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福州資訊 » 福州跟宜興比哪個地方大
擴展閱讀
廈門的樓為什麼都很扁 2025-02-09 04:15:06
北京哪裡賣壽司 2025-02-09 04:00:26
廈門emc在哪裡查 2025-02-09 03:55:39

福州跟宜興比哪個地方大

發布時間: 2023-07-31 18:07:22

Ⅰ 我們中國哪個城市被稱為榕城

福州。在福州市楊橋悶指西路與江濱西大道的交叉口,金牛山公園的對面,一座高3.8米、造型奇特的雕塑默然佇立,雕像左手向上托起,右手執鋤頭,頭頂上是一株榕樹的造型。

雕塑上的這位名人,是宋代福州太守張伯玉,張伯玉在晚年移知福州,主政這一方水土,從此與福州結緣,福州別稱「榕城」的由來與他有著深厚的淵源。

在張伯玉之前,閩王王審知築夾城擴土地,為編戶植榕奠定土地基礎;北宋的蔡襄任職福州時,大力倡導水利,曾在官道上種植榕樹。

張伯玉移知福州時,各項條件基本成熟,編戶植榕的推行也就顯得順理成章。

(1)福州跟宜興比哪個地方大擴展閱讀

1、福州是悠久歷史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它自古就是商業繁華之地,如今已成為我國沿海對外開放的主要城市之一。

2、 福州咐碧市具有獨衡罩舉特的古城風貌,閩江穿市而過,市中心有於山和烏山兩座小山丘,全市共有50多處國家保護的名勝古跡。

3、福州分布著不少水量大、水溫高、適於療養特點的優質溫泉。

Ⅱ 福州大還是福建大

常識啊 哈哈
福建是一個省 福州市是福建省的省會 福州是一個城市 所以 當然福建大啦

Ⅲ 福州大不大

福州位於福建省東部沿海,閩江下游,介於北緯25°15′--26°39′,東經118°08′--120°31′。東瀕東海,與台灣省隔海相望,西鄰三明市和南平市,北接寧德市區,南連莆田市,陸域總面積12152.5平方公里。 福州西枕鷲峰--戴雲山脈,東臨大海,地勢由西向東漸次下降,地貌類型由中山而低山而高丘陵而台地平原直至於海。山地丘陵面積占總面積的72.68%。閩江自西北向東南橫切山脈,造成幽深峽谷,江面狹窄,水流湍急,安仁溪口以下,河谷逐漸開闊,水流平緩東流,至福州盆地形成全區最大的福州平原。另在鰲江和龍江下游以及山區盆地也有較多小平原。 福州平原周圍,鼓山、旗山、五虎山和蓮花山環圍,地貌上也是一個盆地,它和漳州盆地是福建省最大的兩個盆地。福州海岸線漫長、曲折,而兩者在直線距離僅118公里,海域寬闊,多港灣、多島,島嶼由於受海浪拍擊和侵蝕,形成奇異多姿的地貌,風景優美。 福州地區跨中亞熱帶與南亞熱帶,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暖熱濕潤,宜於樹木和農作物生長。但常有旱澇和台風等氣象災害,境內多山地,山地氣候的垂直變化也頗明顯,從而引起土壤和植被的垂直分布差異。 福州地區陸域資源富匱程度不一,林地面積大,耕地嚴重不足,水資源豐富,雨量充足,但時空分布不均,沿海島嶼嚴重缺水,夏秋乾旱。非金屬資源豐富,金屬礦產短缺。海洋資源豐富,港口條件優越,建設"海上福州"潛力無限。 福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建城至今已有2200多年歷史。早在新石器時期,福州先民就創造了曇石山文化。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越王勾踐後裔無諸受封「閩越王」,興建「冶」城,開始了福州最早的城垣建設。唐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因「州西北有福山」,始稱「福州」,一直延用至今。唐末、五代後梁初(公元901~908年),閩王王審知先後擴建「羅城」和南北夾城,將風景秀麗的於山、烏山、屏山圈入城內,故福州亦稱「三山」。北宋時期,福州太守張伯玉倡導「編戶植榕」,令「榕蔭滿城,暑不張蓋」,使福州又有了「榕城」的美譽。元代,設「福建行中書省」於福州,福州成為省城。明末,唐王朱聿健入閩稱帝,福州又稱「福京」。清代,福州設為府治。1946年,民國政府正式設立福州市。1949年8月17日福州解放,設為福建省省會。 福州自古以來就是中國對外開放的前沿窗口和國際貿易的重要口岸。早在東漢時期,福州就與東南亞地區有貿易往來。唐宋時期,福州已成為「百貨隨潮船入市,萬家沽酒戶垂簾」的繁華國際貿易港口,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門戶。明代,福州對外貿易進入鼎盛時期,福州港正式成為國家港口。著名航海家鄭和七下西洋都是在福州太平港(馬尾、長樂一帶)增加給養後揚帆出海。清代自康熙、雍正之後開禁設關,福州對外貿易又趨繁榮,「使西南洋諸口咸來互市」。鴉片戰爭後,福州被辟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改革開放以來,福州成為全國首批14個對外開放沿海港口城市之一,享有國家賦予的經濟技術開發區、保稅區、高科技園區、出口加工區等優惠政策。 福州民風淳樸、文化昌盛,素有「海濱鄒魯」的美譽。早在三國兩晉時期,嚴高、虞願、江淹等名流已在福州傳播中原文化。唐開元年間,福州就設立書院廟學。韓愈曾稱道:「閩越有長才、秀民通文書,與上國齒」,認為福州文化水準可與京都長安相媲美。宋代,福州教育、文化更為發達,有著「路逢十客九青衿,巷南巷北讀書聲」的盛況。當時,福州開設的巢經樓是我國最早的公共圖書館,石鼓書院亦被稱為海內四大書院之一。明清以來,福州更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匯集地,「開一代風氣之先」的名人燦若繁星。據不完全統計,歷代福州籍進士達4100多人,其中文狀元16人,武狀元7人,位居全國各府州前列。宋乾道二年至八年福州永泰縣曾七年蟬聯「三狀元」,宋嘉定元年狀元、榜眼、探花「三鼎甲」均為榕籍人士,都被譽為中國科舉史上的奇跡。目前,福州籍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有50餘人,居全國各大中城市前列。 福州是一座歷史名城,198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考古發掘證明,距今5000~7000年前原始社會的新石器時代早期,福州地區就有氏族部落長期定居。「閩人」就是當時的土著居民。距今約4000年前,即公元前21世紀末至公元前16世紀初的夏朝時期,這里的閩族居民已和中原地區的華夏族有了聯系。至周代,這里與中原的關系更加密切。它不僅隸屬於周朝,而且也進入了奴隸社會。戰國中期(公元前334年),越王勾踐六世孫無疆為楚威王擊敗殺死,越國開始瓦解,王族南奔,部份越人入閩,與閩族融合成為閩越族。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向福建進軍。公元前220年,秦始皇廢閩越王無諸為君長,在福建地區設閩中郡。秦末,群雄並起,逐鹿中原,無諸率閩越族人先是反秦,繼而佐劉邦攻項羽。漢高祖五年(前202年),漢復封無諸為閩越王,「王閩中故地,都東冶」,福州成為閩越國的都城。無諸依冶山建城,人稱「冶城」。晉武帝太康三年(282年),福州為晉安郡的郡城,第一任郡守嚴高改建郡城,時稱「子城」。南朝、隋唐時,福州曾作為豐州、泉州、閩州、建州的州城。唐開元十三年(725年),改設福州都督府,從此,福州就定了名。唐末,河南光州固始人王審知隨其兄王潮率兵南下,佔領福建全境,創立閩國,定都福州。王審知安置中原移民,選用賢能,興文重教,浚湖拓城,減稅撤卡,發展海外貿易。唐天復元年(901年),王審知在子城外環建大城,設八城門、九便門、三水門,稱「羅城」,全部用印有「錢紋」圖案的城磚砌城。羅城內除官吏居住外,還讓百姓按規定地段修建住宅,分段圍以高牆,稱之為坊,這便是「三坊七巷」的雛型。開平元年(907年),在大城南北增築月城,大城夾在其中,人稱「夾城」。因南門外一帶地勢低窪,又建城牆以防洪。是時全城略呈圓形,越王山(屏山)、九仙山(於山)、烏山均被圈入城中,福州因而別稱三山。後來,王審知的兒子王延鈞立國號「大閩」,將福州改稱為「長樂府」、「東都」。北宋開寶七年(974年)福州刺史錢昱在夾城之外增築外城。南宋紹興之後,金兵猖獗,中原塗炭,福州被視為「武陵桃源」,避亂者漸次而來,典章人物,極一時之盛。南宋末,益王趙登基於福州,升福州為福安府,作為行都。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設福建行中書省於泉州,三年後遷返福州。明代,統治者輕徭薄賦,獎廉肅貪,鼓勵墾荒,發展生產,福州經濟恢復,紡織業、商業、航海業復甦。明洪武四年(1371年),在唐代的夾城與宋代的外城基礎上砌石城以防倭,此為府城。此城沿用至辛亥革命後才陸續被拆除。明末,清兵入關,唐王朱聿鍵在福州即位,稱福州為天興府,又稱「福京」,作為行都。明清時,福州為福州府府治。鴉片戰爭後,福州被辟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城市日益擴大。城內、南台和倉山連成一片,上杭、下杭、中亭、台江成為商賈雲集的街市,倉山成為外國領事館區。在近代史上,福州曾經是我國海軍、造船業的發祥地,為我國培養出一代早期著名的海軍將領英才。

Ⅳ 中國大城市排名

此次城市排名是由《第一財經周刊》發起的,通過對400個城市的綜合商業指數從低到高進行排名,指數越低則排名越高,最後得出了400個城市的綜合商業指數排名。基於這個排名,對400個城市進行了全新的分級。
按照國際通行的理解,現代意義上的城市是工商業發展的產物,是資金、人才、貨品、信息交流之地。英國著名城市經濟學家K.J.巴頓就把城市定義為「一個坐落在有限空間地區內的各種經濟市場―――住房、勞動力、土地、運輸等等―――相互交織在一起的網路系統。」

一線城市 19個
北京、上海、廣州、深圳
新增成都、杭州、南京、武漢、天津、西安、重慶、青島、沈陽、長沙、大連、廈門、無錫、福州、濟南等15個。
這些新一線城市或為直轄市,擁有雄厚的經濟基礎和龐大的中產階層人群,以及可觀的政治資源;或為區域中心城市,對周邊多個省份具有輻射能力,有雄厚的教育資源、深厚的文化積淀和便利的交通;或為東部經濟發達地區的省會城市和沿海開放城市,有良好的經濟基礎、便利的交通和獨特的城市魅力。
這些城市理所當然也是各大企業的戰略要地和人才主要流向要地(除一線強、一線弱城市外),未來的可持續發展空間較大,標志著中國經濟新時代的騰飛。
二線城市 36個
合肥、寧波、昆明、蘇州、鄭州、長春、南昌、哈爾濱、常州、煙台、南寧、溫州、石家莊、太原、珠海、南通、揚州、貴陽、東莞、徐州、大慶、佛山、威海、洛陽、淮安、呼和浩特、鎮江、濰坊、桂林、中山、臨沂、咸陽、包頭、嘉興、惠州、泉州等36個城市。
二線城市已經開始越來越有吸引力,環境的改善,人才的聚集及高消耗量和配合政府所建立的完善設施與快捷的高速公路。二線城市的崛起會帶動三線城市快速發展。二線城市多數都是中東部地區的省會城市、沿海開放城市和經濟發達的地級市。
從現代的城市意義上講,這些城市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商業活躍度相對強,對大公司、大品牌和優秀人才有一定的吸引力,它們也正在或即將成為未來幾年大公司布局的重點。
三線城市 74個
三亞,贛州,九江,金華,泰安,榆林,許昌, 新鄉,舟山,慈溪,南陽,聊城,海口,東營,淄博,漳州,保定,滄州,丹東,宜興,紹興,唐山,湖州,揭陽,江陰,營口,衡陽,郴州,鄂爾多斯,泰州,義烏,汕頭,宜昌,大同,鞍山,湘潭,鹽城,馬鞍山,襄樊,長治,日照,常熟,安慶,吉林,烏魯木齊,蘭州,秦皇島,肇慶,西寧,介休,濱州,台州,廊坊,邢台,株洲,德陽,綿陽,雙流,平頂山,龍岩,銀川,蕪湖,晉江,連雲港,張家港,錦州,岳陽,長沙縣,濟寧,邯鄲,江門,齊齊哈爾,崑山,柳州,紹興縣,運城,齊河等74個城市。
三線城市是指有戰略意義或比較發達或經濟總量較大的中小城市。它們多數都是中東部地區省域內的區域中心城市、經濟條件較好的地級市和全國百強縣,也包括一些西部地區的省會首府城市,它們的人口規模多數也都在百萬以上,擁有一定的居民消費能力,擁有自己的相對優勢產業,對某些特定行業的大公司也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城市綜合競爭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四線城市 76個
衢州、太倉、張家口、湛江、眉山、常德、盤錦、棗庄、資陽、宜賓、赤峰、餘姚、清遠、蚌埠、寧德、德州、寶雞、牡丹江、阜陽、莆田、諸暨、黃石、吉安、延安、拉薩、海寧、通遼、黃山、長樂、安陽、增城、桐鄉、上虞、遼陽、遵義、韶關、瀘州、南平、滁州、溫嶺、南充、景德鎮、撫順、烏海、荊門、陽江、曲靖、邵陽、宿遷、荊州、焦作、丹陽、麗水、延吉、延邊朝鮮族自治州、茂名、梅州、渭南、葫蘆島、婁底、滕州、上饒、富陽、內江、三明、淮南、孝感、溧陽、樂山、臨汾、攀枝花、陽泉、長葛等76個城市。
四線城市以中部地區的地級市為主,也包括一些經濟發達省份的相對欠發達地區,它們的經濟發展往往依託於本地的中小企業或者資源性企業,居民的消費能力處於增長過程中,在大公司和大品牌的戰略中,它們往往要依託於區域重點城市的輻射,但是它們本身對中國本土的中等規模的企業和二線品牌有一定的吸引力。
五線城市 200個
玉溪、銅陵、宿州、菏澤、錫林郭勒盟、大理白族自治州、益陽、衡水、梧州、漢中、嘉善縣、宜春、萊蕪、達州、海門、本溪、即墨、自貢、如皋、開封、永康、咸寧、涼山彝族自治州、玉林、新余、承德、臨海、淮北、六安、商丘、酒泉、寧海縣、永州、庫爾勒、亳州、壽光、阿克蘇、周口、信陽、駐馬店、宣城、潮州、通化、佳木斯、榮成、朝陽、河源、朔州、呂梁、克拉瑪依、欽州、遷安、平湖、濮陽、金壇、啟東、四平、三門峽、長興縣、十堰、萍鄉、呼倫貝爾、平度、瀏陽、靖江、神木縣、海安縣、東陽、德清縣、如東縣、遂寧、膠州、白山、膠南、懷化、黃岡、准格爾旗、福清、諸城、南昌縣、巴彥淖爾、池州、新泰、漯河、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隨州、泰興、青州、六盤水、龍口、興化、萊州、寧鄉縣、招遠、玉環縣、肥城、綏化、鐵嶺、儀征、百色、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伊金霍洛旗、章丘、畢節地區、鄒城、阜新、撫州、惠安縣、郫縣、安康、府谷縣、姜堰、銅川、廣安、龍海、海安、鄒平縣、忻州、鄂州、雲浮、雞西、東台、廣元、高密、東港、雅安、楚雄彝族自治州、閩侯縣、三河、萊西、鶴壁、烏蘭察布、鷹潭、貴港、汕尾、桓台縣、遼源、兗州、濟源、白城、大豐、昭通、肥西縣、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沭陽縣、邳州、新沂、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遼中縣、庄河、海城、阿拉善盟、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保山、白銀、建湖縣、張家界、武安、普洱、昌吉回族自治州、開原、永安、仙桃、文登、天水、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安順、商洛、慶陽、巴音郭楞、石嘴山、雙鴨山、河池、大窪縣、新鄭、興安盟、博羅縣、豐縣、沛縣、銅仁地區、蓬萊、天門、潛江、新民、贛榆縣、鞏義、武威、吳忠、臨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孝義、巴中、平涼、張掖、黑河、七台河、調兵山、鶴崗、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新密等200個城市。
五線城市多數都是中西部地區的地級市,經濟基礎較差,交通不夠便利,成規模的企業數量有限,轄區內農業人口仍佔大多數,各自正在探求工業化的發展方向。