,建立閩越國,都東冶,在今福州冶山一帶創"冶城",至今2200周年。經過晉代"衣冠南渡,八姓入閩",唐末五代"十八姓從王",宋代"政治中心南移"等3次中原人與閩越人的大融合,福州經濟、文化日益發展,城池不斷擴大。晉代修"子城",唐末五代連續築"羅城"和"夾城",宋朝拓"外城",明初砌"府城"。這前後6城,奠定了福州城區"三山鼎立、兩塔對峙"的傳統格局。其次,福州從秦代設閩中郡,而後一直是福建的政治中心。自晉代起屢作郡城、州城,至元朝確立了省城的地位。特別是先後5度建過帝王都,其中古代有閩越國都,閩王王審知王都和宋末、明末的兩次臨時京都;1933年"福建事變"中,又定為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的國都。第三,福州從漢代起即有海外貿易。三國吳開始建立造船基地。唐朝,這里與泉州並成為國際貿易港。宋代為全國造船中心。明朝對外貿易進入鼎盛時期,鄭和七次下西洋,累次在這里候風、補給、增員,然後揚帆遠航。戚繼光抗倭,在這里創下光輝業跡。近代辟為"五口通商"的口岸之一,成為中國東南的重要港口。
C. 明朝時期的福州和泉州,哪個繁榮
根本不在一個級別上,目前所有現存的外國典籍均聲稱,明朝福州是福建最強大的城市,在全國也是名列前茅。
======================================================================
明朝萬曆三年(公元1575年)西班牙派遣以神父拉達和馬任為使節,由兩名軍官率領15名士兵護衛,組成使團訪問福建。隨後,神父拉達把他在福建的見聞寫成《出使福建記》和《記大明的中國事情》兩篇報告,遞交給了西班牙政府;
《出使福建記》(片段):
「同安鎮大約一萬或一萬二千戶人家,白方石築成的城牆。他們說此鎮連同附近的村子約十五萬人,顯然這並不誇大。以我們看到的去判斷,我們覺得它是我們途經各地中供應最好的,人很多」
「泉州城有五萬多戶人家,不包括那些住在城郊的,城郊多而大。城市四周有石頭築的高牆圍繞,還有一座十分出名的橋,六百多步長」
「我們把信函里提到的禮品送上後,離開了福州城,在那裡停留了三十五天。此城是我們在中國看到的最大的城,據我們所知,有十五萬戶,而且是福建的省會。」
======================================================================
明朝萬曆十八年(公元1590年),義大利神父利瑪竇接受邀請,在他的好友、當時的明朝宰相(內閣首輔)葉向高的陪同下,到葉向高的老家福州遊玩,利瑪竇把他在福建的見聞寫成《利瑪竇中國札記》一書,該書於公元1615年出版,在歐洲引起轟動,引發了又一次的「中國熱」
《利瑪竇中國札記》(片段):
這座城市在全國是最富足和供應最好的,它是全省的首府,非常富庶發達。下屬很多村鎮,離海僅八列格
「它(福州)是該省最大和人口最多的城市(盡管在別省有比它大的),據說有30萬戶,國內還有另一個更大的城,叫做南京。葡人曾予以大量報道,但肯定有關此城的雄偉報道也甚多。我本人根據到過廣東城(廣州)的權威人士,耶酥會士所聽聞和確定那是真實的,這些人應該是可信賴的」
「在這個大國,人們食品豐富,講究穿著,家裡陳設華麗,尤其是,他們努力工作勞動,是大商人和買賣人,所有這些人,連同上述國土的肥沃,使它可以正當地被稱做全世界最富饒的國家」
「這個國家各地都有大量的糖,這是糖價奇賤地原因。……有豐富地蜜,因為他們喜歡養蜂,連蠟都十分便宜:產量大到你可以裝船,甚至船隊」
「他們產大量的絲,質量優等,色彩完美,大大超過格拉納達地絲,是該國地一項最大宗的貿易」
「那裡生產的絨、綢、緞及別的織品,價錢那樣賤,說來令人驚異。特別跟已知的西班牙和義大利的價錢相比。他們在那裡不是按照尺碼出售絲綢以及其他任何織品,哪怕是麻布,而是按照重量,因此沒有欺詐。
「在該國有許多河流,人們種植稻米,這是全國人的普通食物和糧食。……他們收獲如此之多,以至在米價最貴的時候,你用一個里亞爾錢幣可購買一法捏格."
「在不宜耕種的山地,有大量的松樹,比你通常在西班牙發現的更大更味美的堅果。在這些樹之間,他們種玉米,這些墨西哥和秘魯印第安人一般的食物。總之他們不留下一尺未種植的土地,……你幾乎在全國看不到任何荒地或無收獲的地方
「所有田園都景色美麗,並且散發異香,因為有許多各種香花,它也點綴著種植在江河溪流畔的綠村,那裡有很多河流。那兒種植果園和園林,有很歡快的宴樂廳事,他們常去休息和逃避心情的煩惱。老爺們,也就是紳士們,常種植大片林木和密臨,裡面養有野豬,羊,野兔,兔子以及其他各種野獸,用他們的皮製成上佳的皮毛」
「有大量的牛,價錢便宜到你可以用8里亞爾錢幣買一頭很好的,並且半價可買到牛肉;一隻整鹿賣2里亞爾:大量的豬,豬肉跟阿拉西班牙的羊肉一樣好和有益健康。再有極多的羊和其他可供食用的動物,這是它們不值錢的原因。養在湖畔河岸的飛禽是那樣多,以至該國一個小村子每天要消耗幾千隻,而最多的是鴨。……它們是按重量出售,閹雞和雞也一樣,價錢便宜,兩磅拔毛的肉,通常值2分,那是一種相當於西班牙誇特的錢幣;豬肉兩磅植一分,半磅是6馬拉瓦德。
「至於他們有的魚,無論是水裡游的還是帶甲殼的各種魚,令人驚異,不僅在沿海一帶,而且在該國遙遠的地區。
「他們的一些村子大到只缺一個州的名字。他們的城市大多建在河畔,可通航,城市四角有壕塹,使城市變的十分堅固,不僅城市,連鎮子都有高而堅實的石牆圍繞,高有一尋,其餘的牆都是用磚,但堅實到用鋤都很難打碎。一些城市有很寬的城牆,私人和六人可以在上面並排而行,牆有很多堡壘和樓塔,彼此相隔不遠,由城垛和寬廊,他們的總督多次取消前,飽覽山川和芬芳的田野。他們的城牆和壕塹之間又有很寬的距離,六騎可以同時馳驅,城內在城牆和屋舍之間也有同樣的距離,他們可以通行無阻,。因為妥善照顧,他們的城牆像是新修的,……」
「他們的食物很好,十分豐盛,他們吃很多的豬肉,跟西班牙的羊肉一樣好,一樣有營養。阿拉看見的水果,有的象阿拉在西班牙所產,另一些阿拉則未見過,但極香甜味美。……經過的街道滿是人,如有一粒麥子掉落,它很難落到地上」
「總督在他自己的府里一連兩天宴請阿拉的人,在這第二次宴會上,和頭天一樣,他們有很多音樂,以及演出很多喜劇,還有很多有趣可笑的滑稽表演,也有一個翻筋斗的,……。戲劇演出前,阿拉的人通過翻譯得知它的內容,……,其內容是:在古代,中國有很多偉大英武的人,但其中特別有三兄弟,其偉大英勇超過其他各代的人,他們中有一個是白人,另一個是紅色或深色,而第三個是黑的,紅人更機智,更有膽力,盡力要立他的白人兄長為王,這意見得到別人的支持,然後他們一起從當時的統治者那裡奪取了帝國,那位統治者叫劉備(Laupicono),一個無能而且邪惡的人。這戲演的很精彩,服飾適合那些人物」
D. 福州地名的來歷是什麼
福州歷史悠久,建城已有2200多年,「福州」一詞是由唐代開元年間始用,並延用至今。 戰國秦漢時期,福州閩族先民與越王勾踐後裔融合形成閩越族地方政權。漢武帝平定閩越,遷民於江淮之間後,福州這一繁榮的地方王國曾一度凋零衰落。
福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最早在秦漢時期名為「冶」,而後因為境內一座福山而更名「福州」。建城於公元前202年,歷史上曾長期作為福建的政治中心。
福州馬尾是中國近代海軍的搖籃、中國船政文化的發祥地;曾獲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衛生城市、濱江濱海生態園林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全國雙擁模範城市、全國文明城市等稱號。
E. 三國時期各個政權的版圖,如果家住福州的你回到過去,屬於哪一個國家
福建省福州市在三國時期屬於吳國。
三國時期福州為東吳的造船中心之一。晉太康年間晉安郡首位太守嚴高修築了福州子城,開鑿東湖、西湖以及運河(即今天的晉安河),奠定了後世福州城的雛形。308年(永嘉二年),亦即「五胡亂華」之際,晉安郡成為八姓入閩的中原漢人移民重要定居地。
隋唐時期,福建的政治經濟中心從閩北轉移到了福州一帶。725年(唐開元十三年),原閩州改名為福州,福州之名肇始。中唐以後,福州的經濟和文化教育大幅進步。中晚唐中原動盪,北方漢人持續移民入閩。879年,福州城一度被黃巢軍隊攻佔。893年(景福元年)王潮、王審知的光、壽州軍佔領了福州,並以福州為據點統一了福建,開創閩國,並帶來中原移民潮,被稱作「十八姓從王」。
909年(開平三年),王審知建立閩國、定都福州。945年閩國被南唐所滅,947年吳越擊敗軍閥李弘義而控制了福州,直至978年北宋吞並吳越、佔領福州為止。福州城在五代非常繁榮,城池的擴建將烏山、於山、屏山圈入城內,從此福州也得名「三山」。此時的佛教在福州的發展也很迅速,中國南方現存最早的木構建築—華林寺大殿就建於這一時期。福州族群也在隋唐五代時期逐漸形成。
F. 宋朝福州和泉州,哪個更繁榮、更發達
宋代福州和泉州都十分繁華,但在當時歷史背景下,泉州發展相好一些。
①五代十國時期,福州多遇戰火,而割據泉州的諸侯留從效竭力維持閩南的穩定,後來陳洪進和平獻土,使得泉、漳二地免受戰火,發展相對穩定,人口增多。
②北宋時期,泉州經濟逐漸發展,先後超過寧波和廣州,並在南宋時期躍升為世界第一大港口城市(泉州與亞歷山大港齊名)。泉州在元代有一段時間(1297年~1299年)取代福州作為福建平海中書省的省治。
③朝廷在泉州設立市舶司,專管海外貿易,有利於泉州的進一步發展,作為泉州府城的晉江縣鯉城鎮盛極一時,有「漲海聲中萬國商,市井十洲天下人「的美譽。
④福州在宋朝逐漸恢復元氣,歷代福州府尹勵精圖治,使得福州快速恢復並發展,但整體還是比不上泉州。值得一提的是宋代福州出了許多狀元,這一點遠勝泉州。
⑤但是到了元朝末年,泉州府城毀於戰火,而福州繼續發展並超過泉州。泉州宋元四百年繁華毀於戰火,並在明清五百多年中長期處於貧窮落後。
⑥直到改革開放之後,泉州的晉江、石獅、惠安、南安取得長足發展,泉州才在2000年的時候GDP恢復福建省第一,並保持至今。
G. 福建省福州市在三國時期屬於哪一個國家。
福建省福州市在三國逗改時期屬於東吳。
三國時候吳國的揚州包括荊州以東,長江以南的大片地方。包括江西,安徽南部,江蘇南部,上海和福建,州治是吳縣,後來到了京口(現鎮江),建業(現南京)。
公元前222年,秦朝設閩中郡(今福州隸屬於它)。漢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無諸被正式封為閩越國國王,今福州冶山一帶的冶城建都,又稱東冶,乃福州建城之始。
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漢朝滅閩越國,部分閩越人被強制遷徙到江淮一帶,冶城衰落。直到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才在此設立冶縣。三國時期福州為東吳的造船中心之一。
吳永安三年(260年),以會稽南部都尉為建安郡,侯官縣屬建安郡。置典船校尉,主謫徙之人造船於此。福州開元寺東直巷即吳時都尉營,號船場。
(7)福州城市發展哪個朝代擴展閱讀
唐開元十三年(725年),升福州為都督府,府治設在州城內(今鼓屏路),福州之名始用至今。唐末,王審知主閩,建閩國,在子城外築羅城和南北夾城,北面橫跨越王山(即屏山),並將南面九仙山(即於山)、烏石山圍入城中,開鑿了繞護羅城南、東、西三面的大壕溝。
奠定「三山鼎峙,一水環流」的獨特城市格局,福州從而有「三山」別稱。宋治平二年(1065年),張伯玉知福州,編戶植榕,綠蔭滿城,使「榕城」福州聲名遠播。
其後,蔡襄、程師孟、曾鞏、趙高指歷汝愚、梁克家、辛棄疾等諸多名人相繼主政福州,勵精圖治,促進經濟文化發展,福州遂享有「海濱鄒魯」的美譽。
宋末、明末福州戚搜兩度成為臨時國都。鴉片戰爭後,福州被辟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隨著洋務運動興起,福州船政成為中國近代海軍搖籃,又是中國近代文教和科技人才的搖籃之一。
H. 福州有過哪些輝煌的歷史
福州市是福建省省會城市,福建省第一大城市,東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福州建城已有兩千兩百餘年,長期以來作為福建的政治中心。秦時稱福州為閩中(此時泉州廈門還不見蹤影),宋元明時期福州位列十大城市,清朝時福州曾是閩浙總督府駐地,此時福州管轄福建、浙江以及後期加入的台灣,是當之無愧的中國東南沿海門戶城市,近代以來,五口通商、福州船政、馬尾造船廠、福建水師、閩系海軍更是讓福州名聞中外,林則徐、冰心、林徽因、沈葆楨等名人更是與福州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改革開放以來,福州經濟發展迅猛,曾經一度追平南京,九十年代的台海危機,福建被當做備戰一線,除了特區廈門之外,整個福建的發展陷入低迷,直到今天福州還沒有重現輝煌。
I. 宋朝福州和泉州,哪個更繁榮,更發達
宋代福州和泉州都十分繁華,但在當時歷史背景下,泉州發展相好一些。
①五代十國時期,福州多遇戰火,而割據泉州的諸侯留從效竭力維持閩南的穩定,後來陳洪進和平獻土,使得泉、漳二地免受戰火,發展相對穩定,人口增多。
②北宋時期,泉州經濟逐漸發展,先後超過寧波和廣州,並在南宋時期躍升為世界第一大港口城市(泉州與亞歷山大港齊名)。泉州在元代有一段時間(1297年~1299年)取代福州作為福建平海中書省的省治。
③朝廷在泉州設立市舶司,專管海外貿易,有利於泉州的進一步發展,作為泉州府城的晉江縣鯉城鎮盛極一時,有「漲海聲中萬國商,市井十洲天下人「的美譽。
④福州在宋朝逐漸恢復元氣,歷代福州府尹勵精圖治,使得福州快速恢復並發展,但整體上還是比不上泉州。值得一提的是宋代福州出了許多狀元,這一點遠勝泉州。
⑤但是到了元朝末年,泉州府城毀於戰火,而福州繼續發展並超過泉州。泉州宋元四百年繁華毀於戰火,並在明清五百多年中長期處於貧窮落後。
⑥直到改革開放之後,泉州的晉江、石獅、惠安、南安取得長足發展,泉州才在2000年的時候GDP恢復福建省第一,並保持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